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郑州大学有机化学8卤代烃金属有机化合物
大学有机化学第九章卤代烃
❖ 3、反应的进攻试剂(HO-)从离去基团的反面 进攻反应底物,产物的构型翻转(瓦尔登转化)
❖ 4、反应过程中是通过一个过渡态而转化为产 物,没有碳正离子中间体生成,不发生重排, 无重排产物。
2.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C2H5
4-乙基-6-氯-2-己烯
二.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 常温常压下:CH3Cl,C2H5Cl及CH3Br Gas ❖ 其它常见RX Liquid
❖ >C15
Solid
❖ RX:分子极性小,不溶于水,易溶于许多有机化
合物(做溶剂)。如:氯仿(CHCl3)
❖ 卤代烷:X数增加,可燃性降低。CCl4为灭火剂
CH3
CH3 C Cl + NaOH
CH3
CH3 C CH2 +NaCl + H2O
CH3
CH2 CH2 Cl ,
Cl
x 几乎不反应
❖ C、由于多数RX由相应的醇制备,因此用此
法制备醇在合成上意义不大。但少数醇可以 用此法。例如:
CH3 Cl2 hv
CH3CH=CH2
Cl2 hv
CH2Cl H2O/NaOH 加加
加热才沉淀
7、与炔钠的反应 (亲核试剂:RC≡C-)
RC≡CH NaNH2 RC≡CNa
液NH3
10 R’X
RC≡CR’
注意:NaNH2是强碱,不能使用叔(30)卤烷,否则 将主要得到烯烃。乙烯型卤代物,卤苯型化合物在
该条件下反应几乎不发生。
二、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立体化学
δR δX + Nu 反应物 亲核试剂
按②: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提纲(一)绪论共价键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共价键的属性: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的偶极矩.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二)烷烃和环烷烃基本概念烃及其分类;同分异构现象;同系物;分子间作用力;a键,e键;构型,构象,构象分析,构象异构体;烷基;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即1,2,3碳,氢;4碳);反应机理,活化能.对于基本概念,不是要求记住其定义,而是要求理解它们,应用它们说明问题.命名开链烷烃和环烷烃的IUPAC命名,简单的桥环和螺环的命名.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碳原子sp3杂化和四面体构型;环烷烃的结构(小环的张力).烷烃的构象开链烷烃的构象,能量变化;环烷烃的构象:重点理解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及能量变化,稳定构象,十氢萘及其它桥环的稳定构象.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及机理;碳游离基中间体—结构,稳定性;不同的卤素在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环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与烷烃一致);小环(3,4元环)性质的特殊性—加成.(三)烯烃烯烃的结构特点碳的sp2杂化和烯烃的平面结构;键和键.烯烃的同分异构,命名碳架异构,双键位置异构,顺反异构(Z,E).烯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烯烃的亲电加成及其机理,马氏规则;碳正离子中间体—结构,稳定性,重排.其它加成反应:催化加氢(立体化学,氢化热);硼氢化—氧化(加成取向,立体化学);羟汞化—脱汞(加成取向);与HBr/过氧化物加成(加成取向);其它游离基加成.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邻二醇的形成;KMnO4/H+的氧化,臭氧化反应,烯烃结构的测定.α-位取代反应:烯丙基型取代反应(高温卤代和NBS卤代)及机理—烯丙基自由基.(四)炔烃和二烯烃炔烃①结构:碳的sp杂化和碳-碳三键;sp杂化,sp2杂化和sp3杂化的碳的电负性的差异及相应化合物的偶极矩.②同分异构体③化学性质:末端炔烃的酸性及相关的反应;三键的加成:催化加氢,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碳—碳三键与H2/Lindlar催化剂反应(顺式烯烃);碳—碳三键与Na/液氨的反应(反式烯烃);加卤素;加HX(马氏规则);加H2O(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加HBr/过氧化物;硼氢化—氧化;加HCN及乙炔的二聚;氧化反应:KMnO4氧化和臭氧化.二烯烃①共轭二烯烃的稳定性:键能和键长平均化,共轭效应.②二烯烃的化学反应: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机理);反应的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烯丙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p-共轭);Diels-Alder反应.(五)波谱分析紫外光谱理解各种跃迁(,n,,n)和各自的吸收能量波长;发色团和助色团;溶剂效应;最重要的是能够从一张UV谱图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判断结构)(不要求利用经验规则去计算某化合物之吸收波长).红外光谱理解IR光谱之基本原理,最重要的是利用IR光谱(结合其它波谱)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这就要求对各类官能团的红外吸收范围有清楚的了解,并清楚影响峰位置变化的因素.核磁共振谱(1H NMR)(碳谱不要求)了解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化学位移,内标,外标,偶合,偶合常数,屏蔽,去屏蔽等.