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正弦”是九义教材九年级教学内容,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是现行教材高中内容,但
张景中院士“重建三角,一线串通初等数学”,用面积法重新定义正弦,在此基础上推出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两个内容“正弦定义”与“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共安排在1个课时完成.由已知“边角边”求三角形的面积,引出用面积法定义“正弦”,再用正弦定义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是由需要产生理论,再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科学研究的过程. 由于两个知识点联系紧密,把它们整合在一个课时,实现教学的高效率,也呈现给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一线串通”.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是把面积、线段长度、角度联系起来的工具,图形的问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也完善了学生知识的“作图、推理、计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学情分析
知识角度方面. 学生在小学已经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多数学生有菱形的日常概念,这是顺利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但需要提前用大约10分钟讲授科学概念,让学生明白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四边相等.
认知角度方面.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运算,有一定的符号化的能力,同时,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兴趣,这些是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认知基础. 在引入时,已知“边角边”求三角形面积,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兴趣. 在用面积法定义正弦时,让学生感受单位菱形的面积与一个角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在由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三角形面积时,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 在练习3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
拓展练习时,让学生由两个面积公式推新结论,培养学生符号化和发散思维.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画图演示,理解单位菱形的面积与一个角的对应关系,理解定义的合理性.
2. 探索特殊角、同角(或补角)的性质,强化“正弦”概念.
3. 已知三角形“边角边”,会求三角形的面积.
4. 会用三角形“边角边”,会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5. 通过“数形结合”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
教师的作用: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培养习惯、提炼方法.
激发学生参与:问题引发参与、追问调动参与、任务驱使参与、展示激励参与.
教学差异体现:为照顾认知差异的同学,在过程中设计了演示动画、抽学号答问、观察与交
流等;在过程中设计了口答展示、抢答展示、书写展示与交流等.
教材处理:继承、改造、整合、替换、补充.
教学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启发引导.
教具准备:网络画板课件、三角板、教师平板、学生平板.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用“单位菱形”定义正弦的概念的合理性;
(2)根据已知“边角边”求三角形面积,用代数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教学难点:
(1)理解单位菱形的面积与其中一个角的对应关系;
(2)运用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解决几何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活动说明
一、你能计算吗? 1.求下面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提问:已知“边角边”,你会求三角形的面积
吗?
1.(1)利用小学学习的
“底高”面积计算三角
形面积.
(2)已知“边角边”,
学生还不会求三角形的
面积,产生认知冲突.
1.通过思考,如何求
第二个三角形的面
积,产生认知冲突,
激发求知欲望,导入
新课.
二、正弦2. 长方形的面积.
归纳:这个长方形面积等于12个单位正方形面
积和.
3.平行四边形面积
归纳: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12个单位菱形
面积和.
4.正弦的定义
归纳:单位菱形的的面积由其中一个角决定.
定义:单位菱形AEFG的面积叫做A
∠的正弦.
5.特殊角的正弦
(1)A
∠分别为30°,60°时,单位菱形AEFG
2.体会到单位正方形对
长方形面积有重要影
响.
3.体会到单位菱形对平
行四边形面积有重要影
响.
.
4.观察动画,感受单位
菱形面积与角的度数之
间的对应关系.
5.小组交流
(1)尝试用语言来描述
正弦;
(2)探究特殊角的正弦
2.长方形压扁以后成
为平行四边形,同时,
单位正方形变成为单
位菱形,引出单位菱
形.
3.让学生感受单位菱
形的面积是影响平行
四边形面积的关键因
素.
4.引出正弦定义,渗
透函数的思想,体会
“单位菱形面积”定
义正弦的合理性.
5.(1)强化正弦的概
念;
(2)理解特殊角的
正弦值意义.
的面积,用一个角的正弦来表示;
(2)提问:sin0°、sin90°、sin180°分别
等于多少?为什么?
归纳:求一个角正弦就是求这个角所在单位菱形的面积.
6.等角(或补角)的正弦
用不同角的正弦表示同一个单位菱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得出同角与补角正弦的性质.
7.练习1题
(1)布置学生作业练习1题,巡视,及时了解 学生的完成情况; (2)追问1=2∠∠的根据.
值.
6.观察、思考四个角大
小关系,四个角正弦值的大小关系,得出等角或补角正弦的性质.
