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北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调研报告陈姗姗
高校课题申报:下应用型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下应用型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7ce80d6a6c30c2258019ead.png)
产学研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高校、设计学类、乡村振兴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 本课题研究概述1.1 问题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辉煌的成就。
但同时,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发展动力不足和城乡差距较大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乡村文脉传承创新不足、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发展潜能挖掘不够、农民精神生活品质不高、农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作为应用型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研团队,我们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为指导,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结合湖北省省情和应用型高校设计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立足湖北乡村文旅产业的研究与实践,着力改进和提升乡村文旅产业的开发与服务,支持乡村文旅产业的振兴与繁荣,主要从特色文旅产品开发、特色景观规划、品牌策划宣传、乡村艺术教育等方面助推湖北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
1.2 课题界定本课题基于产学研背景下,以应用型高校设计学类专业课程实践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依托,以湖北乡村文旅产业为核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以乡村特有的文创产品、产业策划、产品营销、场地规划等为结果导向,通过技术引导和人才引进等关键要素反向流入农村,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加快现代农村产业的发展,深入实施湖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助力打造宜居宜旅的美丽乡村。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关于乡村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始于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针的重要著作《寂静的春天》,由此引起西方学者对乡村建设相关问题的持续深入研究,主要体现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新的发展方式等方面[18]。
武汉高校校园绿化调研报告
![武汉高校校园绿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1fe319a76e58fafab003eb.png)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套本)毕业论文武汉市高校绿化现状调研报告学生姓名:余刘舟指导老师:胡先祥所在系部:园林工程系专业:园林技术二O一二年六月目录1武汉高校绿化现状的调查 (1)1.1校园绿化 (1)1.2武汉高校绿化基本特点 (1)1.2.1历史名校的绿 (1)1.2.1.1绿化面积大 (1)1.2.1.2植物种类丰富 (2)1.2.1.3行道树品种单一 (2)1.2.1.4植物景观各具特色 (2)1.2.1.5学校绿化与时俱进 (2)1.2.2高职类院校绿化 (3)1.2.2.1校园绿化面积受限制 (3)1.2.2.2绿化突出学校特色 (3)1.2.3独立院校绿化 (3)1.2.3.1校园绿化时代气息强 (3)1.2.3.2校园分区绿化效果参差不齐 (3)2武汉高校绿化现状的研究 (4)2.1校园绿化点线面 (4)2.1.1校园入口处绿化 (4)2.1.2校园带状绿化 (4)2.1.3校园大范围绿化 (4)2.2植物配置舍本逐末 (5)2.3绿化养护滞后 (5)3小结 (6)参考文献 (6)致谢 (7)武汉市高校绿化现状调研报告摘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绿化为在校师生营造良好居住、学习环境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生态效益。
本文是结合武汉一些高等院校具体情况写成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高校;绿化;调查;研究1武汉高校绿化现状的调查1.1校园绿化校园绿化与园林绿化有着一定的区别。
首先,这两类绿化都是以美化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围绕着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要素进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其次,园林绿化面向的是大众,服务大众,要比校园绿化广泛,而校园绿化针对的是学校师生,学校是以建筑为主体的空间,校园绿化要与建筑相协调。
所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服务于教育是校园绿化不同于其它绿化的最大特点。
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据中国教育报2011年统计全日制高等正规院校湖北省一共有120所,仅武汉就占有79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6所,独立院校19所,高职院校34所。
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趋势_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_吴正旺
![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趋势_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_吴正旺](https://img.taocdn.com/s3/m/857f353a192e45361066f574.png)
考察与研究
一 文 中 , 西 姆・凡・德・铃 ( !"#$ %&’$ ()*+
围等指标来控制每个区域的开发强度(图 。 ?)
