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红砖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利用初探
把闽南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实践中
![把闽南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实践中](https://img.taocdn.com/s3/m/9ae454e06294dd88d0d26b46.png)
把闽南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实践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局限于编写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把地方文化资源合理地、有机地结合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学内容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同步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方式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这为闽南乡土美术成为学校美术课程的实践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闽南乡土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闽南乡土美术特色文化。
将闽南乡土美术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创造乡土美术与学校美术教育双赢: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而焕发新生机,并不断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乡土美术增加新潜力,增加了直观的生活性材料和乡土美术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
结合闽南乡土美术资源,学校的美术教育可以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
如将闽南乡土美术中的古迹、实物等用于欣赏教学中,将欣赏课带到大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结合写生课和创作课;参与民俗活动或重大传统庆典,尝试用各种材料、形式和方法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如元宵节时的花灯制作。
闽南乡土美术中的许多品类如泥塑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能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
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学校美术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乡土、建构审美精神。
闽南乡土美术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灵性、有活力的美术,其中的生产工具、日用百具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天然朴素的审美追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这种意义上说,乡土美术更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丰富的“现实情境”。
闽南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探究
![闽南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2341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b.png)
闽南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探究在当今社会,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在闽南地区,地域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策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闽南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
一、闽南文化的特点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福建闽南地区为中心,涵盖了漳州、泉州、厦门等城市。
闽南文化以其独特的民俗、方言、艺术形态等特点而闻名。
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必须与这些特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
二、借鉴传统艺术形式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木偶戏、手工艺、布袋戏等。
这些艺术形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三、融入地方文化元素闽南地区独特的民俗和风情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
通过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例如特色建筑、传统节日等,可以增加幼儿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文化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闽南文化强调“灵巧生动”,这也是闽南人民对待生活的态度。
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通过自由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创作,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提倡合作与互动闽南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倡导家庭、亲友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应通过合作与互动的方式进行,让幼儿在交流合作中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能。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性创作,通过集体讨论和互相借鉴,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六、提供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应提供多元化的艺术体验机会,让幼儿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综合体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也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美术馆、展览等活动,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5682e9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6.png)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一、引言闽南红砖古厝是我国南方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间技艺。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砖古厝见证了闽南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红砖古厝面临着破损、废弃甚至拆除的危险。
如何在保护红砖古厝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价值,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保护利用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红砖古厝的保护与利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保护方面,积极开展修缮、加固等工作,确保红砖古厝的稳固和安全;在利用方面,注重挖掘红砖古厝的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
然而,在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上,仍存在一定的困扰。
三、例子分析1.厦门鼓浪屿:通过对红砖古厝的修缮和改造,将原本破败的建筑变为特色民宿、咖啡馆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岛屿的旅游品质。
2.泉州西街:政府投入资金,对红砖古厝进行整修,同时鼓励居民参与保护和利用,发展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产业,形成了浓郁的地方风情。
3.漳州古城:以红砖古厝为载体,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古城知名度。
四、问题与挑战1.资金不足:红砖古厝的修缮和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目前政府投入仍难以满足需求。
2.技术水平:红砖古厝修缮技艺传承困难,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成为挑战。
3.人才短缺:红砖古厝保护与利用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市场上供给不足。
4.商业化过度:部分红砖古厝保护利用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文化内涵减弱。
五、对策与建议1.增加政府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红砖古厝保护与利用的资金需求。
2.技术创新与传承:鼓励研发新型保护技术,同时加强对传统修缮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3.人才培养:建立相关人才培养机制,培育红砖古厝保护与利用的专业人才。
4.加强监管:制定合理的商业化政策,防止过度开发,确保红砖古厝的文化价值。
5.拓宽合作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红砖古厝的保护与利用,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大班《闽南红砖古厝》
![大班《闽南红砖古厝》](https://img.taocdn.com/s3/m/d75cc0b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6.png)
远望红砖古厝,最吸引眼球的除了屋顶的燕尾脊之外, 便是红砖墙的立面,红彤彤似鲜艳的向日葵颜色。
近看,红砖墙面每每刻意组砌,贴面镶嵌成各种各 样的图案,成为富于变化的砖砌艺术。
闽南的红砖厝,均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以三间张双落大厝最为典型, 罕见五开间的大厝,规模大的院落还加护厝于左右。
高大开敞的厅堂是大厝的主体,它的主要功能是敬神祭祖、举行 婚丧礼仪和接待宾客。居室则比较狭小、封闭。
而天井院落通常用于养花、养鱼,摆上几盆盆景,以求在 宁静之中赏心悦目。
红色是喜庆、吉祥、富贵的象征,它大量用于砌墙,铺设室内 地板,形成无处不见“红”,这又是红砖厝的一大特色。
然而许多红砖墙 在墙面中,有规 则地嵌入花岗岩 石块,这便是 “出砖入石” 。 形成了红色为主 调、红白相间的 鲜明。 庭院深深,高墙突兀,透过每一块红 砖后面,历史深处的繁华,仿佛依然 在飘荡,隐约可见。
我的播报到此结束, 谢谢!
