直肠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直肠癌
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5%左右)。病因多与饮食结构、癌前病变、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癌根据肉眼观察及组织学分为不同的类型。
什么是直肠癌[07-18]
直肠癌的病因[07-18]
直肠的解剖生理[07-18]
直肠癌的分型[07-18]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07-18]
直肠癌的检查诊断[07-18]
直肠癌的转移扩散[07-18]
直肠癌的临床分期[07-18]
什么是直肠癌
来源:未知作者:admin 时间:2009-07-18 点击: 21次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道癌,是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5%左右)。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 。
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所以饮食,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祸根。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切除,术后复发率高。
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
直肠癌的病因
来源:未知作者:admin 时间:2009-07-18 点击: 66次
1.饮食结构(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癌症患者是一个典型的酸性体质,而酸性体质的由来恰恰是酸性食品的摄入过多或是生活习惯的错误。癌细胞是一个典型的喜酸性细胞。酸性体质的形成使正常的细胞癌化,使已经形成的癌细胞加倍的生长。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2.肠息肉:
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根据息肉的组织学结构腺瘤性息肉可分为绒毛状息肉和管状息肉;根据肠息肉的多少及其遗传性,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单发、多发和家族遗传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此病以形成数百个大肠腺瘤为显著特征,如图所示一段结肠黏膜上的成百上千个大小各异的腺瘤。此病通常发生于20~40岁。
3.直肠慢性炎症:
酸性体质造成了慢性溃疡性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肠炎患者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4.遗传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肠炎恶变引起的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具体表现为:
①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②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
③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癌。
总之,肠癌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造成,最关键的是体液的酸化,给癌细胞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而所有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体液酸化起作用的,所以酸性体质是直肠癌的真正元凶。
5.局部放疗史
在接受过盆腔放射线治疗的患者中,放疗后10~20年可在原放射野内出现结直肠癌,癌变危险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发病人群多为女性宫颈癌、盆腔肿瘤接受放射治疗者。
直肠的解剖生理
来源:未知作者:admin 时间:2009-07-18 点击: 12次
下段直肠和肛管解剖。肛管为从肛门直肠环到齿状线和肛门边缘的中点之间的区域。肛缘由肛管
远侧,包括肛周皮肤组成。
1.形态
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厘米,起自第三骶椎平面,沿骶骨凹向下向前,到尾骨尖又转向后,形成两个弯曲,这在临床做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必须注意,以免损伤肠壁。直肠上1/3前面和两侧有腹膜,中1/3的腹膜向前返折成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腹膜返折距会阴部皮肤7~8cm,女性较低。下1/3无腹膜。直肠腔上段较窄,下面扩大成直肠壶腹。肌层是不随意肌,内环外纵,环肌层在直肠下段伸延并增厚,成为肛管内括约肌。纵肌层下端与肛提肌和内、外括约肌相连。在参予括约肌和排便活动中起一定作用。粘膜较厚,粘膜下层松弛,易与肌层分离。在壶腹部还有上、中、下三个横的半月形皱襞,叫直肠瓣。直肠下部因括约肌收缩,粘膜成纵皱襞,叫直肠柱也叫肛柱,长1~2cm,约10个,相邻两个直肠柱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襞,叫做肛瓣,肛瓣与直肠柱之间的粘膜形成口向上,底在下的袋状小窝,叫做肛窝(隐窝),深约3~5mm,底部有肛腺开口,此处常积存粪屑,容易感染,发生肛窦炎,肛管与直肠柱连接的部位,常有三角形乳头状隆起,称为肛乳头。
2.血管
直肠有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及骶正中动脉分布,彼此间有吻合。直肠上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的直接延续;行于乙状结肠和肠系膜根内,经骶骨岬左前方下降至第3骶椎高度分为左、右两支,由直肠后面绕至两侧下行,分支前与乙状结肠动脉之间有吻合,分布于直肠。直肠下动脉多起自髂内动脉前干,经直肠侧韧带进入直肠下部,主要分布于直肠。骶正中动脉有分支经直肠后面分布于直肠后壁。上述各动脉皆有同名静脉伴行,在直肠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吻合成丰富的静脉丛。
3.淋巴
直肠的淋巴多伴随相应的血管回流,直肠上部的淋巴管沿直肠上血管引流,向上注入肠系膜下淋巴结。直肠下部的淋巴管向两侧沿直肠下血管注入髂内淋巴结;部分淋巴管向后注入骶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