能、高科技、 生 态 等 特 征 , 并 且 具 有 一 定 的 生态教育意义 和 观 赏 价 值 。 为 此 , 在 华 中 农
,-’ )和斯图亚特・寇 文 ( !./&*.+ 012&’ ) 用
"
山体保护区
产 业 园 区 及 创 业 者 社 区
城市发展的必然
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总 体趋势。 城 市 的 发 展 对 大 学 校 园 提 出 了 越 来 越高的生 态 要 求 , 保 护 校 园 环 境 已 经 成 为 保
教工住宅区及配套服务区 行政配套区
护城市区 域 生 态 环 境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大 学 校园在城 市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中 将 充 当 更 多 的 生
了一个非常通俗的比喻来表达对“可持续” 的理解:我们继承 的 环 境 就 是 我 们 从 父 辈 那 里得到的遗产,我 们 对 环 境 资 源 的 利 用 就 好 比从银行提出这笔 遗 产 , 对 环 境 的 改 善 就 是 我们存入银行的钱 。 他 认 为 , 对 这 笔 遗 产 的 使用方式应该是:不动本金,只使用利息, 最好还能存进去多一些。 笔者认为, 大 学 校 园 规 划 中 保 护 自 然 资 源 应 通 过 三 种 方 式 : ! ,)3/4) , 大 学 校 园 应 该 减 少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压 力 ; " ,)/5) , 再 利用大学校园中的资源,包括生活资源利 用 、 旧 建 筑 改 造 等 ; # ,)4-46) , 将 资 源 回 收以利于再利用, 包 括 雨 水 回 收 利 用 、 生 活 垃圾分类回收等 。
生态校园实证研究——以武汉市高校生态校园规划为例
![生态校园实证研究——以武汉市高校生态校园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7f9c481d0d233d4b14e6973.png)
构 建 优 美 的校 园环 境 是 营造 校 园 空 间 的 必然 要 求 ,也 园实 证 研 究
2武汉高校生态校园建设 .
义。
大 的挑 战 。在 此 类校 园 规划 中 ,如何 合 理 地 保 护和 利 用 原 有
科 方 法 ,以 生 态 平 衡 和 资 源 保 护 为 目的 ,对 校 园生 态 系统 进 行 合理 规 划 ,综 合 协 调 各 种 生 态 关 系 ,改 善 系统 的结 构 和 功
能 ,促 进 人 与 自然 的协 调 发展 。
22 汉大 学 -武
作为百余年历史名校、东湖风景 区的重要组成部 分 ,武
汉大学进行生态校园规划的重难点则是生态文化保护与景观 绿 地 系 统 的 结 合 ,除 了一 般 大 学 校 园 的基 本 功 能 ,武 汉 大 学 校 园 生 态 建 设 也 强 调 一 定 的 旅 游 观 赏 价 值 与 生 态 体 验 。 其 生 态 规划 主 要体 现 在 以下 两 个 方面 :
具。
生 态校 园 是 指 在 生 态 学 原 理 的 指 导 下 ,贯彻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战 略思 想 ,遵 循 人 与 自然协 调 的 原 则 ,通 过 合 理 规 划 设 计
和 建设 实施 ,形成体 现校 园特 色和 文化 内涵 的校 园生态 系 统 。生态校 园规划需要建立在对校园生态现状深入分析的基 础 上 ,综合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 、景观设计、建筑学等学
校 园 环 境 的 整 体 组 织 与 利 用 ,是 生 态 校 园 首 先 要 考 虑 的 ,使 校 园环 境 与 周 边 环 境 相 协 调 ,使校 园 内 部 功 能 区块 相 协调 ,使 节 点 小 环 境 与 区域 大环 境 相 协 调 ,使 人 工 建设 与 自 然环 境 保 护 相 协 调 。 建 立 一 个 完 整 的物 质 方面 的生 态 体 系 ,
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1f835e86bd97f192379e9e0.png)
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本次修编规划从校园现状出发,针对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保留现有功能建筑及空间肌理的情况下,通过功能整治、空间梳理、景观设计、交通整理等手段,从功能、布局等方面协调,保持校园的宜人尺度和整体性。
引领:建立校园门户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名片校园结合周边规划和城市发展趋势,设计校园空间及沿城市界面,塑造诗意、人文化的校园空间环境,形成鲜明的校园个性特色。
尤其是着重设计校园主入口空间环境,形成校园面貌,充分展示校园门户形象,打造区域城市品牌名片,塑造区域艺术文脉的城市形象完善:完善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合理增加功能设施考虑校园目前校园功能只能满足基本日常教学及生活需求,缺乏进一步研究、拓展、展示、交流功能,如图书馆、美术馆、实验室等。
规划结合现有规划基础上,新增缺少的功能设施,并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学生生活设施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与整合。
本次规划是以7800人的办学规模配置校舍项目,综合现状藏龙岛校区及昙华林校区的现有建筑指标,新建总建筑面积98217。
35 m2,其中美术馆图书馆综合楼(56000m2,含地下室14620m2),一幢研究生公寓(15000 m2)、人才公寓一幢(11520 m2,含720 m2接待住宿、3600 m2单身教师宿舍、7200 m2教师工作室)、学术综合楼一幢(8333 m2)、实验实习用房一幢(21984 m2)。
延续:延续校园现状空间,进行空间整合与拓展空间布局上,注重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整合校园集中布置的形式,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真正建成符合教育要求的园林式、开放式的校园环境。
总体布置从地势和环境特点出发,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分区明确,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变性、整体性.功能延续:结合现状功能,将新建研究生公寓和人才公寓设置在公寓区附近;将美术馆图书馆综合楼设置在校园主入口,保证沿主干道良好的建筑形象和界面的连续性,形成校园主要形象展示面;将实验实习用房设置在栗庙南路与栗庙路的交汇处并在沿街一层设置商铺,满足其对外交流的功能的同时,提供商业价值的可能性.肌理延续:现有宿舍区肌理沿城市道路横向布局,新建研究生公寓和人才公寓延续现有肌理,在宿舍区北侧结合地形呈长条形布置.空间延续:建筑布局上还延续了校园的长条形中心轴线,同时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填补轴线的完整性,保留自然生态空间(汤逊湖)的景观视线,并打开自然生态廊道,同时向城市延续。
