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研究进展

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研究进展
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研究进展

碳排放核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碳排放核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30T13:05:42.2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作者:苑红[导读] 碳排放核查工作对于我国环境质量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摘要:碳排放核查工作对于我国环境质量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碳交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查问题一直是广大民众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一般来说,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需要经过第三方机构检查,并全权对排放量进行控制。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碳排放交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碳排放核查;室内气体排放标准;核查问题1 引言 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对于环境具有直接影响[1]。因此,我国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检查工作格外重视。碳交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查问题一直是广大民众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一般来说,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需要经过第三方机构检查,并全权对排放量进行控制。在对碳排放进行核查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应根据基本数据分配配额对其展开分析。在后续的核查环节做好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碳排放交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帮助。 2 碳排放核查概述 2.1 碳排放核查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不断崛起,我国碳核查市场供不应求[2-3]。现阶段,我国纳入交易的控排企业大约仅有一万家。在这其中,第三方核查企业占比不到3%。因此,若想按时完成碳排放气体的核查工作,并且确保核查最终结果真实可靠,则严格对核查机构的选择以及核查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挑选。但通常来说,若选择第三方机构对温室气体展开核查工作,后续招标过程中无法对室温气体排放进行咨询。这会导致核查机构无法按时完成政府委托的相关任务,或者对最终的核查结果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一些其他碳资产管理单位可为求助者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但相较于正规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这些企业在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过程中存在很大差距。甚至在对碳排放检查过程中还会出现数据误差。这不仅对造成室温气体排放处理问题,同时也会误导企业,最终出现核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局面。 2.2 碳核查标准实际情况 碳核查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现阶段,我国对于室温气体排放工作的重视程度极高,但对相关气体的排放标准把控仍存在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碳交易领域的核查标准参差不齐,不同的第三方处理机构有着不同的核查标准。现阶段,我国碳排放核查指南中存在与行业划分不符的问题。除此之外,碳排放核查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对核查的工序相互存在差异。这就会造成企业的碳排放监测计划难以得到良好的执行。而且,许多核查机构在处理过程中,所应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碳排放处理工作具有不一样的理解。以上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我国碳交易体系中的不公平情况出现,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管理。 3 碳交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的主要问题3.1 碳核查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碳核查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由于我国碳核查行业协会没有正式建成,尽管全国碳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起草了相关条例文件,但正式的核查体系仍未建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少相关的监管方法,造成碳核查工作难以保证其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其他检查机构质量难以控制,一些核查机构自身的咨询认证系统并不完善,也会影响到碳排放核查工作的整体质量。 3.2 碳交易法律系统不够统一 当前,我国碳交易法律系统也存在不够健全的问题。碳交易相关法律不够统一,则会造成在进行碳交易项目中,双方利益难以保障。现阶段,我国现有七个碳排放交易权试点,其中五个试点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余下两个试点尽管已经发布相关法律,但在执行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的仅是通过了政府部门下达的文件,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碳交易管理规定。这就会造成碳交易难以确保其质量,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由于政府文件的应用效果不佳,相关法律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相关管理者应重点对碳交易法律系统进行统一,这样才能够完善碳交易领域的管理工作,提升碳排放核查的整体质量。 3.3 碳核查费用高低不齐 我国碳核查工作一般由地方财政支付。但随着近几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碳核查的费用也出现高低不齐的情况。温室气体排放处理核查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保证核查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这样才能够降低最终核查费用,保证核查结果真实可靠。 4 碳排放核查工作的应对策略4.1 完善碳核查体系 当前,进一步完善碳核查体系,并且重点对碳核查业务进行拓展,提升核查能力。可以采取机构自愿申请方式,确保碳核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引进专家团队,提升碳核查工作中的审定程序能力。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碳排放核查的监管力度,全方面的评估核查机构的信用等级,为碳排放核查工作提供更多保障。同时,对第三方机构可以采取按照资质分级管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核查机构的执行能力。 4.2 组建碳核查行业协会 加强对碳排放核查的管理,组建碳核查行业协会,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碳排放核查工作的执行效率以及质量。通过完善碳排放核查监察系统,组建碳核查行业协会,能够更好的对碳排放核查进行管理和监督。借助互联网,在虚拟平台搭建核查机构交流页面,可以普及碳排放处理的相关知识,分享碳排放技术经验。对相关数据进行融合,并在其中植入碳排放监管管理法,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对碳排放核查费用进行统一规定,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由第三方核查机构、政府部门同时对碳排放核查工作进行监管,最终能够全方面的保障碳排放核查质量。可以从当前我国建立的排放交易试点入手,逐步实现对相关碳排放核查步骤的健全和完善。同时,还应对碳排放的总量进行完善,实现由地方管理转变到区域管理,最终更好的解决当前我国碳排放核查工作中所面料的各类问题,促进我国碳排放交易领域的健康发展。

