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 孤立结节的CT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bdbb27e5901020207409c70.png)
结核瘤的钙化往往面积较大,所占面积常大于 10%。
良性钙化的形态特点
日晕征
在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周围出现环状的磨玻璃影 特指结节周围环绕着的较低密度影(磨玻璃密度
影),由血管受侵犯引起结节周围出血所致)。 也可见于伴有咳血的结核瘤、经支气管活检后的
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符合率约为85%~90% 。 对较小的SPN(直径小于1cm)意义不大。
CT导向穿刺活检
CT导向定位准确,可作为获得术前确诊的主要方 法。
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正确率约 74%~ 94.5%。
目前主张在胸部平片基础上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 或增强扫描。 必要时CT导向穿刺活检。 条件许可时可做PET-CT检查(费用高)。
大小 位置 边缘 胸膜凹陷征 支气管充气征和空泡征 血管集中征 空洞
结节的大小
0.5-1.0cm 67.5%良性 1.0-2.0cm 良恶性发生率相等 ≥2cm 85%为恶性结节
结果与病例选择的标准有关
位置
原发性肺癌 上叶常见,尤其是右肺,前段比后段常见
转移瘤 更倾向于在两下叶的胸膜下,60%直接贴胸膜或 胸膜下,25%外1/3带
炎性假瘤的空洞壁较厚,内壁光滑。 肺转移瘤可发生空洞。空洞内壁较光滑,洞壁可
厚薄不均。
肺癌
肺脓肿
炎性假瘤
肺 癌
结节的密度
钙化 日晕征和磨玻璃结节 脂肪 液体 增强表现
钙化
孤立肺结节内出现钙化是诊断良性结节的比较可 靠的征象。
少数肺癌结节中可发现钙化,检出率约1%。 恶性肿瘤出现钙化的原因
为薄壁环状强化 ,中心低密度区不变 。 错构瘤呈不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炎性假瘤呈均匀强化 ;如其中央有充满变性炎症细胞的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疗和鉴别诊疗课件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疗和鉴别诊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8aa3b467ec102de3bd895d.png)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周围型肺癌
• 癌性空洞 恶性结节(肺癌)的中央缺血 坏死,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称 癌性空洞。癌性空洞常为厚壁偏心空洞, 洞壁厚薄不均。空洞的外缘保存肺癌肿 块边缘的特征。少数肺癌的空洞较薄, 但始终存在洞壁厚薄不均的改变,壁上 有结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肺错构瘤
• 肺错构瘤包含肺的所有成分,但构成成分的数 量、排列和分化程序异常而形成肿瘤样畸形。 病理上根据其成分可分为软骨型错构瘤和纤维 型错构瘤。错构瘤多见于成人,40~60岁多见。 临床上多无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肺实质内圆形 或类圆形结节,多位于肺的外围区,边缘清楚, 可有浅分叶。多数错构瘤薄层CT扫描可见脂肪 密度,脂肪密度对错构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软骨型错构瘤可见钙化,“爆米花”样钙化是 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肺错构瘤行增强CT扫描 时,强化不明显。
球形肺不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球形肺不张又称圆形肺不张,是一种非节段性 肺不张,与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有关,胸腔积 液和胸膜增厚使局部肺组织受压而萎陷,萎陷 的肺组织向上或向下卷曲或折叠,并紧贴周围 含气的肺表面或卷入含气的肺组织内,部分为 脏层胸膜所包裹而形成球形改变。球形肺不张 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野外带圆形或球形结节或肿 块,一侧紧贴胸膜,近肺门侧边缘模糊,可见 多数条状支气管、血管影与结节相连,称“慧 尾征”。病灶内侧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节附 近血管和支气管弯曲呈弧形走向。患侧见胸腔 积液或局部胸膜增厚。增强CT扫描时结节呈显 著高度强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浅析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浅析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c34c9b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f.png)
浅析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肺顶孤立性结节指的是位于肺顶区域的、大小在3cm以内、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结节,它们的出现可能代表肺部某种疾病的征象。
CT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工具,它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成像,有助于对肺顶孤立性结节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文将简单复习肺顶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一、CT诊断的影像表现在常规CT扫描中,肺顶孤立性结节的影像表现为致密、基本圆形或几何学形状规则的结节,边缘清晰,并且与周围肺组织的分界明显。
结节的密度变化可能是融合、钙化或坏死,通常与结节的生长速度、活动程度和器质性疾病的性质有关。
对于非特异性肺顶孤立性结节的包膜,它们在CT扫描中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平行于肺壁或平行于简单囊肿的线形或半圆形影像,这种影像被称为“波纹样结节包膜”或“薄壁结节包膜”。
二、CT鉴别诊断肺顶孤立性结节在CT上的成像表现可能会与其他疾病的表现相似,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
1、肺部疾病的对比与肺癌相反,结核病在早期可以呈现出典型的结节阴影。
结核病性结节也可以呈现边缘模糊、密度增加,甚至可以伴随有周边强化现象。
而气胸、肺动脉瘤、肺结核、良性肿瘤以及巨大的肿瘤坏死,会影响结节的边缘和形态。