狮子山广场改造和设计理念《园林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狮子山广场改造和设计理念《园林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b3ecd3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4.png)
狮子山广场改造和设计理念《园林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案例主题狮子山广场改造和设计理念2.结合章节第五讲狮子山广场实践3.案例意义狮子山广场是**农业大学校园内非常优秀的园林作品。
其设计理念是一棵大树,即取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古训。
深入挖掘并呈现这个设计理念,既符合专业学习的需求,又可以很好地融入育人主题。
4.案例描述通过实践教学和随堂作业方式,结合狮子山广场的特点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设计理念,让同学们掌握公共园林广场的功能、兴建、改造的目的,掌握园林构成要素在广场设计中的作用,掌握狮子山广场的设计理念和营造技巧,并融入育人元素,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所学专业。
首先,以教师讲解的方式,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校空间建设、学生学习、武汉气候和学校文化等方面提出了狮子山广场改造的必要性。
1957 年,华中农业大学从宝积庵整体迁址武昌南湖狮子山。
1985 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学校的主楼位于校区最中心位置,从主楼台阶往下延伸,形成了一个开阔的广场空间。
占地面积约40 000 m2,长约530 m,宽约80 m,周边建筑教学楼和图书馆面积约180 000 m2。
2008 年之前,狮子山广场是地砖铺设的平地和一片空旷的草坪。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大家喜欢在草坪上看书、组织活动,然而5 月中下旬到10 月上旬,因为太阳暴晒,校园最中心的地方则成了人气最低的地方。
华中农业大学办学历史逾百年,建筑不断翻新,文化不断积淀,除了校史馆等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记载华农的历史外,狮子山广场也用鲜活的立体空间记载了华农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华农文化。
2008 年,华中农业大学110 周年校庆之际,提出了狮子山广场的改造项目。
其次,引导出狮子山广场的设计理念。
2008 年,学校提出狮子山广场改建项目后,面向社会各界征集设计方案,请各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充当设计师,结合对华农和狮子山广场历史的了解,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设计方案。
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进而引出2008 年中标的方案,并介绍方案的设计理念。
基于 SWOT 的县域旅游资源跨界整合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
![基于 SWOT 的县域旅游资源跨界整合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e2c2f8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9.png)
基于 SWOT 的县域旅游资源跨界整合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大
别山天堂寨为例
关江华;陈珊珊
【期刊名称】《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从县域角度研究了旅游资源“跨界”整合发展的
问题。
通过文献查阅与问卷调查,运用 SWOT 模型分析了大别山旅游资源跨界整合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分析表明:跨县域的大别山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县域旅游资源的跨界整合。
基于此提出了如下建议:(1)加强大别山跨县域协同合作,促进跨界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
(2)完善天堂寨跨界旅游要素的建设,形成县域跨界旅游经济带;(3)因地制宜地开
展跨界旅游资源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关江华;陈珊珊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黄冈师范学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3
【相关文献】
1.基于SWOT法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以汾河流域为例 [J], 刘敏;梁邵菲
2.天堂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对策研究 [J], 孙贤斌;赵咏梅
3.基于GIS的大别山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研究 [J], 陈丽军;洪玉华
4.基于SWOT分析的县域核桃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以河北临城县为例 [J], 王琳琳;高筱梅;王丽斌
5.基于UGC的跨界景区环境感知比较分析——以天堂寨景区为例 [J], 郭雨琪;王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
![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880d83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b.png)
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
