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之我见
摘要: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就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还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人、正义和勇于认错。我们在感叹陶校长高超的批评艺术的同时,就不能不思考如何做好批评教育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就之才,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亮点,即使是犯了错的孩子……
关键词:“四块糖”尊重赏识沟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听到这儿,不禁感慨,不愧为大教育家。面对肇事者,反其道而行,历数了他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一个个“闪光点”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尊重。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写一份检查,更没有让其家长到学校“共同教育”,却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就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还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人、正义和勇于认错。我们在感叹陶校长高超的批评艺术的同时,就不能不思考如何做好批评教育工作?那么从陶校长的身上,我们班主任应借鉴些什么呢?通过反思自己的工作,也来谈谈粗浅之见。
一、要有尊重学生的意识
如今的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独生子女,具有非常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我们关心他,尊重他,理解他,尤其是犯了错误时。我们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归根到底就是对其人格的肯定和敬重,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我们应该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我们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完全正确的,但一定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中透爱。像“四块糖”故事中,陶校长没有对正在犯错误的学生大加训斥,而是让他到办公室中谈。当学生比校长早到办公室时,陶校长还奖了他一块糖。反思我们的行为,当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来到办公室,我们让他笔直的站着,居高临下的训话,拍打桌子发泄我们的怒气,我们脑海中没有尊重学生的意识,不可能有尊重学生的行为,没有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以平和的心态和他交流,更没有像陶校长一样,对违规的学生自觉地来到我们面前接受批评,给予一丝的表扬,所以,我们无法走进学生的心里,也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教育目的。假如我们在批评学生前,先平息自己的怒气,放下自己的架子,平心静气的和学生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田,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我们
的批评教育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会取得陶校长那样的效果。
二、要赏识你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就之才,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亮点,即使是犯了错的孩子。陶校长是位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校长,因为他具有赏识的眼光。“我不让再打人时,你立刻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校长很快就从违纪的王友身上找到了两个亮点:守时、尊重师长,并及时给予肯定,此时的表扬让王友感到很温暖,本来,王友是来接受校长批评的,内心一定忐忑不安,陶校长的肯定稳定了王友的情绪,打消了王友的逆反心理,产生了主动承认错误的愿望,所以陶校长的教育效果出奇的好。而我们对待犯了错的孩子最缺的恐怕就是赏识的眼光,气恼让我们丧失了客观公正的心,此时涌上我们心头的全是该生的缺点,我们总是在不断数落他,把他所有的过错一股脑的抛出,不断的让学生加深“我是个坏学生”的印象,以至破罐子破摔,根本听不进我们的教育,有时甚至和我们对着干,让我们下不了台,此时的教育效果几乎为零。所以要想取得陶校长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就应该像陶校长那样,培养我们欣赏的眼光,多看优点,就会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毕竟是个正在成长的孩子,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有了这种眼光,那么在处理问题学生时,我们心里才会不烦,就会更宽容一些,更耐心一些。
三、要有细致的工作作风
陶校长在给王友第三颗糖时,对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陶校长在处理王友砸人事件前,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处理时,每句话都点点实实,既没有不切实际的表扬,更没有毫无根据的批评,让王友心服口服。反思我们的行为,在处理违纪学生时,常常因为忙,忽略了事前调查,没有到事发现场进行细致的询问,了解事情真相,而是凭眼见,但有时我们亲眼所见的不是实情。王友砸人,假如由我们处理,因为亲眼所见,就会不问青红皂白的将其批评一通,脾气暴躁的班主任也许会扇他一耳光,或者踢他一脚,受了委屈的王友会不会心悦诚服的认错和改错呢?我想这种效果和陶校长相比,那绝对是天壤之别。有人会说事前调查会花费很多时间,殊不知,这是处理违规学生最省时间的办法,因为我们了解了情况,就不会在办公室里磨时间,更不会走弯路,走回头路,三言两语就有可能解决问题,而且效果显著,师生关系也会更和谐。其次处理问题方法不简单、态度不粗暴。我们效果差的原因还因为我们长时间从事班主任工作,由于职业倦怠和教学任务繁重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处理问题学生时,方法过于简单,态度过于粗暴。问题学生来到办公室,问题较轻的,先是三言两语的训斥,然后罚站、罚蹲、罚劳动,最后一份检讨了事。问题较重的,要么喊家长,要么交政教处,一推了之。这样做,根本触不动学生的思想,更不可能走进学生心田,去引导学生认识错误,进而改正错误。
四、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做好心灵沟通
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效果。陶行知先生与学生的谈话,将批评惩罚寓于奖励中,尊重了学生,拉近了师生之间谈话的心理距离。犯错误的学生内省以及悔恨,便是这心灵触动后感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公正看待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合理引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问题,学会分析和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让学生在激励中显示自我,实现自我;触及缺点、错误,要让学生多作自我剖析;出现歧见,要允许学生争辩;出现对抗要作冷处理,善于等待。
教师与学生谈话,前提有两个,一要允许学生发表见解(即使有可能说谎话),二要教师要在充分调查事情的真相后与学生交谈。教师经常去教室里转转,就可以帮助教师正确地了解实情,为师生谈话提供了公平性。教师辩证地处理学生问题,肯定学生的优点,批评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心理上得到平衡,也为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确立心理尺度。这样的师生谈话,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也提升了教师的人格,是学生与教师心理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品德教育中,要有这样的变化,“变个小孩子[4]”,深入到学生心理里去,想学生的想法,再做思想教育。
德育终极目标不是批评人的错误,而是帮助学生最终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块糖”的启示包含了学生德育培养的要求,更多的还是最终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