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肾病综合征医学课件PPT
以维持肾脏功能。
营养不良处理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 低盐、低脂的饮食,同时补充
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04
肾病综合征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指导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 疗等。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 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康复计划。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 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 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免 疫力,预防肾病综合征的 发生。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 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 于维护肾脏健康。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心理支持与教育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病综 合征的病因、治疗和护理 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和预防意识。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 励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05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保健
02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 脂、优质蛋白为主,控制水摄入量。
控制感染
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氢氯 噻嗪、呋塞米等。
糖皮质激素
营养不良处理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 低盐、低脂的饮食,同时补充
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04
肾病综合征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指导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 疗等。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 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康复计划。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 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 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免 疫力,预防肾病综合征的 发生。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 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 于维护肾脏健康。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心理支持与教育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病综 合征的病因、治疗和护理 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和预防意识。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 励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05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保健
02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 脂、优质蛋白为主,控制水摄入量。
控制感染
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氢氯 噻嗪、呋塞米等。
糖皮质激素
中西医诊治肾病综合征PPT课件
征需要较长时间,患者依 从性难以保证。
未来发展方向
建立统一标准
未来应建立中西医结合 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统一 标准,规范临床治疗。
深入研究机制
深入研究中药和西药在 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协
同作用机制。
提高患者依从性
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加 强患者教育等方式提高
患者依从性。
降低治疗费用
通过药物研发、政策支 持等方式降低中西医结 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费
饮食调养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以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为原则 。
养生保健
提倡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肾病综合 征的康复。
Part
03
西医诊治肾病综合征的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肾病综合征的起始治疗,通 过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减少尿 蛋白的排出。
其他药物
如抗凝剂、降脂药等,根据病情 需要辅助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通过调 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进一 步减少尿蛋白。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增加尿量, 减轻肾脏负担。
透析治疗
01
02
03
血液透析
通过人工肾脏替代自然肾 脏的功能,清除体内毒素 和多余水分。
腹膜透析
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 过更换腹膜透析液来清除 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
用。
Part
05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调养与 预防
饮食调养
饮食原则
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 、高纤维,控制水摄入量。
推荐食物
限制食物
高盐食品(如腌制品、咸鱼等)、高 脂肪食品(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高嘌呤食品(如海鲜、啤酒等)。
未来发展方向
建立统一标准
未来应建立中西医结合 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统一 标准,规范临床治疗。
深入研究机制
深入研究中药和西药在 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协
同作用机制。
提高患者依从性
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加 强患者教育等方式提高
患者依从性。
降低治疗费用
通过药物研发、政策支 持等方式降低中西医结 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费
