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机理浅析及其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_张丽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4中医证型与血脂关系比较见表4。
表4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血脂(TC TG LDL HDL)水平比较(
x?s)组别TC TG LDL HDL
气虚血瘀4150?1104w1162?1114w2177?0181w1135?0132
肝肾阴虚4147?1198w w1161?1114w w2175?01821135?0133v 痰瘀互结4195?1112v2101?1117**2183?0187v1139?0125
脾虚湿盛4147?1178*1160?11172172?0187*1133?0135注:气虚血瘀组与肝肾阴虚组相比w P<0105有显著差异;气虚血瘀组与痰瘀互结组相比v P<0105有显著差异;气虚血瘀组与脾虚湿盛组相比*P<0105有显著差异;肝肾阴虚组与痰瘀互结组相比P<0105有显著差异;肝肾阴虚组与脾虚湿盛组相比w w P<0105有显著差异;痰瘀互结组与脾虚湿盛组血脂水平相比P>0105无明显差异。
3讨论
目前对于AS临床辨证分型与血脂变化是否有关系,国内尚无明确报道。在本次调查的辨证过程当中,也遇到了证型虚实夹杂等问题,对不能明确辨证的患者,将其排出在外,以降低主观判断对本次调查结果有效性的影响,为临床AS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本项研究以中医界认可的AS常见/气虚血瘀0、/肝肾阴虚0、/痰瘀互结0、/脾虚湿盛04种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其与血脂之间的相关性。
将AS四组的血脂水平进行组内比较,在4组分
收稿日期:2009-08-02
作者简介:张丽萍(1962-),女,甘肃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情志病证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型中,脾虚湿盛组的TC、LDL等水平比其他3组证型偏低,而痰瘀互结型与其他3组证型相比偏高。其原因分析为,AS是本虚标实之证,脾虚湿盛可能是AS 的初期,病程相对较短,只影响到血脂中比较敏感指标;在现代社会,本病初起多因工作、生活压力较大,饮食无度,饥饱失常,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饮食不节或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日久聚湿生痰,痰浊内聚,注入血脉,瘀滞脉络,营血瘀滞,痰瘀互结,气血不畅,邪愈盛而正愈虚,发为痰瘀互结。故痰瘀互结在四证中最为多见。再者,肾气耗损,阳气更虚,连及肝胆,以致肝肾阴虚。动脉粥样硬化多以年龄大者为主,故年老体弱者肝肾阴虚也多见。再者,肝肾阴虚组与气虚血瘀组的TG、TC(P<0105)水平在4组中居中。AS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迁延日久,长期气血运行失畅、气虚无法载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0,瘀滞经脉,痹阻经络,不能营养脏腑而致。
通过对收集的动脉粥样硬化人口学资料和证候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血脂的相关性,由于时间条件所制约,样本含量有限,仅望为临床提供参考。希冀后继工作者能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调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规范化的辨证标准,使之更有效的指导临床AS的防治,从而有效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为人类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1.
音乐疗法机理浅析及其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张丽萍,张曼,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摘要:音乐疗法是集心理学、医学、生理学、哲学、音乐、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并日趋成熟。失眠作为临床常见情志病证,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还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音乐疗法的机理及其在失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在总结目前我国音乐治疗失眠的现状的前提下,初步提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脏腑经络的生理特点,综合多手段防治方法,辨证论治运用音乐治疗的设想,以期对临床治疗失眠有所裨益。
关键词:音乐疗法;失眠;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6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3-0420-03
音乐疗法是以音乐活动为媒介,通过音乐的特质对人体产生影响,协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及情志的整合,从而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治疗方法[1]。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临床常见情志病证-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已达到4217%,美国为30%,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2]。因此,探寻有效防治失眠的方法已成为中、西医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音乐疗法以治疗过程舒适、无任何不良反应及使用安全、有效等优势在失眠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亦开展了相关的科研及临床实践工作,或致力于其治疗机理的研究,或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得一定成果。现综述如下。
1音乐疗法的机理
111传统音乐疗法机理分析
11111阴阳平衡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基本哲学思想,渗透到各个学术领域,乐理、医理均以此为源而创立[3]。5吕氏春秋6曰:/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和而成章。0最早指出音乐的本质是宇宙阴阳的消长变化。5淮南子6中阐明了十二律的定律由来及原则,而后明代医家张景岳在5类经附翼6中用/律吕相生卦气图0来显示律吕变化的规律,将阴阳、五行、五音六律等诸多自然现象和音乐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把自然、音乐、人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运动着的整体[4]。5史记6中言:/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0可见,音乐治疗的原理正是利用不同类型的音乐以平衡机体阴阳,从而达到调节人体气机、畅达脏腑、摄养神志等作用。