清楚不同类型的枝质子的化学位移范围及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利用NMR谱(结合其它波谱)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质谱了解基本原理;几种重要的开裂方式(包括重要的重排开裂如麦氏重排,逆Diels-Alder重排等);最重要的是利用MS得出的分子离子峰(并结合其它波谱方法)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本章最重要的是利用几种波谱方法结合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六)芳香烃苯的结构和芳香性理解芳香性的概念和判断芳香性的Hückel规则,能用此规则判断一给定的分子(或离子)是否是芳香性的.苯的异构,同系物和命名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主要了解其波谱特征,例如芳香烃的NMR谱学特征,不同取代苯在IR指纹区的特征等.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机理;傅氏反应的特点及局限;氯甲基化反应;Gatterman-Koch反应;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其它反应:侧链氧化;侧链取代;芳香环上的还原:催化加氢,Birch还原.萘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七)立体化学基本概念对映异构(体);手性分子;镜像;旋光性,旋光度;对映体;非对映体;差向异构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手征性;手性中心.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R/S法(次序规则).熟悉各类手性分子含1—3个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环状化合物.立体异构体的制备和反应熟悉能产生立体异构体的化学反应及机理,象烯烃与卤素的反式加成,环氧乙烷的开环,羰基化合物的加成(Cram规则)等等.(八)卤代烃异构,分类,命名波谱性质,尤其是NMR谱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SN1,SN2);影响亲核取代及机理的因素;亲核试剂的亲核性;SN2反应的立体化学;SN1反应中的重排;邻基参与.消除反应及机理(E1,E2,E1cb):消除反应的取向(Saytzeff规则)和立体化学;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的竞争.卤代烃与Mg,Li,Na等的反应:Grignard试剂,有机锂试剂及其应用.(九)醇,酚,醚结构,分类,命名醇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氢键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IR光谱和NMR谱的特征.醇的化学性质醇的酸性(与其它类型化合物如H2O,酚,羧酸酸性的比较);与酸性有关的反应(与金属如Na,Mg,Al的反应);醇的氧化(形成醛/酮,羧酸);熟悉各种氧化剂;醇的成酯反应:与无机酸成酯,与有机酸成酯(机理);卤化反应;用SOCl2卤化的立体化学及机理;用HX的卤代反应(Lucas试剂用来区别六个碳原子以下1,2和3醇);Wagner-Meerwein重排.醇的脱水反应:反应机理/扎依切夫规律;反应活性;重排;分子间脱水成醚.多元醇的反应:与HIO4或Pb(OAc)4的反应;片呐醇重排反应及机理.酚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酚的化学性质酸性及与之相关的反应;Fries重排;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卤代,硝化,磺化;其它亲电取代:与醛的作用;与CO2的作用;Reimer-Tiemann反应;酚的氧化反应.酚的制备方法异丙苯氧化法;氯苯水解法;苯磺酸碱熔法.醚的反应与HX的反应(醚键断裂)及机理;Claisen重排;环氧乙烷的反应.醚的合成方法Williamson合成法.(十)醛和酮醛酮的反应①加成反应,亲核加成以上反应适用于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②—碳原子上卤仿反应:③氧化和还原醛酮的制法①烃类氧化②醇的氧化及去氢③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3.,—不饱和醛,酮的反应:(十一)羧酸及其衍生物羧酸的反应:①酸性:羧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比无机酸弱.②羧酸中羟基的取代反应③还原羧酸的制法①氧化法②水解法③Grignard试剂与二氧化碳作用羧酸衍生物的反应①水解都生成羧酸②醇解酰氯,酸酐和酯的醇解都生成酯,酯与醇作用生成原酸酯或酯.③氨解酰氯,酸酐和酯的氨解都生成酰胺④酸解生成平衡混合物羧酸衍生物的制法①酰氯:羧酸与无机酰氯作用;②酸酐:酰氯与羧酸盐作用;③酯:直接酯化: ④酰胺:羧酸的铵盐去水或酯的氨解;⑤腈:酰胺去水或卤代烃与氰化钠作用.(十二)取代羧酸卤代酸的反应①与碱的反应,产物与卤素和羧基的相对位置有关.-卤代酸羟基酸-卤代酸,-不饱和酸或-卤代酸内酯②Darzen反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醇酸的反应①去水,产物与羟基的相对位置有关-醇酸交酯-醇酸,-不饱和酸-醇酸内酯②分解: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①合成甲基酮:②合成酮酸丙二酸酯在合成上的应用①合成一元羧酸②合成二元羧酸(十三)胺和含氮化合物胺的化学性质①碱性②烃化③酰化(Hinsberg反应)④与亚硝酸的反应胺的制法①硝基混合物的还原②氨或胺的烃化③还原烃化④Gabriel合成法⑤Hofmann重排:芳香族重氮盐的反应①取代反应②还原反应③偶联反应(十四)含硫,含磷化合物硫醇的制备和性质①酸性和金属离子形成盐,还原解毒剂;②氧化反应,二硫化物,磺酸;③和烯键及炔键的加成反应.磺酸基的引入和被取代在合成上应用了解磺胺药物一般制备方法.磷Ylide的制备及Wittig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十五)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和芳香性.芳香性: 苯>噻吩>吡咯>呋喃离域能(kJ/mol—1) 150.6,121.3,87.6,66.9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质①亲电取代:卤代,硝化,磺化,乙酰化;②呋喃易发生;Diels-Alder反应;③吡咯的弱碱性;④吡啶的碱性;⑤吡啶的氧化,还原性质;⑥Fischer吲哚合成法和Skraup喹啉合成法.