饮食调养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以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为原则 。
养生保健
提倡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肾病综合 征的康复。
Part
03
西医诊治肾病综合征的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肾病综合征的起始治疗,通 过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减少尿 蛋白的排出。
其他药物
如抗凝剂、降脂药等,根据病情 需要辅助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通过调 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进一 步减少尿蛋白。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增加尿量, 减轻肾脏负担。
透析治疗
01
02
03
血液透析
通过人工肾脏替代自然肾 脏的功能,清除体内毒素 和多余水分。
腹膜透析
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 过更换腹膜透析液来清除 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
用。
Part
05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调养与 预防
饮食调养
饮食原则
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 、高纤维,控制水摄入量。
推荐食物
限制食物
高盐食品(如腌制品、咸鱼等)、高 脂肪食品(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高嘌呤食品(如海鲜、啤酒等)。
肾病综合征.ppt
pathogenesis:
Nephrotic Syndrome
临床表现: 水肿(Edema) 蛋白尿(Proteinuria) 高血压(hypertension) 血尿(Hematuria)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Nephrotic Syndrome
并发症: 感染 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 襻利尿剂 保钾利尿剂
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 所有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部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性间质性肾炎 可选用的药物 短效:氢化可的松 中效: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 长效:地塞米松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GC
—
+
TF
TF
±
GR
GC
Cell
GC: Glucocorticoid GR: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HSP: Heat Shock Protein IP: Immunophilin hsp56&p23 TF: Transcriptional Factor&co-factor
尿路感染
发病机制: 炎症与免疫反应 ①由于细菌性抗原产生的获得性免疫,此种免疫反应可清除肾组织中的细菌,起保护作用。②细菌感染也可激发肾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可以造成细菌被清除后,病变持续发展。
尿路感染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 发热、乏力 腰痛、下腹部疼痛 无症状性菌尿 夜尿增多 贫血
尿路感染
Nephrotic Syndrome
辅助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血:白蛋白、血脂、尿素氮和肌酐 肾活检 病因
Nephrotic Syndrome
诊断: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24h UP>3.5g、ALB<30g/L 病因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 病理诊断:微小病变、系膜增生(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 并发症诊断:ARF、栓塞、感染
Nephrotic Syndrome
临床表现: 水肿(Edema) 蛋白尿(Proteinuria) 高血压(hypertension) 血尿(Hematuria)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Nephrotic Syndrome
并发症: 感染 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 襻利尿剂 保钾利尿剂
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 所有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部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性间质性肾炎 可选用的药物 短效:氢化可的松 中效: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 长效:地塞米松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GC
—
+
TF
TF
±
GR
GC
Cell
GC: Glucocorticoid GR: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HSP: Heat Shock Protein IP: Immunophilin hsp56&p23 TF: Transcriptional Factor&co-factor
尿路感染
发病机制: 炎症与免疫反应 ①由于细菌性抗原产生的获得性免疫,此种免疫反应可清除肾组织中的细菌,起保护作用。②细菌感染也可激发肾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可以造成细菌被清除后,病变持续发展。
尿路感染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 发热、乏力 腰痛、下腹部疼痛 无症状性菌尿 夜尿增多 贫血
尿路感染
Nephrotic Syndrome
辅助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血:白蛋白、血脂、尿素氮和肌酐 肾活检 病因
Nephrotic Syndrome
诊断: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24h UP>3.5g、ALB<30g/L 病因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 病理诊断:微小病变、系膜增生(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 并发症诊断:ARF、栓塞、感染
肾病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光镜 (LM) ❖ 肾小球基本正常 ❖免疫荧光(IFM) ❖ 没有免疫球蛋白沉积 ❖电镜(EM) ❖ 肾小球脏层细胞足突消失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微小病变型肾病(病理)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微小病变型肾病(病理)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微小病变型肾病(临床特征)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特征)
❖我国发病率很高, 占原发性NS的30%;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50%患者有前驱感染; ❖免疫病理分为IgA肾病和非IgA肾病; ❖非IgA NS(50%) / 隐匿性 /急性/ 慢性GN; ❖血尿(IgA 100%, No-IgA 70%); ❖对治疗的反应取决于病理改变的轻重。