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核算及问题分析

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核算及问题分析 摘要:低碳经济席卷全球,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环境问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安全,而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将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企业碳排放权交易问题进行核算,并通过对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对环境会计需求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核算需求分析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在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并没有意识到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是种无节制的浪费。虽然人们本身已经对环境问题有了保护意识,但是对于企业仍然只为了自身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的温室效应问题日渐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煤炭的使用效率也很低的原因。 二、碳排放权交易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的不确定性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新兴分支,学科自身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国际环境会计报告中指出了环境会计以传统会计模式 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并给环境会计的各个概念,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等做出了定义,同时也在实务指南

给出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框架,但是,目前,国内外仍然没有关于环境会计这方面的专门的规范与准则。 (二)碳排放权交易自身的不确定性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 项新兴交易,相关方面的交易规定、核算准则等都有待颁布,尤其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给交易的核算带来困难。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1.相关的会计准则不明确。会计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才得以逐渐有现在的完善,作为碳排放权交易核算基础的环境会计,本身也是门新兴学科,相关的会计准则目前只是个别学者的构想,国际上并没有明确颁布相关交易的准则。 2.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在环境会计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因此不能为实务操作更好地提供依据。 三、碳排放权交易对环境会计的需求分析及核算设计 (一)碳排放权交易对环境会计的需求分析 1.碳排放权交易对会计要素的需求。 环境会计是在传统会计基础上,加以考虑了环境因素等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种会计,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内容上,两者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与增加值关系研究

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与增加值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2004-2007年我国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建立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食品烟草加工业及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碳排放量较多的部门,而过去一直被认为碳排放大户 的采掘业和化学加工业的碳排放量相比却不高。因此,加快食品业的技术进步、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工业碳排放量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碳排放增加值工业能源面板数据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每年因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中排放的 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碳排放问题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根据IEA (2009)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已经超过美国, 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据统计,中国使用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各 种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我国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已明确提出,我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 何优化我国工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碳排放的减少以减缓和控制 气候变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目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纵观国内外学者在碳排放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对数法和结构分解法。 其中指数分解法包括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和拉氏指数法。迪氏指数法的宗旨是把 分解出的都是时间t的连续函数,对时间进行微分,然后分解出各个因素的变化 对被分解变量的影响,随着迪氏指数法的不断发展,更加完善的对数平均迪氏指 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被提出,在计算中LMDI可将余项 完全分解,不会出现不可解释的余项。国外方面, Ang et al [1]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中国CO2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对中国工业部门消费能 源而排放的CO2进行了研究。Liu et al(2007)[2]同样运用此法把对中国工业部门 CO2排放的研究扩大到36个行业集中研究了中国1998-2005年期间工业部门的 CO2排放。国内方面,王锋等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2],把1995- 2007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得出 结论,在1997-1999年间,中国CO2排放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业部门能源 利用效率的提高。 结构分解法(Structural Develoment Analysis,SDA)基本思想是把经济变量按 照一定的经济联系和数学规则,将分解的因素再细化,进而拓宽分析的功能,使 经济分析更加透彻、方便和系统。梁进灶、郑蔚等(2007)利用结合法研究技术 效应、中间需求效应、最终产品结构与中国能源消费的关系[3]。刘启运、夏明等(2006)利用结合法分析了中国能耗阶段性变动的短期和长期原因[4]。 本文拟用面板数据将我国工业分行业的增加值与碳排放量进行回归找出各部 门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二、模型设计及估计 1、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2004-2007我国工业各行业的增加值及9种能源实际消费量作为原 始数据,经处理计算得到各行业的碳排放量。(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能源 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 (1)由于目前无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观测数据,本文将进行估算。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口径,将最终能源消费种类划分为9类(煤炭、汽油、