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
![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696c1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3.png)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美术教师应转换教学思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相融合,让学生渡过传统美术学习的疲软期,以崭新风貌接受新式美术学习与指导,获得更好的美术学习效果。
一、发掘民间美术资源,拓宽学习应用视野将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是资源的发掘,教师应围绕课内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与经验,适当挖掘民间美术资源。
很多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概念认识不足,其美术的学习也被限制于标准框架,不利于美术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应借助民间美术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
为使民间美术资源的发掘更加自然顺畅,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从教材内容进行民间美术资源的拓展、延伸,二是将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构建完善的民间美术资源体系,配合适应度更高的教学方法。
针对“我种的植物”一课展开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谈论种植物的经历,学生对此很有兴趣,互相交流经验。
为进一步从生活的种植行为中发掘民间美术资源,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植物贴画、泥板植物、叶雕剪纸、刺绣、植物纹样、文创产品等与植物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资源的丰富。
教师不受标准流程限制,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画种,按照自己何正红(灌南县扬州路实验小学,江苏连云港222500)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具有独特价值,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
民间美术能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升美术教学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应该秉持着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思想,将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进行高效融合,采取发掘民间美术资源,拓宽学习应用视野;赏析民间美术作品,培养学习应用审美;引入民间美术文化,领悟学习应用内涵;开展民间美术实践,提升学习应用技巧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构建更为科学的美术教学体系。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美术;传统文化;综合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1-0050-03502023年第31期/A(11)的想法进行创作。
闽南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单元活动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厦门“古早味”纹样设计及运用
![闽南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单元活动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厦门“古早味”纹样设计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1eced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9.png)
屍血勲4*1■笼□陈容容I厦门『古早味』纹样设计及运用闽南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单元活动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摘要:“古早味”是闽南人形容古旧味道的一个词,可以理解为“怀念的味道",这里泛指有文化积淀和有特色的事物。
厦门“古早味”纹样设计指用于工艺美术的、有厦门文化积淀和特色的装饰花纹图案设计。
该文从这一核心美术语言出发,旨在构建一套连续的、具有递进性和多样性的教学单元目标体系,为达成提取、设计及运用厦门“古早味”纹样元素的单元目标,设计序列化的作业,剖析厦门市花三角梅、市鸟白鹭和见 南花的第一款花砖“浮游”植物的纹样写生设计过程,辅助学生了解厦门地域特色优秀文化元素,掌握纹样写生和设计方法,学会挖掘厦门“古早味”的纹样元素,继而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热爱家乡、热爱本土经典优秀文 化的情感。
关键词:闽南文化 单元作业 古早味 纹样设计 运用一、以艺思乡似厦门“古早味”纹样设计 单元活动作业建构乡土美术教学的整体思 维《纹样与生活》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
该单元活动的作 业设计从厦门地域乡土美术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和讨论“古早味”纹样设计示范案例,挖掘厦门显性的乡土物质文化和隐性的地域精神文化元素。
笔者 以当下热门的“国潮”纹样元素为单元知识整合点,通过设定“国宝设计师”这个角色开展闽南乡土美术 教学实践。
1单元活动作业内容和作业目标要求单元活动作业内容和作业目标要求如图1所示。
其中,三个活动作业是连续的、由易到难的层级 递进关系,具有整体性。
作业内容包括对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纹样的分析、对敦煌博物院“敦煌诗 巾”纹样的探究、对厦门本土 "古早味”元素的纹样设计运用的探索。
在作业内容上,笔者要求学生在课 前观察、拍摄身边的纹样。
随后,在第一课时的课上,笔者引导学生扮演“国宝设计师”的角色,并以“三兔共耳”的故事导入敦煌石窟纹样,通过敦煌博 物院“敦煌诗巾”的文创产品讲述纹样的题材、色彩 搭配、构图及纹样组织形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根据 课前拍摄的“古早味”纹样照片,提取纹样与色彩,完成为国宝设计师的白色T 恤设计“古早味”纹样的作 业(纹样设计作业初体验)。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b6c07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6.png)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摘要:一、引言二、闽南红砖古厝的保护现状1.破损程度2.保护措施三、闽南红砖古厝的利用案例1.文化传承2.旅游开发3.创意产业四、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策略1.政策支持2.社会参与3.创新思维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闽南红砖古厝,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这些古厝面临着各种保护与利用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闽南红砖古厝的保护利用案例,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价值。