吴正旺;王伯伟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从大学校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的角度,探讨了进行大学校园生态规划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并从大学校园的地理条件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建设行为和生态农业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吴正旺;王伯伟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4
【相关文献】
1.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J], 姜伟;孙丽平
2.新时期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人文化、社会化问题——以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校园规划为例 [J], 曹书乐;陈铭
3.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高密度趋势 [J], 吴正旺
4.自然价值的保护与利用——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15年 [J], 吴正旺
5.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J], 李侯鹏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楚天学院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楚天学院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e288090975f46526d3e158.png)
楚天学院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作者:牛琳来源:《艺术评论》 2015年第6期牛琳通过对项目场地现状的交通流线、地形、排水、功能、绿地、气候、感官分析,发现校园景观存在诸多问题,虽然校园绿化设计中可选植物景观种类繁多,表现手段和方式复杂多样,但是校园景观设计却日渐呈单一化趋势。
平平无奇的大众化设计,难以体现自己独特的校园环境文化,空洞而乏味。
加之绿化环境更新速度很快,直接导致景观设计流于形式,缺少内容的表达和文化积淀。
学校绿化一味扩大规模却忽视了学校的特色,导致千篇一律。
同时人车混流没有人行道,植物营造空间较弱,景观设计较为单一,没有创造性、趣味性,缺少也有表现校园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雕塑,校园停车场规划不合理,校园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道路导向系统,没有休息设施,无法让人停留下来,致使校园文化气氛减弱。
对校园景观的改造,在校园的主干道两旁增加了人行便道。
在教学楼庭院中设计了以植物围合的交流空间,植物也弱化了建筑硬直的线条,为学子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轻松的空间环境。
在主景观区域设置艺术雕塑提高文化内涵,在校园主要节点区域设置道路导向设施,在校园的景观休闲区运用任意几何形这种灵活的图形形式打破建筑的平稳矩形,寓意学子丰富富于变化的创意思维方式。
在校园中多处运用到类似的设计形式打破常规,使设计富有创造性和趣味,规划了更合理的停车位,增加完善了校园的基础设施,希望营造更好的现代校园人文景观。
一、场地现状调研分析1、车行流畅,但主要道路都有人车混流的状况,缺少安全的人行交通规划;2、停车场规划不完善;3、部分景观空间感较弱;4、景观交互使用率低;5、缺少特色景观;6、基础设施不完善,休息设施缺失、无清晰的指示系统;7、校园建筑整体呈现新古典主义风格;8、原有植物及小动物种类丰富。
二、设计总平面图分析从设计总平面图来看,学校临湖而建,在学校以图片A为校内人工湖,B所指示为中轴线,C、D区域为宿舍区,E为行政教学区,F为实验楼。
华南农业大学五学院规划设计
![华南农业大学五学院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8de73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0.png)
华南农业大学五学院规划设计
陈超敏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以一个工程实践为例,探索组团式教学建筑的设计方法.看似复杂的结果,实际上是从一些简单的构思加以推导、演绎而成的.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陈超敏
【作者单位】510050,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4
【相关文献】
1.华南农业大学五大学院组团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 [J], 王昱
2.华南农业大学农林五学院建筑组群设计综述 [J], 陈程飞;曹栩;黄佳;叶帆
3.华南农业大学五学院组团设计 [J], 黄毅
4.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优化措施研究\r——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校园规划设计为例 [J], 程双红;王永林;吴春燕
5.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类本科生科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 [J], 马强; 曾子焉; 王建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校园生态规划中的几点思考
![大学校园生态规划中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37c585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f.png)
大学校园生态规划中的几点思考
林翠敏
【期刊名称】《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2)003
【摘要】主要从大学校园规划的土地利用、生态教育、生态景观和校园建筑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校园规划中应当注意的几个生态学课题.