11112五音应五脏5黄帝内经6首次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书中指出音乐声调的不同,对人体五脏生理或病理活动以及人的情志变化影响各异[5]。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6、5素问#金医真言论篇6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和五志等多方面内容,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6]。但五脏所藏精气有别,参与发声作用不同,所以五音与五脏分别相应,即/五音内应五脏0;5素问#脉要精微论篇6中曰: /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0,从而进一步指出五脏有病,声音亦不同,将人体的病理与音乐调式变化紧密结合。
11113情志宣导不同的音乐会对人的心理、情感、思想产生不同的影响。声音之体尽于舒疾,情之应声亦止于躁静,快慢不同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躁动和安静的不同反应[7]。5左传6中/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0指出音乐是由天之六气作用于地之五行而生成的。客观的五声与主观的哀乐之情都/生于六气0,音乐和天地万物相通的同时,也和人的情志相通,因此,情志可由音乐来/宣导0,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
112现代音乐疗法机理研究
11211共振学说研究发现,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周身细胞都在按一定的节奏作着微振运动,以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的细胞尤为突出[8]。当人体机能失调后,体内的这种微振就处于异常状态,音乐作为一种和谐的声波振动,选择一定节奏的音乐作用于人体,带动人体细胞做和谐共振,从而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调整体内微振活动,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
11212大脑边缘系统学说大脑边缘系统是与非特殊投射机能类似的第三调节系统,是调节人体适应环境的高级中枢,具有调节人的情绪行为和情绪体验的功能,各种与情绪有关的身体反应、精神紧张、欲望得不到满足等都是新皮质与边缘系统发生脱节或不协调所导致[9]。而音乐可以通过大脑边缘系统调节躯体运动神经、植物神经及大脑皮质功能,从而促进身心健康[10]。11213脑干网状结构学说脑干网状结构接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系统传入冲动以及躯体和内脏的各种传入冲动,通过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到达大脑皮层。音乐刺激通过网状结构提高或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通过网状结构对特殊投射系统、非特殊投射系统、心理过程、内脏和内分泌机能、醒觉和注意力等发生影响,协调脑干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各部分功能间的关系,对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由于脑干网状结构能对音乐刺激迅速做出反应,因而音乐可用于治疗睡眠障碍、注意力集中障碍,及调节紧张情绪等[11]。11214遗传基因学说欧美和日本科学家的研究提示音乐和基因的关系密切。日本宗象信生尝试将组成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分别与音律相对应,确定了全体氨基酸相对应的音符。他认为无论是遗传基因还是音乐,都是由线形的量子化的情报构成的,可以说人类正在被遗传基因和音乐性这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而通过对遗传基因DNA碱基对的排列的乐谱化尝试,有望寻求到音乐和遗传基因间的接点[12]。
2音乐疗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211单纯音乐治疗
21111辨/症0与/证0施乐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因此,自2001年起,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学会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0,以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近年研究发现:正确选择和声简单、音乐和谐、旋律变化跳跃小,慢板的独奏曲或抒情小品音乐作为/催眠音乐0可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选择曲调低吟、缓慢轻悠的乐曲5春江花月夜6、5摇篮曲6、5平沙落雁6等可达到宁心、安神之目的[13],具体而言,对于难入睡患者宜选用抒情、慢板为主的独奏曲;浅睡患者应选用抒情中板、慢板为主的轻音乐;易醒患者应选用无明显节拍的抒情小品为适[14]。
耿引循以中医理论/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角为木音通于肝,微为火音通于心,羽为水音通于肾0为实践依据,对60例失眠患者进行辨证施乐,治疗以某音为主音,其余各音围绕主音进行有序的组合与排列,构成五种不同调式的音乐,通过辨证而对患者施以不同的音乐,调节五脏的功能。若病在心肾,证属心肾不交,阴虚火旺,选用羽调式音乐;病在心脾,证属心脾两虚,则选用正宫调式。3个疗程后,结果:显效24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167%[15]。
孔晶等[16]将164例存在睡眠障碍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 CL-90)对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对照组进行睡眠健康宣教、自我调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体感振动治疗,采用专门研制的宫调体感音乐。治疗后,治疗组睡眠障碍因子、睡眠质量因子、抑郁、焦虑、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105)。说明音乐体感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状况及身心症状。
21112因人施乐张逊等[17]对47例失眠患者采用大型综合音乐机进行音乐治疗,音乐以每组文化程度及喜爱不同来挑选,以活泼轻松、舒展悠扬、婉转流畅的民歌、轻音乐及抒情歌为主,同时开放负离子发生器及彩灯变换系统,改变周围环境。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自觉睡眠良好32例,偶有失眠11例,无明显变化4例。
范欣生[18]发现一些缓慢的古典协奏曲一般是每分钟60拍,如同人的脉搏一样在跳动。当运动员听这种音乐的时候,身体就会倾向于按照它的节奏活动,心脏跳动的次数也会放慢到每分钟60次,从而达到缓冲大脑的理想系数。这种状态下可使情绪保持稳定平衡,从而更容易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研究结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后能及时消除运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