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悬挑脚手架的有关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悬挑脚手架的有关问题

挑脚手架底部承力架的形式,我们现场见得最多的应该是悬挑梁式,构造见图,A端悬挑梁为锚固端(也有设置三个锚固点,每个锚固点设置两道锚固钢环的,具体做法再详细介绍),B段为脚手架立杆的支撑端(需采取一定的锚固措施,防止钢管滑移,并抵抗风荷载的上浮力)。

这个现场做得比较差,

1、采用的槽钢,截面不合理,建议采用对称截面的,如工字钢。但只要计算没有问题,有的时候也只能如此,但是在立杆位置应增设加强肋,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

2、锚固长度太短,我们一般控制在悬挑长度的1.5—2倍之间。

3、锚固点设在悬挑板上,受力不合理,应该将槽钢加长,锚固点避开阳台位置,当然,如果悬挑阳台太大的话,可以在阳台位置加上锚固点,用来控制槽钢的侧向变形。

4、锚固点采用了木楔,木材材质比较软,受理后容易变形,建议采用钢制材料。

这个就是在立杆位置应增设加强肋的,简单的化了一下

这种端部的固定方式是目前见到的最好的形式了,端部采用两道固定,钢制的楔子,不错,不过也有问题,目前正在修订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规程中有这样一条:

6.11.1悬挑钢梁应使用16号及以上双轴对称截面型钢,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以上使用HPB235级直径16㎜及以上钢筋固定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或由不少于两道的预埋U型螺栓固定,U型螺栓的直径不小于20mm..........

6.11.4中规定“钢梁尾部钢筋拉环、U型螺栓预埋位置宜为悬挑型钢尾端向里20㎝处”

现场端部锚固的形式还有很多,主要形式有下面几种:

图一是最常见的在主体结构施工是预埋钢筋的形式,当然不一定是环形的,也有埋两个钢筋再对折的.......

图二是后置式的,主体结构施工时预留洞口(也可以浇筑完主体后再打孔),然后用螺杆固

定,螺杆形式有图示的两根对穿螺杆,也有将螺杆加工成U形的(这样只需要再一个面拧螺栓,工作量可以减少很多)。这种形式螺栓可以重复利用,总体来说是成本最低的,存在的问题是材料周转需要做保养、现场的螺栓容易被工人拧下、螺杆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保护(我们曾经在工地上试用过,大部分因为螺杆弯了或者被污染等问题螺栓拧不下来),所以施工单位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图三是在主体中预埋铁件,然后钢梁和铁件焊接,这种因为钢梁比较浪费,已很少采用。

还有,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单位钢筋环设置过大,很难固定钢梁,有些单位很聪明,采用的方法很简单,直接将钢筋环折弯来压紧型钢(见图),这种方法表面上看可使锚筋与型钢紧密结合,但当钢筋环受力后极易被拉直,对脚手架安全非常不利。

大阳台部位的设置形式,需要的话还可以加钢丝绳

这个阳台不大,是设在错层位置的,做的也不错的

关于脚手架立杆与底部承力架的连接:脚手架立杆与型钢悬挑结构的可靠连接是保证架体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在悬挑构件上焊接Φ25左右的短钢筋作为定位件,

固定立杆的平面位置。这种做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Φ25短钢筋与立杆钢管之间存在

16mm左右的间隙,存在立杆偏移的可能;二是只能控制立杆的平面位置,没有抵抗上翻流作用的能力。我们建议定位件外径应在35mm左右为宜,并在脚手架立杆底部增设竖向约束,抵御风荷载的上翻流作用。

JGJ130规程6.4.7规定,架高超过40米且具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即将上翻流作用有连墙件的承担。对于落地脚手架,架体高度超过40米时,本身自重已很大,足够抵消上翻流作用;但是对于悬挑脚手架,有的架体自身高度不是很大,但架体离地缺很高,自重是否能抵消风荷载的上翻流作用,由连墙件来承担上翻流安全性值得怀疑,是否应该有一些机构去做相关的实验?目前我们在没有确切理论依据的情况下,我们的建议是在钢管定位件和立杆底部开一个孔(因为违反了JGJ130中3.1.3“钢管上严禁打孔”的规定,需采取其他加强措施),然后用插销来连接;或者利用扫地杆与底部的型钢连接。