【总页数】3页(P309-311)
【作者】林翠敏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后勤处,福建,福州,3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4
【相关文献】
1.生态自然观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 [J], 黄净萍
2.人工之美调节之匙--论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化景观在校园规划中的作用 [J], 李玉康
3.景观生态学的超种群原理在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应用 [J], 吴正旺
4.景观生态学在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应用 [J], 吴正旺
5.策应大规划构建大扶贫—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做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J], 冯孔茂;万建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代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校园规划为例
![新时代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校园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b100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7.png)
新时代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校园规划为例席素亭【摘要】在追溯生态校园概念与内涵、规划与建设原则、建设内容与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生态校园规划的设计,依据新校区生态校园实际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归纳其设计特征和生态技术指标体系,以期为生态校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生态校园【作者】席素亭【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邯郸056021【正文语种】中文一、理论追溯与研究主题(一)生态校园的概念与内涵“绿色、可持续、生态”逐渐成为校园建设的主题,众多学者对生态校园的定义也不断充实。
目前国内关于生态校园被引用最多的为臧树良等人从工程建设角度给出的定义,即:“生态校园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质量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陈岳堂(2004)以“科学、人文、生态”作为生态校园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新理念。
杜惟伟等(2005)从“安全、生态、科技、艺术、人文”五个方面阐述其内涵。
Velazquez等(2006)认为建设可持续学校和帮助社会向可持续性的生活类型转变是生态校园应有之义。
本文认为,生态校园应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人-环境-自然”协调促进为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将提升校园环境质量,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高效利用,形成兼具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强化校园的社会教育义务,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校园建筑环境,营造“人—教育—环境”浑然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生态校园的规划与建设原则校园这一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需采取系统化的方式以实现建设和使用中的可持续性,而规划设计与建设原则是使其实现的核心指导。
华中农业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华中农业大学开题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a916d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9.png)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意义的结果。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技术路线: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 实验设计:实验对象、实验操作、实验指标等 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可视化分析等
对学科发展的贡献
预期成果:在华中农业大学开题报告中,预期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术 论文、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等。
创新点:开题报告中的创新点在于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智能化、精准 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学科发展:开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农业科学的发展,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生 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实 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2024年7月:论文答辩准备
