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4章细胞质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红细胞的冰冻断裂电镜照片
EF细胞外小页Leabharlann Baidu裂面;PF,原生质小页断面。
二、膜的不对称性
(三) 膜脂的不对称性
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如: PC和SM主要分布在外小叶,PE和PS分布在内 小叶。用磷脂酶处理完整的人类红细胞,80%的 PC降解,PE和PS分别只有20%和10%的被降解 。 膜脂的不对称性还表现在膜表面具有胆固醇和 鞘磷脂等形成的微结构域——脂筏。
(二)膜蛋白
2. 内在膜蛋白(整合蛋白) 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的 蛋白质;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 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如离子型去垢 剂SDS,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
The use of mild detergents for solubilizing, purifying, and reconstituting functional membrane protein systems.
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在一定温度下,脂分子从液晶态(能流动具有一定形状和 体积的物态)转变为凝胶状(不流动)的晶态。 这一能引起物 相变化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当环境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膜脂分子处于流动的液 晶态; 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 则处于不流动的晶态。 膜脂 相变温度越低,膜脂流动性就越大;反之,相变温度越高, 膜脂的流动性也就越小。
细胞生物学第4章细胞质膜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2.掌握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3.掌握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本章内容提要
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第二节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第三节 膜骨架
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一、细胞膜与生物膜 二、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三、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一、细胞膜与生物膜
结构的完整。
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细胞破 裂释放出内容物,留下一个 保持原形的空壳,称为血影 (ghost)。
5、S. J. Singer & G. 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技术、
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 和蛋白质构成,膜蛋白和膜 脂均可侧向运动,膜蛋白 是镶嵌于脂双分子层中, 是不对称分布的。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在生 物膜上胆固醇富集而形成有序的脂相,如 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
3、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 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膜蛋白 是赋予生物膜功能的主要决定者;
4、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 未发现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三、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一) 膜脂:基本骨架 (二)膜蛋白:功能的体现者
(一) 膜 脂
1. 磷脂(phospholipids) 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50%
用光脱色恢复技术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度可推算出膜蛋白或膜脂扩散速度。
The lateral diffusion of membrane lipids can demonstrated experimentally by a technique called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
• E. Overton 1895 发现凡是溶于脂 肪的物质很容易透过植物的细胞 膜,而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易透 过细胞膜,因此推测细胞膜由连 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 E. Gorter & F. Grendel 1925 用有 机溶剂提取了人的红细胞质膜的 脂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面,测 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 面积,因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 分子组成。
; •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 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 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疾病相关,可作为药物靶标
膜功能
第三节 膜骨架
一、膜骨架 二、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三、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
一、膜骨架
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 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 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1.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或细胞膜(cell membrane):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的由脂质和蛋 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2. 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的所有膜结构的统 称,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膜。
二、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一)脂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二)生物膜的结构
(一)脂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使蛋白镶嵌在膜上,得以执行特殊的功能; 膜脂为某些膜蛋白(酶)维持构象、表现活性提供环境,
一般膜脂本身不参与反应(细菌的膜脂参与反应); 膜上有很多酶的活性依赖于膜脂的存在。有些膜蛋白
只有在特异的磷脂头部基团存在时才有功能。
(二)膜蛋白
1. 膜周边蛋白(外在膜蛋白) ➢ 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 分子或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 ➢ 为水溶性蛋白 ➢ 占膜蛋白总量的20%~30%,在红细胞中占 50%,如红细胞的血影蛋白和锚定蛋白都是外 周蛋白。
半乳糖脑苷脂:最简单的糖脂,在髓鞘的多层膜中含量丰 富;
神经节苷脂: 变化最多、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元质膜 中具有特征性的成分。是众多成分的受体,例如:破伤 风毒素、霍乱毒素、干扰素、促甲状腺素。
家族性白痴病:由于缺乏氨基己糖酯酶,不能将胞质中的神经节苷脂GM2 , 转化为质膜上的GM3 ,结果使GM2大量积累,导致中枢神经退化。