(十六)周环反应在协同反应中轨道对称性守恒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律电子数基态激发态4n 顺旋对称4n+2 对旋顺旋环化加成反应的选择规律(同一边)电子数基态激发态4n 禁阻允许4n+2 允许禁阻迁移反应的选择规律(同一边)i+j 4n 4n+2基态禁阻允许Cope重排Claisen重排(十七)碳水化合物单糖的结构与构型①Fischer构型式的写法:羰基必须写在上端;②构型:编号最大手性碳原子上OH在竖线右边为D-型,在左边为L-型;③Haworth式:己醛糖的Haworth式中C1上的OH与C5上的CH2OH在环同一边为位异构体.单糖的反应①氧化:醛糖用溴水氧化生成糖酸,用稀硝酸氧化生成糖二酸②还原:用NaBH4还原生成多元醇③脎的生成:糖与苯肼作用——成脎.(十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1.①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天然的-氨基酸,只有R取代基的差别.②等电点:等电点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存在,氨基酸溶解度最小;③氨基酸-茚三酮的显色的反应;④Sanger试剂及应用;⑤氨基酸的制备:a. -卤代酸的氨解,b. 醛和酮与氨,氢氰酸加成物水解,c. 二丙酸酯合成法;⑥多肽的合成方法.(十九)萜类和甾体化合物①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骨架由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会划分萜类化合物中的异戊二烯单位.②掌握一些重要的萜类天然产物常规性质:如法尼醇;牛儿酮;栊牛儿奥;山道年;维生素A;叶绿醇;角鲨烯.-胡萝卜素.③了解甾体化合物的四环结构和命名.④了解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有机化学第8章卤代烃
在SN2反应中
进攻试剂是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碳原子的。 进攻试剂是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碳原子的。 当Nu与碳原子接近时,C-Nu之间的化学键逐渐形成,而C-X之间的 Nu与碳原子接近时,C Nu之间的化学键逐渐形成,而C 化学键逐渐变弱,三者基本在同一直线上,形成了反应的过渡态,中心 碳由sp 转化为sp 碳由sp3转化为sp2杂化状态, Nu继续接近碳原子并与碳原子完全键合,离去基团完全离去,由过渡状 Nu继续接近碳原子并与碳原子完全键合,离去基团完全离去,由过渡状 态变为产物。
1)被羟基取代 加热 R-X + KOH(NaOH,水溶液) KOH(NaOH,水溶液) 2)被烷氧基取代 R-X + R`ONa R-O-R` +NaX R此反应也称为Wiliamson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 此反应也称为Wiliamson合成反应。 3)被NH3取代 R-X + NH3 R-NH2(胺) + HX 胺是有机碱,它与反应生成的HX成盐 成盐, 胺是有机碱,它与反应生成的HX成盐,RNH3+XR-OH + KX
查依采夫规律
一般叔卤代烷最易消去,而伯卤代烷最难。 一般叔卤代烷最易消去,而伯卤代烷最难。仲或叔卤代烷 氢可以消去,因而产物不同。 有几个β氢可以消去,因而产物不同。 1875年俄国化学家查依采夫根据大量事实指出 年俄国化学家查依采夫根据大量事实指出: 1875年俄国化学家查依采夫根据大量事实指出:在β-消 去反应中主要产物是双键碳原子上烃基最多的烯烃, 去反应中主要产物是双键碳原子上烃基最多的烯烃,即得 到最稳定的烯烃。-- 。--查依采夫规律 到最稳定的烯烃。--查依采夫规律
溴甲烷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甲醇,反应时OH 溴甲烷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甲醇,反应时OH-从背面接近中 心碳原子,必须克服三个氢原子的阻力,同时三个C 心碳原子,必须克服三个氢原子的阻力,同时三个C-H键的偏 转使键角发生变化,因而体系的能量升高。达到过渡状态时,能 量也达到最高点。随着溴离子的进一步离去和C 量也达到最高点。随着溴离子的进一步离去和C-O键的进一步 形成,体系的能量逐渐降低,最后形成产物。
《有机化学》第三版 第8章
allyl bromide
有些多卤代烷有其特别的名称,常用俗名或商品名或根据来源命名,例如 CHCl3 称为 氯仿(chloroform) ,CHBr3 称为溴仿(bromoform) ,CHI3 称为碘仿(iodoform) ,CCl4 称为
2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 2.系统命名法 卤代烃可以看作是烃的衍生物,把卤原子作为取代基,烃作为母体。命名的基本原则与 烃的命名规则相同。对于不饱和卤代烃,编号时,应尽可能使不饱和键的位次最小。双键有 立体构型则还要标出其构型。英文命名时,卤原子用词头 fluoro-、chloro-、bromo-、iodo-表示。 例如:
图 8-3 溴乙烷的 1H-NMR 谱
6
图 8-4 异丙基溴的 1H-NMR 谱 8.3 卤代烃的制备
目前从自然界中发现的天然卤代烃数目很少, 绝大多数卤代烃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的。 由于 卤代烃化学性质活泼, 通过化学反应可把卤代烃转化为多种含重要官能团的化合物, 卤代烃 的制备显得非常重要。 8.3.1 饱和碳原子上氢原子的卤代 在光照或高温条件下,烷烃与卤素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烷(见 4.1 节) ,但烷烃 中几种不同的氢的反应活性相差不大,卤素的反应活性又高(如氯气)的情况下,常常得到 混合物,而且得到的混合产物很难通过化学方法分离,所以一般情况下,通过烷烃的自由基 卤代反应制备卤代烃的意义不大。 但这种自由基取代反应通常用来制备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 烃。工业上,可以通过调节烷烃与卤素的摩尔比和反应条件,来制备一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下面这些烃的自由基卤代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用于制备卤代烃。
通常把卤素连在双键 α 碳原子上的卤代烃称为烯丙型卤代烃, 卤素直接连在双键碳原子 上的称为乙烯型卤代烃,卤素连在苯环 α-碳原子上的称为苄基型卤代烃,卤素直接连在苯 环上的称为苯基型卤代烃。