资源需求和保障措施
实验设备:列出所需实验设备及其规格、数量和预算 实验材料:列出所需实验材料及其规格、数量和预算 实验场地:说明实验场地的需求和安排,包括实验室、动物房等 人员配置:说明研究团队的人员构成和分工,包括研究生、本科生等
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国内外研究的异同点和 优劣之处,以及各自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评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 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确定研究问题:根据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确定具有科学价值和实际 意义的研究问题。 实验设计:根据研究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和数据采集方法。
大学校园景观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研究
![大学校园景观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bace6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8.png)
学生和教职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ꎬ 校园中进行过设计
和生活中感到更加轻松和愉悦ꎮ 在这样的环境中ꎬ 学
的景观布局、 宽敞的草坪和水景等自然元素不仅能很
生可以更好地放松自己的身心ꎬ 缓解学习和生活带来
好地减轻压力ꎬ 提升情绪ꎬ 还能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的压力ꎮ 校园中的休息区域或具有休闲作用的座椅和
提供良好的氛围ꎬ 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解读时ꎬ
同时也培养了其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 之 心ꎮ 到 了 现
处ꎮ 校园景观是学生进行学习、 生活和交流的场所ꎬ
代ꎬ 校园景观的发展更加注重功能性和环保性ꎮ 20 世
其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对行为和思想观念进行改变ꎬ 还
纪后期ꎬ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ꎬ 校园景观的设计更加
可以增加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校园文化的认同感ꎬ
学校师生来说ꎬ 每天都身处于学校的景观环境中ꎬ 时
探索欲和好奇心ꎮ 如ꎬ 在 校 园 中 设 置 一 些 水 景 或 花
时刻刻都能被景观所影响ꎮ 校园景观不仅可以提供美
园ꎬ 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ꎬ 观察植物和
丽舒适的环境ꎬ 还能够通过其设计和布局以及与植物
动物的生长及行为ꎬ 从而促进其对自然和生命的探索
更多的解决方案ꎬ 并通过这些不同角度和对待问题的
引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力并激发大家的好奇心ꎮ 这些独
解决办法去推动科技、 文化和艺术等各 个 领 域 的 发
特的艺术小品不仅是校园景观的点缀ꎬ 更能够让学生
展ꎮ
和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ꎬ 从而激发其创造力和
校园景观作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
环境ꎬ 是除了教室以外的第 2 个 “ 教育空间” ꎬ 对于
职能ꎬ 校园景观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ꎬ 对高校人
关于我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8e2d12128ea81c759f5785f.png)
作者: 陈孟昕
作者机构: 湖北美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页码: 82-8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高校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 新校区建设 21世纪 与时俱进 社会发展 办学方式
摘要:高校教学改革是我校多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
21世纪初期是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我校正面临新校区建设与搬迁的大好时机,如何与时俱进,把握机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诸多问题,不仅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考察、研究了部分兄弟院校的办学方式,引启了一些思考,很不成熟,但目的是启发、吸纳,希望能由此导引同仁们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北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12.6.调研对象: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调研目的:通过对该学校的规划及其建设的调研,来学习高校规划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为自己接下来的规划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
陈姗姗正文: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
大学校园是培养高新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的殿堂,是人文精神的家园。
而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原来的大学老校区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条件了,所以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新校区的建设也就应运而生了。
