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特色教学设计的
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6篇

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6篇《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6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二)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减法的含义和作用,能用减法运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式题.难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2.(1)摆学具,比多少.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提问: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提问: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p.57上的做一做)师:图上画的是什么?(8个蓝色的碗, 5个花碗)师:两种碗哪个多?多几个?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碗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①指出蓝色碗和花碗同样多的部分.②指出蓝色碗比花碗多的部分.③蓝色碗比花碗多( )个.师:刚才比较出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怎么能直接算出来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种应用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2.教学例3.出示应用题“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1)指名学生读题.(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然后先贴出12只白兔(画在两张白纸条上,一张上画7只,背面写上“跟黑兔同样多的”,另一张上画5只)并在上面括线,标上12只,再贴出7只黑兔,并在下面括线,标上7只.师:是谁与谁比多少?白兔多还是黑兔多?(白兔与黑兔比多少,白兔多,黑兔少)师:我们已经知道白兔的只数多,那么白兔的只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说出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时,把画有7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学生说出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时,把画有5只白兔的白纸条翻过来)师:这道题的问题是图中的哪部分?(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教学标出问题部分,并注明“多?只”)(3)看图分析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样想呢?(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跟黑兔同样多的,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4)列式口答指名列式口答.教师板书:12-7=5(只)口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5)检验:教师把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的纸条翻过来,露出5只白兔,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3.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58页上的“做一做”让学生按照下面的'问题分析和解答:(1)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书上画批)(2)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谁多谁少?(圆白菜多,大白菜少)(3)圆白菜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跟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大白菜多的)(4)要求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几棵怎么想?(从圆白菜的棵数里去掉和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剩下的就是圆白菜比大白菜多的)(5)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6)在书上填写算式.(三)巩固反馈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做第1题时,先指名读题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盆?应该怎样想?(红花多,红花的盆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10盆,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盆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10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盆数)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第2,3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予以指导.(四)小结师: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分四个层次进行应用题教学.第一个层次复习同样多的概念,第二个层次通过摆学具和看图形比多少,知道比较大的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三个层次是教学解答这种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从直观、具体、形象的比较中,逐渐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第四个层次是练习.层次分明,环环紧扣.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知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也就是对“12-7=5”这个算式的理解.学生能够讲述这个算式的意思是:“12只白兔,减去和7只黑兔同样多的7只白兔,得比黑兔多的5只白兔.”这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还是十分必要的.以后教学中还要再抽象到数量或数的比较,如12只比7只多5只或12比7多5.这样才能压缩思维过程,以利后继学习.第2篇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1-33【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强百分数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创新型小学数学教案

创新型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创新的数学思维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2. 能够理解并解决一步算术问题;
3. 能够发展创新意识及解题思维。
教学重点:
1.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2. 一步算术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创新意识和解题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数学教材;
2. 数学教具;
3. 彩色粉笔;
4. 点读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20分钟)
1.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2. 介绍一步算术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步算术问题。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一步算术问题进行练习;
2. 学生自主解答一些类似的问题,培养解题思维。
四、拓展(15分钟)
1.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
2.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新颖有趣的数学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创新意识和解题思维。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创新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散性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入创新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主题:学习数学的有趣之处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游戏:通过数学游戏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数学趣味题目:通过趣味性的数学题目,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
3. 数学实践小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数学实践小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讲解有趣的数学题目或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2. 学习活动:设计数学游戏或趣味题目,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启发和巩固。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4.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趣之处。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和表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扩展活动: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数学游戏或趣味题目的练习,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
跟进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备注:
本次教案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数学游戏、趣味题目和实践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知识。
乡村特色小学数学教案