有机化学b教学课件-第6章卤代烃金属有机化合物-课后更新
有机化学B第六章卤代烃基本内容和重点要求z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代结构特性z亲核取代反应的类型、机理及影响因素亲核取代反应的类型机理及影响因素z消除反应的类型、机理及影响因素z卤代烃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及应用重点要求掌握卤代烃的重要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概念及应用卤代烃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卤代烃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应用:制冷剂、干洗剂、涂改液、不粘锅涂层、人造血液等。
卤代烃分类z烃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
代烃z卤素数目:一卤、二卤、多卤代烃。
z卤素所连接的碳原子不同:一级、二级、三级卤代烃1.选择主链系统命名法中卤代烃与烷烃命名类似,将卤素视为取代基。
2.主链编号3取代基列出顺序写出名称3.取代基列出顺序、写出名称1375642137564224-45-2,4-二甲基-5-氯庚烷4,5-二甲基-2-溴庚烷顺-1-甲基-2-溴环己烷(1S, 2R)-1-甲基-2-溴环己烷(1S2R)1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z除氯甲烷、氯乙烷、溴甲烷、氯乙烯、溴乙烯外,15个碳以下的卤代烃都是液体。
外15个碳以下的卤代烃都是液体z沸点:碘代烃>溴代烃>氯代烃(同种烷基) z密度:一氯代烃<水;溴代烃,碘代烃,多卤代烃>水溴代烃碘代烃多卤代烃z卤代烃无色,碘代烃常显棕红色,是因为碘代烷易分解生成游离的碘。
烯烃加卤化氢++ 烯烃加卤素烷烃卤代反应++ 醇的卤代反应HCl+乙醚,0 o C卤代烷的结构δ+δ−H 2.1F 4.0Li 1.0Be1.5B2.0C2.5N3.0O3.5Cl3.0Br2.8诱导效应I2.5卤代烷的反应H 具有酸性,可与X C −H:415KJ/mol X :离去基团δ基团同时离去,消除反应。
H: 415 KJ/mol C −C: 347 KJ/mol C −Cl: 326 KJ/mol δ+δ−C −Br: 285 KJ/mol C −I: 213 KJ/molαβ带正电荷,具有负电荷及孤对电子的分子进攻,亲核取代反应。
有机化学-第八章
8.2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1.同一周期的原子作为亲核中心时,试剂的亲核性与碱性 有相同的强弱次序:
的生成。因此,烷基碳正离子越稳定,越易形成,生成时 的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也越快,由于烷基正离子稳定性 的顺序是:
(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所以,在 SN1 反应中,卤代烷的活性顺序为:
R3CX > R2CHX > RCH2X > CH3X 即 (3° > 2° > 1° > CH3X)
例如, I- 在下面各溴代烷的丙酮溶液中于25℃发生 SN2 反应时的相对反应速率为:
8.2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如果在卤代烷的 β- 碳原子上连有支链烷基时,对 SN2 反应的速率也有明显的影响,即卤代烷中心碳( α- 碳)
原子上连接的烷基体积越大,其空间位阻越大,不利于亲
核试剂的攻击。例如,在 C2H5OH 溶剂中 C2H5ONa 与下面 各溴代烷于55℃发生 SN2 反应的相对反应速率为:
C-Cl > C-Br > C-I
根据卤原子变形性的大小可知不同的碳卤键的可极化度的 大小次序与其极性大小次序相反。
8.1 卤代烃的分类及结构
由于卤原子的电负性大于饱和碳原子的电负性, 使饱和卤代烃的碳卤键的成键电子偏向卤原子一 方,而碳原子 具有缺电子的特征,即:
8.1 卤代烃的分类及结构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 ) >- OH(酚 ) >- SH>- NH2>- OR> C = C>- C≡C-> (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 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COOH CH 31)伞形式: C 2)锯架式:H H OHH OHOHH3C C 2 H 5H H COOHH HH4)菲舍尔投影式:H OH 3)纽曼投影式:H H HCH 3H H H H5)构象 (conformation)(1)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
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e 取代的椅式构象。
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 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 E 构型。
CH 3 Cl CH 3 C 2 H 5C C C CH C 2H 5 H Cl(Z) - 3 -氯- 2 -戊烯(E) - 3 -氯- 2 -戊烯2、顺 / 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3 CH3 CH3 H CH3 CH3 H CH3C C C CH H H CH3 H H CH3 H顺- 2-丁烯反- 2-丁烯顺- 1,4-二甲基环己烷反- 1,4-二甲基环己烷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
有机化学-第8章:卤代烷
Zn + HCl
CH3(CH2)14CH2I
CH3(CH2)14CH3
RX HI RI HI
-HX
RH + I2
卤代烷的还原
2 中性还原剂
催化氢化
RX (or ArX) H2 / Pd*
RH (orArH) * PdC, Ni, Pt
O
OH
CH2CCH3
CH2CHCH3
O2N
C=N H2 / Pd C H2N
H Br H
CH2 = CHCH2CH3+ CH3CH=CHCH3
19%
81%
CH3 CH3CHCHCH2
H Br H
叔卤代烷
C2H5ONa, C2H5OH
CH3
CH3 CH= C(CH3)2+ CH3CH2C=CH2
71%
29%
消除反应 ( E )
Saytzeff(查依采夫)规律
(1875年俄国化学家Saytzeff总结了当时已知的大量实验事实, 得出以下经验结论.)