2、卡氏肉芽肿和马拉巴锁病卡氏肉芽肿和马拉巴锁病是肺结节的另外两种可能性。
它们的CT表现是类似的,都呈现为密度较高、半圆形和边缘模糊的结节。
但是它们通常具有多发性和对称性,同时还具有淋巴管炎,这是肉芽肿和马拉巴锁病的典型表现。
3、进行性肉芽肿性毛细血管炎进行性肉芽肿性毛细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的肺部病理学表现的血管性疾病。
进行性肉芽肿性毛细血管炎的肺部CT表现是多发、大小不一、密度高致密度结节,在某些病例中并可呈现广泛的肺泡实变和纵隔结节。
这种结节在其他疾病中也有相似的表现,但进行性肉芽肿性毛细血管炎的患者都会有一系列其他的系统性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昏迷等症状。
4、瘢痕化瘢痕化是一种肺部疾病,可在各个部位形成多个小结节和瘤状结痂。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9064bf82af90242a895e5db.png)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目的: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平扫加强化的CT表现分析,探讨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扫描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从CT检查资料得出:良性结节一般边缘清晰,可呈浅分叶及长毛刺,结节中有脂肪密度及爆米花样钙化,若出现空洞则呈薄壁且内壁光滑;而恶性结节多数边缘不规则,深分叶,短毛刺,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磨玻璃征,若出现空洞则是后壁空洞且有壁结节。
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多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标签:孤立性肺结节;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通常是指肺实质内球形阴影,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完全被肺组织所包绕,不伴有纵隔肿大淋巴结及肺不张。
在日常工作中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是肺部疾病诊断中的难点之一,随着近几年多排螺旋CT的应用,孤立性肺结节在CT诊断学上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可以较充分地显示出来,为结节的定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经CT平扫及强化,发现肺结节病符合肺孤立性结节的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76岁。
结节直径最小1.0 cm,最大直径3 cm,平均2.4 cm,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证实。
在30例病例中,恶性结节19例,分别为腺癌11例,鳞癌5例,肺转移癌2例,肺泡细泡癌1例;良性结节11例,其中肺结核球4例,肺炎性假瘤3例,错构瘤1例,肺隐球菌感染2例,肺脓肿1例。
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血痰、咯血、胸闷、胸痛、发热,少数病例无症状。
1.2 扫描方法全部病例采用GE16排螺旋CT机扫描。
扫描条件用120 kV,237 mA,DFOV 36.0 cm,层厚7.5 mm/27.5 mm,螺距1.375:1。
孤立性肺结节petct良恶性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petct良恶性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7fd19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b.png)
通过PET/CT、影像监测、活检等方法,结合肿瘤标志物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诊断。
常见的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类型及其特征
感染性肺结节
常见的感染性肺结节类型包括肺炎球菌肺炎、结 核病等,在PET/CT显示为活动性病变。
肺硬化症结节
肺硬化症结节是与间质性肺纤维化相关的结节, 在CT上显示为粗糙磨砂玻璃密度结节。
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和诊断方法
1 特征
良性孤立性肺结节通常具有规则的边缘,均 匀的密度或钙化,且变化较慢。
2 诊断方法
通过PET/CT、影像监测或活检等方法,结合 临床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和诊断方法
1 特征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通常具有不规则的边缘,不均匀的密度或浸润性生长模式。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是肺癌的另一常见类型,在CT上可 显示为边缘不规则的结节。
肺转移瘤
肺转移瘤是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转移,在 PET/CT上可显示为多个结节或结节周围的高代 谢区域。
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方法和策略
1
非侵袭性诊断
基于临床和影像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诊断
包括经皮活检、内镜活检和手术切除等方法,以获得组织学及分子学信息。
孤立性肺结节PET/CT良恶性 鉴别诊断
了解什么是孤立性肺结节以及PET/CT检查的作用和重要性。
孤立性肺结节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的独立发现的肺部异常结节。它们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孤立性肺结节的PET/CT检查
PET/CT检查可以提供多个影像层面,结合不同的成像技术,帮助鉴别孤立性 肺结节的良恶性。
3
多学科团队讨论
结合多科专家意见和综合评估结果,制定良恶性鉴别诊断策略。
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的相关CT征象的判断准则
![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的相关CT征象的判断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45feaf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8.png)
预防复发
在随访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预防结
