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酶促反应动力学

合集下载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测量不同底物浓度下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变化,分析酶的催化特性和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但随着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逐渐趋于饱和。

1. 引言1.1 酶的作用1.2 酶促反应动力学2. 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2.2 实验步骤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曲线3.2 酶活性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4. 讨论与结论4.1 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解释4.2 实验误差及改进方案1 引言1.1 酶的作用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它们通常是蛋白质或核酸分子,并具有高度特异性。

在细胞内,酶参与调节代谢途径、合成新物质以及降解废物等重要生物过程。

1.2 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温度和pH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其中,底物浓度是影响酶催化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逐渐趋于饱和。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 酶溶液: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酶溶液。

- 底物溶液:根据实验要求配置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

- 缓冲液:用于维持实验环境中恒定的pH值。

- 试管或微孔板:用于进行反应混合和观察。

-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反应混合液的吸光度变化。

2.2 实验步骤1. 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并标明其浓度。

2. 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酶溶液和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混合均匀。

3. 将反应混合物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设置适当的波长并记录吸光度值。

4.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测量吸光度值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速率。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

生物化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

生物化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
得到 平行直线: 增加第2底物的浓度, Km和Vmax同步增 加(对于第1底物)
酶的抑制作用
A.不可逆抑制
✓ 抑制剂与酶以共价键结合 ✓ 不能用透析、超滤方法除去抑制剂 ✓ 酶的修饰抑制
B.可逆抑制
✓ 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 ✓ 能用透析、超滤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的活性恢复 ✓ 三种类型
①竞争性抑制
- 可以测定每一种底物(A或B)的Km,通过饱和[B]而改变[A]测定A的 KAm,和饱和[A]而改变[B]测定B的KBm
- BiBi反应的2种类型:
i) 序列反应:在任何产物释放之前,两种底物必须先结合到酶上
有序反应: 按照一定顺序前后结合两种底物和按前后顺序释放两种产物 随机反应: 两种底物与酶的结合及两种产物与酶的分离没有固定顺序
✓抑制剂与底物相似,可以竞争性地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增加底物的浓度可以解除抑制
②非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与底物不相似,抑制剂是与活性中心外结合位点结合 ✓可形成酶-抑制剂-底物三元复合物
③反竞争性抑制
✓酶与底物先结合,然后再与抑制剂结合
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的区别
[I]↑ [I]↑
v0
v0
v0
0
[E]
阴离子(少数) ➢Cl-等
有机小分子(少数) ➢胆汁酸盐等
酶促反应的中间络合物学说
1. 酶(E)的结合基团结合底物(S)形成酶-底物复合物(E-S)
E+S E-S
2. 酶的催化基团催化底物(S)形成产物(P),E-S转变为E-P
E-S E-P
3. 酶的结合基团释放产物P,E-P形成E和P
E-P E + P
B.可逆抑制
✓ 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 ✓ 能用透析、超滤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的活性恢复 ✓ 三种类型

酶动力学分析

酶动力学分析

优点:
反应在常温、常压、 中性pH范围进行, 节能且效率高。
反应专一性强,副产 物生成少;
反应体系简单,反应 最适条件易于控制。
不足:
反应仅限少数步骤, 经济性差;
反应周期较长;
第一节 均相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酶促反应动力学基础 二、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
1、米氏方程 2、操作参数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多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
rS rmax
即: rmatxCS0 CS
( 3-16)
或: CS CS0 rmatx
当CS与Km的数量关系处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范 围时,即符合米氏方程所表示的关系式。在
t=0时,CS=CS0,对(2-13)式积分得到:
rmatx(CS0 CS)KmlnC CSS0
或:
1 rmatxCS0XSKmln1XS
根据反应机理和上述假设,有下述方程式:
dCP dt
k2C[E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dS C t k1CECSk1C[E]S
dd [E C ]tS k 1 C E C Sk 1 C [E]S k 2C [E]S 0
又因为有: CE0 CEC[E]S
所以:
C[ES]
CE0CS
k1 k2 k1
CS
rP
k2CE0CS
即:
C[ES]
CE0CS CS KS
rP
k2CE0CS KS CS
rP,maC xS KS CS
( 3-12 )
式中: r P,max—产物的最大生成速率,mol/(L . s); CE0—酶的总浓度,亦为酶的初始浓度,mol/L;
式(3-12)即米氏方程,式中的两个动 力学参数是KS和rP,max。其中: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 酶所表现的最适温度是上述两种影响综合作用的 结果。
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 酶催化反应速率会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超 过某一温度,即酶被加 热到生理允许温度以上 时,酶的反应速率反而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虽然可加速酶的催化反应速率, 同时也加快了酶的热失活速率。
• 只有在某一温度条件下, 酶促化学反应速度达到 最大值,通常把这个温 度称为酶促化学反应的 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
• 计算一定反应速度下的底物浓度:如某一反应要求 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9%,则[S]=99Km
• 了解酶的底物在体内具有的浓度水平:一般地, 体内酶的天然底物[S]体内≈Km,如果[S]体内<< Km,那么V<< Vmax,细胞中的酶处于“浪费” 状态,反之,[S]体内 >> Km,那么V≈Vmax,底 物浓度失去生理意义,也不符合实际状态。
酶与其他催化剂比较具有显著的特性
A.高效性
• 酶的催化作用可使反应速度提高107 -1013倍。 极少量酶就可催化大量反应物发生转变。
• 例如: 2H2O2
2H2O + O2
• 用Fe+催化, 1mol铁离子可催化10-5mol双氧
水分解。在相同条件下,1mol过氧化氢酶却
可催化5×105mol的双氧水分解。
v/nmol • L-1• min-1
6.2510-6
15.0
7.5010-5
56.25
1.00 10-4
60.0
1.00 10-3
74.9
1.00 10-2
75.0
1)计算Km和Vmax
2)当[S]= 5.010-5 mol/L 时,酶催化反应的速 率是多少?

