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世界上有了人类便有了文化,文化是人类从适

应到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人、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三者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

大乐居村是彝族聚落,在人、文化、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微地域文化系统。‘

大乐居村隶属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位于昆明

市西部,距昆明市4JD多公里,是典型的彝族聚落村。大乐居海拔2000-2400米,聚落分布于山地坝

子内的小山上,其相对高度为100米左右,地貌类

型属石灰岩山地,气候为暖温带,植被以次生林为主,有少数滇青纲、栎、栲,属落叶阔叶林,土壤为黄红壤。该区主要河流为豹子箐,民居建在山坳间小

坝的山地阳坡,居民为彝族,大约100多户,

600-700人。该村落呈东北——西南走向。

一大乐居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

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它由物质文化景观

和非物质文化景观构成。

(一)大乐居物质文化景观

1.聚落布局

该村空间层次的划分,清楚地体现在聚落布局上,以取得最好的环境对应和心理安慰。同时还要

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以及防御械斗能力。“上面宜牧、

中间宜居、下面宜农”形成彝族聚落布局的显著特点。这种布局充满着一种有机的自然主义色彩和精神,充满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源自它与

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和统一,使聚落与自然

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大乐居村坐落在山区小坝的山

坡偏下之处,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有一定的

相对高度,视野开阔,这种取中的布局有利于农业

和牧业的发展,同时离水源较近,符合彝族传统的

心理特点。大乐居村无寨门和中轴线,但是它有以

本主庙和西华寺为主的中心点,在此,值得注意的

一点就是:通往中心点的道路与本村其他路面相

比,显得较为平坦宽敞。

2.建筑风格

“一颗印”是大乐居彝族的显著建筑风格。它由土掌房围合封闭的形式与坡顶建筑相结合,同时吸

收了一些汉族民居建筑特色。院落由正房及耳房组成,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方正如印,故称“一颗印”。通常正房三间,两边为耳房,均为二层。正房对面是大门,与耳房紧密相接,结构紧凑。院落正中是

段如婷,郭强:大乐居村地域文化系统浅析

·101·

天井,用石板结实的镶出来,形方正,约3平方米,天井两侧有台阶直通正房。“一颗印”建筑平面紧

凑,属于我国最小的四合院,即山地四合院。此外,“一颗印”民居的适应性较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全是当地产的天然材料,如土、木、石、草、谷糠等,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建筑

在拙扑中透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3.土地利用方式

大乐居彝族的土地利用,充分体现在聚落布局

的“上面宜牧,中间宜居,下面宜农”的特点。这样很自然地将土地空间划分成三个层次:坝区临近水

源,聚热条件好,土壤肥沃,宜从事农业生产,大乐居村民把坝区辟为农田,种植水稻、蔬菜;近坝山坡为民居建筑;“上面”一般是果林地、玉米地,离村寨较远的地方则辟为牧场。寺庙建在村顶中央,民居

以此为中心向两边排开。本村目前用的是自来水,

在没有装水管前,使用的是用石头砌成的的蓄水池

里的天然地下水,当地人称为箐箐水。

(二)非物质文化景观

1.生活方式

大乐居村民的饮食以米饭为主。无论男女老

少,都喜欢饮茶多以小罐烘烤至脆香,再人沸水,其味香浓。大乐居彝族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在大乐居

村中的劳动分工似乎约定俗成,有男子、女子和老

少之分。成年男女一般吃过早饭便出外劳动,男子

进行重体力劳动,女子进行轻体力劳动,而老年和

少年进行辅助性劳动。

2.风俗习惯

大乐居村是以“一颗印”为中心的父系制大家

庭,家族姓氏以李姓为主,其他还有金、毕等,同时又以大家庭为中心分为许多小家庭,即儿女结婚后,在家庭内部不另立门户,但是经济独立,财产私有,表现为一户多灶,分灶而食。

姻婚是一夫一妻制,婚恋自由,并且能与外族通婚。解放前有抢婚习俗。在丧葬方面,一般为土葬。

大乐居村的节庆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节日为主,根据对大乐居村一位老人的调查得知,该村在节庆方面与其

它地方有不同之处,表现在,本村一年只在农历七

月半上一次坟,而清明节却是本村青年男女自发组

织各种娱乐活动,为青年的自由恋爱创造机会。

’ 3.宗教信仰

大乐居彝族的宗教信仰,从总的方面来说基本

上处于原始宗教的发展阶段(本主教),但也深受汉

文化的影响而建有佛教寺庙(西华寺)。本主教是道

教的一种形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崇拜对象,本

村主要崇拜猪神、鸡神,此外也有图腾崇拜,表现为各家大门上挂有山羊角,以示吉祥如意和辟邪,大

门门板上有阴阳八卦图以及“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的字样,以求粮食丰收,牛羊兴旺。

宗教建筑坐落在村顶为本村的中心,分为上下

两层,上层为佛教寺庙,下层为本主教寺庙,逢初一、十五村民们来此上香。庙周围有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一棵参天古树,被视为神树,以代表“龙”,树下有“祭龙”的一块空地。

本村无“毕摩”和“苏业”,即专业的宗教职业者,婚丧嫁娶的择日及吉凶的占卜,需到外村请巫师。

4.语言文字

该村老人、中年人在交流中基本用彝族话,而

青年、小孩大多说汉话写汉字,彝族文字遗留很少。

二大乐居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

影响。”.

首先从环境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来看,大乐居村

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建筑风格就深刻的打上了当地

自然地理环境的烙印。具体来看,该村的坝区水热

条件较好,适合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蔬菜;而海拔较高的地方,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多开辟为牧场,为了节约耕地,方便农牧,增强防御械斗的能力,村落就集中布局在近河谷的向阳山坡。大乐居村彝族“一颗印”的建筑受环境影响也相当明显,是彝族传统的“土掌房”与汉族民居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建筑形式小巧,适应性强,很适合云南的气候和农村生

产生活的需要。其表现如下:第一,该建筑所使用的全是当地的天然材料,土、木、石、草、谷糠等,使建筑成为自然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在拙朴中透

露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第二,“一颗印”建筑平面紧凑,占地面积小,适应性强。第三,“一颗印”民居墙身高厚,挡住了高原的强光直射,有利于防风避暑。

接下来,我们就从文化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手

分析大乐居村的文化生态情况。根据观察我们发

现,该村除了其中心点——寺庙周围的森林保护的

较为完好之外,其他山地的森林均遭到了破坏,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