乡村特色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乡村特色,感受乡村之美;
2.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乡村特色的发现和探索;
2.数学知识的应用;
3.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
《教学难点》:
1.乡村特色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3.团队合作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
1.乡村特色展板;
2.数学习题和实际问题;
3.学生分组作业表;
4.奖励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介绍乡村特色,启发学生对乡村之美的探索。
二、发现乡村特色(15分钟)
学生分组到乡村中寻找特色,记录下来并进行讨论。
三、数学习题解答(20分钟)
老师提供一些数学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四、实践活动(30分钟)
学生根据乡村特色和数学知识,设计出实践活动,并分组进行实施。
五、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老师评价并讨论乡村特色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用数学知识分析乡村特色,并设计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乡村特色,还掌握了数学知识并培养了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挥乡村特色,探索数学之美。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小学数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数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素养。
4.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数学中的面积和周长、几何图形、数的认识及运算、数据和统计等。
2.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老师准备了几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放有不同形状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老师请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图形,并回答问题:“你选择的这个盒子中的图形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关系?请大家思考一下。
”2.概念讲解: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解释了它们的意义和计算方式。
3.形象教学:老师利用教具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4.合作探究:每组学生分发一些图形卡片,让他们用尺子测量出图形的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然后,让学生两两合作,互相交换卡片,再次测量并计算,进行对比和讨论。
最后,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5.拓展思考: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6.小结提高: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面积和周长的特性。
7.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为什么学习面积和周长是重要的?”“学习数学对我们有什么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听取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价学生的作品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结合淘气做三轮车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建立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瞧,淘气在做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师:淘气制作的三轮车,一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两辆车呢?(二)自主探究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用圆片代替三轮车的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表格。
也可以用小棒摆成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一辆三轮车需要的轮子,然后完成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编口诀。
师:现在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咱们来试一试。
1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生1X3=3,口诀应该是一三得三。
师:很好!就这样,那么2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3辆呢?……9辆呢?大家依次这样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编口诀,教师巡视,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3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学生可能会说: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比前一句的结果多3。
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了。
我是想之前咱们学过“三五十五”,那么就有“三四十二”“三六十八”。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三)总结提升师:今天你有什么感受呢?有哪些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作业布置:板书设计: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1x3=3一三得三2x3=6二三得六3x3=9三三得九3x4=12三四十二3x5=15三五十五3x6=18三六十八3x7=21三七二十一3x8=24三八二十四3x9=27三九二十七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的教学内容。
独特的教学设计如何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

独特的教学设计如何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知识的有效传播,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采用独特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采用情感化的课堂教学。
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创作故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
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应当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和知识的分享,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将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分成小组,让一个学生在一个小组中成为班长,负责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
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促进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采用MDE(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使用计算机的投影幕,将理论上的知识转换为图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可以使用课堂游戏,将知识点以及所达的目的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的过程融入到游戏当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中的动画模拟、解释性文本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趣,体验更丰富。
最后,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首先,可以在课前准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自己的研究中体会数学的乐趣;然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鼓励学生认真钻研,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独特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应当采用情感化的课堂教学,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及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特色教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特色教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探索小学数学特色教学方法。
2.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推动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活动主题“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数学素养”四、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10月20日五、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教室、实验室等六、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数学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
3. 课题研究开展小学数学特色教学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4. 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围绕特色教学开展研讨活动,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5. 教学设计比赛举办小学数学特色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七、活动安排1. 第一天:专家讲座上午:专家讲座《小学数学特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下午:专家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法》2. 第二天:教学观摩上午:观摩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下午:教师交流学习心得3. 第三天:课题研究上午:分组开展小学数学特色教学课题研究下午:课题研究汇报交流4. 第四天:教学研讨上午:围绕特色教学开展研讨活动下午:撰写教学反思5. 第五天:教学设计比赛上午:教师提交教学设计作品下午:评选优秀教学设计作品6. 第六天:总结表彰上午:优秀教学设计作品展示下午:总结表彰大会,颁发优秀教学设计作品奖、优秀教研成果奖等。
八、活动要求1. 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活动,确保活动效果。
2. 教师要认真听讲、观摩、研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小学数学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 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教学设计,教师将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有效地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能够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内容3.1 数与代数-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分数、小数等;-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代数知识,包括字母表示数、解方程等。
3.2 空间与图形-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图形的性质,包括长度、面积、体积等;-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绘制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
3.3 统计与概率- 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与可能性相关的问题。
3.4 实践与综合应用- 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计划- 课时安排:本教学设计共安排20课时;-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进度,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小学数学活动的特征及教学设计建议

小学数学活动的特征及教学设计建议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活动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活动的特征及教学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实现数学教学的良好效果。
一、小学数学活动的特征1. 起始性。
小学数学活动需要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为学生建立数学学科的整体认识和初步概念,使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找到初步蕴含在生活、自然和社会实践中的数学规律。
2. 相互性。
小学数学活动需要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研讨等方式,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合作性。
小学数学活动需要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积极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体验性。
小学数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 直观性。
小学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操作、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和感悟。
6. 学习性。
小学数学活动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进一步推动学生形成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1.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方式,增加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数学活动的实践性。
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测和实验等方式,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或者整个班级协作完成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交往和沟通能力。
4. 注重数学活动的启发性。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创新点