(3) ( 4S )-4-甲基-5-乙基-1-溴庚烷 CH3 H
CH3CH2CH C CH2CH2CH2Br C2H5
(2) ( 2S,3S )-2-氯-3-溴丁烷
H Br Cl H CH3 C C CH3
4. (1R,3R)-1,3-二溴环己烷
Br H
H Br
卤代烷的普通命名法
CH3CH2CH2CH2Cl
H2 H1
慢
Br
-
HO
C
-
Br
快
HO
H1 C H2
Br-
H3
定义:
H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卤代烃》 讲义
《卤代烃》讲义一、卤代烃的定义和分类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化合物。
根据卤素原子的种类,可以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又可以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常见的一卤代烃有氯甲烷(CH₃Cl)、溴乙烷(C₂H₅Br)等。
多卤代烃如二氯甲烷(CH₂Cl₂)、三氯甲烷(CHCl₃)等。
从烃基的结构来看,卤代烃还可以分为饱和卤代烃(如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如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芳香卤代烃。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卤代烃的物理性质通常与其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在常温常压下,一氯甲烷、氯乙烷等是气体,其余的一卤代烃多为液体,而高级卤代烃则是固体。
卤代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同碳原子数的卤代烃,沸点的高低顺序为:RI>RBr>RCl>RF。
这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卤代烃的密度通常大于相应的烃。
一氯代烃的密度一般小于水,而多氯代烃的密度则大于水。
卤代烃大多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这是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较大,使得碳卤键具有较强的极性。
1、取代反应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
例如,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C₂H₅Br +NaOH → C₂H₅OH + NaBr这是一个典型的亲核取代反应,氢氧化钠中的羟基(OH⁻)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卤代烃中的碳原子,取代了卤素原子。
2、消去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卤代烃分子中的卤素原子和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可以脱去,生成不饱和烃。
例如,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C₂H₅Br + N aOH → C₂H₄↑ + NaBr + H₂O消去反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结构条件,即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3、与金属反应卤代烃可以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格氏试剂。
有机化学第八章卤代烃ppt课件
II. 卤代烃的命名
“某基卤〞或
1). 简单卤代烃——普通命名法 “卤(化/代)某烃”
CH3I
碘甲烷
(CH3)2CHCl
异丙基氯
CH2 Br 苄基溴 (溴化苄)
俗名: CHCl3
氯仿
CHI3
碘仿
CF2Cl2 氟立昂(Freon)
CF2ClBr 剂
-[CF2-CF2]n-
1211 灭火
聚四氟乙烯
氟利昂 ——几种 氟 氯代甲烷和 氟氯 代 乙烷的总称 : CCl3F〔F-11)、CCl2F2 〔F-12)、 CClF3〔F - 13)、 CHCl2F (F - 21)、CHClF2〔F - 22)、 CFCl2CClF2〔F –113)、 CF2ClCClF2( F - 114 ) 。
Ag2O, H2O
Walden转换
O
O
HOCCH2CHCOH
OH (+ )-苹 果 酸
由于中心碳上所连基团的立体效应是影响反应速度 的重要因素,故按SN2历程的相对速度顺序为:
CH3Br > CH3 CH2Br>(CH3)2CHBr
>
伯
仲
>(CH3)3CBr 叔
单分子历程SN1:反应速率只决定 于卤代烃, 部分仲卤代烷〔RR′CHX〕 和叔卤代烃
卤代烷的鉴别:
AgNO3 /乙醇
R3C-X
R3C-ONO2 + AgX
(3°RX)
立即沉淀
R2CH-X AgNO3 /乙醇 R2CH-ONO2 + AgX
(2°RX)
几分钟后沉淀
RCH2-X AgNO3 /乙醇 RCH2-ONO2 + AgX
(1°RX)
大学有机化学第五章卤代烃PPT课件
思考题
思考题3:卤代烃的应用 举例说明卤代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
卤素取代烃基
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取 代后的化合物,一般用R-X表示,其 中R是烃基,X是卤素原子。
碳卤键
碳卤键是卤代烃分子中碳原子和卤素 原子之间的共价键,键能较高,稳定 性好。
物理性质
状态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卤代烃由气态逐渐变为液态,最后变为固态。
溶解性
氧化还原反应
卤代烃可被氧化成酮、醇或醛,也可被还原成烃或醚。
04
卤代烃的应用与实例பைடு நூலகம்
应用领域
药物合成
卤代烃在药物合成中常作为重要的中间 体,用于合成多种药物,如抗生素、抗
癌药物等。
工业溶剂
卤代烃如四氯化碳、氯仿等常作为工 业溶剂,用于清洗、稀释和萃取等。
农业化学品
卤代烃在农业中用作杀虫剂、除草剂 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如2,4-D等。
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 香族卤代烃。
卤代烃的命名
选择主链
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并标明其碳原子 数。
编号
从靠近卤素原子的碳原子开始编号,并标明 其他取代基的位置。
取代基
按照次序规则,列出其他取代基的名称和位 置。
系统命名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IUPAC系统命名法,遵循“ 取代基在前,数字在后”的原则。
大学有机化学第五章卤代 烃ppt课件
•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 卤代烃的合成与反应机理 • 卤代烃的应用与实例 • 习题与思考题
01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卤代烃的分类
有机化学课件--第五章 卤代烃
第一部分
一.