节或肿块的复发。
处理方式的选择
药物治疗
对于良性或早期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药物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常用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 物等。
手术切除
对于较大的、恶性可能性较高的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手术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肺段切 除等。
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1
患者男,42岁,CT扫描显示肺部存在孤立 结节,边缘清晰但有毛刺征,密度均匀但可 见部分钙化,无法确定良恶性。
疑难病例2
患者女,30岁,CT扫描显示肺部存在肿块, 形状规则但边缘有毛刺征,未见钙化但密度 略不均匀,无法确定良恶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其他治疗方式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式,如放疗、射频消融等。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应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05 病例展示与讨论
良性病例展示
良性病例1
患者男,58岁,CT扫描显示肺部存 在孤立结节,边缘清晰,无毛刺征和 分叶状,密度均匀,经手术病理证实 为良性病变。
均匀或不均匀的密度对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帮助。
详细描述
均匀的密度通常被认为是良性征象,而不均匀的密度或有空洞的结节/肿块恶性可能性较大。但也有一些良性的 结节/肿块内密度不均匀,因此需要结合其他征象进行判断。
结节/肿块周围组织的变化
总结词
周围炎症、血管集束征等周围组织变化 有助于判断结节/肿块的性质。
根据病理活检的结果,医生会制定相 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切除等。
考虑进行病理活检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70e9bcca58da0116c174932.png)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1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定义及特点肺内孤立性结节(thesolitarypulmonarynodule, 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圆形或类圆形、最大直径小于3 cm的不透光影,不伴有肺不张或淋巴结肿大。
肺内孤立性结节具有以下特点:(1)圆形或类圆形结节。
(2)病灶位于肺实质内。
(3)单发性。
(4)病灶小于3 cm。
(5)不伴有肺不张或淋巴结肿大。
SPN的病因包括感染性、炎症性、血管性、外伤性和先天性疾病以及新生物,其他的良性病变还有类风湿结节、肺内淋巴结、浆细胞肉芽肿和结节病。
其中35%为原发性恶性肿瘤。
SPN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结节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含气支气管征、钙化等,但这些特征在良、恶性结节中有部分重叠或有些结节并不具有这些特征。
因此,SPN的定性诊断一直以来是困扰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
2 肿瘤的血管生成肿瘤是指局部组织细胞异常无限制地增生,生长是肿瘤的基本特征。
大量研究认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依赖于肿瘤血管的形成。
Butler[1]等研究发现肿瘤血管生成出现在细胞数为1013或1014时,肿瘤直径约0.3 mm,这时如果不出现血管生成,肿瘤就会停止生长。
血管生成开始后,肿瘤细胞迁移至血管周围,开始迅速生长。
肿瘤血管的形成对实体肿瘤的生长是一个关键环节,它为肿瘤的生长及发展提供营养物质及氧气,排除代谢产物,同时创造了有利于肿瘤转移的微环境。
肿瘤血管的生成受肿瘤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调节。
VEGF是高度特异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具有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内皮细胞的移动,有利于血管生成,还有利于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或向邻近纤维蛋白和结缔组织扩散,为肿瘤的浸润、转移创造条件[2]。
3 肺内孤立性结节生长速度与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常常通过测量肿瘤的倍增时间(DoublingTime,DT)来表示。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彭德昌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彭德昌](https://img.taocdn.com/s3/m/bd9c1020f111f18583d05a39.png)
(4) 结节的密度--结节内钙化灶
1)良恶性结节均可见钙化,关键其形状和分布 2)分层状、爆米花状或环状钙化提示良性钙化 (错构瘤爆米花样钙化,结核球环形包膜钙化) 3)偏心性、无定形或砂粒状钙化常为恶性钙化 少数恶性结节其内可见多量的钙化灶 消化道肿瘤和骨肉瘤肺转移可见钙化
(4) 结节的密度--脂肪密度
(3) 结节的边缘--棘状突起
1)结节边缘呈尖角状突起(小三角形) 其病理基础是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在分叶基础上向外浸润肿瘤组织 2)其实棘状突起是分叶征的一部分 和分叶征一样是肺癌的重要征象
棘突与毛剌区别
棘突征:宽约6mm,长约6.6mm 细毛剌 宽1-2mm,长约1-5mm 长毛剌 宽1-2mm,长约1-2mm 棘突征:CT肿窗、纵隔窗均可见 毛剌:肺窗可见纵隔窗毛消失 棘突征:表现为近端宽,远端窄 毛剌:近、远端宽度相差甚微
(1) 结节的大小
• • • • •
结节大小与恶性肿瘤概率呈正相关; <5 mm 或更小时发病率为0% 至1%; 5 ~10 mm 之间时发病率为6% ~ 28%; >20 mm 或更大时发病率为64% ~82%; 所有4 mm 或更小的结节中至少99%是良性的。 对形态可疑或有高危因素的,可12月一次随 访(Fleischner 协会2005 年指南声明)。
无需随访
低危患者
高危患者
于第12 个月CT 随访;结节 无变化则无需进一步随访
于第12 个月CT 随访;结节无变化则 无需进一步随访
于6 ~ 12 个月初次CT 随访, 结节无变化则改为18 ~ 24 个月随访