小学数学教案创新点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分析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学会利用规律进行推理和解题。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观察数字序列,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或数字棋盘。
2. 课件或投影仪。
3. 奖励小礼品。
教学过程:一、热身引入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序列,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其中规律。
二、探究阶段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数字序列,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其中的数学规律,并写下自己的发现。
3. 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规律。
三、拓展应用1. 让学生猜想下一个数字是多少,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
2. 教师出示更复杂的数字序列,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并总结。
3. 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四、巩固提高1. 教师设计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并在小组分享成果。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更多数字序列中隐藏的规律。
五、作业布置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思考不同数字序列中可能存在的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解题的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特色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点。
2.能够分辨和辨认不同的图形。
3.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不同图形的特点。
4.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贴有各种图形的图片。
2.不同形状的卡片。
3.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10分钟)
教师展示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眼并回答:这是什么形状?有哪些特点?二.引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给学生出示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卡片上所示图形的名称。
三.讲解新知识(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点。
四.巩固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卡片上图形的边长、角度等,确认各种图形的特点。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互相观察并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图形。
五.运用实际(15分钟)
让学生以图形为题材,进行一些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六.总结反思(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教学延伸:
1.让学生用图形拼接出不同的图案。
2.让学生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等方式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以上内容只是示例,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年级下册 宜宾里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教案(数学特色校本)

基本数量关系:
总量÷数量=单一量
单一量×数量=总量(正归一)
总量÷单一量=数量(反归一)
六、及时巩固
播放微课
教学效果
宜宾里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教案
年级
三年级下册
课题名称
三、引导探究
例1:如图,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六、及时巩固
播放微课
教学效果
宜宾里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教案
年级
三年级下册
课题名称
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PPT及微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播放ppt
二、聚焦目标
我们之前已经学会了求长方形、正方形这些标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求它们的周长,我们可以运用平移的方法,把它转化为标准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两个原则:
(1)内部调整,总和不变。
(2)部分量增加或者减少,总量也随着增加或者减少。
和倍问题的基本公式:
和÷(倍数+1)=1倍数=1倍数
六、及时巩固
播放微课
教学效果
宜宾里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教案
年级
三年级下册
课题名称
差倍问题(二)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差倍问题2”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引导探究
例1:一个织布工人,9天共织布72米,照这样计算,织布192米,需要多少天?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好玩的抢“10”》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好玩的抢“10”》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好玩的抢‘10’”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数字1-10的基础上开展的数学活动课。
与基础的数字运算教学不同,这一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运用所学的数的知识进行思考和策略规划。
通过这个游戏,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数的组合以及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意识。
它是从基础数学知识学习向数学思维拓展的过渡内容,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通过简单的游戏规则介绍引入抢“10”游戏。
规则清晰明了,易于一年级学生理解。
接着,教材通过一些示例和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游戏中获胜,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数的组合规律以及加减法运算在游戏中的巧妙运用。
教材还配备了生动有趣的插图,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同时,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逐步递进,从简单的游戏玩法到策略分析,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材编写特点趣味性强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枯燥的数字和运算可能会感到乏味,而抢“10”游戏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
注重思维培养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策略思维等。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根据对手的出牌情况做出合理的反应,选择合适的数字组合来达到抢到“10”的目的。
联系实际生活游戏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同时,游戏中的数字运算和组合也与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息息相关,为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搭建了桥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认识数字1-10,准确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学会运用数字组合的方法,理解数的分与合在游戏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抢“10”游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亮点

小学数学教案亮点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加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和加法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加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加法运算的练习题、实物道具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纸张等。
四、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加法运算的概念,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巩固加法运算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加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例如十位进位法、个位进位法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加法计算练习。
4. 检查学生的加法运算练习,对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和指导。
5. 进行加法运算的游戏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加法运算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吗?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是否表现积极?
3. 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能力如何?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加法运算的水平?
六、拓展延伸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加法运算练习,增加学生的家庭学习氛围。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加法运算的在线练习,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小学特色作业数学教案

小学特色作业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2. 训练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进行快速计算练习;
3. 进行逻辑推理题目。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
2. 进行快速计算练习,让学生一分钟内完成10道题目;
3. 分组进行逻辑推理题目,让学生合作分析和解答问题;
4. 整理重点知识,让学生复习巩固。
四、作业要求:
1. 完成本次课堂练习;
2. 在家中继续进行数学习题的练习;
3. 听从家长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的得分;
2. 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在课堂表现的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
1.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育《神奇的数字》精品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育《神奇的数字》精品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 学生能够运用质数与合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质数与合数的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研究质数与合数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2.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为基础,结合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神奇的数字世界,发现质数与合数的奥秘。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自然数的认识、简单的加减乘除法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质数与合数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拓展数学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趣味故事、数学谜语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神奇数字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数字。
探究与交流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质数与合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教师设计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质数与合数,总结判断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质数与合数的分布规律,如质数计数定理等。
巩固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数与合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质数与合数知识的理解。
2.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质数与合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研特色成果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教研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研特色成果进行阐述。
二、小学数学教研特色成果1.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1)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差异我校数学教研组注重优化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分层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2)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课堂上,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通过提问、讨论、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质(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校数学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如:教学技能培训、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观摩等。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教学研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 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重视家校合作,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讲座、数学展览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数学教研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为了总结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十年实验的经验,交流江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探索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决定举办“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应围绕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文稿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
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部分必不可少。
“教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忌空话套话。
“教学过程”是文稿的主体。
教学过程应翔实、具体,不仅要有教学程序的叙述,更要有教学重、难点的具体教学处理,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设计的学习活动应力求新颖、层次清晰,富有启发性和数学思想内涵。
对教学过程必须所作的“说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选择3~5个关键环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简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及这样的安排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资料链接”主要是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数学史料、名题趣题,以及它们在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设计的叙述主要采用“谈话”“引导”“启发”等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师生对话的形式。
小学数学活动的特征及教学设计建议

