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章以高职院校为调查研究范围,通过论述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指出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课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遵守规章制度,遵循操作规程,不怕吃苦,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①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对550个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有55.8%的单位认为大学生更缺乏“实干精神”,47.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综合素质”,而在大学生中,选择缺乏“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只有12.5%和20.7%;20.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
②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呼吁高校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而大学生自身几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高职生同样如此,这能不让人担忧吗?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做得很好,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择业观上,很多学生在未踏入职场之前,其择业观就已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他们往往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薪水丰厚的工作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
在敬业精神方面,奉献意识明显弱化,他们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一些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大学生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待遇不好就另谋高就,或是有比这家单位更好的工作就立刻跳槽,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这种“骑驴找马”“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缺乏敬业素养。
我们曾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某专业9个就业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毕业生离职的原因,有3个人是对工资、待遇不满意,3个人觉得工作条件过于艰苦,2个人拒绝公司去外地工作的要求,1个人因没有责任心和不遵守纪律遭公司辞退,而因能力和业务水平问题离职的却
一个也没有。
这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流问题,但至少说明当今高职毕业生缺乏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品格。
在团队协作方面,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刚工作时表现出傲慢自负,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应有的礼仪修养,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
在诚信方面,制作虚假简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有的招聘单位收到的学生自荐表中,在“任职”一栏中填写同一学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或一个班的班长、副班长的竟高达十余人;在“政治面貌”一栏中一个班有竟50%以上填写了“党员”;③制作虚假成绩的情况也很多,一些毕业生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随意修改自己的成绩单,把不及格的科目修改成及格,低分的科目改成高分,等等;单方擅自违约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目前,有部分已签约的毕业生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不顾个人诚信,随时擅自违约,使用人单位对该校的学生在诚信感上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在职业道德上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呢?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
据调查,26%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
④许多学校领导、德育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也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
”⑤有一部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课很多,考试很多,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负担;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再学习可以节省教育资源。
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到目前为止,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高校很少,大部分高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或就业指导课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只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而在我们考察了不同版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科书后,发现职业道德教育几乎是其共同的盲点。
尽管其中某些章节对职业道德有所涉及,然而内容都很少且不具有系统性,更没有专业性与实践性。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肖平等对100所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做的调查显示⑥,思想道德修养和就业指导课中的职业道德内容都偏浅:(1)职业道德内容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太少。
17所学校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足2学时,16所学校不足4学时,占4学时以上的学校多限于有医学和师范专业的学校。
(2)有限学时所包含的职业道德内容多数不涉及具体职业道德问题。
根据前面的调查,有49所学校采用本省的教材,占到被调查学校总数的70%。
而在我们收集到的7省区9种“思想道德修养”和部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材(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只有4/9的教材为职业道德教育留了一小块空间,约占总字数的1%。
这么一点篇幅,至多只能讲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而已,对于专业性的职业道德
内容根本无法涉及。
再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流于形式。
罗海鸥老师认为,大学德育的诟病之一是重知轻行,言传与身教脱离,学校教育与社会导向脱节。
学者杨志君对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教学方法上多以灌输理论条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曹育南等人对中国文化下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重视榜样的作用,要求言传身教。
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这种授课形式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学生较易掌握课程的内容,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
”⑦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甚至许多学校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程度,把狭义上的知识当做职业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进而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为人处世的能力。
三、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就业指导课是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其目的是让毕业生了解我国就业的政策和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思想,传授一些求职的方法与技巧,最终帮助毕业生尽快就业,实际上也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只注重对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分析以及进授一些求职、面试的方法与技巧,很少甚至忽略了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上文已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鉴于目前很少有高职院校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而在思政公共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上主要讲的是思想、政治和社会道德的内容,很少会讲到职业道德,即便讲到也是蜻蜓点水的状况,我们建议,高职院校应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是帮助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单位,而职业道德是毕业生就业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
因此,要让就业指导课真正产生实效,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教育不仅仅要考虑传授文化知识经验,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的接轨,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
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
微软研究院用人的标准除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看他们是否正直、诚信。
中国莆田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刘建军说,对于人才,我们比较看重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更看重他们的职业道德。
而实际上,有很多大学生在刚参加不久的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等挑三拣四,甚至擅自违约等现象,
由于这些有失职业道德的做法,用人单位对某些高校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最终会影响学校的就业情况。
其次,除了在就业指导课中设置专门的章节讲授职业道德知识外,在整个就业指导的课程中也应贯穿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品质的培养。
在就业指导课上,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讲诚信,指导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等等,这些正是职业道德的内容。
因此,既要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更要在整个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再次,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一般是在第二学年下学期或最后一学年上学期开设,因为高职学生有一学期的实习期,有的学校安排在最后一年的上学期,也有的安排在最后一年的下学期。
总之,就业指导课一般都是在学生走向实习工作岗位之前开设的。
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不久之后,学生在工作岗位实习时,就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去,并能切实地体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最终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从而可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注释]
①吕遂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7(4):31-32.
②张敏强,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审视——2004年广东地区大学生择业心态及状况调查报告[J].高教探索,2004(3):88.
③孙晓丽,等.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52.
④卢艳兰.论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理论界,2004(2):119.
⑤肖平,张国忠.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
⑥肖平,朱孝红.职业道德现状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边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42.
⑦曹育南,常小勇.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中外比较研究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2(3):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