卤代烷(本章重点)
卤代烷类型和命名
R X ( X = F, Cl, Br, I)
1. 卤代烷通式:
R Cl , R Br ,
R
I
R F
性质接近 通常总称卤代烷
性质特殊 氟代烷
2. 卤代烷的类型
一卤代
二卤代
R
多卤代
R RCH2 X R CH X R
C R
X
伯(一级)卤代烷
仲(二级)卤代烷
H3CH2C
C H
H3CH2C
HC H
CH2
1, 2H 迁移
迁移动力:生成更稳定的正碳离子
其它形式的碳正离子的重排
CH3 H3CH2C C H CH2
~H
H3CH2C
CH3 C CH2 H
1, 2H 迁移
CH3 H3 C C CH3 CHCH3
~ CH3
CH3 H3 C C CHCH3 CH3
CH3 H3C Br
o
空间位阻效应 电子效应
R OH + Br
CH3
>
H3C
CH2
Br
>
H3C
CH Br
>
H3C
C CH3
Br
相对 速率 100
7.99
0.22
~0
Acetone(丙酮) R Br + NaI
SN1 机理:单分子取代,二步机理 反应速率 = k[RX] 手性底物反应发生消旋化
5. 碳正离子(Carbocation, Carbonium ion)
碳正离子:一类碳上只带有六个电子的活泼中间体
(完整版)【非常详细】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 、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原子: —X官能团 原子团(基): —OH 、—CHO (醛基) 、—COOH (羧基) 、C 6H 5— 等化学键: C=C 、—C≡C—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 C n H 2n+2;代表物: 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 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烷烃分子中的每个 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 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 C1~C4 气态, C5~C16 液态, C17 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 1g/cm^3 ,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D) 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CH 4 + Cl 2 CH 3Cl + HCl ,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
点燃②燃烧 CH 4 + 2O 2 CO 2 + 2H 2O高温C 16H 34 催化剂C 8H 18 + C 8H 16加热、加压④烃类燃烧通式: C x H t + (x +y )O 2 点———燃 xCO 2 + y H 2O 4 2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 C x H y O z + (x +y - z )O 2 点———燃 xCO 2 + yH 2O 4 2 2E) 实验室制法:甲烷: CH 3 COONa + NaOHOCH 4 个 +Na 2 CO 3△注: 1.醋酸钠:碱石灰=1: 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 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 NaOH 、不是催化剂(2)烯烃:A) 官能团: C=C ;通式: C n H 2n (n≥2);代表物: H 2C=CH 2B) 结构特点:键角为 120° 。
有机化学第八章卤代烃
该反应是法国有机化学家Grignard(格利雅)于1901年在他的博士论 文研究中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这位化学家对化学事业的贡献,人们 将烷基卤化镁称为Grignard试剂,而把有Grignard试剂参与的反 应,称为Grignard反应。
第15页/共52页
制备Grignard试剂所用的溶剂:乙醚、四氢呋喃(THF)、其 它醚(如:丁醚)、苯等。Grignard试剂在醚中有很好的溶解度, 醚作为Lewis碱,与Grignard试剂中的Lewis酸中心镁原子形 成稳定的络合物。乙醚的作用既是溶剂,又是稳定化剂。
吡啶 回流
R-CL + SO2 + HCl
第7页/共52页
三、卤代烷的互换
§ 8—3 卤 代 烷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略) 二、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活泼,且主要发生在C—X 键上。 ① 分子中C—X 键为极性共价键,碳带部分正电荷,易受带负电荷 或孤电子对的试剂的进攻。
第8页/共52页
卤代烷:
4、与醇钠(RONa)反应
R-X + R'ONa
R-O R' + NaX 醚
R-X一般为1°RX,(仲、叔卤代烷与醇钠反应时,主要发生消除反应
