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论述题)【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七、论述题
1.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的条件及崩溃的原因。(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5研)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融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基本条件
要维持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保证双挂钩原则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①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受其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如果其他国家通货膨
胀严重,国际收支恶化,该国与美元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经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后,该国可以实行货币贬值,重新确立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但是,如果美国发生长期的、根本性的国际收支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定,美元就会从根本上丧失其中心地位,从而危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②美国应有充足的黄金储备,以保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有按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价格兑换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的义务,为了履行其兑换义务,美国必须保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这是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③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上
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如果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加以平抑。但如果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剧涨,美国或有关组织由于黄金短缺,无力在市场上投放以平抑黄金价格,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也就随之动摇。
(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是:
①美元停兑黄金。在美国国际收支危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失,美元的地位岌岌可危。1971年8月,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支柱已经倒塌。
②固定汇率波动幅度扩大。1973年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至此,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支柱,即各国货币钉住美元,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制度也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
从根本上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清偿力与信心之间的矛盾,即特里芬难题。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有两个基本责任:一是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但信心和清偿力同时实现是有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成黄金的危险,即信心问题。相反,美元供应不足则产生清偿力的问题。
②僵化的汇率制度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维护固定汇率制度放在首要地位,成员国在国际收支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申请改变汇率。事实上,各国汇率很少变动。但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国际收支的状况也相应变化。美国持续逆差,英法两国逆差多于顺差,日本与西德积累了巨额顺差。如果排除人为干预,则美元、英镑和法郎贬值,日元和马克升值是必然之举。但美国认为美元是基准货币,其他国家有责任维持汇率的稳定,因此美国主张盈余国货币升值。其他国家则认为美国赤字是其过度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所致,美国应对此负责。同时也没有任何盈余国愿意将货币升值,而使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下降。结果是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成了固定汇率制。这种僵化状态违背了建立“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初衷,矛盾的积累最终冲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约束机制。当1973年美元危机再起时,一些当时仍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也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③主要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程度的悬殊。西方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各国采取的赤字财政和扩张信用的规模各不相同,因此,表现的通货膨胀程度各不相同,反映的实际利率水平也不相同,因而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
④解决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有限。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也由于汇率制度僵化,所以各国国际收支问题日益严重,大大超过了IMF所能够提供的财力支持。特别是在各条款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它们需要得到的贷款与实际得到的贷款相差甚远。此外,从全球范围看,除少数国家国际收支为顺差外,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累计性的巨额国际
收支逆差。而大量的、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固定汇率制度构成威胁,使其难以维持下去最终崩溃。
2.简述金融工具的主要特征。(东北财大2007研)
答:随着货币信用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每种信用工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从整体上看,金融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偿还期。金融工具一般都载有期限,即发行日至到期日的时间,债务人到期必须偿还信用凭证上所载明的债务,债权人则到期收回债权金额。就偿还期而言,对持有人来说,更有实际意义的是其持有期间。虽然金融工具一般都有偿还期,但也存在着特例,如股票只支付股息,没有偿还期。实际上,由于有价证券可以买卖转让,这样对持有者来说,就可以
把无期化为有期、长期化为短期。
(2)流动性。这是指金融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对持有者来说,可以随时将金融工具卖出,获取现款,收回投资。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能不能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二是变现过程中损失的程度和所耗费的交易成本的大小。凡能随时变现且不受损失的金融工具,其流动性大;凡不易随时变现,或变现中蒙受价格波动的损失,或在交易中要耗费较多的交易成本的金融工具,其流动性小。一般来说,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而与债务人的信用能力成正比。偿还期越短、债务人信誉越高,流动性越大。
(3)风险性。这是指金融工具的本金遭受损失的风险。金融工具的风险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信用风险,即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和利息还本付息的风险。信用风险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债务人的信誉和经营能力。其次,决定于金融工具的类型。另一类是市场风险,即因经济环境、市场利率变化或者证券市场上不可预见的一些因素的变化,导致金融工具价格下跌,从而给投资人带来损失。
(4)收益性。这是指金融工具能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收益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反映的。
3.《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有何不同?(对外经贸大学2013金融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