二、闽南红砖古厝的保护现状1.破损程度随着时间推移,闽南红砖古厝的破损程度日益加剧。
一方面,自然灾害如台风、雨水等对古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另一方面,年久失修和缺乏维护导致古厝内部结构和外部风貌受到破坏。
2.保护措施为保护闽南红砖古厝,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对古厝进行定期巡查、评估其保护级别,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古厝进行修复和重建。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对古厝保护的意识。
三、闽南红砖古厝的利用案例1.文化传承闽南红砖古厝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音乐会、书画展览、传统戏曲表演等,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
2.旅游开发古厝所在的村落可以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
游客在游览古厝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当地美食、体验民俗风情。
3.创意产业将古厝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吸引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人才入驻,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激发古厝新的生命力。
四、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策略1.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红砖古厝保护的投入,制定更完善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古厝的保护与管理。
2.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红砖古厝的保护与利用,如企业捐赠、民众志愿者参与等。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古厝保护的意识。
3.创新思维在保护红砖古厝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思维发掘其潜在价值,如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古厝修缮、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等。
五、结论闽南红砖古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保护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其价值,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探析泉州传统民居装饰“红砖文化”
![探析泉州传统民居装饰“红砖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7ea9a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5.png)
红砖的制造
红砖的制造
泉州红砖的制造过程非常独特。首先,选择具有粘性的土壤,将其浸泡并搅 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好的土壤放入木制模具中,压制成型。最后,将砖坯晒干 或用火烘干,再进行打磨和抛光。这样制造出来的红砖质地坚硬,纹理清晰。
红砖的建筑装饰风格
红砖的建筑装饰风格
泉州红砖的建筑装饰风格以简约、实用为主,同时也融合了闽南文化和海洋 文化的元素。在建筑结构上,红砖的线条和形状非常注重对称和和谐。在装饰细 节上,红砖与石雕、木雕和灰塑等工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此外,红砖 还常被用于铺设庭院、公园和街道,构成美丽的景观。
四、结语
泉州传统民居装饰“红砖文化”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 化遗产。红砖作为建筑材料之一,在当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精心打造。这些红砖 装饰不仅体现了泉州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 展。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红砖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泉州这座历 史悠久城市的独特魅力。
结论
结论
泉州红砖建筑装饰是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体现,它不仅代表了泉州人民的勤 劳智慧和历史文化传承,也体现了泉州海洋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保护和发展红 砖建筑装饰,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 力和魅力。
谢谢观看
2、工艺价值
2、工艺价值
红砖的烧制和拼接工艺是泉州传统民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烧制过程中, 匠人们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才能使红砖达到最佳的色彩和质量。在拼接过 程中,匠人们需要运用各种砌筑技艺和粘合材料,才能使红砖紧密相连,构成牢 固的建筑结构。这些工艺技术的运用,不仅展示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也使红砖 成为了传统民居装饰中的重要元素。
探析泉州传统民居装饰“红 砖文化”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走进闽南古厝——海沧古民居》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走进闽南古厝——海沧古民居》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d8293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3.png)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走进闽南古厝——海沧古民居》优质课
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走进闽南古厝——海沧古民居》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闽南古厝海沧古民居建筑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情景式的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有关房屋的一个个古老
的故事,初步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3.利用绘画或手工的表现形式,学会用画、剪、粘、建构等美
术技能表现古房屋的造型、线条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海沧古民居的欣赏图片、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水彩
笔等。
2.教师制作古民居范例。
3.闽南童谣《一只鸟仔》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闽南童谣《一只鸟仔》音乐,幼儿跟着音乐进入教
室
二、创设情景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用课件展示海沧古民居图片欣赏,让幼儿了解古民居的
建筑特点。
2.互动游戏,让幼儿说说古民居的特点。
(1)“你们看,海沧新安的古房子漂亮吗?”