生成烯烃)。该法是合成不对称醚的常用方法,称为 Williamson (威廉逊)合成
法。该法也常用于合成硫醚或芳醚。
5、与AgNO3—醇溶液反应
醇 R-X + AgNO3
按卤素所连的碳原子的类型
R-CH2-X
伯卤代烃 一级卤代烃(1°)
R2CH-X
仲卤代烃 二级卤代烃(2°)
R3C-X
叔卤代烃 三级卤代烃( 3°)
二、命名
1、简单的卤代烃用普通命名或俗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有机化学卤代烷和有机金属化合物
H
H
H C C+ H C C+
HH C H
HH C H
H
H H
碳正离子难以在桥头碳上形成,桥头碳原子因为桥的刚性结构,不易形成
平面形的碳正离子,因此,桥头碳正离子非常不稳定。
+
>
+
>
+
15:34
Ph2CH+ > CH2=CHCH2+ >(CH3)3C + > CH3CH+CH3 > CH3CH2+
第18页/共151页
CH3 CH3C+CH3
CH3
CH3
CH3
15:34
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叔>仲>伯>甲基碳正离子
第16页/共151页
碳正离子是缺电子物种,很不稳定,需要电子来完成八隅体结构,因此,供电 子因素能降低碳正离子上的正电荷,使碳正离子稳定,任何吸电子因素将使正电荷 更集中而更不稳定。
G
C+
C+
G
给电子基团使碳正离子稳定 吸电子基团使碳正离子更不稳定
立体效应——指分子的空间结构对性质所产
生的影响。
15:34
第7页/共151页
电负性是原子实对价电子的吸引能力。吸引电子的能 力越大,电负性越大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分子中两个不同电负性 的原子之间的极性,不仅存在于两个键合原子之间,而 且还影响着分子中不直接相连的部分。这种取代基的影 响沿着分子中的键传递,引起分子中电子密度分布不平 均,并且依取代基的性质所决定的方向而“转移”的效 应。
1,2—二氯乙烷分子中,C—C键转动能垒为13.4 kJ/mol,分子有两种稳定构
大学有机化学-卤代烃
+ -
(CH3)3C Br
过渡态A
(CH3)3C+ + Br叔丁基正碳离子
(CH3)3C+ + OH- 快
+ -
(CH3)3C OH 过渡态B
(CH3)3C OH
上页 下页 首页
CH3
CH3 CH3
第六章 卤代烃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取代)
CH3
B-Br r-
HO-
CH3
C +
CH3
CH3
OH CH3
CH3 构型保持产物
CH3
HO
CH3
CH3 构型翻转产物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六章 卤代烃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取代)
SN1历程的特点:
(1) 反应分两步进行
(2) 在反应中有活性中间体——碳正 离子生成;有可能发生重排反应
(3) 为1级反应 ν=k[R—X]
(4) 构型外消旋化
上页 下页 首页
SN2反应活性 CH3X > 1o RX > 2o RX > 3o RX
叔卤代烷一般不按SN2机制进行。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六章 卤代烃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取代)
对SN1的影响:烷基的供电子效应及C—H σ-p 超共轭效应有利于稳定碳正离子中间体。有利于稳
定正碳离子的因素就有利于SN1(电子效应)。
一些试剂的亲核能力比较:
HS- > RS- > CN- > I- > NH3 > OH> Br- > OR- > Cl- > F- > H2O
上页 下页 首页
有机化学卤代烃
X:C—I 键能最小,I最易离去。故离去I>Br>Cl>F。 溶剂极性强,易使 C—X 键异裂,利于SN1,不利于SN2。
SN1 SN2
SN1反应与SN2反应的区别
1、乙烯基卤代烃 (存在P-p共轭)
卤代乙烯型X不活泼,不能生成AgX沉淀。
01
卤代烯丙型(可生成P-p共轭的烯丙基正碳离子)
卤代烯丙型化合物,室温下很快与AgNO3生成AgX沉淀。苄基卤也一样。
02
烯丙型(苯甲型)>孤立型>乙烯型
01
双键相距X较远,影响较小。故性质与卤代烷相似。
02
3、孤立型卤代烯烃
反应分2步进行。
单分子反应,反应速率仅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
有活泼的中间体— 正碳离子生成。
SN1机制的特点:
R
e
a
c
t
i
o
n
P
r
o
g
r
e
s
s
E
n
e
r
g
y
E
a
1
(
C
H
3
)
3
C
B
r
+
O
H
-
过
渡
态
A
(CH3)3C+
过渡态B
Ea2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是外消旋化。
外消旋产物
50% 50%
5-甲基-4氯环己烯 √
卤代芳烃命名时,以芳烃为母体。侧链卤代芳烃命名时,卤原子和芳环都作为取代基。
第二节 物理性质
状态和气味: 纯品无色,有强烈气味。
一卤代烃多味液体,氟代正丙烷、氯乙烷、溴甲烷为 液体,高级卤代烃为固体。
有机化学第八章卤代烃(陈青)..
