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每有骑战 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 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 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谢灵运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 魏社会存在着哪几对尖锐矛盾? 魏社会存在着哪几对尖锐矛盾?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 些?
原因:官商勾结,贪污成风, 原因:官商勾结,贪污成风,影响政府 收入, 收入,激化矛盾 任期不固定, 任期不固定,由政绩决定 整顿吏治 措施 严惩贪官污吏 推行俸禄制, 推行俸禄制,由国家统一筹集 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作用 减轻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
2.推进汉化的措施 推进汉化的措施
减少改革的阻力 原因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洛阳 过程:493—495年 过程:493—495年 平城
根本
迁都洛阳
意义:有利于促进鲜卑族汉化及民族融合 意义: 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 迁都洛阳 易胡服 革除旧俗 措施 扩大汉族官员比例 作用: 作用: 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民族融合 说汉话 改汉姓 胡汉联姻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 不同生产方式 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自然融合。 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 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 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 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 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汉族为核心发生 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经济角度讲 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 角度讲,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 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 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 角度讲 的过程; 化的过程; 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 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 社会发展角度讲,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 族封建化的过程 的过程。 族封建化的过程。
最新考古 已证实, 已证实,位于 内蒙古大兴安 岭的嘎仙洞 嘎仙洞内 岭的嘎仙洞内 的石刻祝文刻 写的是鲜卑族 写的是鲜卑族 拓跋部的祭祖 拓跋部的祭祖 文字, 文字,证明该 地区是拓跋部 的发源地。 的发源地。
北魏文成帝皇后文 明皇后——冯太后 明皇后 冯太后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 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 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 寄予很大希望, 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 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 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 儒家的纲常礼仪, 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 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 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 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 教很严, 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 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 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 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 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 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 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 佩和仰慕。 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 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 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 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 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 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材 料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 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崤 函谷关)帝宅, 黄河) 山)函(函谷关)帝宅,河(黄河)洛 (洛阳)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洛阳)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魏书》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
三长制
配合均田制的推行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的推行, 对地方的控制,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486年 魏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的建议, 486年,魏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的建议,实行三长 规定:五家设一邻长 五邻设一里长 邻长; 里长; 制。规定: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 党长,选择本乡“强谨”的人充当。 一党长,选择本乡“强谨”的人充当。三长制是北 基层行政组织。其职责是检查户口 征收赋税 户口, 赋税, 魏基层行政组织。其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 征发兵役和徭役 推行均田制 兵役和徭役, 均田制。 征发兵役和徭役,推行均田制。 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 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 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二是有利于 推行均田制。 推行均田制。
一、背景
社会矛盾的激化阻 原因: 原因: 碍北魏社会发展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统一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统一北方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潮流 条件 冯太后曾进行改革 冯太后曾进行改革 魏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魏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 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
北魏孝文帝元源自文库(467 499 499)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499)
二、内容
1.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原因: 鲜卑族受中原文化影响, 原因: 鲜卑族受中原文化影响,改变游牧生活 成年男女可以领种土地(露田、桑田) 成年男女可以领种土地(露田、桑田) 内容 农民要承担徭役杂税 均田制 实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实质: 封建土地国有制 保障统治阶级的利益 限制土地兼并, 限制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作用 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租调制: 租调制:国家按人口向农民征发田租及徭役 三长制: 健全了行政体制, 三长制: 健全了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
宗主督护制
宗主,是在“十六国”末期南逃的豪强大族 豪强大族。 宗主,是在“十六国”末期南逃的豪强大族。他 们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 们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 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的武装首领 割据势力的武装首领。 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的武装首领。依附其下的农 民往往有数百上千,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 民往往有数百上千,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 私家人口 即宗主的包荫户 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 包荫户。 即宗主的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 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 客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 北魏统一之初,对这些宗主无法根除。 北魏统一之初,对这些宗主无法根除。为了稳定 统治,便于征徭征税,于是就采取妥协政策, 统治,便于征徭征税,于是就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 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 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 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 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 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 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宗主在政治上都是 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 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人口, 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人口,任凭宗主剥削 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思考: 宗主督护制”会导致什么恶果? 思考:“宗主督护制”会导致什么恶果?

北 朝
魏 魏 东 汉 西 魏孝文 帝改革 晋 魏 魏 隋
南 朝
专题三
一、背景 二、内容 三、评价 小结 巩固练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背景。 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主要内容。 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历史作用。 的历史作用。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构成
封建土地国有制 地主所有制: 地主庄园经济 主要形式 地主所有制: 封建土地 私有制 农民所有制: 农民所有制: 小农经济
租调制
均田制与赋役制密切联系。 均田制与赋役制密切联系。均田令公 布后,北魏又制定了新的租调制。 布后,北魏又制定了新的租调制。均田农 户除丁男负担征戍、杂役外( ),一夫 户除丁男负担征戍、杂役外(调),一夫 一妇出帛或出布一匹,粟二石( 一妇出帛或出布一匹,粟二石(租)。 这一制度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 这一制度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 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 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 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材 料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 年魏孝文帝下诏) 材料一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 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 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 ),致令地有遗利 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 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 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 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 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 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 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490年 王畿(京师平城)之内, 材料二 (490年)王畿(京师平城)之内,颇 多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 多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 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1)据材料一分析均田制推行的原因。 )据材料一分析均田制推行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均田制实施的作用。 )据材料二指出均田制实施的作用。
小结
背景 内容 均田制 租调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 革除旧俗 影响 侧重点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通过制度 保证政府收入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 建设缓和 社会矛盾 巩固政权的稳定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为隋唐统一和繁荣 奠定基础 全面推进 汉化政策
社会矛 盾尖锐
鲜卑族 落后
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提供有利条件的是( A ) 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提供有利条件的是( 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提供有利条件的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吸引 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B ) 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 B.鲜卑贵族 B.鲜卑贵族 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 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 D.汉族地主阶级 D.汉族地主阶级 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 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D ) 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整顿吏治 B.迁都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A.整顿吏治 B.迁都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易 胡 服
三、评价
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生产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促进了北方 经济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商业的繁荣: 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影 响 各族间形成共同的生活区域
各民族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表现 促进了北方 北方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与中 民族大融合 原文化融合 影响: 影响: 为隋唐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性质: 性质:少数民族政治家推行的封建化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