大学生物化学课件 酶促反应动力学

大学生物化学课件 酶促反应动力学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 [S] << Km,则
V≌Vmax[S]/Km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呈正比;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 [S]>> Km ,此时 V≌Vmax ,反应速度达最大 速度,底物浓度再增高也 不影响反应速度。
KM的意义
• (1)当ν =Vmax/2时,Km=[S]。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 的底物浓度 ,单位是mol/L。
出酶的转换数,即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分子数。
可逆性抑制的分类
• 竞争性抑制 • 非竞争性抑制 • 反竞争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
1、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2、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和力及[S] 3、动力学特点:VMAX不变,表观KM↑。
非竞争性抑制
• 1、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 • 2、抑制程度取决于[I] • 3、动力学特点:VMAX↓,表观KM不变。
酶促反应动力学
(1)描述米氏方程、 Km ,VM含义及意义; (2)抑制作用的分类; (3)三种可逆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对KM、VM的影 响)
米氏方程
• 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系的速度方程。
• 方程式:
• VMAX:最大反应速率 • [S]:底物浓度 • KM:米氏常数 • V:在不同[S]时的反应速率
• (2)Km 值愈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小;Km值愈小,酶与底物亲和力愈 大。
• (3)Km 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酶所催化的底物和酶促反 应条件(如温度、pH、有无抑制剂等)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酶的种类不 同,Km值不同,同一种酶与不同底物作用时,Km 值也不同。
VM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种因素。

在探讨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时,通常测定其初始速度来代表酶促反应速度,即底物转化量<5%时的反应速度。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1. 酶浓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作图时呈矩形双曲线。

底物足够时,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直线关系。

2. 底物浓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会相应增加。

3. pH值:pH值通过改变酶和底物分子解离状态影响反应速率。

4. 温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但当温度过高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5. 抑制剂和激活剂:抑制剂可逆或不可逆的降低酶促反应速率,而激活剂可加快酶促反应速率。

在实际生产中要充分发挥酶的催化作用,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较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准确把握酶促反应的条件。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与探讨的是酶促反应的速率及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

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1. 酶浓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

当底物浓度足够时,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呈直线关系。

2. 底物浓度:在酶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的增加会促进反应速度的增加,但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大。

3. pH值:pH值通过改变酶和底物分子解离状态影响反应速率。

4. 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在低温条件下,由于分子运动速度较慢,反应速度比较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过高的温度会使酶变性,反应速度反而下降。

5. 激活剂和抑制剂:激活剂可以加快酶促反应速度,而抑制剂可以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在实际生产中要充分发挥酶的催化作用,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较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准确把握酶促反应的条件。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ppt课件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ppt课件