于3 ~ 6 个月初次CT 随访, 9 ~ 12 个月再次随访;结节无 变化则改 为24 个月随访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研究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ad04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1.png)
如果结节边缘有毛刺状突起或胸膜凹 陷,可能提示恶性病变。这种边缘形 态常见于肺癌。
结节密度
均匀密度
如果结节密度均匀,没有明显的低密度区域或空气支气管征,通常为良性病变。
不均匀密度
如果结节密度不均匀,存在低密度区域或空气支气管征,可能提示恶性病变。 这种密度不均的结节可能是肺癌或转移瘤。
03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 断
良恶性鉴别
良恶性鉴别
通过观察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吸烟史等因素,可以对肺内孤 立性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初步鉴别。例如,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结节良性可能性较大,而 边缘毛糙、密度不均的结节恶性可能性较高。
分期诊断
根据CT图像显示的结节大小、浸润范围等信息,可以对肺癌进行TNM分期,为制定治疗 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01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不同类型的结节在形态、密度、 边缘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
02
CT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意义,恶性结节通常呈明显 强化,而良性结节强化程度较低。
03
动态CT扫描可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和倍增时间,对于判断结节的良恶 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 研究
目 录
• 引言 •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影像特征 •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 • CT引导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穿刺活检 •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随访观察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肺内孤立性结节是常见的肺部病变, 其良恶性鉴别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 估具有重要意义。
CT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在肺 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 有重要价值。
肺孤立结节的CT诊断鉴别
![肺孤立结节的CT诊断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dbfedf0890c69ec3d5bb7555.png)
S P N的处理导 向应 : ① <5 m m结 节 ,
建议 3 、 6 、 1 2 及 2 4个月 H R C T复查 ; 若2 年左右未见增 大 , 可认 为 良性 结节 。②6
~
化 。不能确定 良、 恶性及高度可疑恶性较
大 结节 增 强 扫 描是 不 可 缺 少 的 。
C T诊 断
整理 复
要 是毛刺 、 胸 膜 凹陷 、 血管纠 集及 阻塞 性 病变 。结节周 围密集 毛刺及 胸膜 凹陷征 主要见于肺癌 ; 但部分纤维化病 变也可出 现 。肺癌可引起 周 围血管 纠集及 阻塞 性
确定 良 、 恶性结 节 : 结 节边 缘光 滑 、 清楚 , 无钙化等 良性结节特征 , 也无 恶性结节 影 肺孤 立 结 节 ( S P N, 即 肺 内 单 发 结
性, 但仍存 在 假 阳 性 , 确定 良、 恶性 应 慎
重。
C T平 扫、 增 强 扫描 对 S P N 的 价值 : ①平扫主要观察结节 的密度 、 轮廓 边缘 及 病变周 围形 态。结节 密度 主要观察钙化 、
恶性结节作 为医学 影像 工作者 应该 给患 者指 出合理建议 , 到上级 医院早 期明确诊
治, 以免耽误病情 , 延误治疗时机 。 参 考文献
1 李云启 , 刘贞祥. 肺 孤立结节 的 c T诊断 ( 附
2 6例分析) [ J ] . 医用 放射技 术杂 志 , 2 0 0 6 ,
9: 9 6 —9 7.
行 2~5 mm重复优 化 扫描 获取结 节最 佳 层 面影 像 , l 6排 螺 旋 机病 变 区域 HR C T
文收集中 3 8 %; 其恶性率甚高, 不 可 忽
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探析
![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f323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6.png)
根据诊断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对结节的性质进行了初步判断。同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 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CT诊断在肺内孤立性小结节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诊断经验总结
诊断经验
在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中,应注重观察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等方面的特征, 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需要定期复查,动态观察结
多层螺旋CT诊断
多层螺旋CT是一种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的检查技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 影像学信息,有助于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地显示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同时还可 以观察到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
象。
多层螺旋CT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从多个角度观察结节,有助于全面评 估病变性质。