Halo hydrocarbon
本章主要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消除反应机理 卤代烃的制法 氟代烃
本章要点
亲核试剂和亲核性 离去基团
SN1和SN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立体化学
影响SN1和SN2取代反应的主要因素 邻基参与反应 E1和E2消除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 E2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8.3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C—X键的电子云偏向卤素原子,为极性共价键。
H 2.1 C 2.5 N 3.0 P 2.1 O 3.5 S 2.5 F 4.0 Cl 3.0 Br 2.8 I 2.5
一些元素 的电负性
卤代烷的极性: RF > RCl > RBr > RI 。
卤代烷的结构特点
自身异裂
C X
cis-1-bromo-2-methylcyclopropane
H3C
Br
H
Br
反-1-甲基-2-溴环丙烷
trans-1-bromo-2-methylcyclopropane
CH2Cl
H3C
H
Cl
反-1-氯甲基-4-氯环己烷
卤代烯烃: 烯烃为母体,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双键位次最 小,卤原子作取代基。
CH3CHCH2CH2 CH3 Cl
伯卤代烃
1º 卤代烃
CH3CHCH2CH3 Br
仲卤代烃
2º 卤代烃
CH3 CH3CCH3 Br
叔卤代烃 3º 卤代烃
二、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简单的卤代烃用普通命名或俗名 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英文的习惯名称中,是在烃基的名称后加上卤化物一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Classification (分类), Nomenclature (命名), Structure (结构)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物理性质)
按卤素所连接的烃基的结构分类
Saturated halohydrocarbons (饱和卤代烃) Unsaturated halohydrocarbons (不饱和卤代烃) Aromatic halohydrocarbons (芳香卤代烃)
Allylic halides (烯丙型卤代烃, 烯丙基卤)
+O
H3CH2C
HH
Racemization
CH2CH2CH3 C CH3 + HBr
CH2CH3
H3C C2H5
H2O
Cl
C2H5OH
(CH2)3CH(CH3)2
(R)-6-Chloro2,6-dimethyloctane
H3C C2H5 OH + HO
(CH2)3CH(CH3)2
40% R (retention)
Propgarpyl halides (炔丙型卤代烃)
Benzylic halides (苄型卤代烃, 苄基卤)
Vinylic halides (乙烯型卤代烃, 乙烯基卤)
Aryl halides (芳型卤代烃, 芳基卤)
按与卤素相连的碳原子的级数分类
伯(1º)卤代烃
RCH2X
仲(2º)卤代烃 叔(3º)卤代烃
fast
C Nu
Multistep reaction (多步反应)
Stereochemistry
Nu C back side Nu-
attack
C+
Nu- front side
C Nu
attack
H3CH2CH2C H3C C
H3CH2C
H2O H3CH2CH2C Br acetone H3C C O
R2CHX R3CX
按分子中卤素的数目分类
一卤代烷 多卤代烷(邻二卤代烷 偕二卤代烷)
CH2Cl2 二氯甲烷
8.2 Reactions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亲核取代):SN1/SN2)
Nu -+ R X
Nu R + X-
Elimination Reactions (消除反应): E1/E2
SN1
Stability of the carbocations
Alkyl halide Type Product
Relative rate
CH3Br CH3CH2Br (CH3)2CHBr (CH3)3CBr
Methyl 1° 2° 3°
CH3OH CH3CH2OH (CH3)2CHOH (CH3)3COH
对于苄基卤、烯丙基卤, SN1和SN2均容易发生;对于乙烯型卤、芳基卤,SN1 和SN2均难以发生;使用非常强的碱,如NaNH2,将使其发生消除反应,分别 得到炔烃、苯炔(会进一步发生加成)
SN2
CH3Br + OH- 80%C2H5OH 55℃
CH3OH + Br-
Kinetics v= k[CH3Br][OH-] bimolecular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second order
(双分子亲核取代)
Mechanism Nu: + C L Stereochemistry
B- +
H CC
X
Reduction (还原)
[H]
RX
RH
C C + HB + X-
Formation of Organomatelic Compounds (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8.2.1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亲核取代)
8.2.1.1 SN1 and SN2
8.2.1.2.1 The structures of alkyl groups
SN2 Substituent Methyl 1° 2°
Neopentyl 3°
Steric effect
Compound CH3X CH3CH2X (CH3)2CHX (CH3)3CCH2X (CH3)3CX
Relative Rate 30 1 0.02 0.00001 ~0
Energy Diagram
Side Reaction
E2
SN1
Kinetics v= k[t-BuCl] Mechanism
unimolecular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单分子亲核取代)
1) CL
slow
2) C
+ :Nu
C + :L carbocation
Energy Diagram
R3CX
Side Reaction Rearrangement and E1
8.2.1.2 Factors affecting SN1 and SN2 • The structures of alkyl groups (烃基的结构) • Leaving groups (离去基团) • The nucleophile (亲核试剂) • The solvent (溶剂)
C2H5 CH3 + HCl (CH2)3CH(CH3)2
60% S (inversion)
Ion-pair Mechanism(离子对机理)
RL
R+L-
Close ion-pair (紧密离子对)
R+‖ L-
loose ion-pair (松散离子对)
R+ + L-
free ions (自由离子)
1.0 1.0 12 1,200,000
SN2反应速度: PhCH2X, CH2=CHCH2X > CH3X > 1ºRX > 2ºRX > 3ºRX >> CH2=CHX, PhX SN1反应速度: PhCH2X , CH2=CHCH2X > 3ºRX > 2ºRX > 1ºRX > CH3X >> CH2=CHX, PhX
Nu C L
≠ Nu C :L
single-step reaction(一步反应)
The nucleophile attacks the carbon bearing the leaving group from the BACK SIDE.
Inversion of configuration(构型翻转): Walden in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