碳排放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碳排放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渐增多,这种现象导 致了全世界共同注重一个重大问题———温室效应,在此宏观环境背 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并降低碳排放量是有效阻止世界气温持续上升的 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中国CO2排放 量与能源消费量迅速上升。依据国际能源署统计资料,中国CO2排放 量在2007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09年12月,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50%,并将此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中。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省份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禀赋差异 很大,所以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这就要求在制定减排措施 方面有必要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考虑其中。所以,本 文首先对中国CO2排放的地区差异实行考察,然后深入探讨经济增长 与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提 供参考和依据。 当前,研究CO2排放区域的差异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注重的热点。谭 丹等(2008)在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研究中发现,碳排放增长速度和排 放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碳排放增长速度最慢,西部碳排 放量最少。此外,徐大丰(2010)[2]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碳 排放量低于东部,且碳排放区域差异比较显著的行业为建筑业、工业 和运输业。不过,这些研究多是简单的概括和描述,并没有采用相关 的衡量指标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给予量化研究。岳超等(2010)利用 Theil系数研究了中国各省市碳排放强度差异的变化和来源,但因其测算公式不太准确而导致研究结果可信度不高。杜克锐(2011)在测算碳 排放效率时发现,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且差异水准呈继续 扩大的趋势,制定减排措施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地区差异因素。国外相 关CO2排放区域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层面(Heil和Wodon,1997;Padilla和Serrano,2006;Duro和Padilla,2006;Groot,

√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2期产业经济 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发展 与碳排放情景分析X 朱跃中 内容提要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未来能源的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情 景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因素作合理的假定,可以对中国未来20年该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进行详细的预测。 关键词 交通运输部门 能源发展 碳排放量 情景分析 一、方法论介绍 近十多年来,国际上一些机构开始采取情景分析的方法,对所要预测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所谓情景,它既不是预言,也不是预测,它只是展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在进行情景设定1之前,人们需要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回顾分析,然后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一系列合理的(Plausible)、可认可的(Recognizable)、大胆的(Challenging)、自圆其说(Internal Consistently)的假定,或者说确立某些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再来分析达到这一目标的种种可行性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对中国的交通运输部门而言,未来能源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采取何种交通运输模式、未来交通运输格局如何、交通工具的能效水平状况、未来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发展关系、人均GDP 增长与交通需求的取向等等。也就是说,中国交通运输部门在未来十多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其交通部门的系统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因而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我国未来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摆脱传统分析模式的束缚,进行国内外横向对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对未来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对未来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及能效水平进行更客观和深入的分析,反映未来我国交通部门能源效率水平提高趋势。 我们也认识到,情景分析方法只是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平台,拓宽和理顺我们的研究思路,使我们能够充分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该研究对象的作用和影响,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组合,设计出该领域发展最可能的情景。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定量分析工具,帮助我们对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借助模型工 具得出不同情景下的发展状况,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在本研究项目中,课题组采用了LEAP 模型预测分析了在未来不同情景下的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能源需求及其碳排放。LEAP 模型是由斯德哥尔摩环境协会与美国波士顿大学(SEI — 30—X 1此处的情景设定主要是对一些定性分析指标的量化过程。 本论文引用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分课题《中国未来交通部门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的部分成果,该项目是由能源基金会和壳牌基金会共同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碳排放核查机构管理办法