7.(1)完成练习1题; (2)用语言叙述
1=2∠∠的根据.
6.(1)强化正弦的概念;
(2)得出等角(或补角)的性质,为练习3题作铺垫.
7.(1)巩固同角(或补角)的性质; (2)为练习3题作铺垫.
三、 三角形边角边面积
8. 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1)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 (2)提问: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了用底乘以高以
8. (1)学生观察、思考,一个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补充; (2)查正弦表. .
8. (1)引出平行四边形正弦面积公式. (2)为探究三角形正弦面积公式,为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作好
公式
还有不有新办法?
sin54°怎么求呢?
9. 问题解决
(1)利用正弦的知识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 (2)总结已知“边角边”,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10.用“边角边”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三个方法 (1)板书:1
sin 2
S AB BC B =
•; (2)提问: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还可以怎么计
算? (3)板书:
1sin 2AC BC C •1
sin 2
AB AC A =•.
9.(1)联系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说出已知“边角边”求三角形面积解题思路; (2)学生观察、思考,一个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补充.
10. 学生观察、思考,一个同学回答,其余同
学补充.
准备.
9.(1)引导得出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2)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10.(1)巩固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2)为练习3题,后续的“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正弦定理等做好铺垫.
11.练习2题
(1)提问: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sin150°怎么计算?
(2)设置抢答. 12.练习3题 (1)提问
请用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表示12S S ,. ∠1和∠2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如何证明12S S
(2)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11.
(1)观察、思考、计算; (2)抢答.
12.
(1)独立思考,规范书
写,拍照上传;
(2)小组分享分析问题
经验;
11.
(1)巩固三角形“边
角边”面积公式;
(2)抢答活跃气氛.
12.(1)应用“边角
边”面积公式,解决几何问题; (2)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四、 拓展
13.由三角形的两个面积公式推出结论
13. (1)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2)尝试用自己语言叙述得出的结论.
13.
(1)串通正弦的两种
定义;
(2)发展学生发散思
维能力.
五、 14.
14. 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与体会,引导学生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14.
(1)形成知识结构,习
得学习经验; (2)培养有条理的表
达的能力;
(1)布置小组讨论、交流任务,参与小组讨论;
(2)提炼并板书: 数形结合.(3)激发学生成功学习的自信,归纳、反思、升华、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
1.学习巩固:导学稿课后作业第1-2题;
2.自主探究:导学稿课后作业第3题;
3.分享交流:导学稿课后作业第4题.
学生课后完成.
分层次要求布置
作业,让不同的学生
都有所发展,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单位正方形面积为1 数形结合
单位菱形AEFG的面积叫做A
的正弦
sin0°=0,sin90°=1;sin180°=0 .
八、教学反思
重建三角,让学数学更容易,让学生喜欢学数学1.以问题引发疑惑,激发求知欲,导入新课
学习应该是有吸引力的,为此设计先已知底和高求三角形的面积,改变条件,已知“边角边”求三角形面积,引发认知冲突,产生疑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用面积法定义正弦,重建三角
(1)用单位菱形的面积来定义正弦,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直观,不依赖相似的知识和线段的比值的概念,难度降低了,学生容易理解,推导正弦的性质也来得快.从教学
效果来看,学生都掌握得较好.实践证明,正弦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线段、角以后教学,
从此,学生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就有了强大的武器,可以进行定量的计算.(2)用单位菱形的面积来定义正弦,锐角、直角、钝角都有了正弦,范围扩大了,方便解决各种三角形的问题,现行初中教材要到九年级,而且只学锐角三角形的正弦,无法解
决斜三角形的问题.
sin90就是单位正方形的面积,等于1,不像传统定义,用逼近的办法来解释直角三(3)0
角形的正弦,表达更严谨了.
3.注重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课在探索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过程中,渗透了函数、转化、类比、归纳、抽象概括、数形结合等思想.
4.数学学习过程的核心体现是“问题解决”
从问出发题,用面积法定义正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得出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强化在问题解决中落实,学习快乐也从问题解决中获得.老师的所有努力,就是用问题激发兴趣,用问题引发思考,用问题强化数学规范,用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由于我在认识方面的局限及教学能力方面的不足,在这堂课的教学处理中,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自己还没发现的问题,恳请在座的张院士、刘涛所长和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