CT诊断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方法包括常规CT扫描 、增强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等,这些方法有助 于更全面地了解结节的形态、大小、密度和边缘 等信息。
CT诊断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时,需要注意与周围组 织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研究不足与展望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肺内孤立性小结节,如炎 性假瘤、结核球等,CT表现较为复杂,需要加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孤立性小结节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
诊断方法
CT扫描是诊断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主要手段,通过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 、密度等特征,结合患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初步判断结节的性质。
03
CT诊像原理
CT设备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 进行扫描,通过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 后的X射线,经过一系列数学运算和 处理后,生成反映人体内部结构的图 像。
CT上肺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
![CT上肺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902ea2b5727a5e9856a6166.png)
CT上肺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一、定义:孤立性肺结节(SPN)通常是指在胸部X线或CT检查中见到的一个局灶性阴影,满足以下标准:(1)边界相对清楚。
(2)由肺或至少部分由肺包绕。
(3)形态上大致呈球形。
(4)直径等于或小于3cm。
直径大于3cm的病变称为肿块,这个标准也用来区分T1期(直径3cm 或以下)和T2期(直径大于3cm)肿瘤。
二、通过临床评价鉴别。
1.临床病史资料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2.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烟史、年龄超过40岁、职业暴露史(如石棉)、肺纤维化、同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气肿、肺癌家族史。
3.近期旅行史,结核菌或真菌皮肤试验阳性,或存在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使良性SPN的可能性加大。
4.在年龄小于30岁的患者中,由肺癌形成的SPN是非常罕见的。
5.在胸外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SPN,可能是转移瘤、原发性肺癌或者良性病变。
(1)黑色素瘤、肉瘤、睾丸癌,肺内出现SPN时,发生转移瘤的可能性是支气管癌的2倍。
(该三者容易肺转移)(2)有头颈部、膀胱、乳腺、宫颈、胆管、食管、卵巢、前列腺、胃等肿瘤病史的SPN患者中,原发性支气管癌是肺转移瘤的3倍以上。
(3)在有其他类型肿瘤的患者中,肺转移瘤和肺癌的可能性大致相等。
三、影像学评估(一)形态特征。
1.大小(1)直径0.5~1cm的SPN恶性可能约为35%,直径1.0-2cm的SPN 恶性可能约为50%,直径大于2cm的SPN恶性可能为85%以上。
(2)即使是非常小的病变也可能是肺癌。
2.位置(1)约2/3的肺癌发生在肺上叶,右肺上叶最常受累。
(2)表现为SPN的转移瘤常常在位于胸膜下或肺外周1/3/。
转移灶的2/3出现在肺下叶。
3.边缘特征(1)边缘清晰:结节与肺组织交界面(瘤-肺界面)分界清楚、明确,轮廓如同铅笔所画。
(2)边缘模糊:由于结节边缘常有多种病变相互交织,导致瘤—肺界面欠清晰或不清晰,不能将结节轮廓从肺野内用一条细线截然勾勒出来。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36816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4.png)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是指在肺内单个的小于3厘米的圆形影像学征象。
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影像学特征分析:通过X线胸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肺结节的形态、大小、边缘、密度等特征,如结节边缘模糊、分叶状结构、空泡征象等。
2. 病史分析: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如是否有吸烟史、职业暴露等。
一些特定的病史可以引起高度怀疑特定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矽肺等。
3. 随访观察: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孤立性肺结节,可以选择随访观察,通过定期复查影像学来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和变化情况。
若孤立性肺结节在两年内稳定不变,可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4. 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结合CT扫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结节的恶性概率。
恶性肿瘤常表现为代谢亢进,增强摄取正常的组织。
5. 病理活检:对于高度怀疑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的孤立性肺结节,需要进行病理切除或穿刺活检,通过组织学检查来确定结节的性质。
鉴别诊断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可能的疾病:
1. 良性病变:如肺结核球、肺炎球、肉芽肿等。
2. 恶性病变:如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等。
3. 结节性硬化症(TSC):有特征性的多发孤立性肺结节,伴随其他脏器结节性病变。
4. 间质性肺病变:如肺纤维化、肺结节性硬化等。
,通过综合分析影像学特征、病史、PET-CT检查和必要的活检,可以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明确其性质和
进一步处理方案。