临床缓解; ❖ 病理变化重者治疗效果较差。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理)
❖光镜
❖ 肾小球成局灶、节段性硬化。
❖ 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闭塞,球囊粘连。
❖
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免疫荧光
❖ IgM 和 C3 在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
❖电镜
❖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病理)
2024/6/2
病理类型
临床特征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病理)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ppt课件
4
主要发病机
制:
肾小球毛细血 管壁的结构或
电荷变化
A B 病变可使阴离子丢失过 多,导致静电屏障被破
分子滤过屏障也可损
伤,尿中丢失多种大中
坏,使大量带负电的中 分子血浆白蛋白滤出,
形成高选择性高蛋
分子蛋白,形成低选 择性蛋白尿。
白尿。
5
01
03
非微小病变型
02
免疫球蛋白和(或)
补体成分肾内沉积
局部免疫病理过程 可损伤滤过膜正常 屏障作用。
水肿
02
胶体渗透压降低使血容量 减少,促使ADH、RAAS分泌 和心钠素的减少使水钠重 吸收增加,导致钠水潴留。
04
某些肾内因子改变了 肾小管管周液体平衡 机制,使近曲小管钠 重吸收增加。
8
低蛋白血症促进肝 体液免疫降低 脏合成脂蛋白增加, 高凝状态 其中大分子脂蛋白 血清钙降低 难从肾脏排出而蓄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积于体内,从而导 致高脂血症。最终 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和肾间质纤维化。
肾病综合 征的发病
机制
制作: 第二大组
1
肾病综合症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
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
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 床综合征。
2
01 大量蛋白尿
临
床
02 低蛋白血症
特
点
03 高脂血症
04 明显水肿
3
A
基本病变:肾小球通透性 增加,导致蛋白尿。
B
继发表现: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水肿和高血压。
微小病变型 未见以上沉积, 其滤过膜损伤原
因可能与细胞免
疫有关。
遗传因素 有家族性,包括同 胞患病现象。
6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ppt课件
肾内科 :张菊
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 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 性NS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多种病理类型构成。
❖临床表现
•大量蛋白尿
•是指成人尿 蛋白排出量 >3.5g/d
3、每日监测体重并记录。
预防感染的护理
1、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2、病房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数。 3、做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病情好转后或激素用量减少时,适当锻
炼以增强抵抗力。
预防血栓的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双下肢按摩,恢复期活 动与休息交替进行。
2、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3、观察有无肾静脉血栓,如腰疼,肾脏肿大,肾
•是肾病综合 征的最基本 的病理生理 机制
•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 降至<30g/L
•大量白蛋白 从尿中丢失
•蛋白质摄入 不足
•水肿
•低白蛋白血 症、血浆胶 体渗透压下 降,使水分 从血管腔内 进入组织间 隙
Hale Waihona Puke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和 (或)高甘 油三酯血症, 血清中LDL、 VLDL和脂蛋 白(α)浓 度增加
1.保持良好的休息,劳逸结合,合理饮食。 2.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减量或停药,避
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3.指导病人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 4.定期门诊复查。若出现少尿、水肿、尿液浑
浊、感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一般治疗
•休息 •饮食
❖治疗
❖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 使用利尿剂和 补充白蛋白 •减少尿蛋白: ACEI或ARB
❖主要治疗
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 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 性NS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多种病理类型构成。
❖临床表现
•大量蛋白尿
•是指成人尿 蛋白排出量 >3.5g/d
3、每日监测体重并记录。
预防感染的护理
1、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2、病房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数。 3、做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病情好转后或激素用量减少时,适当锻
炼以增强抵抗力。
预防血栓的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双下肢按摩,恢复期活 动与休息交替进行。
2、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3、观察有无肾静脉血栓,如腰疼,肾脏肿大,肾
•是肾病综合 征的最基本 的病理生理 机制
•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 降至<30g/L
•大量白蛋白 从尿中丢失
•蛋白质摄入 不足
•水肿
•低白蛋白血 症、血浆胶 体渗透压下 降,使水分 从血管腔内 进入组织间 隙
Hale Waihona Puke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和 (或)高甘 油三酯血症, 血清中LDL、 VLDL和脂蛋 白(α)浓 度增加
1.保持良好的休息,劳逸结合,合理饮食。 2.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减量或停药,避
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3.指导病人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 4.定期门诊复查。若出现少尿、水肿、尿液浑
浊、感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一般治疗
•休息 •饮食
❖治疗
❖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 使用利尿剂和 补充白蛋白 •减少尿蛋白: ACEI或ARB
❖主要治疗
肾病综合征(共129张PPT)【129页】
肾病综合征不是疾病的最后诊断。因由多种 病因引起,故其机制、临床表现、转归和防治各 有特点。本章主要阐述原发于肾小球疾病所表现 的肾病综合征。
4
第四页,共129页。
