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决策

领导决策是领导活动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构成。毛泽东同志说:"领导干部就是两件事:出主意、用干部"。这个"出主意"指的就是领导决策。可以说,决策是每一位领导的必备素质、决策失误就是"最大的腐败",就是领导手中所掌握的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它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前提和保障。

1、要坚持五个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②预测性原则:即科学预测。③信息性原则:即信息的准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④系统性原则,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⑤可行性原则。

2、重视决策机制建设

①进行调查研究,建立社情民意反应制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利益是第一诉求,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 "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乎其德智力者废"。

②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③建立健全决策的民主程序,保证决策层每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严格遵守"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

决定"的意识和决策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原则。

④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防止决策的随意性。要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和决策后的责任制。

⑤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囊网络,充分发挥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不依靠专家的决策者,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者;为专家所左右的决策者,也不是一个精明的有水平的决策者",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

领导权力

1.领导权力的类型

在不同的行业、单位或部门,领导权力的构成不尽相同,就其共性而言,领导权力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决策权。这是各种领导权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的过程也就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或者说"领导就是决策"。

(2)组织权。领导者根据事业或工作的需要,对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岗位分工、人员安排等作出决定的权力叫做组织权。这是领导者的意图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

(3)指挥权。领导者(或领导机关)为实现其决策或规划,对下属(人员或机构)下达命令或指示等的权力叫做指挥权。这是领导者实施领导决策或规划的基本保障。

(4)人事权。领导者对其下属人员,有选拔、录用、教育、培养、升降、调配、使用、任免等权力,这就叫做人事权。这是领导者的职权充分发挥作用的客观基础。

(5)奖惩权。领导者根据其下属的功过表现,对其进行奖励或

惩罚的权力叫做奖惩权。这种一正一反相辅相成的权力,是领导者对其下属进行统辖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6)调控权。领导者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对其所属的机构、人员、工作等进行及时的调整控制,使全局的工作能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以便更好地完成预定任务,达到既定目标。这叫做调控权。

2.领导用权的原则

(l)民主原则。领导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人民群众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授予领导者以一定的权力,也可以因其不称职而收回这种权力。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善于自觉地倾听、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建议和意见。

(2)为民原则。领导者是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只能运用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或达到任何个人目的。

(3)合法原则。将权力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种内容都用法律和制度加以明确规定,使权力的设置、运行和操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领导者只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和程度之内运用权力。

(4)适时原则。就是把握住行使权力的时机。时机是社会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能否善于抓住时机,直接影响权力实施的效果。

3.领导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要保证领导者正确行使权力,必须加强对领导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靠组织教育和领导者的自我修养。通过教育和修养,使领导者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破除"官本位"意识,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心一意、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谋利益。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关键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它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与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经济建设上逐步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弊端。主要是:所有制形式日趋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只是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经济实体,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

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手段,经济计划主要通过行政指令和实物调拨来实现,市场调节的作用非常微小,甚至于没有市场调节;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日益巩固和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根本性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1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

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了各种市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根本不同。

3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各种非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这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根本不同。

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主要由各种法规进行规范。

5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准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基本制度结合的产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第一,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