(2)“这些古房子与我们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古房子的门、窗、屋顶、墙面有什么特点?”(图案精美的
红砖墙、飞檐翘角的燕尾脊和山墙,精湛的木雕、石雕、砖雕工艺。
)
师概述:闽南红砖民居,多以红砖为墙,花岗石为基座,另外有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和非常精美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那红墙燕尾有很鲜明的个性。
在这些建筑的各个细节中不仅有精湛的手工艺术,还有各种美好寓意的装饰图案。
三、设计构思,创意绘制。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1feaba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d.png)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摘要:I.引言- 介绍闽南红砖古厝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提出保护利用的重要性II.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的例子- 介绍南靖县田螺坑村红砖古厝建筑群的保护利用情况- 分析田螺坑村在保护利用过程中的经验和挑战- 介绍其他地区的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案例III.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的策略- 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利用策略- 探讨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在保护利用中的角色和责任- 强调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的平衡IV.结论- 总结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强调持续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正文:闽南红砖古厝是福建闽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闽南红砖古厝的保护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通过介绍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的例子,分析保护利用的策略,以期为闽南红砖古厝的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首先,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的例子。
南靖县田螺坑村是闽南红砖古厝的代表性村落之一,该村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红砖古厝建筑群。
在保护利用过程中,田螺坑村采用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组织支持的模式,成功地将古厝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然而,田螺坑村在保护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古厝维护资金不足、村民保护意识薄弱等。
除了田螺坑村,其他地区的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案例也各具特色。
例如,厦门市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在保护古厝的同时,引入现代建筑元素,使古厝焕发出新的活力。
泉州市则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手段,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古厝保护利用,形成了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的保护格局。
其次,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的策略。
针对不同的保护利用情况,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策略。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古厝保护的投入,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古厝保护利用的监管。
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参与古厝保护利用,通过合理开发和运营,实现古厝的经济价值,同时注重保护古厝的传统文化内涵。
挖掘社区资源,走进闽南古厝——闽南古厝传统文化融入班本课程实践研究
![挖掘社区资源,走进闽南古厝——闽南古厝传统文化融入班本课程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41525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31.png)
挖掘社区资源,走进闽南古厝——闽南古厝传统文化融入班本课程实践研究摘要:古厝是闽南特色,砖雕石刻无不积淀着先人的智慧,它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及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酝酿了红砖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让本土文化进入幼儿的内心。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利用我园周边及翔安地区古厝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大班班本课程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感受和传承家乡的古厝文化,萌发热爱家乡之情。
关键词:闽南古厝文化传承班本课程《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其具有初步的归属感[1]。
坐落在省级风景名胜翔安区东南部的吕塘村,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厝巷,这条古厝巷。