当酶反应体系处于恒态时: v1 v2
即: k 1 E t E S S k 1 E k 2 S E S EtSE E SSSk1k 1k2
令: k1 k2 Km k1
则: K m E S E S S E tS
经整理得: ES
Et S Km S
(1)
由于酶促反应速度由[ES]决定,即 vk2ES
2、pH影响酶分子的构象:过高或过低pH都会影响酶分子 活性中心的构象,或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整理版课件
9
动物体内多数酶的最适pH值接近中性,但也有例外,如胃 蛋白酶的最适pH约1.8,肝精氨酸酶最适pH约为9.8(见下表)。
一些酶的最适pH
整理版课件
10
四、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酶反应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种酶与不同底物作用时,Km 值也不同。各种酶的 Km 值
范围很广,大致在 10-1~10-6 M 之间。
整理版课件
17
3. Km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1)鉴定酶:通过测定可以鉴别不同来源或相同来源但 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催化相同反应的酶是 否属于同一种酶。
(2)判断酶的最佳底物:如果一种酶可作用于多个底 物,就有几个Km值,其中Km最小对应的底物就是酶的 天然底物。如蔗糖酶既可催化蔗糖水解 (Km=28mmol/L),也可催化棉子糖水解 (Km=350mmol/L),两者相比,蔗糖为该酶的天然底物。
➢ 在一定范围内,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温度称为该 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 Tm).一 般动物组织中的酶其最适温度为35~40℃,植物与微生 物中的酶其最适温度为30~60℃,少数酶可达60℃以上, 如细菌淀粉水解酶的最适温度90℃以上。

第一章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一章酶促反应动力学
反应时间
time (h)
反应时间
A
35
动力学参数rmax和Km
VPmaxk2[E0]
全部酶呈复合物状态时的反应速率,即最大初
始反应速率。
催化活性中心速率常数kcat:酶的活性中心在单位时
间内能转化底物分子为产物的最大数量,即酶的最大转换
速率。
单底物酶催化: kcat=k+2
A
36
米氏常数Km的意义
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底物过量)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非线性。底物浓度较低,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 提高而增加;底物浓度较高,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 的提高而趋于稳定。
A
33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0.24
反应速率 v (mmol/L/h)
S
0.18
0.12
12vVS,mm 0.06
0.00
0.0
3. 忽略产物的抑制作用,不考虑P+E→ES这个可逆反应的 存在。
4. [ES]在反应开始后与E及S迅速达到动态平衡, ES分解
生成产物的速度不足以破A 坏这个平衡。
23
E +S
k+1
k-1
ES k+2 E + P
➢ 对于单底物的酶促反应:
dP
dS
dtt0 dtt0
由假设4可得到: k1[E]S []k1[E]S (1)
A
40
M-M方程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作图法(通过方程变换,将方程线性化)
✓L-B法 ✓H-W法 ✓E-H法 ✓积分法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处理
✓信赖域法(Matlab的优化工具箱) ✓遗传算法(不依赖于初值,可并行计算)
A
41

《酶促反应动力学》课件

《酶促反应动力学》课件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总结词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通常会加快,但当底 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将不再增加。
详细描述
底物是酶催化反应的对象,底物的浓度也会影响反应速 率。通常情况下,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会加 快。然而,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将趋于 稳定,不再增加。这是因为酶的活性位点有限,只能与 一定量的底物结合。
详细描述
酶促反应的活化能是酶促反应所需的最小能量,只有当底物获得足够的能量时,才能够 被酶催化发生反应。活化能的大小反映了酶促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活化能越高,反应 越难以进行。通过实验测定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和
机制。
03
米氏方程与双倒数图
米氏方程的推导
总结词
米氏方程是描述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 度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和推 导,可以得出该方程的具体形式。
酶促反应动力学在药物代谢领域的应用,如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 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有助于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
药物合成
在药物合成过程中,酶促反应动力学可用于优化药物合成 的反应条件和提高产物的纯度,降低副反应和废物产生。
在Hale Waihona Puke 境科学中的应用污染物降解酶促反应动力学可用于污染物降解领域,如有机污染物的 生物降解和重金属离子的转化,通过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 参数,实现污染物的有效降解和转化。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总结词
温度的升高通常会加快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酶失活。
详细描述
温度可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分子间的运动越快,从而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和反应的进 行。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酶失活,从而降低反应速率。因此,选择合适的温度对于维持酶的活性和促进反 应的进行非常重要。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分析与模拟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分析与模拟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分析与模拟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促进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代谢过程。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是研究酶在反应中所表现的动态过程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对于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深入理解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性以及相应的模拟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的应用效果,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代谢机制,为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1. 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酶与底物反应的速率和动态过程,不同酶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动力学特性。

这些反应通常是多级反应,包括底物的结合、转化和产物的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催化活性的酶以及底物和产物组成了一个多催化物体系。

因此,酶反应机制在分析时需要考虑多种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酶催化反应中,底物与酶结合并形成酶底物复合物是反应速率的关键步骤。

