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和策略
摘要: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能够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应采取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倡导过程评价等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以创新为主旋律的世纪,迫切需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批判才能创新,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部分[1]。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曾指出,“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和校正的自我意识;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2]。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和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3 ],进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4]。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一种“扬弃” 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审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布朗教授在《批判性思维指南》一书中所说:“批判性思维体现的是这样一种精神——对他人智慧及见识的探索和宽容。”[5]发展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批判性思维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奠定基础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动力和基础,批判性思维重在“破”,而创新性思维重在“立”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6]。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激励学生打破传统思想和思维模式的禁锢,树立标新立异的信心,以大胆怀疑的精神评判传统或权威的知识结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省自我认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发现与创造,在“ 破”与“立”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主动的、独立的、审慎的、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为开发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人格奠定思想基础。
2.批判性思维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夯实了基础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在个体发展这个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的对立统一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在个体内化社会文化的进程中,面对大千世界中纷繁复杂的各
类信息,个体不可能完全接受,只能批判性地理解和吸收。如果个体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被浩如烟海的信息所淹没。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以缜密的逻辑、思辨的方式迅速获取自我发展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策略,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夯实了基础。
3.批判性思维为学生构建科学的价值观开路导航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科学的价值观,是落实《决定》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的前提和条件。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运用批判的观点,在现实的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形成理解、认同和正确的价值标准,最终以理性的批判为自身的实践提供更新、更接近真理的行动指南,为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奠定认知基础。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真学习和吸取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精华,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探索新型的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和安全的课堂气氛”[7]。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培养成强势批判性思维者,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进行批判性对话的平等伙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不再以知识的宝库和真理的代言人而自居。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测和大胆探索,并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对课堂上进行批判性评价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即使他的评价不够正确、不够成熟[8]。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心学困生,由对他们的一味指责转变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将微笑与幽默带进课堂,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枯燥感、无奈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开展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他们互帮互学、共同探索的团队意识;建立起师生间融洽的沟通关系,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外部环境。
2.转变教学思路,营造创新求异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对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科学设计和策划教学活动,将传统教学活动中“满堂灌”的知识讲授方式,转变为开放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
习方式,以“思维型教学文化”代替“记忆型教学文化”。教师可以根据青少年乐于与人交往、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和辩论活动,为他们创设多形式、多层次的思维摩擦与碰撞的情境,为培养他们的思辨、求异和创新等能力搭建平台。首先,可以开展经常性的讨论活动,使学生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潜能奠定心理基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只做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和帮助者,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让其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辩论活动,激活学生思辨和批判的灵感,提高他们深层次思考、多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以课内、外的热点问题为依托,选择学生关注的、可辩性强的话题,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广泛收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自愿形成正反两方,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在辩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双方观点,并帮助学生评价和反思各自观点的优缺点,引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辩论活动对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优化教学设计,拓展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空间
现代教育资源、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的应用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教师可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拓展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空间。首先,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工具,通过PPT或Flash等教辅手段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和虚拟现实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鉴别能力。其次,教师可借助网络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对话、商讨和争论等形式深度研讨和探析社会和文化问题,让学生在信息搜集、梳理和整合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批判性的思辨习惯。第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网站、学习软件、视听说影像和图文资料)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