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雨》中繁漪形象及其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雷雨》中繁漪形象及其意义
[摘要]繁漪是曹禺《雷雨》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所显示出来的人性的深度与广度使她成为剧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
繁漪被称为最富有“雷雨”精神的人物,也毋庸置疑的被看成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罕见的极富个性的一个文学形象。
繁漪是保守性与叛逆性的统一体。
她在不幸的婚姻中奋力挣扎,但是事与愿违繁漪一步步被逼入绝路。
绝望的繁漪最后选择玉石俱焚,她不仅想毁掉自己,也想要毁掉看似圆满有序实则虚伪至极的周家。
所以,在命运的漩涡中不停挣扎与碰撞的繁漪这一形象,值得我们一再分析。
[关键词]繁漪命运悲剧叛逆女性形象
作为一位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低位。
他的戏剧体现了他独特的戏剧观念,也就是剧作本身彰显出来的内在意蕴以及独特的艺术个性。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这部多幕剧创作于1933年。
我们知道,上个世纪20年代是中国除旧布新的时期,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各种思潮相互碰撞。
《雷雨》就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而《雷雨》中的繁漪也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女性之一。
繁漪生长于传统的封建大家庭受过旧式教育,同时繁漪也是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女性。
在她的脑海中,有旧式思想与新式思潮的两方面碰撞。
在封建传统依旧存在与追求个性解放的新潮相互角逐的漩涡中,她很难保持平衡。
有着时代烙印的繁漪,需要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来唤起她去正视自己,直面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东西。
这种力量是环境由非人性转变成人性,是繁漪呼吸的空气由不自由变得自由。
《雷雨》叙事的时间跨度很大,足足有30年。
在这30年间,两个家庭产生了复杂的血缘关系以及层层叠叠的感情纠葛。
而繁漪,无疑是这场冲突中,被放置于焦点上的女性形象。
繁漪这个悲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曹禺力图把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完美的融于一体。
而《雷雨》之所以经久不衰,永葆光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有繁漪这样的人物形象。
抛开《雷雨》的悲剧艺术魅力,本文仅就繁漪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做出分析。
一、多重角色的混合体
仅从《雷雨》的人物性格体系看,繁漪在其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也就是说她是一个混合体。
具体分析来说,蘩漪表现为不幸福的妻子、不美满的爱情、不完整的母性这三重。
(一)不幸福的妻子
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周家无疑是周朴园个人的“王国”。
周朴园这位封建家长,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道德观念都带有十分浓重的封建色彩在里面。
他就是“王国”中的“天然尊长”,行使着绝对权威,不容置疑。
这样情况下,繁漪作为周朴园的妻子,必定是不幸福的。
周朴园总是用命令的口吻与繁漪说话,无论是看病还是喝药,繁漪都要顺从不得反抗。
周朴园要繁漪用自身的顺从给孩子们做榜样,但是,他的行为也使繁漪觉得这周家于她来说就是个不透气的“铁屋子”。
繁漪的“病”,成了周朴园囚禁她的理由,他总是命令繁漪呆在封闭的、令人抑郁的“楼上”。
繁漪偶尔想下楼透气,也会被周朴园冰冷的语调逼上楼。
在《雷雨》中,繁漪抱怨“楼上太热”、“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
实际上怎么仅仅会是空气令人憋闷!繁漪曾经应该也是美丽的,拥有过少女的清纯与活泼。
但是,
如今的繁漪却是“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恨。
”
在《雷雨》中,她是这样控诉的: “十几年就象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我在这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阎王十八年了。
”她与周朴园之间是谈不上爱情的,甚至连亲情都很淡薄。
她称呼自己的丈夫为“阎王”,称呼家为“监狱”。
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消耗掉青春与活力,变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爱情对于繁漪来说就是奢侈品,甚至于做人的尊严也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即。
(二)不美满的爱情
繁漪是位不幸福的妻子,根源在于她根本就没办法获得爱情,她不过是周公馆的一件摆设。
周朴园需要一位顺从的妻子,于是繁漪就在在命运的捉弄下上任了。
繁漪得不到丈夫的关怀与呵护,甚至于连最起码的自由,以及妻子的尊严都没有。
她终日被困在“楼上”,在窒息的环境中孤单生活。
她也没有社交圈,没办法与别人倾诉自己的苦恼。
这样的日子,使繁漪从一位正常的女性变得越来越乖戾与偏执。
繁漪在现实环境与精神境界的双重漩涡中挣扎。
蘩漪是想拥有爱情的,但是她偏偏把周萍当成了救命的良药。
盲目的追求造就了错位恩仇,周萍在一时冲动之后时刻要忍受伦理道德的鞭挞。
周萍的内疚,使他无法呆在家中,无法面对父亲与弟弟,他只能选择离开。
对此,繁漪惶恐不安,她不知道如何才能留住这烦闷生活中的唯一一缕清风。
她慌不择路,选择了恐吓和扇风点火,这使周萍与她的距离越来越远。
繁漪的爱情是错误的,她爱错了对象,之后每一步都不可避免的成了错的,所以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美满的爱情。
(三)不完整的母性