1.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 2.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 水肿 4. 高脂血症
1与2必备。
5
第五页,共129页。
31
第三十一页,共129页。
治疗:本组轻度病变且临床表现为
肾病综合征者,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 药物的治疗反应好,重度患者疗效差。
32
第三十二页,共129页。
33
第三十三页,共129页。
34
第三十四页,共129页。
35
第三十五页,共129页。
36
第三十六页,共129页。
37
第三十七页,共129页。
1. 感染: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2.药物、中毒、过敏 3.肿瘤:肺癌、结肠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瘤 4.系统性疾病:SLE,过敏性紫癜、血管炎、淀粉样变 。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遗传性肾病综合征:Alport’s综合征
8
第八页,共129页。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2
分类 儿童
青少年
中老年
原发性 继发性
和C3在病变肾小球呈节段性团块样沉积。电镜下可 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及其与肾小球基底膜 分离现象。
55
第五十五页,共129页。
根据硬化的部位及细胞增殖情况可分为以下几型:
经典型:硬化部位主要在肾小球血管极周围的 毛细血管袢
塌陷型:小球外周毛细血管袢塌陷,呈节段分 布,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呈特征性增生 及空泡变性
光阴性。电镜下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 胞足突广泛融合是其诊断依据。
4
第四页,共129页。
1.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 2.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 水肿 4. 高脂血症
1与2必备。
5
第五页,共129页。
31
第三十一页,共129页。
治疗:本组轻度病变且临床表现为
肾病综合征者,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 药物的治疗反应好,重度患者疗效差。
32
第三十二页,共129页。
33
第三十三页,共129页。
34
第三十四页,共129页。
35
第三十五页,共129页。
36
第三十六页,共129页。
37
第三十七页,共129页。
1. 感染: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2.药物、中毒、过敏 3.肿瘤:肺癌、结肠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瘤 4.系统性疾病:SLE,过敏性紫癜、血管炎、淀粉样变 。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遗传性肾病综合征:Alport’s综合征
8
第八页,共129页。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2
分类 儿童
青少年
中老年
原发性 继发性
和C3在病变肾小球呈节段性团块样沉积。电镜下可 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及其与肾小球基底膜 分离现象。
55
第五十五页,共129页。
根据硬化的部位及细胞增殖情况可分为以下几型:
经典型:硬化部位主要在肾小球血管极周围的 毛细血管袢
塌陷型:小球外周毛细血管袢塌陷,呈节段分 布,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呈特征性增生 及空泡变性
光阴性。电镜下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 胞足突广泛融合是其诊断依据。
肾病综合征PPT课件
免疫刺激剂:左旋咪唑等。
静脉免疫球蛋白: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与免疫球蛋白与肾小 球的免疫复合物相结合,改变其晶格状态,从而促其溶解, 或封闭了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Fc受体,从而抑制了B淋巴 细胞合成抗体。常用剂量0.4g/kg/d,3-5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非固醇类消炎药
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的弥漫重度增 生,肾小球基底膜呈分层状增厚,毛细血管袢 呈“双轨征”。
好发于青少年。半数有上感的前驱症状。75% 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在成 人效果不展至ESRD。
.
15
膜性肾病
光镜下表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 好发于中老年,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以
肾静脉血栓最常见(10~40%)。 约1/4病例可自行缓解,早期膜性肾病激素及
细胞毒药物治疗后约60%病例可缓解,晚期疗 效差,往往不能使尿蛋白减少。 适当使用调脂药和抗凝治疗。
.
16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主要作用T淋巴细胞的早期作用,近年 研究表明此药还有影响全身及肾脏血流 动力学的作用,肾综病人用药后血容量 下降、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而降低尿蛋白,常用剂量为4-5mg/kg/d, 但要警惕其副作用。
.
42
其它可能的降尿蛋白的治疗措施
中药:雷公藤 2片,每日3次或火把花根片3-5片,每日3 次。
.
34
持续治疗阶段:经过减量阶段,应视病人的
具体情况作持续治疗。
(1)首始大剂量激素治疗后,仅获部分缓解者, 按上述方法减量后至小剂量,可服6个月或更 长时间,如果病人在小剂量持续治疗中,获得 完全缓解,则于缓解后,按原量再服4周,然 后,十分缓慢和规则的减量,减至维持剂量时, 则视病人具体情况,用维持量一段时期后,再 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静脉免疫球蛋白: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与免疫球蛋白与肾小 球的免疫复合物相结合,改变其晶格状态,从而促其溶解, 或封闭了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Fc受体,从而抑制了B淋巴 细胞合成抗体。常用剂量0.4g/kg/d,3-5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非固醇类消炎药
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的弥漫重度增 生,肾小球基底膜呈分层状增厚,毛细血管袢 呈“双轨征”。
好发于青少年。半数有上感的前驱症状。75% 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在成 人效果不展至ESRD。
.
15
膜性肾病
光镜下表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 好发于中老年,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以
肾静脉血栓最常见(10~40%)。 约1/4病例可自行缓解,早期膜性肾病激素及
细胞毒药物治疗后约60%病例可缓解,晚期疗 效差,往往不能使尿蛋白减少。 适当使用调脂药和抗凝治疗。
.
16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主要作用T淋巴细胞的早期作用,近年 研究表明此药还有影响全身及肾脏血流 动力学的作用,肾综病人用药后血容量 下降、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而降低尿蛋白,常用剂量为4-5mg/kg/d, 但要警惕其副作用。
.
42
其它可能的降尿蛋白的治疗措施
中药:雷公藤 2片,每日3次或火把花根片3-5片,每日3 次。
.