小学数学活动的特征及教学设计建议小学数学活动是一种以互动性和探究性为主的教学形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掌握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下面是小学数学活动的特征及教学设计建议。
1、互动性强:小学数学活动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
在活动中,学生会互相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从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探究性强:小学数学活动是以探究为主导的学习形式。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规律、探究方法等方式,自主地发掘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3、趣味性强:小学数学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1、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活动小学生的认知和语言能力较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使活动具有趣味性和易理解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数学知识。
2、活动结构清晰,步骤、目标明确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新颖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容易令他们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设置清晰的目标,尽可能确保活动的结构简单易懂,步骤清晰,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学习目标和步骤。
3、配备充足的教具和材料小学数学活动需要配备充足的教具和材料,以便使学生能够以活动为主导的方式深入学习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图片、板书、电子媒介等多种形式的教具和材料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小学数学活动应该要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5、鼓励合作、互动、交流小学数学活动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总之,小学数学活动的特征是以互动性、探究性和趣味性为主导的学习形式,其中教学设计可以从适应学生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活动、活动结构清晰,步骤、目标明确、配备充足的教具和材料、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合作、互动、交流等五个方面来展开,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数学掌握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县城关小学
三、创设教学情境
在特色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 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情境, 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教学 情境的创设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 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社会实践,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 ,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 畴。情境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 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
赣县城关小学
一、进行学情分析
◆案例一:老是告状的学生 ◆案例二:统计教学送教下乡时出现的情况
赣县城关小学
二、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活动结束之后, 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提出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细化为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科技创新项目
电脑制作
/default.aspx?d=chengxiao
◆给自己一个提升的机会
我的用稿
赣县城关小学
特色教学设计新思维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教学 需要,设计教学步骤,并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计划 过程。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其核心可概括如下:
赣县城关小学
二、分析教学目标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主要应用于 “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种无需结果化或难以 结果化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称之为过程性目标。将“过 程”本身作为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一学段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 析过程有所体验。
赣县城关小学
三、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
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 —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 ,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 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 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的状态。 【案例】
认识时间
赣县城关小学
三、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
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案例】 分数除法应用题
赣县城关小学
三、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合作性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
人协作的作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中有竞争,既 能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 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合作教学,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或 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时宜采用此法。 【案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1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2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意义建构
赣县城关小学
方法 步骤
特色教学设计
进行学情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 提供学习资源 设计自主学习 营造协作环境 测评学习效果
◆在教学目标陈述中,行为主体应是学生。
赣县城关小学
二、分析教学目标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一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二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三
赣县城关小学
二、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难易要适度,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班上的实例)
※教学目标要多元而不空泛。(加法的估算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拟定要突出“数学味”。(对称图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拟订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平移”的教学片断及目标设定)
赣县城关小学
五、设计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 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待征;
( 1 )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 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 2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 题中学习。
赣县城关小学
二、分析教学目标
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应用于“知识与 技能”领域,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中要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辨认”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图形的边(数量、特点)、角(数量、形状)等。 (2)说出图形的名称。 (3)根据图形的名称从一堆图形中找到相应的图形。 (4)能说出生活中呈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物品。
赣县城关小学
注意 的
问题
二、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 2.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使教 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3.从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制订明确、 集中、适度的课时教学目标。 4.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
5.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 测性。 6.要编制能反映目标达成与否的测试材料,一些课 的练习实际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检测的作用。
★聊聊国培。
①学员的困惑 ②辅导教师的困惑
赣县城关小学
★谈谈本人
◆教育需要环境,环境造就人 。 ◆狠抓养成教育。
①课堂常规的养成 。 ②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③利用积分的形式抓养成教育。
赣县城关小学
★谈谈本人
◆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空
①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 ②相信学生能行 ③抓个性化教育
赣县城关小学★ຫໍສະໝຸດ 谈本人赣县城关小学四、提供学习资源
为了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含义,为了构建自己的智力模式和提出解 决问题的假设,学习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并需要学习必 要的预备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仔细考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可以以学习资源 的方式为学生提供。 【案例】二十四时计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