距离幼儿园很近,是引进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我看见幼儿园的旁边有很多很老很老的房子”、“房子上面有许多红色的砖块,我们家有一间这样子的房子,我爷爷说:那个叫古厝”。
从孩子们一言一语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老房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追随孩子的脚步,鼓励他们挖掘古厝古宅的教育价值,开展班本课程《古厝“趴趴走”》。
一、身临其境观与感,亲近古厝的形态之美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号召家委,成立了假日小分队,在愉快的周末,孩子们带着小任务到附近或者吕塘古厝巷看一看,进行探访活动,家长们积极响应,寻找身边的古厝。
案例:以吕塘古厝巷探索为主的“语萱队”在语萱妈妈的带领下,为孩子们一一讲解燕尾脊、滴水兽、窗花雕刻等具有特色的古建筑风格,珊妮:“古厝好美!红色的砖块。
古厝上面有两个尖尖的角。
”峻宇:“是呀,上面有漂亮的花纹,墙壁上有古戏的壁画。
我还发现了古厝上面的窗户是用石头做的。
”“那古厝用瓦片做成的,下雨会不会漏雨呢?”孩子们对从未见过的事物充满了新奇和疑问,通过语萱妈妈的讲解,孩子们对古厝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快乐地奔跑穿梭于小巷中,笑声弥漫着着充满古厝韵味的小巷子里。
红砖古厝教案
![红砖古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5ed66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c.png)
红砖古厝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红砖古厝的文化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红砖古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 学习红砖古厝的建筑特点和设计原则;3. 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红砖古厝的定义和历史背景;2. 红砖古厝的建筑特点和设计原则;3. 红砖古厝的文化意义和保护现状;4. 参观红砖古厝并进行实地考察。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2. 红砖古厝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3. 实地考察的安排和准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红砖古厝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传统建筑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红砖古厝的建筑特点、设计原则和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其独特之处。
步骤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红砖古厝的看法和感受。
2.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步骤四:实地考察(60分钟)安排学生参观附近的红砖古厝,观察其建筑特点、材料运用和文化细节,并进行记录和拍照。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分享他们在实地考察中的发现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反思。
步骤六: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2. 鼓励学生参与保护传统建筑的活动,如志愿者活动或参与社区文化保护项目。
教学评价:1. 实地考察记录和拍照的质量;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程度;3. 学生制作的展板或PPT的内容和展示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文化遗址,进一步了解传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红砖古厝的保护与传承问题;3.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建筑的改造或修缮项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红砖古厝的文化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巧用乡土文化,提升教学效果——浅析闽南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巧用乡土文化,提升教学效果——浅析闽南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f8099f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1.png)
巧用乡土文化,提升教学效果——浅析闽南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应努力打破传统教育束缚,脱离教育困境,巧妙运用乡土文化,从不同角度提升教育效果。
闽南乡土文化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涉及的范围较广。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融入闽南乡土文化,指引学生深度学习和探究,主动接受闽南乡土文化的熏陶,感受文化的魅力,在精彩、深刻的民族文化中成长,在不断地了解中拓展自身视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人为,让闽南文化得以弘扬和继承。
关键词:闽南乡土文化;小学语文;有效渗透前言:乡土文化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精彩的民族文化。
合理化地渗透乡土文化资源,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强化学生语文能力,从而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弘扬。
但是,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育缺少正确的乡土文化资源利用,导致乡土文化资源与现实生活脱节,缺少“地气”,导致小学生的民族意识淡薄,并不具备良好的责任感、使命感。