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d5a9fa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c.png)
孤立性肺结节旳常见征象:
胸膜凹陷征:
呈 “ V” 或 反 “V”征,病理基础 为肿瘤内纤维瘢痕 组织收缩造成,瘢 痕收缩力经过瘤体 邻近纤维网架传递 到脏层胸膜,将胸 膜向病灶牵拉。
孤立性肺结节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
孤立性肺结节旳定义及分类 孤立性肺结节鉴别旳意义 孤立性肺结节旳鉴别
SPN 旳位置:
肺癌旳经典好发位置是上叶,右侧多于左侧; 转移常位于肺周围、胸膜下及下叶; 良性病变好发于肺周围、胸膜下。
孤立性肺结节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
孤立性肺结节旳定义及分类 孤立性肺结节鉴别旳意义 孤立性肺结节旳鉴别
SPN旳常见征象 SPN大小、位置旳鉴别 SPN轮廓、密度及周围形态旳鉴别 SPN强化特点旳鉴别 SPN生长速率旳鉴别
结核瘤:(tuberculoma)
结核瘤是由纤维包裹旳孤立性旳境界分明旳干酪 样坏死灶,多为单个,也可多种,常位于肺上叶。
起源:侵润型肺结核旳干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 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由干酪样坏死物填充; 多种结核病灶融合。
孤立性肺结节旳常见病变
病例:男,47岁,右上肺结核 瘤,其内可见高密度钙化灶。
孤立性肺结节旳常见征象:
毛刺征:(spiculation)
X线与CT显示结节边沿呈浓密旳细短毛刺,僵硬, 状如绒球。
病理基础为肿瘤旳恶性生长方式,肿瘤周围间质反 应(癌细胞沿支气管、血管或小叶间隔生长)。
孤立性肺结节旳常见征象:
孤立性肺结节旳常见征象:
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
CT体现为肺结节内连续数个层面上旳直径1~数毫 米旳小泡状或轨道状空气样低密度影。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f0101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4.png)
定期进行CT复查,观察孤立性肺结节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CHAPTER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
总结词
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无毛刺或分叶状、无胸膜凹陷征或血管集束征。
详细描述
良性肺结节在CT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无毛刺或分叶状,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界 限清晰。这些特征有助于将其与恶性肺结节进行鉴别。常见的良性肺结节包括炎性假瘤、肺结核球、 肺错构瘤等。
CHAPTER 03
鉴别诊断
良性与恶性肺结节的鉴别
形态
良性结节通常边缘光滑,而恶性结节则可能 边缘不规则或有毛刺。
生长速度
良性结节的生长速度通常较慢,而恶性结节 则可能生长迅速。
密度
良性结节的密度通常均匀,而恶性结节则可 能密度不均,内部有钙化或坏死。
淋巴结转移
恶性结节可能伴随淋巴结转移,而良性结节 则无。
孤立性肺结节的治疗与预后
治疗方法选择
手术切除
对于恶性可能性较大的孤立性肺结节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有效 去除病灶并预防转移。
观察与保守治疗
对于良性或恶性可能性较小的孤立性 肺结节,可以选择观察或保守治疗, 如药物治疗、放疗等。
预后评估与随访
预后评估
根据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大小、位置等因素,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生长速度
恶性结节生长速度快,而良性 结节生长缓慢或长期无变化。
CT诊断的优缺点
优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结构,提供丰富的 影像信息,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缺点
CT检查存在辐射,对某些人群(如孕妇、儿童等)需谨慎使 用;对于一些微小结节或密度接近正常组织的结节,CT诊断 的准确性有限。
浅析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浅析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6be99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2.png)
浅析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肺部结节是一种较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它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被发现。
肺尖孤立性结节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病变表现。
CT诊断技术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结节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CT诊断角度对肺尖孤立性结节进行浅析,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一、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1. 形态特征:肺尖孤立性结节通常呈现为球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有时可呈分叶状或毛刺状。
2. 密度特征:肺尖孤立性结节的密度可呈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常见的密度类型包括实性、磨玻璃影、钙化、空洞等。
3. 强化特征:CT增强扫描可显示肺尖孤立性结节的内部强化情况,有助于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4. 附加征象:肺尖孤立性结节可伴有肺内纤维索条增生、胸膜增厚、肺内肺纹理破坏等征象。
1. 定位诊断:CT技术能够精确定位肺尖孤立性结节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后续的手术方案制定和手术导航。
2. 形态特征评估:CT能够清晰显示肺尖孤立性结节的形态特征,有助于评估结节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3. 密度特征分析: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肺尖孤立性结节的密度特征,有助于对结节的组织成分进行评估。