当复合物形成后,底物开始发生转化并最终生成产物,而这个转化过程的速率大大受酶的活性水平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除此之外,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酶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

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活性温度曲线来体现。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酶的活性较低。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不断增加,但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后,酶的构象会发生改变,导致酶失去活性,反应速率下降。

因此,理解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变化和酶底物复合物转化过程是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的核心。

2. 酶促反应的数学模拟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分析不仅仅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完成,还可以通过数学模拟方法来进行。

数学模拟是指利用计算机对酶反应过程进行建模和计算,从而分析体系内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动力学特性及其机理。

在酶促反应的数学模拟中,需要考虑的参数有: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酶的动力学性质、酶底物复合物的动态过程等等。

此外,数学模拟还需要结合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因素,如温度、pH值等等。

通过数学模拟可以得到酶促反应的动态变化曲线以及四个重要的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酶的亲和力(Km)、酶反应速率常数(Kcat)和酶底物复合物解离常数(K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均相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Lysozyme
各节学时分布
• 第一节 酶催化反应概论:0.5 • 第二节 简单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2.5 • 第三节 有抑制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2.5
• 第四节 复杂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1
• 第五节 反应条件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1.5
2
什么是均相酶催化反应?
• 酶分子和反应物系(底物分子、产物 分子等)处于同一相--液相中的反 应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非线性。底物浓度较低,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
提高而增加;底物浓度较高,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
的提高而趋于稳定。
33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0.24
vS (mmol/L/h)
0.18 0.12 1 vS,mV m 2 0.06 0.00 0.0
vS,max m V
反应速率
Km
0.4 S (mmol/L)
因为蔗糖的稀水溶液中,水的浓度比蔗糖浓度大得多,水 浓度的减少与蔗糖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反应速率只决定 于蔗糖的浓度。
v = k [S]
16

