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量热学的建立 1.不同物质放热能力不同的发现: 17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重 量的不同液体分别与冰混合时,冰被融化的数量是不同的,这表明不同 物质的放热能力是不同的。有人认为这种能力可能与物质密度有关,密 度越大,吸热和放热的能力越大。华伦海特通过实验发现:水银的的吸 热能力仅仅是水的2/3,但密度却是水的十几倍,因而否定了和密度有 关的说法。 2.“潜热”的发现: 1757年英国化学家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1799)用320F冰与 1720F同等重量的的水混合,得到平衡温度仍为320F,而不是1020F。这 说明“在冰溶解中,需要一些为温度计所不能觉察的热量。”他把这种 不表现为温度升高的热叫做“潜热”。同时还慎重提出热和温度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 3.“热容量”及“比热”概念的提出: 大约在1760年,布莱克作了如下实验把温度为1500C的金和同重量 的500C的水相混合,它们达到平衡时的温度为550C,同重量而不同温度 的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时,它们温度的变化是不相同。他把物质在改变 相同温度时的热量变化叫做这些物质对热的“亲和性”或“接受热的能 力”。后来他的学生伊尔文(Irvine)正式引进“热容量”的概念。 1780年,麦哲伦(Megellen)首先使用了“比热”名词。 4.热的单位“卡”的建立: 法国的拉瓦锡(Lavoisier)和拉普拉斯(Laplace)发展了布莱克的 工作,把一磅水升高或降低10C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作为热的单位,称 作“卡”。1777年制作了“冰量热器”。 四 热本质的认识 1.认为热是运动的表现
Leabharlann Baidu
据此,1854年,开尔文提出开氏温标,T=272.3 + t。又称热力学 温标,它与测温物质的性质无关,即任何测温物质按这种温标定出的温 度数值都是一样的。
1954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水的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定为 273.16K,即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K)就是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 的1/273.16
佛兰西斯•培根从摩擦生热得出热是一种膨胀的、被约束的在其 斗争中作用于物体的微小粒子的运动。
波义耳认为钉子敲打之后变热,是运动受阻而变热的证明。 笛卡尔认为热是物质粒子的一种旋转运动;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火花,认为热是物体各个部分非常活跃和极其 猛烈的运动;罗蒙诺索夫提出热的根源在于运动等。 2.热质说 认为热是一种看不见无重量的物质。热质的多少和在物体之间的流 动就会改变物体热的程度。代表人物:伊壁鸠鲁、卡诺等。热质说对热 现象的解释 :物质温度的变化是吸收或放出热质引起的;热传导是热 质的流动;摩擦生热是潜热被挤出来的,特别是瓦特在热质说的指导下 改进蒸汽机的成功,都使人们相信热质说是正确的。 3.“热质说”的否定 1798年伦福德(Count Rumford,英国)由钻头加工炮筒时产生热的 现象,得出热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1799年,戴维(Humphrey Davy,1778-1829,英国化学家)作了在真空容器中两块冰摩擦而融化 的实验。按热质说观点,热量来自摩擦挤出的潜热而使系统的比热变 小,但实际上水的比热比冰的还要大。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给热质说以 致命打击,为热的唯动说提出了重要的实验证据。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 一 定律产生的背景 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叶,自然科学上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广泛的 揭示出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转化。许多科学家对这一定律的 建立作出了一定贡献。 1.热能和机械能: 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证明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化;