附件2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保障本市碳排放权交易的有序运行,确保核查工作科学合理、高效公正,根据国家及本市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是指对参与本市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进行真实性、准确性核实查证的服务机构。核查行业领域包括:热力生产和供应、火力发电、水泥制造、石化生产、服务业、其他工业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及人员的活动,以及对核查机构、人员的管理。 第四条市发展改革委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核查活动的核查机构及核查人员(以下简称核查员)进行备案、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每年1月1日至2月28日,市主管部门受理核查机构与核查员的备案申请及核查行业领域变更申请。 第六条申请备案的核查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在300万人民币以上,近两年法人年检均合格。 (二)拥有固定办公场所及核查工作办公条件,具有良好的从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经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指定经营实体,或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机构,或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的温室气体核查机构,或经国家及北京市推荐的节能量审核机构;且近三年在国内完成的CDM或自愿减排项目的审定与核查、ISO14064 企业温室气体核查、节能量审核等领域项目总计不少于10个。 (四)对无上述(三)款规定的核查或审核经历的特定行业机构,应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内独立完成至少2个国家级课题或本市市级课题,或自主开发至少3个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五)具备健全的核查工作相关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管理层和核查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至少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核查工作负责人;明确保密管理、核查人员管理、核查活动管理、核查文件管理、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不符合及整改措施处理等相关规定。

碳排放管理及交易分析整理2018

碳排放管理及交易分析报告 一碳排放交易的实现方式与交易形式 碳交易的实现方式为:所有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都将在上一年度获得政府发放的一定量的配额,如果企业的配额大于实际排放量,则企业多余的配额可以拿到碳市场上去出售;反之,企业就需要从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碳交易的两种形式分别是CCER交易与碳配额交易。 CCER即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来自于光伏、风电、生物质等项目,在试点碳市场可用于抵消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 碳配额即按照企业所处行业及生产经营状况,根据相应的配额分配方法(如基准线法、历史强度下降法等)计算企业的配额量。配额是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权的凭证和载体。1个配额代表持有的重点排放单位被允许向大气中排放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的权利。一般情况,政府通过免费发放及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形式向企业发放配额。 碳交易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二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 201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天津7个碳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碳市场运行并交易,其他试点也陆续启动。各试点都支持CCER抵消机制,比如深圳试点规定:“一份核证自愿减排量等同于一份配额,最高抵消比例不高于管控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百分之十”。 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1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工作的通知》,明确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第一阶段的交易范围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其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

我国国内航运业碳排放市场发展分析研究报告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航运业碳减排技术与潜力 船舶运行基本原理 海上运输节能减排措施 减排措施潜力与成本预估 航运行业碳管理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目录 2 5 1 3 16 2 3 5 6 11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其结论将矛头直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国际海洋组织的最新报告,航运业在2007年的碳排放近10亿吨,数年间其碳排放量增长了近1倍(如图),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3%。 很多研究指出航运业承担了全世界将近90%的运力,其单位碳排放也远远低于其它类型的运输方式(如表)。但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CO2排放急剧增加,日益引起了社会舆论及环保组织的不满。3月14日欧洲环境署(EEA)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航运业是“目前最不受管制的空气污染来源之一”。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报告也指出,如果航运业对碳排放不加以控制,将在2050年增长近5倍,占全球总排放的18%(如图)。 不同运输方式下运输每吨货物的碳排放量比较 运输方式CO 2 排放(t/gCO2) 飞机(航空运输)~500 现代货运(卡车、汽车)~60-150 现代货运(火车)~30-100 海运轮船~10-40 数据来源:/co2-emissions-shipping-goods.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虽然航运业被认为是最具碳效益的运输方式,但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环保组织却从没有对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航运业经营风险放松警惕。从国际海事组织建立之初,就一直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努力着。 根据《京都议定书》,国际航空碳减排和航海碳减排分别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来分别进行减排管理。而在EU-ETS设计阶段,欧盟就已经将航空碳税和航海碳税考虑在内。与航空碳税不同的是,目前国际上仍然没有任何一部强制性的法律文件要求航运业践行碳减排。 在欧盟单方面提出的航空碳税被广泛抵制之前,欧盟在国际航运业碳减排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行动或方案,其主要原因是国际海事组织从1973年就开始积极推动全球性的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对基于市场的减排政策工具颇为看重。全球航海碳排放交易体系(METS)在未来有较大的实现可能,甚至也将未来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接轨作为最终的实施方案,这一点基本符合欧盟的预期。但是,欧盟航空碳税的严重受挫,使其如坐针毡。前不久,欧盟发表声明表示将考虑在2013年开启第一步行动,即对海上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监测、报告和核实(MRV)。从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文件来看,欧盟国际海运碳减排政策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适用范围:包括全程或者部分是在欧盟成员国港口之间进行的海运活动,只要船舶有航段在欧盟区域内,不管其排放行为是否发生在欧盟区域内,均适用该政策。 2. 适用对象:所有驶入、驶出和途经欧盟成员国港口的船舶。 3. 减排措施: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可能采取的具体减排措施。 (1)建立排放补偿基金,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船舶缴纳。