胆固醇:胆固醇对膜 脂流动性的调节作用随温 度的不同而改变。
在相变温度以上,它 能使磷脂的脂肪酸链的运 动性减弱,从而降低膜脂 的流动性。而在相变温度 以下时,胆固醇可通过阻 止磷脂脂肪酸链的相互作 用,缓解低温所引起的膜 脂流动性剧烈下降。
一、膜的流动性
(二) 膜蛋白的流动
主要有侧向扩散和旋转扩散两种运动方式。可 用光脱色恢复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检测侧向扩 散。膜蛋白的侧向运动受细胞骨架的限制,破 坏微丝的药物如细胞松弛素B能促进膜蛋白的侧 向运动。
二、膜的不对称性
(四) 复合糖的不对称性:
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五)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 布的区域性。如各种激素的受体具有极性。 (六) 不对称的意义 膜脂、膜蛋白及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膜功能的不 对称性和方向性。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高度有序性
(一) 膜 脂
3. 胆固醇(Choleste胆ro固l) 醇分子包括三部分:
➢极性的头部:羟基 主要存在真核细胞膜➢上非,极性的类固醇环结
构 含量一般不超过膜脂➢的一1个/3非极性的碳氢尾 ,植物细胞膜中含量部较少 ,其功能是提高双脂层的 力学稳定性,调节双脂层 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 的通透性。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观察蛋白质运动
成斑现象(patching)或成 帽现象(capping)
Figure 10-35. Antibody-induced patching and capping of a cell-surface protein on a white blood cell. The bivalent antibodies cross-link the protein molecules to which they bind. This causes them to cluster into large patches, which are actively swept to the tail end of the cell to form a "cap." The centrosome, which governs the head-tail polarity of the cell, is shown in orange.
19 59
19 72
❖Overton(1890s): ❖ Lipid nature of PM;
三、生物膜结构特征
1、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细胞进 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 组成生物膜骨架;
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的不对称 膜蛋白的不对称 膜糖的不对称
磷脂与糖脂分布的不 对称性
三、细胞膜的功能
•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
排出; •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 • 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很快发生自溶。
(一) 膜 脂
4. 脂质体
是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搅动后磷脂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
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 人工脂质体可用于:
➢ 转基因 ➢ 制备药物 ➢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一) 膜 脂
4. 膜脂的功能
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去除膜脂,则使膜解体; 是膜蛋白的溶剂,一些蛋白通过疏水端同膜脂作用,
一、膜的流动性
(三)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
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 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 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二、膜的不对称性
(一) 概念 质膜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为膜的不 对称性。
(二) 细胞膜各部分的名称 ES,细胞外表面(extrocytoplasmic surface); EF,细胞外小页断面(extrocytoplasmic face) ; PS,原生质表面(protoplasmic surface); PF,原生质小页断面(protoplasmic face) 。
膜脂分子的运动
一、膜的流动性
(一)膜脂的流动 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胆固醇: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的调节作用随温度的不 同而改变。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 ,使膜流动性增加。
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 降低。
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 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二、 红细胞红细的胞生的质物膜学既有特良性好的弹性 又具有较高强度
➢ 成熟的红细胞呈双面凹或单面凹陷的盘状, 直径约为7μm,厚度1.7μm,表面积为145μm2;
➢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运输CO2,红 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一生中要行走500,000 米。
➢ 要多次穿过小于自身直径一半的微小通道; ➢ 要在脾脏内经受少氧、低pH值的不利条件; ➢ 又要经过心脏内瓣膜涡流冲击,但始终保持
3. 脂锚定膜蛋白
通过与之共价相 连的脂分子(脂 肪酸或糖脂)插 入膜的脂双分子 中
蛋白与膜的结合方式
①、②整合蛋白;③、④脂锚定蛋白;⑤、⑥外周蛋白
第二节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一、膜的流动性 二、膜的不对称性 三、细胞膜的功能
一、膜的流动性
(一)膜脂的流动 1.膜脂分子的运动
侧向扩散运动: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 旋转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摆动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伸缩震荡运动:脂肪酸链进行伸缩震荡运动。 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 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
3.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 -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膜中含有蛋白质。提出了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
4.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 ,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它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 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总厚约7.5nm。并提出了“单位膜 模型”。
以上。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是:
➢ 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 线粒体内膜上的心磷脂具有4个非极性尾部。
➢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碳原子 组成。
➢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一) 膜 脂
2. 糖脂
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含量约占脂总量的5%以下 ,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