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信息化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纲要
一、基本概念与重要意义
(一)基本概念
(二)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三)指导思想
(四)总体目标
三、建设内容
(五) 集成化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六) 实时化的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体系建设
(七) 自动化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体系建设
(八) 网络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九) 社会化的地理信息应用体系建设
四、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
(十一)健全法规标准
(十二)着力自主创新
(十三)强化队伍建设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纲要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需求对测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测绘功能形态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也对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测绘事
业科学发展,制定本建设纲要。

一、基本概念与重要意义
(一)基本概念。

信息化测绘是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服务等测绘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具体体现,其本质是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实现测绘对经济社会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信息化测绘的基本特征是,信息数据的集成化、信息获取实时化、信息处理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

信息化测绘体系主要包括:集成化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实时化数据获取体系、自动化数据处理体系、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和社会化地理信息应用体系。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是测绘功能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重要意义。

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是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

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
息资源,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将为加快国家信息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有利于测绘技术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测绘向现代化迈进,对于加快建设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由测绘大国向测绘强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保障服务的需求为宗旨,以测绘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管理、服务的技术和装备建设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充分依托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全面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

(四)总体目标。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全国统一、高精度、动态的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现势性好、品种丰富、集成化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基于航天、航空、地面、海上、水下多平台、多传感器的实时分布式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动态获取体系,基于一体化、自动化、集群式地理信息处理体系和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网络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和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体系,信息化测绘体系全面建成,充分发挥测绘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

三、建设内容
(五)集成化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实现空间定位数据、正射影像数据、高程模型数据、地形要素数据、数字地形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全面覆盖或必要覆盖。

改变地
形要素数据模式,制作以面向地理实体、分层细化、时效性高为特征的地理信息数据。

完善大地测量控制数据库、影像数据库、高程模型数据库、地形要素数据库、地表覆盖数据库和地名地址数据库等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海岛(礁)地理信息数据库,推进省、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多种类、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库的一致性与同步更新。

加强基于地理信息共享的分布式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各级基础类与专题类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

积极推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使用,建立新一代测绘基准体系,包括高精度、三维、动态、实时、陆海一体化的地心坐标系统;加快建设国家级、省级、城市级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网站网(CORS),完善并维护国家一、二等水准控制网;不断提高国家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实现平面、高程以及重力属性的有机结合。

开展深空大地测量,为国家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实验、星球探测等提供测绘保障。

(六)实时化的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体系建设
建立实时或准实时的多平台、多传感器、全天候、全天时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的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形成多类型、多分辨率、高精度的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

研制国产测绘系列卫星,加快导航定位卫星、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及其地面数据接收处理分发系统的建设,同时利用国家对地观测计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及国际对地观测卫星等基础设施,建立我国从1:5万到1:1万立体测图卫星、干涉雷达卫星(InSAR)、激光测高卫星以及重力卫星等测绘卫星数据获取技术体系,形成全球化的航天遥感影像获取能力。

建立高空、中空、低空相结合的航空摄影测量体系,发展数码航空摄影,开发应用机载激光雷达、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等新型传感器,发展低空无人机和轻型飞机等机动灵活、高效能的航空器平台,形成航空遥感、遥测数据快速获取能力。

发展车载三维可量测实景影像(DMI)数据获取系统、手持移动式数据采集系统以及船载水深测量系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等装备,形成基于地面、水面、水下的移动数据快速获取能力。

(七)自动化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体系建设
建设基于集群计算机、大型服务器、高速存储传输网络的地理信息自动处理系统,包括航空航天影像自动化处理系统,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处理系统,激光雷达数据综合处理系统、多种卫星定位系统数据联合处理系统和地球重力场、大地水准面精化数据处理系统等,具备支持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数据处理、多源数据综合处理、海量数据处理等能力,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测绘生产工艺流程,构建网格环境下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处理与管理平台。

建立地理信息变化监测网络和地理信息实时更新和快速定期更新机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数据现势性的需求。

(八)网络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从传统人工向网络化服务方式的转变。

建设广域网络接入、服务器集群、数据存储备份与安全保密的软硬件环境,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外网物理链路,搭建完善全国测绘成果网络化目录服务系统,加快建立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建设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互联互通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在线电子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全方位地面向政
府和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涉密与非涉密的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图公共服务。

(九)社会化的地理信息应用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作用,积极构建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体系。

包括:加快建设网络化GNSS综合应用服务系统,为各行各业提供高精度、实时有效的空间位置信息服务;建设应急测绘服务系统,为应对特发事件处理、抗灾救灾、灾后重建等提供测绘保障服务。

开发现势性强、信息量丰富、可量测的三维立体影像数据和基于空间信息、网格的多级地理信息产品,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应用;繁荣地图品种,开发网上电子地图,发展手机定位、车载机载船载导航地理信息服务,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满足人民大众衣食住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四、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为契机,研究出台落实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纲要的指导性文件。

加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顶层设计,做好政策、规划、标准、设计、组织和投入等工作,统筹测绘电子政务建设、测绘公共服务平台、新一轮测绘技术装备更新和重大测绘工程建设,推动信息化测绘体系发展。

各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的“十二五”规划中,把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为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完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

同时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一)健全法规标准
围绕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加强与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研究和法规建设,重点是研究制订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政策以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相配套的法规,着力解决数据汇交、数据交换与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核心问题,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进一步完善测绘和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加强基础性、通用性标准的研究,加快制订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规范,提高标准的系统性、时效性和适用性,满足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服务与应用的需求。

完善地理信息标准形成与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地理信息标准管理、一致性测试与评价体系,加大标准宣传贯彻力度。

跟踪研究相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采用一批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十二)着力自主创新
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测绘科技创新环境。

健全测绘科技创新组织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测绘部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有特色的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遴选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示范基地。

瞄准国际测绘科学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围绕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服务、网络通信、空间定位等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核心技术,开展重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加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讯技术成果转化和综合集成,提升测绘生产力水平。

(十三)强化队伍装备
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大量培养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所需人才,建立健全项目工程实践中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

完善人才的培训制度,加大人才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