新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园规划应该从校园建设出发,满足校园阶段的完整性;从时代发展需求出发,应对汽车时代的到来;从“以教学为核心”出发,为教学设施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体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
1、现状概况华中农业大学位于武汉市南湖狮子山,占地面积7425亩(约5平方公里)。
校园三面环水,背靠青山,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教学科研园地集中连片,建筑群错落有致。
校园占地面积495万平方米(合7425亩)。
现有校舍建筑面积95万㎡,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58万㎡,学生宿舍面积26万㎡图书馆、人文社科楼、求实楼建筑群。
图书馆、人文社科楼、求实楼建筑群是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广场上的一组标志性建筑,总建筑面积72298㎡,内含建筑面积30169㎡的第二图书馆、建筑面积21190㎡的人文社科楼、建筑面积30169㎡的求实楼。
该建筑群位于学校中轴线南端,与北端背靠狮子山的华中农业大学主楼、土化楼、畜牧楼建筑群遥相呼应,是校园标志性空间节点。
图书馆建在建筑群西侧,人文社科楼在建筑群东南侧,而求实楼在建筑群东北侧。
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和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的主体部分,统一成一个六层的主体建筑,东西向横跨于校园中轴线上,却不使中轴线中断,即满足了严谨庄严的主题,又体现了鲜明的性格及活泼自由的学习风气,并且使新建筑群体与原有建筑围合成完整的中心广场,而远期又可以持续发展,为中心轴线的延伸创造了条件。
建筑群设计充分利用原地形地貌环境,尽力保留了树木和池塘,并将其改造成了一水一木两个内庭园。
三座楼之间在功能和造型上互相紧密联系,避免了原有建筑的分散现象。
图书馆位于建筑群西侧,功能用房围绕着树木组成的木庭院布置,大阅览室等主要用房高六层,首层高5米,2~6层高4.5米,与人文社科楼的公共教室共同构成建筑群的主体建筑。
木庭园是图书馆的交通组织中心。
人文社科楼位于楼群东南侧,内有一个水庭园。
公共教室集中于水庭园的北侧,高六层,与图书馆的部分用房共同构成建筑组群的主体建筑;办公及研究室位于水庭园南侧,与公共教室形成半围合状态。
人文社科楼为三层和六层,首层高5米,2~6层高3.9米。
是学校唯一的文科教学、科研办公楼。
求实楼位于楼群东北角,成行列式布置,也围合成两个较小的绿化庭园。
建筑的南北向设有两条通廊,且在二楼,可直接联系图书馆与人文社科楼。
求实楼共五层,首层高5米,2~5层高3.9米。
是学校第三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公共教室楼。
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1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场地分析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位于武汉藏龙岛经济开发区内,东临11号公路,西临汤逊湖,场地东西长1265米,南北长352米,呈狭长型,总用地面积419243㎡,净用地面积386825㎡,场地内地势高差较大,东高西低。
有原生态稻田和多处自然水塘。
环境清新,交通便利。
郁郁葱葱的山体,开场的池塘水面,优美的原始植被,起伏的山坡是基地的场地特征。
新校区包括行政办公部分、教学部分(图书馆、美术馆、绘画楼、设计楼、基础部)、科研部分(专家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招待所)、生活部分(宿舍及食堂等)、体育运动部分(体育馆等)后勤服务部分等。
美术馆、行政楼、图书馆三位一体,沿用了老校区的三馆概念,使“新区”与“旧区”有机结合。
使老校区的精神文脉得到传承。
2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生态性与可持续性模式解析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已成为协调校园文化、人文伦理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校园规划需要特别考虑地势、地貌、坡向、坡度、水文、植被、景观视角等若干约束因素。
为了保证校园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延续原有的场地的历史文脉,我们采用“原生态设计理念”来指导规划设计,即合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保留基地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 注意到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地形地貌的关系,进行规划设计。
同时还考虑到新老校区的精神文脉衔接过渡问题.2.1依山而筑,傍水而居——风水与风光中国古代建筑规划选址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部自然环境。
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秀、风调雨顺。
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配,相映生辉。
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
对新校区场地的分析,规划设计得出要体现山水环抱校园的理念,从而促使创造一个寓教化于山水之中,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校园空间及环境,使莘莘学子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着科技与自然共生的道理。
新校区的建筑都采用“坐北朝南”的方向,既符合吉利象征和方位观念,又符合冬暖夏凉的实用功能,也是顺应武汉冬冷夏热的自然气候条件的,是合理的建筑布局方式。
大多数建筑基本控制在2-3层的高层,疏密有度,利用地势的起伏,把建筑掩隐在绿化之中,建筑低矮,伸展。
