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课程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关于认知心理学,推荐两本书:《超越智商》(斯坦诺维奇)、《思考,快与慢》

聪明人做蠢事,比如在股票市场。理性和智商不是一回事,两者无关。

尤其是在面对非连续性的时候,总是无法跨越。

人类大脑有无法克服的结构性缺陷。

大脑的双系统理论

系统一:直觉。三大要素:1、自动化;2、速度快;3、计算负荷低

系统二:理性。三大要素:1、需启动;2、速度慢;3、计算负荷高

系统一可以描述为“猛张飞”;系统二可以描述为“懒诸葛”

人类默认的模式是系统一,而不是系统二。因为系统一调用的资源少。

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相较于“求知”,人类的大脑更倾向于“求存”。

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人类大脑所遵循的准则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大卫·赫尔《科学与选择》

结论:

人类大脑的默认状态是非理性,而不是理性;人类大脑的默认模式是系统1,而不是系统2.

系统1由于有数百万年的进化,我们的基因里自带系统1了,理性无法内置到基因里。所以我们需要外在的理性工具来辅助我们,思维模型。

我们要识别出哪些是人生中最关键的决策,对于这些决策则要使用系统二。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去说服别人,一定要用系统1;如果要防忽悠,一定要用系统2.

系统一(认知吝啬鬼):眼见为实效应、框架效应、损失厌恶

系统二(思维模型):概率效应、证伪思维、行为经济学

框架效应

拓宽认知边界。认知也是有边界的。

1、禀赋效应: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估值更高。你拥有了它,但也被它所束缚住;你以为你拥有了这个东西,实际上你却被它所束缚了。

2、锚定效应: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控制锚点的人,就控制了一切:如招聘时薪资/谈判时的报价/政治中的提案

3、框架效应:人们对本质相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问题,往往给出不同的答案。

比如:收益的框架和损失的框架,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人们对损失感受的强烈度是收益感受的2.75倍。

控制问题的人,就控制了一切,设置问题的人拥有主动权。

当我们面临损失的时候,我们更愿意去冒险;当我面临收益的时候,我们更希望确定的收益。

收益时太保守,损失时太冒险。赚钱的时候太早地落袋为安,赔钱的时候却以命相搏。

创业者经常对新兴的第二曲线投入不够,却对过了失速点的老产品拼老命挽救。

结论:人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视角思考同一个问题,学会习惯性地去打破框架,并由自己来重设框架。

证伪思维

卡尼曼提出免受框架效应影响的方法:从窄框架到宽框架。

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决策质量,在做决策时,强迫自己把自己想法的对立面列出来。

宽框架的极简版:证伪思维(反向思维)

贝叶斯定理:

H:有待证实的焦点假设

D:相关的证据或数据

一般是有了D,就能证明H。但是贝叶斯提出来“备择假设”,焦点假设的反向假设。

证伪概率:即便出现证据D,焦点假设为假的概率。

证伪假设就是对照组,我们不怎么做会怎么样。

一个基本原则:个案见证作为评估疗效的证据是毫无价值的。

研究表明,人们天然的思维倾向是寻找证实假设的证据,而普遍倾向于忽略“假设为假”的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