34
持续治疗阶段:经过减量阶段,应视病人的
具体情况作持续治疗。
(1)首始大剂量激素治疗后,仅获部分缓解者, 按上述方法减量后至小剂量,可服6个月或更 长时间,如果病人在小剂量持续治疗中,获得 完全缓解,则于缓解后,按原量再服4周,然 后,十分缓慢和规则的减量,减至维持剂量时, 则视病人具体情况,用维持量一段时期后,再 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内科学肾病综合征课件
内科学肾病综合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肾病综合征概述 •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与转归
01 肾病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 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自 尿中丢失,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 变的一个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 脂血症、明显水肿。
诊断标准
尿蛋白大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 于30g/L,水肿,高脂血症。
02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
肾小球滤过屏障由肾小球滤过 膜和电荷屏障组成,是防止血 浆蛋白滤过的关键结构。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会导致血 浆蛋白滤过增加,从而形成蛋 白尿。
利尿消肿
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 利尿剂以减轻水肿症状。
药物治疗
01
02
03
糖皮质激素
肾病综合征的常用治疗药 物,可抑制炎症反应、免 疫反应等,从而缓解症状、 保护肾功能。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无效或需要联 合治疗时,可考虑使用免 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其他药物
如雷公藤多苷、环孢素等, 也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
休息与活动
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根据病情 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随意 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注意观察 药物的副作用,及时处理。
05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与转归
预后影响因素
病理类型
contents
目录
• 肾病综合征概述 •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与转归
01 肾病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 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自 尿中丢失,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 变的一个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 脂血症、明显水肿。
诊断标准
尿蛋白大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 于30g/L,水肿,高脂血症。
02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
肾小球滤过屏障由肾小球滤过 膜和电荷屏障组成,是防止血 浆蛋白滤过的关键结构。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会导致血 浆蛋白滤过增加,从而形成蛋 白尿。
利尿消肿
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 利尿剂以减轻水肿症状。
药物治疗
01
02
03
糖皮质激素
肾病综合征的常用治疗药 物,可抑制炎症反应、免 疫反应等,从而缓解症状、 保护肾功能。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无效或需要联 合治疗时,可考虑使用免 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其他药物
如雷公藤多苷、环孢素等, 也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
休息与活动
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根据病情 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随意 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注意观察 药物的副作用,及时处理。
05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与转归
预后影响因素
病理类型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与护理ppt课件
鉴别诊断
在诊断肾病综合征时,需要与一些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 鉴别,如急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
预后及影响因素
预后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 和护理,预后相对较好;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则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治疗情 况。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以提供足够的 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控制技巧
蛋白质
占总能量的15%-20%,其 中优质蛋白质应占一半以 上。
脂肪
占总能量的20%-30%,其 中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应 尽可能少。
碳水化合物
占总能量的50%-60%,应 以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 避免过多的简单糖摄入。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 素以预防感染。
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风险评估
定期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评估血栓形成风险。
药物预防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 等,降低血液凝固性。
物理治疗
采用气压治疗、按摩等方法, 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机会。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下床活动,增加肌肉收缩
锻炼内容多样化
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等,全面 提高患者身体素质。
执行监督
医护人员定期评估患者的锻炼情况,给予指导和 鼓励,确保锻炼计划的有效执行。
预防复发措施宣传教育
遵医嘱用药
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确保药物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定期复查
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发病机制
在诊断肾病综合征时,需要与一些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 鉴别,如急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
预后及影响因素
预后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 和护理,预后相对较好;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则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治疗情 况。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以提供足够的 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控制技巧
