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颗粒基本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成因有不同的假说:
(1) 黄土风成说:是李希霍芬(Von Richthofen(1882年
))和奥勃鲁契夫在19世纪末叶提出的“低空理论 ”(subaerial theory),即“风成说”,认为黄土分 布在干早沙漠区的外围,是盛行的西北风或北风刮 起地面的粉尘,并将它们搬出沙漠地带沉积下来, 天长日久形成厚层的黄土。
黄土特性:
(1)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等稳定矿 物,粒度组分以粉粒为主。同层位的黄土连 续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坡地、高原、平川等地 貌单元上,符合风力搬运特点。
(2)结构特点:土质疏松、多大孔隙、具湿 陷等特性。多为块状结构,无节理。
三、土壤
土壤是以风化产物和松散堆积物为母质, 经生物和化学作用为主的成土改造作用, 具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腐殖层)和 无机质(N、P、K)、微量元素和水分与 孔隙。土壤呈灰色、灰黑色,厚度0.5m~ 2.5m。
发生在风化初期。
风化作用
2. 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
指岩石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引起化学成分的 改变,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1)溶解作用 (solution) 水是一种极性溶剂,岩石中的矿 物都是无机盐, 虽然占绝大部分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 溶解度很小, 但很长的地质年代中,水溶解的规模是相当 大的, 况且地表的水常常溶有CO2、NO2以及有机酸等, 这样大大提高了水的溶解能力。
根劈作用(root wedging)
碎
钙
硅
铁
屑
质
铝
铝
风化作用阶段
残 积
残 积
残 积
残 积
阶
阶
阶
阶
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段
段
段
壤
1)碎屑残积:物理风化为主,化学成分基本不变。
土
2)钙质残积类型:因为岩石矿物经化学风化生成的易溶性钾
风
、钠、钙、镁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受流水作用逐渐淋溶流
化
失,而碳酸钙相对积累。
残
壳
3)硅铝化类型 :岩石中的矿物受长期风化,可溶性氯化物 积
§1 河道水流基本特性
1、河道水流的二相性:液相-水(连续介质 )和固相-沙(非连续介质的颗粒群体)。两 相流理论。
2、河道水流的三维性:河道断面不规则,顺 直段很短,宽深比小,尤其是山区河流。
3、河道水流的非恒定性:来水来沙随时间变 化;河床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4、河道水流的非均匀性: 5、不平衡输沙;
(2)水化作用(hydration) 指无水矿物与水结合成为 含水矿物的作用。
CaSO4+2H2O 2Fe2O3+3H2O
赤铁矿
CaSO4.2H2O 2Fe2O3.nH2O 褐铁矿
风化作用
(3)水解(hyrolysis)和碳酸化作用
水解
2KAlSi3O8+3H2O 钾长石
Al2Si2O5(OH) + 4SiO2+2KOH 高岭石
风成说依据:(1)矿物成分粉粒为主符合风力搬运
特点;(2)结构特点:土质疏松,大孔隙,湿陷性
二、黄土成因
(2)残积说:认为黄土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由 下伏基岩经风化残积作用形成的,黄土的许多 性质与风化壳的黄土化作用有关。 (3)黄土多成因说:认为黄土是由多种地质作用, 如冲积作用、洪积作用、坡积作用、风积作用 和冰川作用等,在相似的气候条件下逐渐堆积 而成的,其物质来源主要是区内或邻近地区的 早期堆积物和基岩风化碎屑物。 (4)洪积说: 李明光多次赴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西北等地考察。认为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相 碰撞,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多次灾变性洪水 ,洪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漫滋,带来大量黄土 物质,形成巨厚的黄土沉积并抬升,由于气候 干燥黄土得以保存。
及硫酸盐遭到强烈淋失,甚至溶解度较小的碳酸钙也被淋 层
溶,而铝、铁、硅等元素尚有残留。如高岭土
4)铁铝化类型
岩
硅酸盐矿物全部分解,转变为以次生铁、铝矿物和高岭 基
石粘土矿物为主。如红土
二、黄土成因(research of loess genesis)及黄土演变
黄土(loess)为干寒气候环境的产物,是一种“母岩 ”而并不是真正的“土壤”。 黄土物质来源:不是主要来自于沙漠环境,而是来 源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和冰缘作用区。
