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的认识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的认识理解
姓名:郭明珠年级:2012 学号:2012120078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的国内外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对农业区划和农业资源利用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做出相关阐述,然后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和未来发展的新时期特点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区划发展特点
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ization understanding
Name: GuoMingZhu Grade: 2012 Student id: 2012120078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to make, an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eriod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its own views. Keyword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1发展简介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区划是揭示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农业的地区布局和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按照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域。
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因而成为空间形态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地区差异,大至全世界,小到一个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各有其形成的历史过程。
农业区划就是这种客观的农业地域差异在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反映。
1.1国外农业区划发展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
在古代,农业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不同自然条件的制约,因而出现农业的地区分异现象。
近代最早比较科学地从事农业区划研究的,是俄国К.И.阿尔谢涅夫,他于1818年首次按照气候和土壤的特征,把俄罗斯分为10个“经济区”。
20世纪20~30年代,欧美更多地理学家对各国、各大洲乃至全世界,广泛地进行了农业区划研究。
例如1925年O.约纳森对欧洲,1926年O.E.贝克对北美,1937年J.L.卜凯对中国,先后进行过农业分区的探讨。
应指出的是,В.И.列宁在1899年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1914~1915年的《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两书中,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农业区域的形成及其相关理论基础。
①
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农业区划工作,首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
苏联多次组织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了全苏和加盟共和国的各种类型的农业区划的调查研究,制订过多种划区的原则和方案,为苏联制订远景发展计划和农冶生产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1975年由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编的《苏联全国土地自然-农业区划》即其一例,它把全苏划分为3个带、14个地带、1个地区、5个亚区。
1.2国内农业区划发展
中国领土辽阔,农业类型多样,2000多年前成书的《尚书·禹贡》是中国最早分区叙述农业的著作。
1949年前只有少数学者作过全国或某一省的农业分区的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配合编制国家五年计划,多次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并将其列为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成立全国和省、市、自治区农业区划委员会,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多学科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如1981年编制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潜力、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商品基地选建、因地制宜实行农业技术改造等,提出了新的论点、建议和战略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和分级系统,分别阐明了10 个一级区和38个二级区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受食品消费升级、工业原料需求增长、人口持续增加、农村人口迁移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农业资源及其农产品需求总量将呈长期刚性增长趋势。
但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占用,以及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以耕地资源为代表的农业自然资源总量持
续下降。
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所需农业自然资源前提下,单纯依靠国内农业自然资源无法保障中国其他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应。
农业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利用农业资源区划对农业进行系统分区是当前的必然选择。
2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综合性的长期工作。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终被列为国家长期研究的重要任务,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农业区划工作,在查清农业资源家底、合理利用资源、监测资源动态、研究农业发展战略、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及农业地区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产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科学基础资料,对拟定与落实农业发展规划,保护农业资源,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合理布局与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我国的粮食供给与食物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等起到了很大作用。
②
2.1农业区划相关概念及内涵
按照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域。
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因而成为空间形态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地区差异,大至全世界,小到一个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各有其形成的历史过程。
农业区划就是这种客观的农业地域差异在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反映。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地区差异十分明显,按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来划分农业区,目的是为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合理的农业地域分工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区划的内容体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①农业资源条件区划。
包括农业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生态等区划。
对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按照它们的地区分布规律划分区域或类型区,评价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研究提出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或改造农业生产条件的方向和途径。
②农业部门区划。
包括农、林、牧、渔各生产部门和各主要作物的区划。
