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5
中国绘画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当千年后的你我在欣赏历史留下的画卷的时候,依然能够为之动容。你会为唐代丰乳肥臀的仕女们所倾倒;你会为荆浩笔下的大山大水而叹服;你会陶醉于王冕笔下那高风亮节的墨梅;你会感叹徐悲鸿笔下奔马的气势;你会惊讶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灵动。这是画家们精湛的技巧和艺术水平的体现,那关注生活、热爱自然、不随波逐流的人文精神吸引着我们。
研究一个我们民族绘画的人文精神,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绘画作品有重要的意义。人文主义,从广义上讲,是尊重人、关怀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它是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怀,是对全面发展人格的塑造和肯定,维护和关注人自身的命运。人文精神的出发和落脚点,是关注现实的人,关注人的命运这一主题。到最后演变成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正是这种人类共同认可的精神意义,才让人文精神日久弥新且经久不衰。体品绘画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绘画作品,揭示背后深层次的精神意义。而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更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区别于西方的科学理性更关注于人品德的培养和人生的态度。儒家、道家、释家,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素养,直接作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进画家的绘画作品中。
儒家重视人品德的培养和品德的完善,并认为绘画应该要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道家讲究自然,潇洒,不受拘束,对绘画影响极其深远。传统绘画之所以能够能够历久弥新,正是有了儒道释哲学理论的支撑,使画家无论是在自身修养还是绘画意识的觉醒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从而引导着我们的传统绘画向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
一、儒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众多思想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塑造人的品性和心性,具有其他思想所不可比拟的塑造作用。在“成教化,助人伦”上也具有不可比拟的社会作用。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内容是妇女应当遵守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现存的九个片段分别是冯姬挡熊、班婕辞辇、山水
寓理、修容饰性、家族欢聚、同衾以疑、爱极则迁、静恭自思、女史司箴,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女史是女官名,箴是规范、劝诫的意思。《女史箴》是张华写来讽刺贾后专权的文章。为了夺取皇权,贾后挟帝下诏书,为了扫除障碍,杀除党羽和外戚,进行她的专制统治。张华对这一情况深感痛心,便收集了历史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来规谏妇女行为,宣扬封建妇女的德行。
顾恺之根据张华的文学作品,以绘画作品的方式画出了张华《女史箴》的文学故事。
第二个片段描绘的是班婕妤辞谢与汉成帝同辇车的故事。汉成帝责怪班婕妤不与他同辇,班婕妤用古代妃子祸乱朝纲的故事劝诫帝王不要效仿。汉成帝听了以后便不再让她陪同,体现出班婕妤的高风亮节。这幅绘画是用绘画作品引导社会风向的典型作品,以直观简洁的视觉形象,把画家想表达的思想传达出来。
第四个片段描绘了两个妇女对镜梳妆,旁边的箴言“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
,来告诫妇女不光要注重仪表的打扮,也要注意修炼自己的内在品德德行。
中国早期古代绘画作品中,描绘先贤、忠臣、烈女等的题材非常多。通过宣扬他们的光辉事迹,达到道德教化的作用。
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重视尊卑等级也体现在画中。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西藏使者向唐太宗朝见的情景。画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簇拥着抬着,宫女显得娇小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殷陈梦兰
摘要: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岁月历程里,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特点。与西方的绘
画精神截然不同,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心性、品格和人生的感悟。中国的绘画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是传统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哲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儒家、道家、释家三大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并深深影响了画家们,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节,打上了深深的哲学思想的烙印。其中,儒家、道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是传统绘画熠熠生辉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儒家人文精神;道家人文精神历代帝王图(
局部
)31
瘦弱,而唐太宗端坐安详,从形态来看,比周围的人物都要大。在形态对比上,在按照严格的封建等级伦理观念,根据等级来安排人物大小。《历代帝王图》也是一样的手法,在形态上十三位帝王均比周围的侍者和宫女大很多,气宇轩昂,帝王相跃然纸上,同时也注意到了帝王的气质仪容。
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时代的主流文化思想,对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人文精神,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做人修身的人文准则。它对传统绘画的深刻意义在于,在绘画中强调伦理、人格和品性,以致到后来注重画品。这种中国绘画美学上的转折,使得儒家思想对于传统绘画的深刻意义是任何文化都无法被取代。
二、道家
儒家注重修身,提倡一种积极的入世观,而道家思想追求精神的脱俗和精神层面的自由。世界的本源是“道”,主宰着自然万物,统治着天地间的一切。虽然道家思想没有直接影响绘画,但是道家精神中蕴含的宇宙观、自然观,对待自然的态度,成为画家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境界,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更成为了人们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中国古代绘画六法第一条提出的准则就是“气韵生动”,“气”是本源,“生动”只是气的外在形式。“气韵生动”是道家思想对绘画的艺术要求,要求画家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作品是要有内在生命力的。
老子谈到:“五色令人耳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颜色太多,反而让人眼花撩乱。老子追求平淡天真,简单自然不张扬。在绘画上就表现为墨分五色,浓重淡轻焦,只用变化的墨汁颜色来作画,简单,朴素。由画联想到人生态度,自然,洒脱,追求心境的平淡。
不求写实或形似,而求气韵生动、意境悠远;厌弃雕琢造作,而求返璞、大朴不雕,这一直都是中国水墨画一直追求的理念。这与老子和庄子都主张反对雕饰华丽,以自然朴素为美恰相契合。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以及庄子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等思想,在中国水墨山水画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而且,历代水墨山水大家几乎都有隐逸江湖、参禅学道的经历,“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更是完全抛却凡尘,成为全真教道士,倪瓒也是典型的道教信徒。中国山水画对意境的重视和追求,与道家对自然的追求具有内在一致性。以艺载道,山水画之意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士人内心深处自然追求的寄托,这也是山水画长盛不衰,并最终形成“文人画”的原因。
南宋马远、夏圭的作品,常常以边角之景入画,大量留白,但是意境让人了然于心,通过以少胜繁,给人以大量想象的余地。
道家思想对绘画产生的影响,更多是通过无意识的层面,慢慢地渗透以后作用于创作者的思想意识之中,从而塑造出他们别具一格的艺术人格和绘画思想。道家思想深深浸入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在历代画家及画论家的艺术行
为中无意识地表露出来。
中国古代文人们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中,梅、兰、竹、菊、莲等都是绘画作品的常见题材。或寄托相思,或抒发郁郁不得志,或感叹人生无常,将自然间的物象情感化,象征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心情,有感而作。西方绘画是对自然的真实再现,而中国文人绘画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再现,因此它重视对品性的培养,正所谓“人品不高,落墨无法”
。画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玩弄笔墨,终究是画家的心性在驱遣画笔,既显示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展现了他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对人对事的感悟。
儒家的积极入世以及道家的自然无为、豁达洒脱,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文精神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绘画品质的内在文化支撑。中国绘画是与中国的人文精神紧密联系的,中国绘画体现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支撑中国绘画。人文精神是贯穿中国绘画的一条主线,是它的灵魂和支柱,塑造了画家们的品性。我们关注中国传统绘画,不仅仅要关注它的视觉形象,更要关注它背后的精神意义。它的笔墨趣味不是一下就会感受到的,像品一杯茶一样,慢慢地喝,因为“茶韵”在其中,且各有各的“韵”。
参考文献:
[1]王芬.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D].鲁东大学,2012.
[2]曹晋彰.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哲学[J].山东社会科学,2017(2).
[3]范逸君.黄公望绘画艺术中的道家思想探析[D].河南大学,2016.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理论研究
】
步辇图(
局部)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