场地入口就是布局呈U字型的三馆(美术馆、行政楼、图书馆),经过其身后的开放广场,中心区域是原是地形中的低洼地带,周边山丘环抱,有池塘数处,设计最大限度保留了这块区域的完整性,作为原生态湿地系统,调节校区生态平衡。
湿地西侧山丘作为湿地的结尾处,山丘北面下凹的较平坦位置设立操场。
利用山丘地势,高处作简易看台。
沿湖边建筑均只建两层,沿自然水岸线布置,建筑与水岸线共同构成良好的水岸风光,营造出山水校园的意境.3.2规划布局中的自然原生景观元素——野草与稻香之美植物见证了新校区的历史变迁,并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成份和内容。
它鲜活生动,作为文化象征符号被欣赏。
节约、平实、有活力的、人性和生态的绿化植物方式我们称之为野草之美。
野草之美是多样化乡土生境系统的美,主张所有乡土的属于生命本身的植物之美,并植栽和发扬光大之。
乡土物种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
新校区位于汤逊湖畔,这里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物种,场地内原有的水塘生物更加丰富了野草之美的景观效果。
这里原本是农业用地,保留水稻田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
让学生在一个现代城市环境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自然的过程、四时的演变、作物的春秋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
稻田位于绘画楼和设计楼之间,周边山丘环抱,旁边就有一个大水塘,形成一个生态湿地系统。
取水方便,投资少,易于管理。
同时,水稻在金秋时节所展现出来的大片金黄色彩激励人奋发向上,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独特的校园田园景观。
3.3院落布局与院落文化中国建筑院落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代,祖先的居住建筑就已采取了四合院的形式。
《辞源》里对“院”的解释为“周垣也”,“宫室有墙垣者日院”,四周围墙以内的空地可谓“院”。
“落”则有定居的意思,如聚落、村落。
作为中国传统生存环境的特征空间院落,是比较典型的领域空间,具极强的内外分隔性和内向性。
围合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特征,院落以四面或三面房屋或围墙转合而成。
新校区的公共课部、基础课部、设计楼、绘画楼以及三馆均采用了四合院的布局方式,但这些四合院的感觉有别于传统的民居四合院,中国传统院落是以进为基本单位组构起来的。
在由数“进”院落串联起来的大型院落里,每组院落相对于内院来说是“外”,而相对于外院来说又是“内”,因此“一进”便成一连串空间系统中的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院与院之间的过渡是靠“门”或“过厅”来完成的。
新校区的建筑结构没有强调院落“进”的概念,主要强调围合感。
绘画系中油画、壁画、雕塑、水彩、版画各自分开,互不干扰,这种围合感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一种领域感和归属感。
庭院与外界的过渡不是门或过厅,而是一个过街门廊。
或者干脆就是一块场地,主要是方便学生通行,人流量比较大的时候仍然可以畅通无阻。
3.4共生的建筑——掩土与夯土的妙用全部或部分被土质覆盖的建筑称为掩土建筑,也称地下或半地下建筑。
掩土建筑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最低程度地打扰环境,建筑如同从土地中生长出来。
掩土建筑有如下优点:节能、用地经济、保护环境、隔声好、低能耗、减少回收利用成本。
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在寻求一种与自然融合的建筑形式,而掩土建筑是最有希望的探索。
新校区图书馆、美术馆、绘画楼、基础课部、公共课部都采用了掩土的形式,同时他们也都是院落式布局,因为掩土建筑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其中之一就是难以组织有效的自然采光通风。
如果长期使用人工采光通风,增加了能源消耗,同时对人们的心理也将产生幽闷闭塞等不良影响。
营造一个露天天井,利用朝向天井的门窗采光通风,达到自然采光通风的目的。
使用掩土建筑可以保留原有植被因此当地的生物链可以被保护。
所谓夯土版筑,就是用木棒(亦称夯杵)将黄土用力夯打密实变硬而建造起来的楼房。
夯土建筑有因地制宜、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冬暖夏凉的优点,经历千年风雨而生命力依然旺盛。
其建筑材料不需烧制,不污染环境,房屋拆除后建筑垃圾可作为肥料回归土地。
基础课部和设计部以及绘画楼都强调片墙的装饰感觉,这些片墙都是用当地的粘土采用夯土版筑的方法筑成,展示出不同的肌理感受。
就地取材,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势是其它材料无法取代的。
4生态性与可持续性的孪生关系新校区的设计追求的是建立一个在真实自然基础之上的大学校园,以生态理论做指导,坚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并赋予文化内涵思想情感。
设计根植于地域性的生物气候条件,遵循生态学的适应与补偿原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生态性的设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就是坚持生态性原则。
总结:两所大学的建筑规划有很多相同点但也各具特色。
在建筑布局上两所大学都以教学为核心”出发,教学科研园地集中连片,建筑群错落有致。
在资源利用上两所大学都因地制宜把当地的自然资源应用教学科研和生活利用,乡土物种都是两所大学比较钟爱的园林植物。
在特色上华中农业大学对资源资源的开发更具教学生态效应,保护和节约资源并行。
在对受到破坏的山体、水体资源上注重研究修复。
总的来说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区更具多功能、高科技、生态等特征是一个都市型农业校园。
湖北美术学院有原生态稻田和多处自然水塘。
环境清新,交通便利。
郁郁葱葱的山体,开场的池塘水面,优美的原始植被,起伏的山坡是基地的场地特征,规划中讲究布局,自然原生景观的艺术性突出,是一个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山水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