FeSO4+2H2SO4
湿润的条件下含铁、硫的矿物(含变价元素)普遍地进行着氧 化过程。深色矿物(因含二价铁)容易风化。
3. 生物风化( biological weathering
指岩石中的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 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性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 生物风化的作用因素是生物及其代谢物发生的风化是 物理和化学风化并存。 微生物、植物根系、动物等,在岩石风化初期主 要是低等生物如细菌、真菌、 地衣等。
§2 岩石风化
一、风化作用(weathering):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 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 变化的过程。 1、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 ):指岩石在外力影响下 ,机械地分裂成碎屑,只改变其大小与外形,而不改 变成分的过程。
(1) 温度作用(热胀冷缩) 引起岩石内外胀缩不一致,岩石是 热不良导体。 (2) 结冰作用(冰劈作用) (3) 风和水的磨蚀作用 风沙 磨蚀岩石,使之表面裸露, 加速物 理风化。
第一章:水流、泥沙的基本性质
泥沙:指所有在流体中运动或受水流、风力 、波浪、冰川及重力作用移动后沉积下来的 固体颗粒碎屑(钱宁、1983)。粒径大小可 差数十~数万倍。粒径大小一般变化在 0.001~100.0mm 。Pm2.5 和Pm10 本章主要内容:河道水流基本特性、单颗粒 泥沙特性;群体泥沙颗粒特性;泥沙沉速; 含沙水体(浑水)特性。
(一)、土壤的结构:
土壤剖面成层:表层为腐殖层A层,团粒 ,孔隙;中间是淋溶层 B层,矿物、有机 质淋溶;底层是沉淀层C层。
(二)、土壤的可蚀性或抗侵蚀性
国外:土壤的可蚀性分为可分离性(detachability)和可 搬运性(transportability)。
碳酸化水解作用
2KAlSi3O8+CO2+2H2O
AlSi2O5(OH)+4SiO2+K2CO3
CO2溶于水时,对碳酸盐的溶解力,较纯水增强几十倍。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的实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氢离 子取代。
风化作用
(4)氧化作用(oxidation):空气中的氧在有水的条件下,氧 化能力很强。
2FeS2+2H2O+7O2
(1) 黄土风成说:是李希霍芬(Von Richthofen(1882年
))和奥勃鲁契夫在19世纪末叶提出的“低空理论 ”(subaerial theory),即“风成说”,认为黄土分 布在干早沙漠区的外围,是盛行的西北风或北风刮 起地面的粉尘,并将它们搬出沙漠地带沉积下来, 天长日久形成厚层的黄土。
黄土特性:
(1)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等稳定矿 物,粒度组分以粉粒为主。同层位的黄土连 续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坡地、高原、平川等地 貌单元上,符合风力搬运特点。
(2)结构特点:土质疏松、多大孔隙、具湿 陷等特性。多为块状结构,无节理。
三、土壤
土壤是以风化产物和松散堆积物为母质, 经生物和化学作用为主的成土改造作用, 具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腐殖层)和 无机质(N、P、K)、微量元素和水分与 孔隙。土壤呈灰色、灰黑色,厚度0.5m~ 2.5m。
发生在风化初期。
风化作用
2. 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
指岩石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引起化学成分的 改变,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1)溶解作用 (solution) 水是一种极性溶剂,岩石中的矿 物都是无机盐, 虽然占绝大部分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 溶解度很小, 但很长的地质年代中,水溶解的规模是相当 大的, 况且地表的水常常溶有CO2、NO2以及有机酸等, 这样大大提高了水的溶解能力。
根劈作用(root wedging)
碎
钙
硅
铁
屑
质
铝
铝
风化作用阶段
残 积
残 积
残 积
残 积
阶
阶
阶
阶
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段
段
段
壤
1)碎屑残积:物理风化为主,化学成分基本不变。
土
2)钙质残积类型:因为岩石矿物经化学风化生成的易溶性钾
风
、钠、钙、镁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受流水作用逐渐淋溶流
化
失,而碳酸钙相对积累。
残
壳
3)硅铝化类型 :岩石中的矿物受长期风化,可溶性氯化物 积
§1 河道水流基本特性