20162017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审核和排放报告核查参考指南2017.12更新

附件5 排放监测计划审核和排放报告核查参考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用于指导第三方核查机构(以下简称“核查机构”)对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提交的排放监测计划(以下简称“监测计划”)进行审核以及对2016、2017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补充数据表实施核查工作。 二、审核和核查工作原则 核查机构在准备、实施和报告监测计划审核和排放报告核查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客观独立 核查机构应保持独立于委托方和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避免偏见及利益冲突,在整个审核和核查活动中保持客观。 (二)诚实守信 核查机构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确保审核和核查工作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三)公平公正 核查机构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审核和核查活动中的发现和结论,还应如实报告审核和核查活动中所遇到的重大障碍,以及未解决的 1

2 分歧意见。 (四)专业严谨 核查机构应具备核查必需的专业技能,能够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利用其职业素养进行严谨判断。 三、监测计划的审核指南 (一)审核程序 核查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监测计划的符合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主要步骤包括签订协议、审核准备、文件审核、现场访问、审核报告编制、内部技术复核、审核报告交付及记录保存等8个步骤(见图1)。核查机构可以根据审核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审核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调整的理由应在审核报告中予以详细说明。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报告阶段图1监测计划审核工作流程图 2.审核准备 1.签订协议3.文件审核 4.现场访问 7.审核报告交付6.内部技术复核5.审核报告编制8.记录保存

1.签订协议 核查机构应与委托方签订审核协议。 审核协议签订之前,核查机构应根据其行业核查能力、核查员经验、时间与人力资源安排、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所属行业、规模及排放设施的复杂程度等,评估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及与委托方或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等。 核查机构在完成上述流程后确定是否与委托方签订审核协议。审核协议内容可包括审核范围、应用标准和方法、审核流程、预计完成时间、双方责任和义务、保密条款、审核费用、协议的解除、赔偿、仲裁等相关内容。 2.审核准备 核查机构应在与委托方签订审核协议后选择具备能力的审核组。审核组的组成应根据核查员的专业领域、技术能力与经验、单位性质、规模及排放设施的数量等确定,审核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其中1名为组长,至少1名为专业核查员。对监测计划修改1的审核,审核组可由1名成员组成,但该名成员应满足上述对审核组能力的要求。 组长应充分考虑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所属行业领域、工艺流程、设施数量、规模与场所、排放特点、审核组成员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审核计划并确定审核组成员的任 1监测计划的修改是指根据需要对已经通过核查机构审核的监测计划进行的修改。对监测计划修改的审核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也应按本指南规定的审核程序和审核要求。 3

碳排放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题目: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研究目标:了解二氧化碳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搜集低碳生活的方法 研究计划:(1)了解“碳排放”。 (2)了解碳排放对地球的影响(我们为什么要低碳生活) (3)搜集低碳生活的方法 研究方法:上网查资料、询问 研究方式:家庭动员 研究成果: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而“碳”指的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地球造成了很多影响,如:地球变暖、地球产生温室效应。 而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

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高,人类也面临了许多难题,如:春季花粉过敏加重、生物体在不断变小、藻类泛滥引发疾病等等。因此,尽早的保证低碳生活无疑对于解放地球、解放人类会有很大的好处。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些关于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和低碳生活的一些准则。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家里一些洗菜的废水可以用来冲马桶等。废水再利用。 2、喝过的茶叶渣不要扔掉,攒起来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 3、购物时尽量用环保袋,少用纸杯、一次性筷子等。 4、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减少电的浪费。 5、一旦长时间不用电器,最好拔掉插头…… 低碳生活准则: 1、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2、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 脑。 3、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 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 4、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体现居家品味;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 竹子比树木长得快。