分析农、林、牧、渔业各个部门和主要农作物、林种、畜种、鱼种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及对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效果考虑,按照综合农业区划分区体系,分区提出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和布局,以及有关增产关键措施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和建议。
③农业技术改造区划。
包括农业机械化区划、农业水利化区划和化肥、土壤改良、农作物品种、植物保护、农村能源等区划。
就发展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农村能源、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等,分别分析其特定的有关条件,按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对不同农业区实行技术改造的重点、步骤和方法提出科学建议。
④综合农业区划。
是整个农业区划的主体和核心。
四类区划称为农业区划的横向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叫全国农业区划,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范围内进行的叫省级或地(市)级、县区划。
这种分级开展的农业区划被称为农业区划的纵向体系。
下级区划是上级区划的基础,上级区划对下级
区划起指导作用,上下协调,相辅相成。
划分区划要以自然资源调查为基础,摸清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密切联系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农业地域分异的规律,进行农业区域划分,为不同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2农业资源概念及内涵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
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③
2.2.1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
①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
②后备资源基础薄弱。
所以,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环境,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2.2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保护遵循如下原则
①把农业自然资源保护纳入国家计划和规划。
②全面规划,合理安排。
③奖励综合利用。
④谁开发谁保护。
⑤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2.3农业资源与区划的关系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投入,农业资源在地区之间的数量和质量差异是农工业生产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和农业区域形成的物质基础。
因此,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评价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工作。
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农业资源优势,进行区域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特色的商品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加速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区划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农业资源与区划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挥地区优势,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作。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对这项科学技术做过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研究机构不够健全,研究工作不够系统,对农业资源为性质、特点及其各种资源旧互演变规律等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后来这项工作又被迫中断,因而,目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的研究,水平不高,底子薄弱,要进行的工作很多。
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家将农业资源与区划的研究,列为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第一项。
从一九七九年开始,全国各地普遍进行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④
农业资源与区划是一项年轻的科学,探讨这项科学研究的有关问题,对发展这门宏观的综合性的农业科学,是有一定意义的。
因此世界各国在农业的发展上,越来越重视和依靠以农业资源与区划为基本内容的宏观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
哪个国家宏观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哪个国家农业基础就牢,微观农业技术的作用就发挥得好,再生产的潜力就大。
面对当今的现实,“化石”农业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大幅度增长,人均资源数量不断下降,不能不使各国十分注意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农业生态的变化规律,农业生产结构的类型等等。
这些宏观农业科学技术问题,如美国在联邦科技委员会设有自然资源委员会及相应科研机构,日本科技厅下设资源局,业建立了资源调查所,专门为资源开发利用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联合国对国际性的农业资源、环境污染和农村能源等问题,也日益重视,不断组织科学家进行调查研究。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靠自己的资源发展农业生产。
从资源总量看,中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承受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宏观的农业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农业生产在很多方面存在生态趋于恶化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十分重视以农业资源与区划为基本内容的宏观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
3农业资源区划的重要性
这是由农业区划的客观必然性和农业区划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所决定的。
3.1农业生产地域差异性特点决定了农业区划的客观必然性
农业生产本身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形成的,它的地域差异非常显著。
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自然条件的差异。
各地的自然条件,即光、温、水、土、生、气等千差万别,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第二是农业生产门类的差异。
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项门类繁多、层次多样、极其复杂的庞大系统。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
而生物在自然界中有成千上万个物种,有动物和植物以及微生物之分。
人类在认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按照它们各自特点、要求条件和分布规律,逐渐地、科学地形成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乡镇企业等多个产业部门,各自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彼此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第三是农业技术措施的差异。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生产商采取技术措施的不同,才能克服自然条件的影响,达到了生产上采取技术措施的不同,才能克服自然条件的影响,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特别强调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但是,优质高产品种只有在一定条件之下才能高产优质,脱离了这个条件高产优质种也就变成低产劣质品种了。
第四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社会经济条件是形成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很重要的因素。
自然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性,而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还得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