蛋白质
占总能量的15%-20%,其 中优质蛋白质应占一半以 上。
脂肪
占总能量的20%-30%,其 中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应 尽可能少。
碳水化合物
占总能量的50%-60%,应 以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 避免过多的简单糖摄入。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 素以预防感染。
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风险评估
定期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评估血栓形成风险。
药物预防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 等,降低血液凝固性。
物理治疗
采用气压治疗、按摩等方法, 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机会。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下床活动,增加肌肉收缩
锻炼内容多样化
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等,全面 提高患者身体素质。
执行监督
医护人员定期评估患者的锻炼情况,给予指导和 鼓励,确保锻炼计划的有效执行。
预防复发措施宣传教育
遵医嘱用药
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确保药物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定期复查
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发病机制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10月13日 白细胞:2.277x109/L ↓ 淋巴细胞绝对值:0.51x109/L ↓ 红细胞:2.30x1012/L ↓ 血红蛋白:71g/L ↓ 红细胞压积:21.9% ↓ 血小板:63x109/L ↓ 凝血功能: D-二聚体:1.84mg/L ↑
二 病例简介
实验室检查:
10月13日 生化: 谷丙转氨酶:6.1U/L ↓ 碱性磷酸酶:44.3U/L ↓ 总蛋白:56.8g/L ↓ 白蛋白:29g/L ↓ 乳酸脱氢酶:235U/L ↑ 肌酐:434.9umol/L ↓
① 嘱患者定期做眼底检查,若出院后患者眼睛有任何症 状时必须看眼科,以后每年追踪一次。
② 嘱患者平日出行时身边必须有家人陪同,行走时注意 路面平整,防止跌倒和摔伤。
三 护理诊断与措施
6. 有低血糖的危险 与2型糖尿病
护理措施: ① 严格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 ② 坚持服用降糖药物,正确使用胰岛素。 ③ 嘱患者少量多餐,适当运动。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查房
姓名:xxx
主要内容
一 病史简介 二 护理原则 三 疾病相关知识
1 病史简介
1
二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
年龄:48岁
入院时间:2015年10月13日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反复胸闷气促2年,下肢浮肿1年,心悸1天。
二 病例简介
主要病史:
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自觉疲累,休息数分钟后可自信缓 解,无胸痛、心悸等症状。我科肾穿提示结节性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伴狼疮肾炎。予“甲强 龙针”治疗。患者发病率,神志清,精神欠佳,胃纳可,随眠欠安,大便2-3天/次,小便量 1300ml/d,体重未监测。
肾病综合征诊治课件PPT
❖尚不清楚。目前认为: ❖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结构或电化学的改变可导致蛋白
尿。 ❖2、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CD4/CD8 、IL-1、6、
8和血管通透因子显著升高。 ❖3、非微小病变型内常见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成分沉积,
局部免疫病理过程可损伤滤过膜的正常屏障作用而发 生蛋白尿。 ❖4、与遗传有关。
肾病综合征
❖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 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的临床综合症。临床有以下四大特征:① 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 ④不同程度的水肿。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 继发性、先天性3大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MCN: effacement of epithelial foot process in EM
三、病理生理
❖1、蛋白尿(Proteinuria)
❖ 分子机械屏障受损
非选择性蛋白尿
❖ 静电屏障受损
选择性蛋白尿
❖新 进 展 : 近 来 研 究 发 现 “ 足 细 胞 分 子 ” nephrin 、CD2-AP、 podocin 、а-actinin-4
等是肾病综合征发生蛋白尿的关键分子。
❖2、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 或25g/l
❖3、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4、水肿(edema) ❖5、其它
白蛋白﹤30g/l
四、临床表现
❖ 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水肿,为凹陷性水肿。血 压多数正常,少数患儿有高血压症状。
单纯型
二、病理
❖1、微小病变(MCD) 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或仅有 极轻微的系膜变化。电镜可见有典型上皮细胞肿胀, 足突融合,免疫荧光基本阴性。
尿。 ❖2、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CD4/CD8 、IL-1、6、
8和血管通透因子显著升高。 ❖3、非微小病变型内常见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成分沉积,
局部免疫病理过程可损伤滤过膜的正常屏障作用而发 生蛋白尿。 ❖4、与遗传有关。
肾病综合征
❖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 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的临床综合症。临床有以下四大特征:① 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 ④不同程度的水肿。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 继发性、先天性3大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MCN: effacement of epithelial foot process in EM
三、病理生理
❖1、蛋白尿(Proteinuria)
❖ 分子机械屏障受损
非选择性蛋白尿
❖ 静电屏障受损
选择性蛋白尿
❖新 进 展 : 近 来 研 究 发 现 “ 足 细 胞 分 子 ” nephrin 、CD2-AP、 podocin 、а-actinin-4
等是肾病综合征发生蛋白尿的关键分子。
❖2、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 或25g/l
❖3、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4、水肿(edema) ❖5、其它
白蛋白﹤30g/l
四、临床表现
❖ 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水肿,为凹陷性水肿。血 压多数正常,少数患儿有高血压症状。
单纯型
二、病理
❖1、微小病变(MCD) 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或仅有 极轻微的系膜变化。电镜可见有典型上皮细胞肿胀, 足突融合,免疫荧光基本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 • 起病隐匿,很少有前驱感染; • 约80%表现为NS ,占我国原发性NS的25%~30%; • 一般无肉眼血尿,~30%伴有镜下血尿; • 早期常无高血压和肾功损害; • 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 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50%; • 积极给与抗凝溶栓治疗; • 本病进展缓慢,5~10年后逐渐出现肾功损害; • 约20%-35%患者临床表现可自行缓解; • 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达临床缓解。