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改变现状,巧用闽南漳州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闽南语言,促进文言文知识学习大量的闽南漳州地区方言继承着上古汉语的特点,被人们认为是“活化石”[1]。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闽南漳州地区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直存在于中国的版图内,闽南漳州地区人民是真正的汉族人。
后因地形复杂,交通交叉,导致闽南漳州地区并未受到其他种族的重视,在外界文化的冲击下,闽南漳州地区的语言保留了古老性。
因此,闽南语和古汉语密切相关,其例子多不胜数,如释义、语气变化、句式变化等。
首先,词句、句式变化。
闽南漳州地区语言中的“客人”会读成“人客”,这种句式变化在唐代杜甫的诗词中有所体现。
同时,闽南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代表疑问的词“底(何事)”。
这种类型的疑问句与古汉语是相同的。
其次,释义相同。
“泯”释义为不要,意思是相同的。
锅子又称为“鼎”,筷子称为“箸”。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8778c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6.png)
闽南红砖古厝保护利用例子
【最新版】
目录
1.闽南红砖古厝的特点
2.闽南红砖古厝的保护利用例子
3.闽南红砖古厝的价值
4.结论
正文
闽南红砖古厝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闽南红砖古厝的建筑特点是墙体采用红砖砌成,屋顶采用歇山顶式,斗拱和梁架等构件均以精细的雕刻为装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闽南红砖古厝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闽南红砖古厝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例如,福建厦门的胡里山炮台、泉州的蔡氏古厝等。
这些保护利用例子表明,闽南红砖古厝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它们不仅是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珍贵遗产。
同时,闽南红砖古厝的保护和利用也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总之,闽南红砖古厝的保护和利用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1页共1页。
闽南红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及探究
![闽南红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及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8e429343323968001c921e.png)
闽南红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及探究
郑烨
(身份证号:350321198409301955)
摘 要:闽南文化中,红砖文化占了重要的地位,而最大的特色应属它的装饰在建筑、庭院、小品等方面的应用普及。
运用红砖材料进行装饰、塑造,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红砖文化。“红砖文化”不止是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发展的
质享受的生活点滴。红砖文化的典型工艺特征分以下几种方式:
3.1 出砖入石
图1
“出砖入石”是闽南古厝民居中独特的砌墙方式,采用形状各 异、质地自然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错落有致,交垒叠砌。大小各 异的砖与石,以大块花岗石与片状砖穿插组合,用它筑墙、起厝、 铺埕,呈现出方正、古朴、朴实之美。多样不规则的结构,烘托出 厚实、刚毅的砖石气势。独特的砌墙不但坚固防盗、冬暖夏凉,而 且古朴美观。因而,被广泛应用,成为闽南文化的活化石。
缩影,是闽南人的精神诉求的表达,更是闽南人的文化自信。在闽南文化中,红砖文化占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闽南红砖;砖砌工艺;实例及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19)10-0027-02
引言
红砖文化是闽南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和文化底蕴。闽南人对红色有着独钟的文化情怀,它赋予吉祥、 喜庆之意。随着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概念 的出现,红砖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呈现出了多样性、丰富 性、创新性的突破。本文主要探析红砖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研究。
1 闽南红砖的地域特征
闽南传统红砖古厝建造受气候、文化、地域影响,受到当地历 史人文,民族风情、生活习惯及和经济条件影响,是形成地域古 厝特征的根本。闽南红砖古厝不仅受到地域文化渗透,而且成为 闽南文化的载体,是闽南人的审美观赋予闽南文化社会价值和 情感体现。
闽南红砖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利用初探
![闽南红砖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利用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f2515e6f1ed9ad51f01df274.png)
闽南红砖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利用初探摘要:闽南古厝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易激发。
