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原子物理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 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5)光电效应方程 ①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子的 能量 hν 和逸出功 W0 的关系为12mv2=hν- W0。用图像表示光电效应方程,如图所示。 ②极限频率为图线与 ν 轴交点的横坐标 ν0,逸出功为图 线与 Ek 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 W0=E,普朗克常量:图 线的斜率 k=h。
1.(2017·江西吉安一中段考)用如图所示装置
研究光电效应现象,阴极 K 与滑动变阻器
的中心触头 c 相连,当滑动头 P 从 a 移到
c 的过程中,光电流始终为零。为了产生
光电流,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B.增大入射光的频率
C.把 P 向 a 移动
D.把 P 从 c 向 b 移动
解析:能否产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增大入射光 的强度,仍不能产生光电流,故 A 项错误;增大入射光的 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产生光电效 应,阴极 K 中有光电子发出,电路中能产生光电流,故 B 项正确;把 P 向 a 移动,P 点电势大于 c 点电势,光电管加 上正向电压,但不能产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流形成,故 C 项错误;把 P 从 c 向 b 移动,由于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没 有光电流形成,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玻尔理论 “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中,在这些状态中,电子虽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电磁 波,这样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定态。 “跃迁假设”:电子绕核转动处于定态时不辐射电磁波, 但电子在两个不同定态间发生跃迁时,却要辐射(吸收)电磁波 (光子),其频率由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 hν=Em-En。 “能量量子化假设”和“轨道量子化假设”:由于能量状 态的不连续,因此电子绕核转动的轨道半径也不能任意取值。
3.原子核 (1)物理学史 爱因斯坦利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 性;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根据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提出枣糕式原子模型;英国物 理学家卢瑟福用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 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半径数量级为 10-15 m;丹麦物理 学家玻尔提出了玻尔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 电磁波谱;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 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在 α 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 子;约里奥·居里夫妇用 α 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复习时不要有 遗漏,注意能 级跃迁和光电
4 放射性同位素(Ⅰ) 9 光电效应(Ⅰ) 效应规律的小
5
核力、核反应方程 (Ⅰ)
10
爱因斯坦光电 效应方程(Ⅰ)
综合及物理学 史方面的考查。
[主干知识·忆一忆]
1.波粒二象性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 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 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板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 的,一般不会超过 10-9 s。
(2)三种射线
种类 实质 带电量 速度
贯穿本领
对空气的 电离作用
α射线 高速氦核流
2e 0.1c 最弱, 用纸能挡住
β射线 高速电子流
-e 0.99c 较强,穿透几 毫米厚的铝板
Leabharlann Baidu
γ射线 光子
0 c 最强,穿透几 厘米厚的铅板
最强
较弱
最弱
(3)原子核的衰变 α 衰变与 β 衰变方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α 衰变:AZX―→AZ--24Y+42He(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结合成 一整体射出),在磁场中衰变后形成两个外切圆,大圆对应 α 粒子。 β 衰变:AZX―→ Z+A1Y+-01e(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在 磁场中衰变后形成两个内切圆,大圆对应 β 粒子。 α 衰变和 β 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先由质量数守恒确定 α 衰变的次数,再由核电荷数守恒确定 β 衰变的次数。
高考主题(十二) 原子物理
考纲要求
命题解读
1 氢原子光谱(Ⅰ)
6
结合能、质量 亏损(Ⅰ)
共10个考 点,皆为Ⅰ要
2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能级公式(Ⅰ)
7
裂变反应和聚 求,命题难度 变反应、裂变 不大,但涉及 反应堆(Ⅰ) 的知识点较多,
3
原子核的组成、放 射性、原子核的衰 变、半衰期(Ⅰ)
8
射线的危害和 防护(Ⅰ)
2.研究能级跃迁问题时,将光子和实物粒子混淆。 3.对半衰期的统计规律不理解。 4.书写核反应方程时误将“―→”写成“=”。 5.混淆质量数与质量两个不同的概念。 6.误以为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 α、β 和 γ 三种射线。 7.误以为只要有核反应发生,就一定会释放出核能。
[保温训练·试一试]
注意:(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 n 的激发态时,可 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Cn2=nn2-1。
(2)原子跃迁时,所吸收或释放的光子能量只能等于两能 级之间的能量差。
(3)原子电离时,所吸收的能量可以大于或等于某一能级 能量的绝对值。
(4)计算时应注意:因一般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参考面, 故各能级的能量值均为负值,能量单位 1 eV=1.6×10-19 J。
(4)半衰期(T):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 需的时间。
特征:只由核本身的因素所决定,而与原子所处的物理
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t
规律:N=N012 T 。 (5)核能的获取途径 ①重核裂变:例如:29352U+10n―→15364Xe+9308Sr+1010n ②轻核聚变:例如:12H+31H―→42He+10n
(6)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核能的计算 ①若 Δm 以千克为单位,则 ΔE=Δmc2。 ② 若 Δm 以 原 子 的 质 量 单 位 u 为 单 位 , 则 ΔE = Δm×931.5 MeV。 质量亏损 Δm: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 量之差。
[易错易混·醒一醒]
1.在氢原子跃迁中,混淆一个和一群处于激发态的氢原 子发出的光谱线条数。
2.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 电子的发现: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 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断出 了原子的核式结构。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①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极少数 α 粒子则发生了较大的偏转甚至返回。 注意:核式结构并没有指出原子核的组成。
