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的认识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的认识理解

姓名:郭明珠年级:2012 学号:2012120078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的国内外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对农业区划和农业资源利用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做出相关阐述,然后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和未来发展的新时期特点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区划发展特点

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ization understanding

Name: GuoMingZhu Grade: 2012 Student id: 2012120078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to make, an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eriod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its own views. Keyword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1发展简介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区划是揭示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农业的地区布局和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按照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域。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因而成为空间形态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地区差异,大至全世界,小到一个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各有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农业区划就是这种客观的农业地域差异在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反映。

1.1国外农业区划发展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在古代,农业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不同自然条件的制约,因而出现农业的地区分异现象。近代最早比较科学地从事农业区划研究的,是俄国К.И.阿尔谢涅夫,他于1818年首次按照气候和土壤的特征,把俄罗斯分为10个“经济区”。20世纪20~30年代,欧美更多地理学家对各国、各大洲乃至全世界,广泛地进行了农业区划研究。例如1925年O.约纳森对欧洲,1926年O.E.贝克对北美,1937年J.L.卜凯对中国,先后进行过农业分区的探讨。应指出的是,В.И.列宁在1899年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1914~1915年的《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两书中,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农业区域的形成及其相关理论基础。①

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农业区划工作,首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苏联多次组织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了全苏和加盟共和国的各种类型的农业区划的调查研究,制订过多种划区的原则和方案,为苏联制订远景发展计划和农冶生产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1975年由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编的《苏联全国土地自然-农业区划》即其一例,它把全苏划分为3个带、14个地带、1个地区、5个亚区。

1.2国内农业区划发展

中国领土辽阔,农业类型多样,2000多年前成书的《尚书·禹贡》是中国最早分区叙述农业的著作。1949年前只有少数学者作过全国或某一省的农业分区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配合编制国家五年计划,多次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并将其列为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成立全国和省、市、自治区农业区划委员会,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多学科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1981年编制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潜力、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商品基地选建、因地制宜实行农业技术改造等,提出了新的论点、建议和战略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和分级系统,分别阐明了10 个一级区和38个二级区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受食品消费升级、工业原料需求增长、人口持续增加、农村人口迁移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农业资源及其农产品需求总量将呈长期刚性增长趋势。但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占用,以及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以耕地资源为代表的农业自然资源总量持

续下降。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所需农业自然资源前提下,单纯依靠国内农业自然资源无法保障中国其他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应。农业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利用农业资源区划对农业进行系统分区是当前的必然选择。

2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综合性的长期工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终被列为国家长期研究的重要任务,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农业区划工作,在查清农业资源家底、合理利用资源、监测资源动态、研究农业发展战略、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及农业地区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产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科学基础资料,对拟定与落实农业发展规划,保护农业资源,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合理布局与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我国的粮食供给与食物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等起到了很大作用。②

2.1农业区划相关概念及内涵

按照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域。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因而成为空间形态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地区差异,大至全世界,小到一个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各有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农业区划就是这种客观的农业地域差异在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反映。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地区差异十分明显,按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来划分农业区,目的是为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合理的农业地域分工提供科学依据。农业区划的内容体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①农业资源条件区划。包括农业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生态等区划。对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按照它们的地区分布规律划分区域或类型区,评价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研究提出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或改造农业生产条件的方向和途径。

②农业部门区划。包括农、林、牧、渔各生产部门和各主要作物的区划。分析农、林、牧、渔业各个部门和主要农作物、林种、畜种、鱼种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及对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效果考虑,按照综合农业区划分区体系,分区提出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和布局,以及有关增产关键措施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和建议。

③农业技术改造区划。包括农业机械化区划、农业水利化区划和化肥、土壤改良、农作物品种、植物保护、农村能源等区划。就发展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农村能源、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等,分别分析其特定的有关条件,按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对不同农业区实行技术改造的重点、步骤和方法提出科学建议。

④综合农业区划。是整个农业区划的主体和核心。四类区划称为农业区划的横向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叫全国农业区划,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范围内进行的叫省级或地(市)级、县区划。这种分级开展的农业区划被称为农业区划的纵向体系。下级区划是上级区划的基础,上级区划对下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