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闽南古厝在美术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丰富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更能通过课堂让学生见证历史的特色建筑,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从实际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古建筑的态度。
关键词:闽南红砖文化;厦门古厝;美术课程资源;艺术;初探2001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重。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渊源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民族建筑当是其中的炫丽的奇葩,而民间人们住的建筑,简称民居,是人们在撑起的生产与生活的实践中而逐渐形成的建筑形式。
笔者在学生时代从民居的邮票中看到了具有特色的地方民居,很是喜欢,后来有机会亲眼看见有气派的北京故宫,婉约的苏州园林,徽州朴实的黑瓦白墙等,当然我也深深的知道在我身边——厦门特区的郊区厦门海沧新安也有这类独具特色的古建筑。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发扬是个艰巨而又严峻的任务,在当今西方强势文化占主导的环境下,教育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学校教育中,美术教育在该方面需付出的努力似乎比其他科目更大。
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很多本土文化是以视觉的形式存在的,比如中国的壁画、剪纸、雕塑、建筑,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首当其冲的便是古建筑的消逝,作为闽南地区又是特区的厦门,如何保护古建筑,如何让现在的学生能对就在身边即将消逝的古建筑多些了解,这就需要美术老师加以开发利用这块本土资源。
闽南红砖极具鲜明的独特风格,台湾的一首歌《故乡》中的歌词“有间厝,用砖仔砌,看起来普通平台,时常出现我的梦中,那就是我的故乡……”用闽南语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思念那个用砖仔砌起来的“厝”,更是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文化,也道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斩不断的情缘。
大班美术:红砖古厝
![大班美术:红砖古厝](https://img.taocdn.com/s3/m/24019a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6.png)
美术:红砖古厝(备选)(手工)活动目标*尝试用剪纸艺术表现红砖古厝,感受闽南建筑的特色。
米运用对称剪的方法表现红砖古厝对称的图案、花纹、燕尾脊、马鞍脊等。
米萌发对乡土建筑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参观过红破古脂或欣货过红破古脂的图片,并以绘画形式表现砖古盾,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活动室内。
.材料准备:红色蜡光纸、纸膜、铅笔、剪刀、强糊等。
.材料配套:数字资源《红砖古厝》。
活动指导1.观看数字资源《红砖古厝》,感受红砖古盾的建筑特色。
★幼儿交流参观红砖古厝后的感受。
★借助数字资源,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古厝特征。
·引导语:红砖古厝屋顶像什么?古厝的墙上、门窗上有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小结:红砖的墙,飘逸的燕尾脊,圆润的马鞍脊,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真美!这就是间南建筑特色,人们称之为红砖古厝。
★欣赏红砖古厝对称剪纸作品,进一步感受红砖古厝的建筑特色,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2.幼儿剪纸,教师巡回指导。
★师幼讨论剪红砖古厝的方法:先对折,画出屋檐剪出红砖古厝的外形;将剪好的红砖古厝再对折,绘画花纹剪出红砖古厝的窗户、门、花纹。
★幼儿剪纸,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运用对称剪的方法剪出红砖古厝的外形,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创新各种花纹。
3.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将剪好的红砖古厝作品展示成一幅古盾村庄。
★引导幼儿互相观赏,谈一谈、议一议哪一幅红砖古厝作品最美、最有创意。
★小结:小朋友的手真巧,用剪纸的方法剪出了各种各样的红砖古厝作品,“剪”出一个新的红砖古厝村庄,特别美,我们请其他小朋友来欣活动延伸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对你到的方式剪人、称、风答等作品,装饰红砖古厝村庄。
家园共享: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参观家乡的特色建筑,欣货建筑的美。
闽南红砖建筑砖雕艺术探究--以馆藏
![闽南红砖建筑砖雕艺术探究--以馆藏](https://img.taocdn.com/s3/m/cdd9f7d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6.png)
闽南红砖建筑砖雕艺术探究--以馆藏«八仙过海»组雕为例林珊娜【摘要】Located at the southeast coast of Fuj ian province,Quanzhou is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in China,and well known for its richness in cultural deposits,the start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East Asia City of Culture,which shows its district core in cultural aspect,especially its red brick architecture.And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d brick architecture of Quanzhou have made itself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in Fujian brick architecture