对比一下外国文学中与人私通的角色,我们发现繁漪与她们有很大区别。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我们看到过安娜曾为自己的私通行为做出忏悔,在《红与黑》中,我们也看到德?瑞纳夫人在与于连私通后,忏悔自己没能成为儿女爱戴的好母亲。
同样都是母亲,在安娜与德?瑞纳夫人为自己没能尽到母亲的责任而悲切的时候,繁漪却是表现的那么的理直气壮。
对于繁漪来说,儿子虽然是自己的,但是也是让自己窒息的周家的。
她在憎恨周家的同时也悄无声息的在感情上疏远了亲生儿子。
在《雷雨》中,周萍曾经说道:“你是冲弟弟的母亲”,闻言,繁漪马上说道:“我不是!我不是!……我不是他的母亲,不是,不是” 。
繁漪像逃避周家一样逃避着儿子周冲。
繁漪曾经为了破坏周萍和四凤的出逃计划而利用周冲,在这里,周冲成了繁漪挽留周萍的工具。
当计划失败后,繁漪喊着:“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我是你的。
”繁漪用自己盲目的爱情毁了儿子生命中最后的憧憬,这种孤注一掷的投资最终使她血本无归。
她不仅失去了爱情,不能拥有新生命,同时也失去了儿子。
对爱情与自由的使她玉石俱焚。
二、“极端”与“矛盾”的统一体
在《雷雨》最初几幕,繁漪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在繁漪身上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但是随着我们深入挖掘,渐渐的发现了繁漪这个人物的可怜与可爱。
我们感受着繁漪的情感世界,体会到作为一个“极端”与“矛盾”的统一体,繁漪拥有着作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一位情人的无奈与辛酸。
首先,繁漪是一个旧式的中国女人,在她美丽而沉静的外表下,隐藏着火一样炽热的内心,甚至于带有原始的野性。
她嫁到周公馆,成了养尊处优的贵妇人。
但是物质生活的优越不能填补精神生活的空虚。
她守着封建家长式的丈夫,守着名存实亡的婚姻,渐渐如一朵没有雨露滋润的花一样枯萎。
周萍无意间开启了繁漪情感的大门,如同
开闸的洪水一般,繁漪毫不保留的把自己投入到盲目的爱情中,把人伦、名誉甚至性命都置之度外。
繁漪是勇敢的,但是周萍却是懦弱的。
周萍不堪内心的谴责与忐忑,很快厌恶了这种畸形的恋情。
周萍开始逃避,而繁漪则不停的探寻。
当繁漪意识到自己视为救命稻草的爱情已经不复存在的时候,她展现了自己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她依然忠贞不渝的爱着周萍。
而另一方面,她则开始报复周萍与四凤。
繁漪就是这样一位敢爱敢恨同时又歇斯底里的女人,在她身上我们能看到崇高,也能看到罪过。
繁漪在封建家庭的牢笼中禁锢了18年,婚姻是“死”的,生活是“死”的,她呼吸不到一点儿新鲜空气。
无情的丈夫、死水一样的生活、懦弱的情人使繁漪变成了遭受多重压迫的被害者。
她让人可怜,但是也让人觉得可恶。
她的自私、阴鸷,她的不择手段、无情报复,使人觉得森然。
但是回头想想,繁漪的这些人性的阴暗面同时也是生活环境使然,不能全归咎于她自己。
从某种意义来讲,繁漪的自私促使第四幕悲剧的到来,她正是三死两疯的罪魁祸首。
三、繁漪悲剧形象的意义
(一)命运悲剧的根源
在《雷雨》中,繁漪是周萍的后母,同时也是他的情人;周冲是周萍同父异母的弟弟,同时也是情敌;四凤与周萍是兄妹,但是也是恋人……这一系列的错位恩仇几乎使剧中每一个人都陷入了紧张冲突与极度痛苦中。
各人的悲剧的源头也就是‘罪恶的渊源’可以归结到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长——周朴园身上。
那么,归根结底,《雷雨》的悲剧就是封建等级观念的悲剧。
而繁漪的悲剧、周萍、周冲的悲剧、四风的悲剧……都是这一悲剧的分支点。
(二)美学与社会学的双重意义
繁漪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她的叛逆性格与悲剧命运又是“五四”运动之后的无数叛逆女性的缩影,所以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代表“五四”运动后的先驱女性。
虽然繁漪最后还是不能冲破那间令人窒息的“铁屋子”,还是没有得到美满的爱情。
甚至于失去了一系列事件发生之前的貌似安逸的生活。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繁漪以及和她类似的人的抗争撼动了“铁屋子”的根基,并且唤醒了更多尚处在迷茫与懵懂中的人。
所以说,《雷雨》中繁漪形象的意义不仅在于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性的艺术反映,还在于她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重要作用,她具有美学与社会学的双重意义。
(三)塑造了“五四”新女性的形象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理念中,女性的最高人生价值就是孝妇、贤妻还有良母。
繁漪虽然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还是敢于无视纲常,大胆追求爱情。
她从顺从周朴园到敢于大声对他说出:“不,我不愿意。
”我们不能忽略她的进步。
她与那些默默忍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捆绑的妇女有本质区别,她有着一丝耀眼的锋芒。
在她身上折射出“五四”以来女性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色彩。
所以我们可以说,繁漪这个角色是《雷雨》中的亮点,是曹禺创造的一位“五四”新女性的形象。
注释:
①②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参考文献:
[1]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邹云方,傅明和.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评[M].沈阳: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4]钱谷融.雷雨人物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5]陈康.《雷雨》里繁漪的形象及其命运分析[J].文学教育(下), 2010,(01) .
[6]高涵博. 浅谈《雷雨》中繁漪的命运及性格悲剧[J].北方作家, 2010,(04) .
[7]白银花.走火入魔的女人——重读《雷雨》中的繁漪形象[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8]李小和.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论《雷雨》中的蘩漪[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1).
[9]王倩.《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