(5)光电效应方程 ①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子的 能量 hν 和逸出功 W0 的关系为12mv2=hν- W0。用图像表示光电效应方程,如图所示。 ②极限频率为图线与 ν 轴交点的横坐标 ν0,逸出功为图 线与 Ek 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 W0=E,普朗克常量:图 线的斜率 k=h。
1.(2017·江西吉安一中段考)用如图所示装置
研究光电效应现象,阴极 K 与滑动变阻器
的中心触头 c 相连,当滑动头 P 从 a 移到
c 的过程中,光电流始终为零。为了产生
光电流,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B.增大入射光的频率
C.把 P 向 a 移动
D.把 P 从 c 向 b 移动
解析:能否产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增大入射光 的强度,仍不能产生光电流,故 A 项错误;增大入射光的 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产生光电效 应,阴极 K 中有光电子发出,电路中能产生光电流,故 B 项正确;把 P 向 a 移动,P 点电势大于 c 点电势,光电管加 上正向电压,但不能产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流形成,故 C 项错误;把 P 从 c 向 b 移动,由于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没 有光电流形成,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玻尔理论 “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中,在这些状态中,电子虽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电磁 波,这样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定态。 “跃迁假设”:电子绕核转动处于定态时不辐射电磁波, 但电子在两个不同定态间发生跃迁时,却要辐射(吸收)电磁波 (光子),其频率由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 hν=Em-En。 “能量量子化假设”和“轨道量子化假设”:由于能量状 态的不连续,因此电子绕核转动的轨道半径也不能任意取值。
3.原子核 (1)物理学史 爱因斯坦利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 性;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根据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提出枣糕式原子模型;英国物 理学家卢瑟福用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 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半径数量级为 10-15 m;丹麦物理 学家玻尔提出了玻尔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 电磁波谱;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 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在 α 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 子;约里奥·居里夫妇用 α 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复习时不要有 遗漏,注意能 级跃迁和光电
4 放射性同位素(Ⅰ) 9 光电效应(Ⅰ) 效应规律的小
5
核力、核反应方程 (Ⅰ)
10
爱因斯坦光电 效应方程(Ⅰ)
综合及物理学 史方面的考查。
[主干知识·忆一忆]
1.波粒二象性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 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 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板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 的,一般不会超过 10-9 s。
(2)三种射线
种类 实质 带电量 速度
贯穿本领
对空气的 电离作用
α射线 高速氦核流
2e 0.1c 最弱, 用纸能挡住
β射线 高速电子流
-e 0.99c 较强,穿透几 毫米厚的铝板
Leabharlann Baidu
γ射线 光子
0 c 最强,穿透几 厘米厚的铅板
最强
较弱
最弱
(3)原子核的衰变 α 衰变与 β 衰变方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α 衰变:AZX―→AZ--24Y+42He(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结合成 一整体射出),在磁场中衰变后形成两个外切圆,大圆对应 α 粒子。 β 衰变:AZX―→ Z+A1Y+-01e(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在 磁场中衰变后形成两个内切圆,大圆对应 β 粒子。 α 衰变和 β 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先由质量数守恒确定 α 衰变的次数,再由核电荷数守恒确定 β 衰变的次数。
高考主题(十二) 原子物理
考纲要求
命题解读
1 氢原子光谱(Ⅰ)
6
结合能、质量 亏损(Ⅰ)
共10个考 点,皆为Ⅰ要
2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能级公式(Ⅰ)
7
裂变反应和聚 求,命题难度 变反应、裂变 不大,但涉及 反应堆(Ⅰ) 的知识点较多,
3
原子核的组成、放 射性、原子核的衰 变、半衰期(Ⅰ)
8
射线的危害和 防护(Ⅰ)
2.研究能级跃迁问题时,将光子和实物粒子混淆。 3.对半衰期的统计规律不理解。 4.书写核反应方程时误将“―→”写成“=”。 5.混淆质量数与质量两个不同的概念。 6.误以为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 α、β 和 γ 三种射线。 7.误以为只要有核反应发生,就一定会释放出核能。
[保温训练·试一试]
注意:(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 n 的激发态时,可 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Cn2=nn2-1。
(2)原子跃迁时,所吸收或释放的光子能量只能等于两能 级之间的能量差。
(3)原子电离时,所吸收的能量可以大于或等于某一能级 能量的绝对值。
(4)计算时应注意:因一般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参考面, 故各能级的能量值均为负值,能量单位 1 eV=1.6×10-19 J。
(4)半衰期(T):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 需的时间。
特征:只由核本身的因素所决定,而与原子所处的物理
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t
规律:N=N012 T 。 (5)核能的获取途径 ①重核裂变:例如:29352U+10n―→15364Xe+9308Sr+1010n ②轻核聚变:例如:12H+31H―→42He+10n
(6)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核能的计算 ①若 Δm 以千克为单位,则 ΔE=Δmc2。 ② 若 Δm 以 原 子 的 质 量 单 位 u 为 单 位 , 则 ΔE = Δm×931.5 MeV。 质量亏损 Δm: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 量之差。
[易错易混·醒一醒]
1.在氢原子跃迁中,混淆一个和一群处于激发态的氢原 子发出的光谱线条数。
2.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 电子的发现: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 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断出 了原子的核式结构。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①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极少数 α 粒子则发生了较大的偏转甚至返回。 注意:核式结构并没有指出原子核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