4. 强化特征观察:CT增强扫描能够观察肺尖孤立性结节的强化情况,有助于判断结节的血供情况和肿瘤的恶性程度。
5. 鉴别诊断依据:CT对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识别结节的良恶性。
三、肺尖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1. 良恶性鉴别:CT能够对肺尖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指导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
2.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需与其他肺部疾病进行鉴别,例如肺炎、肺结核、肺转移瘤等。
3. 临床诊断意义:CT诊断对肺尖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四、结语通过CT技术对肺尖孤立性结节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CT诊断技术能够清晰显示结节的形态、密度、强化特征等,有助于评估结节的良恶性和制定治疗方案。
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的相关CT征象的判断准则
![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的相关CT征象的判断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1d1b5d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b.png)
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实性结节、部 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根据 生长速度,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 节。
常见病因
感染
如细菌、真菌、结核等感染。
良性肿瘤
如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
恶性肿瘤
如肺癌、转移瘤等。
诊断方法
CT扫描
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的 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 察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
有助于判断其良恶性。
结节/肿块的密度
总结词
密度均匀的结节/肿块多为良性,而密度 不均匀、内有钙化或坏死区的肿块恶性 可能性较高。
VS
详细描述
结节/肿块的密度也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 依据。密度均匀、无钙化或坏死区的结节 /肿块,多数为良性病变,如炎性结节、 结核球等。而密度不均匀、内有钙化或坏 死区的肿块,恶性可能性较高,可能为肺 癌或转移瘤等。因此,分析结节/肿块的 密度,有助于判断其良恶性。
详细描述
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的大小与其良恶性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结节/肿块直径小于1cm时,可能为良性 病变,如炎性结节、结核球等。而直径大于2cm的肿块,尤其是大于3cm的肿块,恶性可能性较高, 可能为肺癌或转移瘤等。因此,通过测量结节/肿块的大小,可以对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结节/肿块的边缘
总结词
结节/肿块的增强表现
总结词
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恶性病变通常有明显的强化表现,而良性 病变强化程度较低。
详细描述
增强扫描是CT检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 过对比剂的引入,可以观察病变的血流动力 学特点,进而鉴别良恶性病变。恶性病变通 常有明显的强化表现,如肺癌等;而良性病 变强化程度较低,如炎性病变、结核球等。
结节/肿块的钙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肺内结节的处理原则
肺内结节根据HRCT征象可分为三种 情况: 1、诊断为良性, 2、不能确定为良恶性, 3、高度可疑为恶性。
诊断为良性的结节:结节有脂肪密 度,或有良性的钙化表现。此种结节不 需手术。
1、
不能确定良、恶性的结节: 结节的边缘光滑、清楚,无中。 对于此类结节的处理原则因结节的大 小不同而易:
肺内孤立结节的CT诊断依据
• • • • 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 生长速度 CT增强检查 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
肺内结节的CT增强扫描是良恶性病 变鉴别诊断有肯定价值的方法。注入对 比剂后结节无增强为良性的依据。最近 的研究提出,增强扫描病灶的CT值增加 15Hu以下为良性结节的标准,其敏感性 为98%,特异性为58%,准确性为77%。 肺癌强化的形态为完全强化。
采用3D图像技术判断肿瘤的增长速 度较传统的2D技术更为精确,这是由于: (1)CT容积法是将整个结节所有的数据 都计算再内,而2D技术仅测量瘤体最大 平面的部分。对于在不同方向上生长速 度相差较大的结节,特别是在X及Y轴上 变化不大,而在Z轴方向生长较快的结节, 2D技术测量 结果 结节为良性,3D法则 能够测量出整个病灶体积的明显变化。
(1)结节内部无强化、也无包膜强化。织 学见纤维包膜薄,为陈旧的结缔组织, 仅示老化的血管残余结构。干酪性坏死 部分与包膜分界清楚。
(2)包膜样强化,分为完全性及不完全强 化,结核球中央可见线样强化的分隔。镜 下见包膜较厚,包膜内层的肉芽组织厚, 纤维成分少,外层的纤维层较薄。
(3)较为广泛的强化,镜下见病灶内的干 酪性坏死程度靠近包膜处较轻微,包膜 较厚,有较多的新鲜肉芽组织,干酪性 坏死灶中还可见含红细胞的血管结构。
肺内孤立结节的CT诊断依据
• • • • 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 生长速度 CT增强检查 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
• 结节的轮廓与边缘在HRCT上分为边缘光 滑、分叶、不规则及毛燥。
• 边缘光滑、清楚的结节在良性病变多见, 如结核球、错构瘤及炎性病灶等。但边 缘清楚不能作为诊断良性结节的依据, 因为21%的恶性结节及多数肺内转移瘤 也为边缘清楚。
2、CT容积测量法:是根据测定不同时期CT像 上病变容积的变化而判断肿瘤生长速度的方法。 采用螺旋CT,整个结节的扫描在一次屏气下完 成。而后用高空间分辨率算法以0.5mm间隔在 9.6cm 的视野重建图像。使用多维影像处理及 计算机视觉处理的软件包,获得重建结节的各 向同性的3维图像。使用0.25mm2的超级滤线栅 处理后的图像较原始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通过一系列3D图像过滤处理,将结节从邻近的 组织中分离。对于分离处理后的结节,通过计 算影像中所包含的像素数量即可计算出结节的 体积。