中国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与人均碳排放水平

龙源期刊网 中国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与人均碳排放水平 作者:李博 来源:《软科学》2013年第01期 摘要:使用1999~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均碳排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该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强;某一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会对降低其自身的碳排放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会对其邻近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外溢效应。因此,中国应当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并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激活良性互动,从而较好地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碳排放;空间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1-0026-05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福祉,也给世界各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通过多轮磋商与谈判,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控制碳排放水平达成了较为普遍的共识。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对于节能减排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不但积极加入多个国际公约,而且对碳减排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可以讲,低碳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与此同时,中国仍是发展中的大国,正处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增长与刚性能源需求高速增长是其主要特征[1],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 展中的碳排放水平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广义角度看,对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现有研究普遍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认为技术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驱动力量。Grossman、Krueger与Komen 等的研究指出,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在技术进步的伴随下进行的[2,3]。Levinson的研究也表明,在1987~2001年间,正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才使得美国制造业产生的气体污染水平有所下降[4]。Carrion-Flores和Innes对1989~2004年间127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 现环境创新与有害气体污染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5]。 具体到控制碳排放的问题,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现代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大量消耗,正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2007)中所提出,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而产生的碳排放是导致全球 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6]。一般认为,降低碳排放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主要途径实现,即:使用 替代性的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碳捕获以及碳储存技术,而这些都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Garbaccio等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发现技术变革是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的主要原因[7]。陈军和成金华指出,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必须首先展开区域发展中的内生性的

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分析

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分析 交通快速机动化进展时期得到来,势必会对稀缺要素得供给保障产生强烈得冲击.不管是从能源得供给保障依然从碳排放得角度看,进展低碳交通已成为中国政府得不二选择.然而在进展低碳交通之前,关于交通碳排放状况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得.假如中国交通碳排放现状差 不多处于低碳水平得话,那么就没有进展低碳交通得必要.鉴于此,本文对中国交通部门得碳 排放总量、各种交通方式得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等进行了分析,并与发达国家作了横向比较. 一、中国交通部门得碳排放总量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得跨越式增长,中国交通部门得碳排放也呈现出持续增长得趋势.本文依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得指导方法,运用排放因子法,测罢了中国交通部门1991-2009年得二氧化碳排放量(见图1).碳排放量只需要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基础上乘上 其碳含量(12/44).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公式如下: 二氧化碳排放量= ∑ ei × efi (1) 其中e表示燃料消耗量,ef表示燃料得排放因子(见表1),i表示交通燃料得类型. 从图1能够发觉,在整个研究时刻段内,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明显,年均增长率为156%.从碳排放增长率得角度看,能够分为两个时期:1991-2002年碳排放增速较为平稳,从1991年得1516mt提高到2002年得2698mt,年均增长率为65%;2003-2009年碳排放增速加快,从2003年得3357mt提高到2009年得6023mt,年均增长率为113%. 依照ipcc得燃料碳排放因子,能够发觉燃料单位碳排放之间得关系为:煤炭>柴油>煤 油>汽油>天然气.从煤炭—柴油—天然气得变动趋势能够看出,中国交通结构调整趋向“低然而总体上交通部门依然处于高碳排放得状态.交通领域有着明显得存量效应,高碳技碳化”, 术得机动车比例较高,这在非常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交通得高碳排放.随着铁路电气化、水路 高效化、公路清洁化得进展,交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二、各种交通方式得碳排放量分析 (一)公路碳排放量分析 公路承担着绝大多数得中短途运输,是占交通碳排放比重最大得子部门.随着经济快速进展,公路运输得到了大力进展.1991-2008年公路部门得客运周转量增加了334%,货运周转量增长了859%,与此相伴随得是公路能耗和碳排放量得快速增长,其中以柴油和汽油消耗最为 明显.随着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得相关政策出台,使用电力、天然气、生物燃料等清洁燃料得机 动车比例有所增加. 从全社会交通碳排放角度看,公路碳排放应包括营运性公路运输业得碳排放和非营业性 公路运输业得碳排放.2005年我国营业性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共消费汽油为017亿吨,柴油为039亿吨,排放二氧化碳分不为5068mt和12213mt,占交通碳排放得119%和286%,单单公路营运性运输得碳排放就占交通碳排放得405%.①随着经济增长,非营运性碳排放所占比例会逐 年增加.按保守得统计数据可能,全社会公路碳排放占交通碳排放得70~80%. (二)铁路碳排放量分析 铁路作为现时期重要得交通方式,承担着中长途得客货运任务.铁路部门通过电气化结构 调整,差不多上实现了铁路进展与碳排放得相对脱钩.到“十一五”末,铁路电气化率达到了45%左右,在铁路总运输量大幅度增长得情况下,总能耗和碳排放没有大幅增长.通过1990-2005年中国铁路企业得碳排放量比较(见表2),能够发觉铁路企业得碳排放逐年落低,2003以后一直维持在30mt左右. 由于没有考虑电力因素,碳排放测算量无法完全反映出电气化结构调整得实际贡献.何吉成和吴文化指出,33年来电气化铁路使得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得直截了当减碳量为4267万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