1、河道水流的二相性:液相-水(连续介质 )和固相-沙(非连续介质的颗粒群体)。两 相流理论。
2、河道水流的三维性:河道断面不规则,顺 直段很短,宽深比小,尤其是山区河流。
3、河道水流的非恒定性:来水来沙随时间变 化;河床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4、河道水流的非均匀性: 5、不平衡输沙;
(2)水化作用(hydration) 指无水矿物与水结合成为 含水矿物的作用。
CaSO4+2H2O 2Fe2O3+3H2O
赤铁矿
CaSO4.2H2O 2Fe2O3.nH2O 褐铁矿
风化作用
(3)水解(hyrolysis)和碳酸化作用
水解
2KAlSi3O8+3H2O 钾长石
Al2Si2O5(OH) + 4SiO2+2KOH 高岭石
风成说依据:(1)矿物成分粉粒为主符合风力搬运
特点;(2)结构特点:土质疏松,大孔隙,湿陷性
二、黄土成因
(2)残积说:认为黄土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由 下伏基岩经风化残积作用形成的,黄土的许多 性质与风化壳的黄土化作用有关。 (3)黄土多成因说:认为黄土是由多种地质作用, 如冲积作用、洪积作用、坡积作用、风积作用 和冰川作用等,在相似的气候条件下逐渐堆积 而成的,其物质来源主要是区内或邻近地区的 早期堆积物和基岩风化碎屑物。 (4)洪积说: 李明光多次赴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西北等地考察。认为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相 碰撞,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多次灾变性洪水 ,洪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漫滋,带来大量黄土 物质,形成巨厚的黄土沉积并抬升,由于气候 干燥黄土得以保存。
及硫酸盐遭到强烈淋失,甚至溶解度较小的碳酸钙也被淋 层
溶,而铝、铁、硅等元素尚有残留。如高岭土
4)铁铝化类型
岩
硅酸盐矿物全部分解,转变为以次生铁、铝矿物和高岭 基
石粘土矿物为主。如红土
二、黄土成因(research of loess genesis)及黄土演变
黄土(loess)为干寒气候环境的产物,是一种“母岩 ”而并不是真正的“土壤”。 黄土物质来源:不是主要来自于沙漠环境,而是来 源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和冰缘作用区。
FeSO4+2H2SO4
湿润的条件下含铁、硫的矿物(含变价元素)普遍地进行着氧 化过程。深色矿物(因含二价铁)容易风化。
3. 生物风化( biological weathering
指岩石中的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 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性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 生物风化的作用因素是生物及其代谢物发生的风化是 物理和化学风化并存。 微生物、植物根系、动物等,在岩石风化初期主 要是低等生物如细菌、真菌、 地衣等。
§2 岩石风化
一、风化作用(weathering):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 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 变化的过程。 1、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 ):指岩石在外力影响下 ,机械地分裂成碎屑,只改变其大小与外形,而不改 变成分的过程。
(1) 温度作用(热胀冷缩) 引起岩石内外胀缩不一致,岩石是 热不良导体。 (2) 结冰作用(冰劈作用) (3) 风和水的磨蚀作用 风沙 磨蚀岩石,使之表面裸露, 加速物 理风化。
第一章:水流、泥沙的基本性质
泥沙:指所有在流体中运动或受水流、风力 、波浪、冰川及重力作用移动后沉积下来的 固体颗粒碎屑(钱宁、1983)。粒径大小可 差数十~数万倍。粒径大小一般变化在 0.001~100.0mm 。Pm2.5 和Pm10 本章主要内容:河道水流基本特性、单颗粒 泥沙特性;群体泥沙颗粒特性;泥沙沉速; 含沙水体(浑水)特性。
(一)、土壤的结构:
土壤剖面成层:表层为腐殖层A层,团粒 ,孔隙;中间是淋溶层 B层,矿物、有机 质淋溶;底层是沉淀层C层。
(二)、土壤的可蚀性或抗侵蚀性
国外:土壤的可蚀性分为可分离性(detachability)和可 搬运性(transportability)。
碳酸化水解作用
2KAlSi3O8+CO2+2H2O
AlSi2O5(OH)+4SiO2+K2CO3
CO2溶于水时,对碳酸盐的溶解力,较纯水增强几十倍。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的实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氢离 子取代。
风化作用
(4)氧化作用(oxidation):空气中的氧在有水的条件下,氧 化能力很强。
2FeS2+2H2O+7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