1800年伏打制成“伏打电堆”以及利用伏打电流进行电解,从而完 成了化学运动和电运动的相互转化运动。
5.化学反应和热 1840年彼得堡科学院的黑斯(G.H.Hess)提出关于化学反应中释放 热量的重要定律:在一组物质转变为另一组物质的过程中,不管反应是 通过那些步骤完成的,释放的总热量是恒定的。 此外1801年关于紫外线的化学作用的发现,1839年用光照金属极板 改变电池的电动势的发现;1845年光的偏振面的磁致偏转现象的发现等 等,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能量转化与守恒思想的萌发 俄国的黑斯…… 1830年,法国萨迪·卡诺:“准确地说,它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 灭,实际上,它只改变了它的形式。” 但卡诺患了猩红热,脑膜炎, 不幸又患了流行性霍乱,于1832年去世,享年36岁。卡诺的这一思想, 在1878年才由其弟弟整理发表,但热力学第一定律已建立27年。 总之,到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欧洲科学界已经普遍蕴含着一种思 想气氛,以一种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西 欧为中心,从事七八种专业的十多位科学家,分别通过不同途径,各自 独立的发现了能量守恒原理。
他认为,食物中含有的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在热带情况下,机 体中燃烧过程减慢,因而留下了较多的氧,使血呈鲜红色。迈尔的结论 是:“力(能量)是不灭的,但是可以转化,是不可称量的客体”。
迈尔在1841年撰文《论力的质和量的测定》,但由于缺少实验根据 以及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缺陷,未能发表;1842年《论无机界的力》发 表了他的观点 “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在1845年的论文《与有 机运动相联系的新陈代谢》中更明确写道:“力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是支 配宇宙的普遍规律。” 并具体考察了5种不同形式的力:运动的力、 下落的力、热、磁和电、化学力。列举了这些“力”之间相互转化的25 种形式。
迈尔是将热学观点用于有机世界研究的第一人。恩格斯对迈尔的工 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迈尔,1814出生于德国海尔布隆一个药剂师家庭,1832年进入蒂宾 根大学医学系学习,1837年因参加一个秘密学生团体而被捕并被学校开 除,1838年完成医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医师执照而开始行医。1840 年-1841年担任开往东印度的荷兰轮船的随船医生。 1841年撰文《论力 的质和量的测定》,但被认为缺少精确的实验根据而未发表,1842年撰 文《论无机界的力》,1845年撰文《与有机运动相联系的新陈代谢》。 1848年后发生了“能量守恒定律”发现优先权的争论,焦耳等英国学者 否定其工作,一部分德国物理学家讥笑他不懂物理,而在此期间他的两 个孩子夭折,1848年德国革命时由于他观点保守而被起义者逮捕,致使 其于1849年5月跳楼自杀未遂,造成终身残疾,1851年患脑炎被人当作 疯子送进疯人院。直到1862年才恢复科学活动。
3.焦耳的实验研究 焦耳(1818-1889)是英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家境富裕。16
岁在名家道尔顿处学习,使他对科学浓厚兴趣。 当时电机刚出现,焦耳注意到电机和电路中的发热现象,通过
实验,焦耳于1840年发现:“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和电流平方成正 比”并发表于《论伏打电所产生的热》论文中,这就是著名的焦耳——
到热和机械功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遵从一定的当量关系。
二 计温学的发展 (一)温度计的设计与制造 1603年,伽利略制成最早的验温计:一只颈部极细的玻璃长颈瓶, 倒置于盛水容器中,瓶中装有一半带颜色的水。随温度变化,瓶中空气 膨胀或收缩。 1631年,法国化学家詹•雷伊(Jean Rey,1582-1630)把伽利略的细 长颈瓶倒了过来,直接用水的体积的变化来表示冷热程度,但管口未密 封,水不断蒸发,误差也较大。 1650年,意大利费迪男二世(G.D.Ferdinand Ⅱ)用蜡封住管口, 在瓶内装上红色的酒精,并在玻璃瓶细长颈上刻上刻度,制成现代形式 的第一支温度计。 1659年法国天文学家伊斯梅尔•博里奥(Ismael Buolliau)制造了 第一支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的温度计。 (二)测温物质的选择和标准点的确定 德国的格里凯(Guericke)曾提出以马德堡地区的初冬和盛夏的温 度为定点温度; 佛罗伦萨的院士们选择了雪或冰的温度为一个定点,牛或鹿的体温 为另一个定点; 1665年,惠更斯建议把水的凝固温度和沸腾温度作为两个固定点; 1703年,牛顿把雪的熔点定为自己制作的亚麻子油温度计的零度, 把人体温度作为12度等等。 华伦海特(Gabriel Danile Fahrenheit,1686-1736,德国玻璃工 人,迁居荷兰)制造了第一支实用温度计:他把冰、水、氨水和盐的混 合物平衡温度定为00F,冰的熔点定为320F,人体的温度为960F,1724 年,他又把水的沸点定为2120F。后来称其为华氏温标。 列奥米尔(Reaumur,1683-1757,法国)以酒精和1/5的水的混合物 作为测温物质,1730年制作的酒精温度计,取水的冰点为00R,水的沸 点为800R,在两个固定点中间分成80等分,称为列氏温标。 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瑞典天文学家),用水银 作为测温物质,以水的沸点为00C冰的熔点为1000C,中间100个等分。8 年后接受了同事施特默尔(M.Stromer)的建议,把两个定点值对调过 来。称为摄氏温标。至1779年全世界共有温标19种。 热力学温标: 开尔文注意到:既然卡诺热机与工作物质无关,那么我们就可以确 定一种温标,使它不依赖于任何物质,这种温标比根据气体定律建立的 温标更具有优越性。
海尔曼•亥姆霍兹简介:1821年8月31日生于德国波茨坦,1838年考 入柏林雷德里克•威廉皇家医学院,以优异成绩于1842年毕业,担任了 军医,并开始进行物理学研究。1847年,在不了解迈尔等人工作的情况 下,提出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55年最早测量了神经脉动速率,把 物理方法应用于神经系统的研究,由此被称为生物物理学的鼻祖。先后 担任波恩大学、柯尼斯堡大学、海德尔贝格大学等校的生理学教授, 1871年起,在柏林大学任物理学教授,1888年任夏洛腾堡物理技术研究 所所长。著有《生物光学手册》、《音乐理论的生理基础》、《论力的 守恒》等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赫兹、普朗克等人都是他的学 生。
2.亥姆霍兹(Hermann Helmholtz,1821-1894) 德国科学家,他认为,大自然是统一的,自然力是守恒的。
1847年,发表著名论文《力的守恒》,阐述了有心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 原理:“当自由质点在吸力和斥力作用下而运动的一切场合,所具有的 活力和张力总是守恒的。”这里活力是动能,张力是势能。接着又具体 的研究了能量守恒原理在各种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应用。把能量概念从 机械运动推广到普遍的能量守恒。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热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2.热和电 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Thomas Johann Seebeck)于1821年实现了热 向电的转化-温差电:他将铜导线和铋导线连成一闭合回路,用手握住 一个结点使两结点间产生温差,发现导线上出现电流,冷却一个结点亦 可出现电流。电转化为热:1834年,法国的帕尔帖(Peltier)发现了它 的逆效应,即当有电流通过时,结点处发生温度变化。1840年和1842 年,焦耳和楞次分别发现了电流转化为热的著名定律。 3.电和磁 1820年奥斯特关于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和1831年法拉第关于电磁感 应现象的发现完成了电和磁间的相互转化。 4.电和化学
贡献最为突出的有三位科学家,他们是:德国的医生迈尔,英国 的实验物理学家焦耳,德国的生物学家、物理学家亥姆霍兹。
二.确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三位科学家 1.德国的迈尔
罗伯特•迈尔(Robert Mayer,1814-1878)曾是一位随船医生, 在一次驶往印度尼西亚的航行中,给生病的船员做手术时,发现血的颜 色比温带地区的新鲜红亮,这引起了迈尔的沉思。
楞次定律。
1843年进行了感应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和电解时热效应的实
验,,写了两篇关键性论文《论磁电的热效应和热的机械值》和《论水
电解时产生的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能是不能消灭的,哪里消耗
了机械能,总能得到相应的热,热只是能的一种形式。”
焦耳使一个线圈在电磁体的两极之间转动产生感应电流,线圈
放在量热器内,证实了热可以由磁电机产生。从这个实验焦耳立即领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