dA dt
一级反应
k1 A ─→ B
A
A0
dA v kA dt
积分后得: k是反应速率常数,C是积分常数
ln A kt C
一级反应
t
3
均相酶催化反应的主要特征
• 不存在相间的物质 • 分子水平上的反应, 传递,不用考虑传 质过程的影响 是本征动力学
4
酶催化动力学的研究历史
• 1903年,Henri提出酶与底物作用的中间
复合物学说。
•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了酶催 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模型---米氏方程。 • 1925年,Briggs和Haldane对米氏方程做 了修正,提出稳态学说。
d[ P] vP k 2 [ ES ] dt
VP max [S ] k 2 [E 0 ][S ] d[P ] vP k1 k 2 dt [S ] Km [S ] k1
式中:
k 1 k 2 k2 Km KS k 1 k 1
(9)
• 反应机制往往很复杂,不易弄清楚,但是反应速率与浓度 的关系可用实验方法来确定,从而帮助推论反应机制。
14
反应级数
根据实验结果,整个化学反应的速率服从哪种分子反 应速率方程式,则这个反应即为几级反应。 例:对于某一反应其总反应速率能以单分子反应的速 率方程式表示,那么这个反应为一级反应。 又如某一反应: A + B → C + D
[S]-[ES]≈[S]
d [ES ] 0 dt
(7) (3)
d[ES ] k1[E ][S ] k1[ES ] k 2 [ES ] 0 dt
[E ] [E 0 ] [ES ]
[E 0 ][S ] [ES ] k1 k 2 [S ] k1
(8)
29
C 2D K A B3
19
影响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
浓度因素(酶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等) 外部因素(温度,压力,pH,溶液的介电常数, 离子强度等) 内部因素(底物及效应物浓度,酶的结构)
20
米氏方程的建立
两点基本假设:
反应物在容器中混合良好
反应速率采用初始速率
21
22
VP max k 2 [E 0 ]
代入式(5)得:
d[P ] k 2 [E 0 ][S ] VP max [S ] vP dt KS [S ] KS [S ]
(6)
式中: Vp,max: 最大反应速率 如果酶量发生改变,最大反应速率相应改变。 KS: 解离常数,饱和常数 低KS值意味着酶与底物结合力很强 (看看KS的公式就知道了)。 26
若反应开始(t=0)时,A=A0,则C=A0, 最后得到: A=A0e-kt
17
二级反应
k A+B ─→ C
v kAB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 温度、压力、催化剂及溶剂性质 有关
18
酶促反应动力学基础-平衡常数
• 平衡: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但反应速率相等的动态过程。 • 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酶的活性无关,与反应速率的大小无 关,而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物及产物浓度有关。 • 平衡常数(K)的计算: 例:A+3B 2C+D
d[P ] vP k 2 [ES ] dt
(2)
24
反应体系中酶量守恒: 由前面的公式(1)得: 代入公式(3),变换后得:
[E 0 ] [E ] [ES ]
k-1 [ES ] [E ] k1 [S ]
[ES ] [E 0 ][S ] [S ]
(3)
k1 k1
对于酶复合物ES的解离平衡过程
若已知Km值,可以计算出某一底物浓度时,其反应速率相当于 Vmax的百分率。例如:当[S]=3 Km时,代入米氏方程后可求得 v=0.75Vmax Km值可以帮助推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催化可逆反应 的酶,对正逆两向底物的Km值往往是不同的,例如谷氨酸脱氢 酶,NAD+的Km值为2.5×10-5mol/L,而NADH为1.8×10-5 mol/L。测定这些Km值的差别及正逆两向底物的浓度,可以大 致推测该酶催化正逆两向反应的效率。 37
多元催化与协同效应:不同侧链基团综合作用
11
第二节
简单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12
酶促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
•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 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 • 设瞬时dt内反应物浓度的 很小的改变为dS,则:
v
P
dP dt
dS v dt
• 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物浓 度的增加来表示,则:
KS
k1 k 1
dC[ ES ] 0 dt
底物浓度远高于酶的浓度。CS >> CE 酶量守恒 产物生成速率 CE0=CE+C[ES]
d[ P ] k 2C[ ES] dt V [S ] d[ P ] P max dt K S [S ] KS k 1 k 1 d[ P] V [S ] P max dt K m [S ] KS k1 k 2 k 1
(10)
(Km米氏常数)
VP max k 2 [E 0 ]
30
项目
快速平衡学说
稳态学说
酶和底物生成不稳定复合物[ES],酶催化反应是经该中间复合物完 成的,即: k+1 k+2 E+S [ES] E+P
k-1
假设 [ES]在反应开始后与 E 及 S 迅速 达到动态平衡 [ES]的生成速率与其解离速率相 等,其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38
Mixed order with respect to S
39
问题
为什么只有初始反应速率适用 a. 产物的积累使逆反应的影响不可忽略 b.产物可能会抑制或激活酶的活力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酶的活力可能会失活 d.反应体系中的一些杂质可能会影响到酶 的活性 e. ……. 为什么说低KS值意味着酶与底物的结合力强?
5
第一节
酶催化反应概论
6
酶的催化反应特性
酶可加快反应速率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Ea) 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不能改变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
酶有很强的专一性 较高的催化效率 反应条件温和 酶易失活
需要辅因子的参与
7
酶的催化反应机制
酶的活性部位
活性部位:直接结合底物 必需基团:活性部位内、外 结合部位与催化部位:结合底物与催化底物, 可为同一部位
动力学方程
KS 与 K m
31
快速平衡学说与稳态学说在动力学方程形式上是一致 的,但Km和KS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当k+2<<k-1时,Km=KS。这意味着生成产物的速率远远
慢于[ES]复合物解离的速率。这对于许多酶反应程的动力学特征
反应速率与酶和底物浓度的关系
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底物过量)
0.8
底物浓度
34
反应速率、底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0.20 0.15
1.2 1.0
S (mmol/L)
vS (mmol/L/h)
反应速率
0.10 0.05 0.00
底物浓度
0 2 4 6 time (h) 8 10 12
0.8 0.6 0.4 0.2 0.0 0 2 4 6 time (h) 8 10 12
其解离常数可以表示为
ES
k-1 k+1
E+S
[E 0 ][S ] k [E ][S ] (5) v P 2 0 [ES ] 即, 代入公式(2)得到 [S ] KS 25 [S ] KS
k1 [E ][S ] KS k1 [ES ]
(4)
当反应初始时刻,底物[S]>>[E],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成 复合物[ES],因此[E0]≈[ES],反应速率最大,此时产物的最大 合成速率为:
Km值代表反应速率达到Vmax/2时的底物浓度。 Km是酶的一个特性常数,Km的大小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 浓度无关。但底物种类、反应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会影 响Km值。因此可以用Km值来鉴别酶。 Km值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
当k+2<<k-1时, Km =KS ,那么Km可以作为酶和底物结合紧密 程度的一个度量,表示酶和底物结合的亲合力大小。
v k [ A ][ B ]
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
符合双分子反应的表达式,为二级反应。
15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的反应叫做零级反应。 v =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