46
病理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光 镜
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重度增生,插入到GBM 和内皮细胞之间,形成“双轨征” (tram-tracks)。
免疫荧光
IgG /C3呈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电 镜
内皮下和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36
膜性肾病的病理
• 光镜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上皮侧免疫复合物形成“钉突样”改变 肾小球内没有明显的细胞增殖
• 免疫荧光
IgG和C3呈细颗粒状沿GBM沉积
• 电镜
GBM上皮侧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临床特征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 30%的患者有前驱感染; • 约50%~60%表现为NS; • 约30%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 少数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 100%伴有血尿,少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 • 50%~70%病例的血清 C3持续降低; • 肾功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的早; • 发病后10年约50%的病例进展至CRF。
6
病理生理 (Pathophysiology)
• 大量蛋白尿
电荷屏障 (Charge Barrier)
分子屏障 (Molecular Barrier)
• 血浆蛋白变化 • 水肿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高脂血症
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分解减少。
7
临床特征 (微小病变型肾病)
• 常见于儿童 (~80%) • 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 • 常无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 90%病例对激素敏感 • 复发率高达60% • 可演变为MsPGS FSGS
二、流行病学 三、中医-----水肿
3
肾病综合征病因及分类
• 原发性 (Primary)、继发性 (Secondary)
• 病理类型多种 • 病因:任何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疾病都可
导致NS
4
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 微小病变型肾病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膜性肾病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
• 感染 • 血栓、栓塞并发症 • 急性肾衰竭 •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63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 大量蛋白尿( Heave Proteinuria)
(>3.5g/d)
三
• 低白蛋白血症
高
(Hypoalbuminemia )(<30g/L)
一
•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57
58
59
60
61
NS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表现
• 症状:水肿、乏力、纳差........
• 体征:水肿、高血压、营养不良
三
二、实验室检查
• 尿液检查:蛋白尿、血尿
高
• 血液检查:血RT、肝功能(低蛋白血症)、血脂、
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C3
一
• B超
低
• 肾图
• 肾穿刺活检
62
29
病理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光镜
肾小球成局灶、节段性硬化。 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闭塞,球囊粘连。 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 免疫荧光
IgM 和 C3 在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
• 电镜
电子致密物积在肾小球硬化区 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30
31
32
33
34
35
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
15
病理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
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
免疫荧光
免疫球蛋白呈块状/颗粒样沉积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IgA 肾病: 以IgA / C3 沉积为主 非IgA 肾病:以IgG/IgM / C3沉积为主
电镜
电子致密物沉积在系膜区和上皮下
16
17
18
19
20
21
22
低
• 水肿 (Edema)
64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 确诊肾病综合征 • 确认病因(除外诊断法) • 确定病理类型 • 判定有无并发症
65
鉴别诊断
• 过敏性紫癜肾炎(Allergic Purpura) •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 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肾炎 •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 肾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 • 骨髓瘤性肾病( Multiple Myeloma)
5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
分类
儿童
青少年
原发性 微小病变型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中老年
膜性肾病
继发性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糖尿病肾病 肾淀粉样变性 骨髓瘤性肾病 淋巴瘤/实体瘤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1
肾脏病简介
2
概述
一、定义: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侯群。临 床特征“三高一低”:
• 大量蛋白尿( Heave Proteinuria)(>3.5g/d) • 低白蛋白血症 (Hypoalbuminemia )(<30g/L) •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 水肿 (Edema)
23பைடு நூலகம்
24
25
26
27
28
临床特征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 • NS 为主要临床表现 • 血尿(~70%) • 多伴有高血压和肾功减退 • 部分病例可由微小病变型转变而来 • 30~50%激素治疗有效,但显效较慢; • 激素抵抗定为足量激素用至6个月无效; • 激素效果不佳者可试用环孢素
8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理
• 光镜 (LM)
肾小球基本正常
• 免疫荧光(IFM)
没有免疫球蛋白沉积
• 电镜(EM)
肾小球脏层细胞足突融合
9
10
11
12
13
14
临床特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我国发病率很高, 占原发性NS~30%; •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 免疫病理分为IgA肾病和非IgA肾病; • 非IgA NS(~50%) / 隐匿性 /急性/ 慢性GN • 血尿(IgA~100%,No-IgA~70%); • 对治疗的反应取决于病理改变的轻重 。