system.However,the arts of brick carving are facing the predicament of disappearance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The article here takes group carvings of “the eight immortals soaring over the ocean”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rts and values of brick carving in south-Fujian buildings in order to promote more researches and protec-tions for the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闽南文化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当中的红砖建筑尤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颁 布 的 《 01 美术 课程 标 准》 ( 验稿 )将 课程 资源 的 开发 实 与利 用作 为实 施美 术课 程 总 目标的 必不 可少 的组 成部 分 ,在 《 美 术 课程 标准 》第 四部分 实施 建 议 中,课 程资 源 的开发 与利 用 同教 学建 议 、评 价 建 议 、 教材 编 写 建 议 并重 。 中华 民 族 上下 五千 年 文化渊 源 流长 , 中 国传 统 文化 当 中, 民族建 筑 当是其 中 的炫丽 的 奇葩 ,而 民 间人们 住 的建筑 ,简称 民居 ,是 人们 在撑 起 的生产 与 生活 的实 践 中而逐 渐形 成 的建 筑形 式 。笔者 在 学生 时代 从 民居 的 邮票 中看 到 了具有 特色 的地 方 民居 ,很 是喜 欢 ,后来 有机 会 亲眼 看 见 有气 派 的北京 故 宫 ,婉 约 的苏 州 园林 ,徽 州朴 实的 黑瓦 白墙 等 ,当然 我也 深深 的知 道在 我 身边—— 厦 门特 区的郊 区 厦 门海 沧 新 安 也有 这类 独具 特色 的古建 筑 。众所 周知 , 中华 民族 的文 化继 承 和 发扬 是个 艰 巨 而又严 峻 的任务 ,在 当今 西 方强 势文 化 占主导 的环境 下 ,教 育扮 演着 相 当重 要 的角色 ,在 学校 教 育中 ,美 术教 育在 该方 面 需付 出 的努 力似 乎 比其 他科 目更 大 。通 过美 术课程 的
的兴趣 更 易激 发 。作 为一种 地 方文化 资 源 ,闽 南古厝 在 美术课 堂 中的 开发 与应 用 ,丰 富 了课 堂 上的教 学 内容 ,更能通 过课 堂 让 学 生见证 历 史 的特 色建 筑 ,增 强 学生 对生 活的 热 爱及 责任 感 ,从 实 际培养 ̄ 4 尊重和 保护 古建 筑的 态度 。 1 " J 关 键词 :闽 南红砖 文化 ;厦 门古厝 ;美术课 程 资源 ; 艺术 ;
学 习, 引导 学生 参与 文化 的传 承和 交流 ,有 助 于学 生熟 悉美 术 的 媒 材和 形 式 ,理解 和运 用视 觉 语言 ,更 多地 介入 信 息交 流 ,共享 人 类 社会 的文 化 资源 ,积 极参 与文 化 的传承 ,并对 文化 的发 展做 出 自己 的贡献 。有 很 多本 土文 化是 以视 觉 的形 式存 在的 , 比如 中 国 的壁 画、剪 纸 、雕 塑 、建筑 ,而 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首 当其 冲 的 便是 古建 筑 的消逝 ,作 为闽南 地 区又是 特 区 的厦 门,如 何保 护 古 建筑 ,如 何让 现 在 的学生 能对 就在 身边 即将 消逝 的 古建筑 多 些 了 解 ,这 就 需要美 术老师 加 以开发 利用 这块本 土 资源 。 闽 南 红砖 极 具 鲜 明的 独特 风格 , 台湾 的一 首 歌 《 乡 》 中 故 的歌 词 “ 间厝 ,用砖 仔 砌 ,看起 来普 通平 台 ,时 常 出现 我 的梦 有 中 ,那就 是 我的 故 乡… …”用 闽南 语抒 发 了对 家乡 的思 念 ,思念 那个 用砖 仔砌 起 来 的 “ ”,更 是说 明 了海 峡 两岸 人 民的共 同文 厝 化 ,也道 出 了台湾 与祖 国大 陆斩不 断 的情缘 。歌词 中 的 “ ”是 厝 闽 南人对 自 己家 园 的亲切 称 呼,它 多 以红砖 为 墙 ,红瓦 顶 ,马鞍 脊或 燕 尾脊 ,另 外有 美轮 美 奂的木 雕和 石雕 ,整体 亮丽 而且 有鲜 明 的个性 ,在厦 门地 区 目前 尚保 留有 红砖 民居 。这 是精 湛 的建筑 艺 术 , 使 多元 文 化 融 合 的代 表 ,有 凝 重 的历 史 人 文 价 值 , 是 闽 南 、台湾 红砖 民居 中的精 品 。 在 厦 门海 沧诸 多地 方 , 以新垓 村 为例 ,它 们见 证 了红砖 古 厝 建筑 装 饰 、建筑 风格 、 建筑材 料 、结 构布 局 ,反映 出闽南文 化 的 特 点 ,表 现 出深 厚 的文化 的积 淀 。但 随着经 济 发展 和城 市规 划工 业 区的 开发 ,记 忆 中很 多古 厝被 单调 的现代 高 楼取 代 了 ,闽南 的 红砖 民居 已经越 来越 少 ,令 人惋 惜 。由此 更加 彰显 出对 非再 生 资 源保 护 、宣 传教 育 的重要 性 。在无 力 挽 回这个 局面 的 同时 ,如何 让 更多 学生 认识 到 这色彩 斑 斓的 、散 发着 生活 气息 的 古厝 ,是 作 为 一名 人 民教师 所 能切 实实现 的 问题 。 因此 ,我尝 试将 闽南 红 砖 文 化作 为美 术课 程 资源 来开 发与 利用 ,并 在美 术课 上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果 。在教 学 实践 中,我从 以下 几个 方面进 行探 索 : 探寻 闽 南古建筑 的发 展历 史 ,引导学 生主 动学 习 由于 ,我所 在 的小 学位 居于 海沧 区 东孚镇 洪塘 村 ,属 于特 区 里 的郊 区 ,在 古厝 民居 还现 存有 的 部分 ,因此 ,我首 先布 置学 生 收集 闽南建 筑 的发 展历 史和 相关 的知 识 ,通过 在课 前上 网搜 索 , 实 地观 察建 筑 ,有 条件 的 同学对 建筑 进行 拍 照 ,走 访 古厝 主人 了 解 古 厝 ;在 课 堂上 进行 交流 ,从 课 外到课 内深 刻 体会 身边 古厝 的
教 育 科 学
- 。_ -_ __ ___ 。_ ___ __ ___ _- __ ___ ● 。。● _一
21 -
闽南红砖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利用初探
邱 娜 彬 ( 建省 厦 门海沧 洪塘 小学 福 3 10 ) 600
摘要:闽南古厝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因此学生学习 厚重 沉淀 ,感 受家 乡 先人 留下 来 的可 贵 的非再 生 资源 ,让 学生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