附件4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 参考条件 一、核查机构相关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办资金不少于300万元。 2.应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以及开展核查工作所需的设施和办公条件。 3.应具备充足的专业人员及完善的人员管理程序,以确保其有能力在获准的专业领域内开展核查工作;应确保符合核查员要求的专职人员至少10名;所申请的每个专业领域至少有2名核查员。 4.应具备健全的组织结构,完善的财务制度,并具有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对其核查活动可能引发的风险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并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核查机构应具备开展核查活动所需的稳定财务收入并建立相应的风险基金或保险(风险基金或保额均应与业务规模相适应)。 (二)核查业绩和经验 核查机构应在温室气体核查领域内具有良好的业绩和经验。

应为经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指定经营实体,或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机构,或在碳交易试点省市备案的碳排放核查机构,或在省市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备案的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第三方核查机构、节能量审计机构,且近3年在国内完成的CDM或自愿减排项目的审定与核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核查、各省市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ISO14064企业温室气体核查等领域项目总计不少于20个。 对于无上述审定或核证经历的机构,应在温室气体减排、清单编制、碳排放报告核算和核查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内独立完成至少1个国家级或3个省级研究课题;或经国家碳交易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合格。 (三)内部管理制度 核查机构应具备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核查业务的有关活动与决定,包括: 1.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并明确管理层和核查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 2.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负责核查事务的负责人; 3.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核查活动管理、文件和记录管理、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保密管理、不符合及纠正措施处理以及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相关制度; 4.有严格的公正性管理制度,确保其不参与核查服务存在利

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研究.doc

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研究 摘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正式启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是碳市场公平、有效、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碳排放数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作为首批纳入的发电行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水平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提出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与核算系统的设计方案,为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系统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方案》)于2017年12月19日印发,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1]。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2-3]。根据《方案》安排,率先将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据初步估算,首批纳入的发电企业约1700家,排放量约3.0×109t[4],中国碳市场将超过欧盟碳市场(EU-ETS),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政府主管部门强制建立的以排放配额作为标的物的交易市场[5]。作为一个人为建立的市场,其标的物根据统一的标准核算得到,核算结果直接关系到参与企业在碳市场中的经济利益[6-7]。因此,确保相关核算数据的准确性是碳市场公平、有效、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第一阶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纳入发电行业,也是考虑到发电行业产品相对单一、数据基础相对较好的因素。而发电行业也并非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根据《方