46
病理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光 镜
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重度增生,插入到GBM 和内皮细胞之间,形成“双轨征” (tram-tracks)。
免疫荧光
IgG /C3呈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电 镜
内皮下和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36
膜性肾病的病理
• 光镜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上皮侧免疫复合物形成“钉突样”改变 肾小球内没有明显的细胞增殖
• 免疫荧光
IgG和C3呈细颗粒状沿GBM沉积
• 电镜
GBM上皮侧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临床特征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 30%的患者有前驱感染; • 约50%~60%表现为NS; • 约30%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 少数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 100%伴有血尿,少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 • 50%~70%病例的血清 C3持续降低; • 肾功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的早; • 发病后10年约50%的病例进展至CRF。
6
病理生理 (Pathophysiology)
• 大量蛋白尿
电荷屏障 (Charge Barrier)
分子屏障 (Molecular Barrier)
• 血浆蛋白变化 • 水肿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高脂血症
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分解减少。
7
临床特征 (微小病变型肾病)
• 常见于儿童 (~80%) • 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 • 常无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 90%病例对激素敏感 • 复发率高达60% • 可演变为MsPGS FSGS
二、流行病学 三、中医-----水肿
3
肾病综合征病因及分类
• 原发性 (Primary)、继发性 (Secondary)
• 病理类型多种 • 病因:任何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疾病都可
导致NS
4
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 微小病变型肾病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膜性肾病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
• 感染 • 血栓、栓塞并发症 • 急性肾衰竭 •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63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 大量蛋白尿( Heave Proteinuria)
(>3.5g/d)
三
• 低白蛋白血症
高
(Hypoalbuminemia )(<30g/L)
一
•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57
58
59
60
61
NS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表现
• 症状:水肿、乏力、纳差........
• 体征:水肿、高血压、营养不良
三
二、实验室检查
• 尿液检查:蛋白尿、血尿
高
• 血液检查:血RT、肝功能(低蛋白血症)、血脂、
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C3
一
• B超
低
• 肾图
• 肾穿刺活检
62
29
病理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光镜
肾小球成局灶、节段性硬化。 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闭塞,球囊粘连。 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 免疫荧光
IgM 和 C3 在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
• 电镜
电子致密物积在肾小球硬化区 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30
31
32
33
34
35
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
15
病理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
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
免疫荧光
免疫球蛋白呈块状/颗粒样沉积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IgA 肾病: 以IgA / C3 沉积为主 非IgA 肾病:以IgG/IgM / C3沉积为主
电镜
电子致密物沉积在系膜区和上皮下
16
17
18
19
20
21
22
低
• 水肿 (Edema)
64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 确诊肾病综合征 • 确认病因(除外诊断法) • 确定病理类型 • 判定有无并发症
65
鉴别诊断
• 过敏性紫癜肾炎(Allergic Purpura) •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 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肾炎 •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 肾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 • 骨髓瘤性肾病( Multiple Myeloma)
5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
分类
儿童
青少年
原发性 微小病变型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中老年
膜性肾病
继发性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糖尿病肾病 肾淀粉样变性 骨髓瘤性肾病 淋巴瘤/实体瘤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1
肾脏病简介
2
概述
一、定义: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侯群。临 床特征“三高一低”:
• 大量蛋白尿( Heave Proteinuria)(>3.5g/d) • 低白蛋白血症 (Hypoalbuminemia )(<30g/L) •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 水肿 (Edema)
23பைடு நூலகம்
24
25
26
27
28
临床特征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 • NS 为主要临床表现 • 血尿(~70%) • 多伴有高血压和肾功减退 • 部分病例可由微小病变型转变而来 • 30~50%激素治疗有效,但显效较慢; • 激素抵抗定为足量激素用至6个月无效; • 激素效果不佳者可试用环孢素
8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理
• 光镜 (LM)
肾小球基本正常
• 免疫荧光(IFM)
没有免疫球蛋白沉积
• 电镜(EM)
肾小球脏层细胞足突融合
9
10
11
12
13
14
临床特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我国发病率很高, 占原发性NS~30%; •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 免疫病理分为IgA肾病和非IgA肾病; • 非IgA NS(~50%) / 隐匿性 /急性/ 慢性GN • 血尿(IgA~100%,No-IgA~70%); • 对治疗的反应取决于病理改变的轻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