关于斜拉钢丝绳:斜拉杆一般采用钢丝绳,斜拉钢丝绳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偏心问题。由于构造原因,钢丝绳受力后拉结点往往偏于型钢的一侧,脚手架立杆一般设置在型钢截面中心,两者存在一定偏心距,使构件产生扭转。

2、固接端断丝问题。钢丝绳直径一般为12~18mm,实际安装时,固接端钢丝绳弯曲半径往往设置过小,钢丝绳受力后在固接端处容易出现过多断丝。

3、受力不均衡。因钢丝绳固接端的屈曲余量、钢丝绳的伸长率、锚固位置和锚环变形等因素,即使采用调紧装置,也难以保证各根钢丝绳都能按照设计意图均衡受力。

4、钢丝绳的伸长率大。钢丝绳股与股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在承受相同荷载的情况下,钢丝绳的伸长率远远大于悬挑型钢的变形,当钢丝绳达到设计抗力时,悬挑脚手架早已进入不安全状态。

5、钢丝绳是一种柔性材料,不能抵御台风、龙卷风等产生的上翻流作用。

6、钢丝绳必须在上一层楼面(锚固部位)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时才能设置,将出现脚手架搭设滞后的问题。

因此,不宜采用钢丝绳作为斜拉杆件,建议采用圆钢拉杆。

钢梁的固定

建筑物角部悬挑脚手支架形式很多,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决该部位四根脚手架立杆的承托问题。现在比较好的还是采用普通悬挑钢架,在钢架上设置钢梁,钢梁靠近建筑角部一端悬挑,一般悬挑长度为脚手架宽度+脚手架离墙间距+钢架距离建筑角部间距+200伸长量。钢梁另外一端固设在钢架上,同样要求简支段长度与悬挑段长度比值1.5~2。

这种角部处理受力分析简便,便于手算。钢架和钢梁的安装可以不需要塔吊配合,便于操作,钢架、钢梁施工质量容易保证。一般情况下,脚手架宽度1050,结构阶段脚手架离墙间距300,因此悬挑脚手架钢架悬挑段长度在1500左右。当悬挑脚手架体搭设8步以上,一般工16以下的型钢挑架都会存在挠度计算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但抗剪和抗弯是没有问题的。事前“起拱"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挠度过大问题的办法,但是不能减少挠度的产生。

在建筑结构存在一定特殊性的工程中,往往钢架悬挑段长度(计算过程中指是悬挑脚手架立杆距离支座的间距)会远大于1500,悬挑长度越大对钢架的受力越不利。挠度(变形)和抗弯都可能不满足要求,放大钢架截面尺寸不是个好的解决办法。

加设斜撑可以使原来的悬臂构件变形为简支构件,能有效解决钢架的受力问题。但是斜撑的支点往往要设置在下一层的结构板面上,导致斜撑杆件长度偏大,构件长细比偏大,但是斜撑受的力不大,一般情况下,撑杆长度5米以内,采用工12左右的撑杆,其压杆稳定计算能满足要求。

加设斜撑有2个很大的缺点,其一就是悬挑架安装很不方便,需要吊车配合安装(斜撑杆与钢架往往是安装前事先焊接好,吊放就位后再次焊接或螺栓固定),而且吊车要覆盖整个挑架范围;二是用钢量大,损耗大,不经济。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一些小的构造技巧,可以完美解决悬挑长度过大,杆件不满足受力要求的问题。比如在悬挑段根部焊接一副小型的三脚架,两个直角面分别抵住钢架底部和结构梁(墙),可以大大减小悬挑长度,附加的三角构造施工又相当简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