案》,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分为基础能力建设、模拟交易和正式交易3个阶段[8],在正式启动交易之前仍需要开展大量的能力建设工作,其中,提升和保证参与企业的数据准确性是一项关键工作[9]。为充分利用发电企业现有数据统计基础,提升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统计与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和便捷性,提出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碳排放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与核算,并以A电厂为例,对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与核算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期为发电企业乃至其他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1发电企业碳排放核算数据需求与现状 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核算主要依据《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10]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11](发改办气候〔2017〕1989号)后附的发电企业《补充数据表》要求的方法进行核算。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源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脱硫过程排放和企业购入电力的隐含排放[12-15]。核算方法的主要原理为“排放量=活动水平×排放因子”,其中,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采集是排放量核算的关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采集要求以实测为主,且实测标准主要要求依据相关国标标准,同时,计量器具也要求遵循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16]进行管理,在实测数据无法获取时,可采用推荐的默认值核算[17]。根据调研结果,大部分发电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在基础数据统计方面已经相

碳排放发展历史及现状

1.碳排放交易发展历史及现状 1.1.碳交易市场定位 一个标准化,规范运作的市场 全国统一的交易市场和体系 有足够分量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摆脱目前国内碳交易所分散,规模小的局面。由于没有真正意义的碳交易市场,导致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 需要政府明确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撑。 减少买卖双方寻找项目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 中国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整合各种资源信息,通过市场发现价格,用市场化的方法去规范企业的单兵作战。而统一的交易市场的成立则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对话机制; 交易的模式也非常简洁,即通过引入竞价机制充分发现价格,从而有效地避免暗箱操作。同时,统一的交易市场还是一个更有利参与国际市场的途径。因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不仅有利于减少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还能极大地增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可以设想,在现有的多家碳交易所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自动报价系统,将所有区域性交易所合并为国家级碳排放交易所,从而建立一个与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以及金融期货交易所相似的碳排放交易所。 1.2.碳排放现状 1)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世界碳 交易市场中具有示范作用,2010成交1198亿美元,占全球碳交易成交额的 84%。 2)2008年基于配额的市场交易占全球交易总量的73.15% ,其中EUETS的交易额占总 量的72% ,仍占主导地位;第二大交易市场是二级CDM市场。 3)主要国家和地区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根据发达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的减排承诺,发达国家需要实施比第一承诺期大得多的减排量,未来全球碳交易市场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1.3.碳交易历史起源 1)1990年,国际碳交易之父Richard Sandor大力推动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 案修正案”,开始了二氧化硫的cap and trade (覆盖交易,衡量交易),20年来 效果显著,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50%,产生了substantial positive effects. 2)2003年,Sandor凭借着多年来运作二氧化硫市场的经验,创办了CCX(芝加哥气 候交易所)。可是由于后来美国没有签订京都议定书,便没有强制的cap(总量限 定)。于是Sandor选择将CCX主要进行自愿减排碳交易,经历了诸多困难后取得显 著成功。 3)2004年,Sandor又创建了ECX,在欧洲建立了碳交易平台。 4)二氧化硫交易与碳交易,本质都是气体的减排量交易,以相互借鉴。

中国碳排放增长机理分析

中国碳排放增长机理分析 作者:李江苏;张雷;程晓凌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来源:资源科学 ISSN:1007-7588 年:2010 卷:032 期:011 页码:2059-2065 页数: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碳排放因子;能源;碳排放增长;增长机理 摘要:中国当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准确认识碳排放增长的机理为挖掘碳减排路径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将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能源结构演进四大碳排放影响因子分为放大因子、双向拉动因子以及缩小因子三类,并分析各因子自1953年-2006年的变化特征.其次,本文按照各因子的变化特征将1953年-2006年分解为:1953年-1977年、1978年-1992年、1993年-2006三个不同的研究时段,并采用相关分析法以及绘制散点图来研究不同时段各因子与碳排放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在三个不同的研究时段里,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一直拉动中国碳排放增长.能源结构变化在1953年一1977年以及1993年-2006年对抑制碳排放量的作用较小,在1978年一1992年能源结构变化增加碳排放量;②在过去几十年里,产业结构演进处于拉动

碳排放增长的局面,在诸多碳排放影响因子中,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子.最后,本文基于对中国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能源结构演进的基本态势的分析,认为中国未来碳减排的主要潜力在于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