肺癌的钙化形态特点
• 为斑点状,中心或偏心性, • 钙化的原因: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将邻近肺内原 有的钙化包裹到瘤体内,或由肿瘤坏死区的营 养障碍性钙化,也可为黏液腺癌的肿瘤钙化。 • 中心点状钙化见于较小的肺癌,偏心性点状钙 化见于较大肿瘤,多为肺内原有的钙化包裹到 瘤体内,肿瘤周围常有硬结、钙化灶。营养障 碍性钙化见于较大的肿瘤,钙化为斑片状,密 度较低。
1、 高度可疑恶性的结节:结节具有 分叶征、边缘毛糙、胸膜凹馅征、血管 集中表现、含气支气管像或空泡征,或 有恶性的钙化表现。须作穿刺活检,或 手术切除。
(2)在两次检查时,CT容积法不需要选定 相同的层面,因为整个结节都被测量,而传统 的2D技术在第二次测量时必须选定与第一次在 相同的层面,这在实际操作上有时较困难。 (3)CT容积法能够在三维空间的任何主观 视角观察结节影像,而2D技术必须选定在结节 的最大层面。 CT容积测量技术与其他的诊断技术一样, 结节的体积越小其准确性越低。这是由于部分 的容积效应所致。但对于较小的结节,3D技术 是测量结节生长速度很有前途的方法。
• • • • 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 生长速度 CT增强检查 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
肺内结节的CT形态
• 密度:钙化 脂肪 磨玻璃 含气影像 • 边缘
X线对于钙化的诊断价值
• 从X线片上检出结节内有钙化高度提示为良性 病变。一般不必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 X线平片判断肺内结节有无钙化的准确性较低。 胸片对于结节内钙化的阳性预测值为0.93,敏 感性为0.5,特异性为0.87。在X线确定有钙化 的结节中,约7%的结节并无钙化而为假阳性, 因而不能完全除外有恶性的可能。X线误认的 钙化可为肋骨重叠所致。
肺内结节的CT形态
• 密度:钙化 脂肪 磨玻璃 含气影像 • 边缘
• 脂肪的CT值为-42~-120 Hu。结节内含有 脂肪为错构瘤的可靠征象。错构瘤的脂 肪的发生率为30%~50%。脂肪的含量为 局限性或弥漫性。可合并钙化。目前尚 未见周围型肺癌含有脂肪的报告。结节 内有脂肪为良性病变的征象。
肺内孤立结节的CT诊断依据
• • • • 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 生长速度 CT增强检查 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
• 细支气管征及空泡征在肺癌较常见,约 占30%,良性结节约占5%。细支气管征 及空泡征提示结节为腺癌或细支气管肺 泡癌,一般见于分化较好的腺癌。然而,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结节也可有此征,由 于牵拉性的支气管扩张,炎性结节内的 气腔影可较宽。 • 空洞在2cm以下结节较少见。恶性空洞的 表现为壁厚、内缘不规则。
• 1.传统的2D测量法:此种方法为,从X线 胸片上,或在通过 • 结节最大径线截面的CT层面上,测量不 同时间结节最大径线的变化,并通过指 数增长公式计算出倍憎时间。由于球形 体积的计算公式为4/3πr3,故结节直径增 长26%,相当球形体积增长一倍。
肺癌体积增长一倍的时间一般为1~18 个月。倍憎时间小于1个月或可提示除外 肺癌的诊断。倍憎时间小于1个月的疾病 为肺内急性球形肺炎、肺梗塞、淋巴瘤 或生长较快的转移瘤。大于18个月为良 性结节病变,如结核球或错构瘤。偶可 见肺癌的倍憎时间小于1个月,如合并有 瘤内出血或感染。也有少数肺癌结节的 倍憎时间大于18个月。尽管如此,一般 认为结节大小在两年内保持不变可充分 认为肺癌的可能性很小。
• 最近有的作者报告肺癌结节可有环行磨 玻璃密度的边缘,为肿瘤的生长先端沿 肺胞壁伏壁生长,与含气的肺胞腔形成 磨玻璃密度,或合并出血及渗出。
肺内孤立结节的CT诊断依据
• • • • 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 生长速度 CT增强检查 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
通过前后两次X线胸片或CT检查测量结节 的生长速度是鉴别肺内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 肺内结节的生长速度是以结节的倍增时间计算。 结节的倍增时间是指结节的体积增长一倍所需 要的时间。测量结节的倍憎时间有以下两种方 法。 1.传统的2D测量法 2.CT容积测量法
(1)< 5 mm的结节: 在3、6、12及24个月后行薄层CT检查, 若结节有增大,建议活检或手术切除。 约1%为恶性。
(2)5~10 mm的结节: 在3、6、12及24个月后行薄层CT检查。 若结节 有增大,建议活检或手术切除。 约25% ~ 30%为恶性。
(3)> 10mm 的节:应进行经皮穿刺活检。 或行PET、CT增强检查。
• 分叶征主要见于肺癌,约占82%的病例。 约25%的良性结节可见分叶征,如错构 瘤、炎性结节等。
• 结节周边不规则,呈锯齿状或凹凸不平 状,绝大多数为肺癌,约占93%。多为 伏壁生长的腺癌。
• 具有密集毛刺的结节主要见于肺癌,椐 统计有此征象者97%为恶性肿瘤。毛刺 以腺癌多见。毛刺的病理基础为肿瘤细 胞的放射状蔓延及间质增生。
• 、磨玻璃密度结节 • 磨玻璃密度结节是指病灶内可见血管影的结节。 常见于早期的小腺癌。病理基础为肿瘤细胞沿 肺泡壁覆壁生长,肺泡Ⅱ型细胞被肿瘤细胞取 代。肺泡腔充分含气。结节在HRCT上为均匀 的磨玻璃密度。随着肿瘤细胞的增长增多,肺 胞萎缩、纤维组织增生,使磨玻璃密度中出现 局限的实性密度影,病灶则呈不均匀性磨玻璃 密度。
• CT可准确地确定结节内有无钙化,由于 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能力,还可显示普 通X线检查不能发现的钙化。因而应用 CT检查恶性肿瘤时提高了钙化的检出率。
肺内结节钙化的形态
• (1)层状及同心圆状,(2)中心巢状, (3)爆米花状,(4)点状。
肺内良性结节的钙化特点
• 确定有钙化的结节为良性病变需要有严 格的标准。钙化应占结节的10%以上, 钙化的形态应为层状、弥散状、中心巢 状或爆米花状。应注意的是成骨肉瘤及 软骨肉瘤的肺转移结节也可类似良性结 节的钙化。
肺内 孤立结节的CT鉴别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肺内孤立结节是影像检查最常见的病变 形态。据统计,约每500份胸片检查中会 有1个结节病灶。在1cm以下的病灶中经 皮穿刺活检恶性肿瘤占38%。在高危患 者的CT筛查中,小结节占22%,其中 10%为恶性结节。
肺内孤立结节的CT诊断依据
对46个球形结核灶的CT增强研究表明: 1.注射造影剂后灶最大增强值 <20Hu占93.5%, <15.0 Hu占91.3%, <10.0 Hu 占84.8%。仅有6.5%病灶 CT最大增强值≥20Hu。 2.强化的形态分为以下3种 (1)结节内部无强化、也无包膜强化,占 54.4%, (2)包膜样强化,占38.1 %,分为完全性及 不完全强化,结核球中央可见线样强化的分隔。 (3)较为广泛的强化,仅占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