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本课题研究属于素质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管理理论在农村小学教育实践中相结合的综合应用研究。因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各种因素的作用,当前许多农村小学中日渐形成了一个弱势学生群体,这个群体的形成和逐渐扩大必将给这部分小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将严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市内外对农村小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社会各界给予的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上,而真正能够从弱势学生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和教育策略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一套成熟的教育模式供我们直接运用,也还缺乏更多成功的经验,这更能显示该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给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校是一所典型农村小学,我学区现有中心小学1所,村校3所,教学班28个,学生1423人。日前,通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校弱势群体学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贫困生;2、留守生;3、后进生;4、智力障碍生;这四类弱势群体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闭塞、孤独、恐惧、对抗等,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自身条件的反差使其行为不稳定,被尊重的渴求和得不到承认的矛盾使其产生偏执和过重的心理防卫。弱势群体学生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的原因。主要是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两方面。

2、家庭的原因。第一,家庭经济困难是导致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第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3、学校的原因,一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二是学习环境的影响。

4、社会的原因,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二是人们往往对弱

势学生另眼相待。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理、行为等方面易于出现问题,那么,如何做好校园弱势群体的工作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经过充分论证,我们选择了《农村小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主要概念界定:

(1)小学生弱势群体:

所谓“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存在有相对弱势的个体,要提高社会群体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尤为重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全体公民努力建设和共同享受的社会,必须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校园弱势群体的帮助教育。小学生弱势群体指的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

自身等原因造成的在学业、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长期处于困难或不良状况的那部分学生。如何帮助校园弱势群体走出“弱势”的境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一环。

(2)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及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

根据我们的观察、座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⒈自卑情绪

有这样情绪的同学,在班里抬不起头,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班组活动时独坐一边,同学面前不敢高声说话,见了老师低头走,考试后往往沉浸在自责之中,这种人大多成绩较差,不太合群,精神不振。

⒉自傲心理

这种同学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只有自己行,甚至发展到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好好做,这种学生常常是基础比较好,头脑比较灵活,或有一技之长。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⒊逆反心理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个班集体中的中下生,不象优秀生那样“居高临下”,心理的痛苦往往不能正常流露出来,或在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得到应有的宣泄,而是把一切埋藏在心底,面对自我的孤独无助,面对挫折时的无能为力,面对新群体的优越感丧失等等,他们便会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我行我素,不惜以违犯班规、校纪或恶作剧的形式来“引人注目”,满足于自我存在的表现欲。

⒋脆弱心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有些学生思想就很脆弱,萎靡不振,无所适从,甚至“破罐子破摔”。

⒌疑惧心理

有些学生因为担心受到或曾经受到人们的严厉指责与嘲笑,往往比较“胆小”、“心虚”、“敏

感”、“有戒心”、“有敌意”,常常会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给自己“小鞋”穿,甚至对真正关心自己的老师也不愿意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消极态度。

⒍冲动心理

这些同学往往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所以内心充满着无名之火,一有什么事,情绪就是显得异常冲动。

⒎焦虑心理

对学习过分担扰,表现为上课不能十分专注,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老师叫自己起来发言。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慌。特别是到测验时,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情绪低落,严重者吃不香,睡不安稳,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⒏嫉妒心理

有这种情况的同学,心胸狭窄,往往只把一两个人视为知己,其余的人视为路人。特别对班组中的竞争对手心怀不满,见竞争对手遇学习挫折则心理高兴,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人,有的班组甚至以几个尖子学生为首形成几个小群体。

9.孤僻

这些学生往往不合群,对周围的人怀有戒备心理和厌烦情绪,做事喜欢独来独往,疑心较重,神经过敏,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都掩盖起来,不愿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大量的个案调查与分析,探索小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形成的真正原因,改变对农村小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的偏颇认识,提高教师对农村小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的科学认识,从而实施因材施教,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我校科研课题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能力,探讨不同类别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探索出符合农村学校实际需要的,干预农村小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行之有效的一些教育策略。在教育策略辐射推广实践中,转变农村教师教育观念,创设良好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艺术,增强育人效果,加强弱势群体向优势群体的转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课题将以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现状和他们的心理表现为基础,以深入分析这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为突破口,以研究对弱势学生教育的成功案例为手段,以寻找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为目标。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密切配合使这部分学生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通过探索弱势群体心理问题成因,心理问题教育策略,对小学生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