因为认识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的主人。
人口劳动力的多少、民族分布和生产生活习惯、历史的传统演变、交通运输状况、国民经济需要等都决定着农业生产内容的差异,形成了农业区域差异性。
由于农业生产存在上诉地区差异性,要搞好农业生产,就必须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和规划农业
生产,就要求要搞好农业区划。
这充分说明了农业区划的客观必然性。
同时,建国以来多年农业生产的实践证明:什么地方遵循了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农业生产就上得快,上得好;相反,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违反了这个原则,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农业生产就受到损害。
3.2农业资源区划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3.2.1农业区划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区划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要根据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进行合理布局,以便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商品生产。
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投入经济周转的速度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大大加快。
为了有效地发挥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管理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便在大的地区范围内,考虑农业资源条件对农业布局的适宜性,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这就要求对农业资源及其利用问题,对农业区域经济进行更周密研究;否则,不仅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而且还会对农业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
不仅如此,农业现代化还对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资源调查和哦农工业区划的要求更高、更迫切。
所以,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搞好农业区划,把农业生产的指导、规划和管理全面地建设在科学的基础上。
⑤
3.2.2农业区划的作用
农业区划不管在任何阶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农业区划史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其二,农业区划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依据。
其三,农业区划是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
其四,农业区划是农业规划的依据。
在现阶段,农业区划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以下重要的促进作用:
1)通过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摸清“家底”,能为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发挥地区优势,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2)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按农业区研究贯彻执行农业生产方针,实行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能在较大的地区范围内,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把农、林、牧、副、渔和各种农业生产安排在适宜的地区,使全国和各地区有一个合理的农业结构生态系统。
3)在农业区划中按农业区选建各种农业商品基地,能促进农业生产逐步过渡到区域化、专业化,能大大发展商品生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4)按农业区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现代化措施,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加快农业发展,做到有步骤有重点的实现农业现代化。
4新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特点
至2008年,全国95%的县级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基本完成,十一五之后,各地农业区划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使农业区划在性质、内容和方法上有了许多创新,呈现了新的特点。
第一、从农业区划的性质上看,过去提出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都是作为一项重大的科研任务,作为一次性研究工作对待的;现在,已经逐步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用以指导和规划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
⑥
第二、从农业区划的内容上看,过去搞农业区划是“调查始,区划止”,只搞自然资源调查、分区划片,只提供依据。
实践证明,这些已不能满足指导农业区划概念,已经或正在由自然资源向自然、经济、技术、社会资源的综合考察发展,由单纯分区片向“调查——区划——规划——实施”一套完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过渡,使自然、经济、技术相结合,使区划工作内容和区划成果应用相结合,进行既定质又定量、既定向又定位的综合分析论证,重点搞好综合农业区划,为合理规划布局和搞好农业生产的宏伟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方案。
第三、从农业区划工作方法上看,正在由传统方法与手段,向现代化科学方法与手段发展。
例如,航卫片、大比例尺地形图、系统工作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利用等等,不少地方已经日益广泛采用。
第四、从农业区划工作的作用看,通过全国范围的农业区划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使许多领导干部成为既熟悉当地资源家底和生产情况,又懂得利用科学技术,善于指挥生产的决策者和组织者,避免和克服了“瞎指挥”、“一刀切”起到了改善领导的作用,也使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通过区划实践,扩大了知识领域和视野,克服了专业狭窄的局限性,施展了专业才能。
对于那些参与应用搞区划成果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科学种田的水平。
第五、更注意农业区划成果的应用和实施,促进其及时转为生产力。
例如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实验示范区的建设和全国比较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建设等。
5个人对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课程的一点看法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区划是揭示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农业的地区布局和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农业推广专业的我们有必要努力学好该门课程。
该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以自然资源调查为基础,摸清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密切联系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农业地域分异的规律,进行农业区域划分,为不同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朱老师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文献查阅、课外习题、疑点讨论相结合,课程生动形象不单调。
同时,联系我国区域农业开发实际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
与此同时,课堂上还进行了强趣味性及学生互动,在培养我们的兴趣中让同学们接收知识,加深理解。
参考文献:
①《全国农业资源区划_十一五_规划纲要》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②《农业区域发展研究进展与前沿重点》罗其友
③《准确把握新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新要求》刘北桦
④《农业资源与区划领域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谷树忠谢美娥钟赛香
⑤《试谈农业资源与区划的研究》王圣章
⑥《浅谈农业技术创新形势下的农业资源区划》肖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