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 3. 美学与心理学
区别:对象、范围不同 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
理学成果;
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19
❖ 4. 美学与文艺理论 区别:研究范围、侧重点不同;学科特点不 同;历史发展不同。 联系:美学在独立出来之前,许多美学思想 就包含在文艺理论中;两者内容上重 合;两者相互作用。
35
二、客观性 美归根到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依赖于客观对象的客观属性与形式。
36
三、多样性 美的形态无限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有不同表现形态。
25
26
2.从主观精神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 休谟:“美在心中”,从主体情感方面寻找
美的根源 ❖ 康德:美是主观的,审美是“趣味判断”、
“鉴赏判断”、“情感判断” ❖ 克罗齐: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
27
3. 从客观对象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 亚里士多德:美在于事物的形式 ❖ 博克:美在于事物的某些属性或感性特征 ❖ 狄德罗:美在于事物的客观关系
美学概论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章 绪论
❖ 美学及其对象 ❖ 学习美学的意义 ❖ 学习美学的方法
3
第一节 美学及其对象
❖ 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 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4
一、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0
第二节 学习美学的意义
❖ 美育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有利于完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 ❖ 对大学生成才具有直接现实意义
开发智力 培养意志力 促进身心健康
21
第三节 学习美学的方法
❖ 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 ❖ 了解美学史上美学家的不同观点 ❖ 结合艺术事实和艺术实践 ❖ 勤于思考
③ 从主客观相互作用上探讨美的本质 例:“对应同构说”即客观对象的形式与
主体 的心理结构相契合才会产生美和美感。
32
2. 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几种观点
① 主观论 代表人物:吕荧、高尔泰 ② 客观论 代表人物:蔡仪 ③ 主客观统一论 代表人物:朱光潜 ④ 实践论: 代表人物:李泽厚
33
❖ 二、美的本质与人和社会生活本质密切联系
14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 研究现实美
自然美 天体宇宙、山水风光、朝霞彩虹、 花草虫鱼
社会美 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15
❖ 研究艺术美
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 关系的最高形式。
❖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 想象等等 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
22
本章思考题
1. 什么是美学和美学的研究对象。 2. 试析我国古代美学“以和为美”的思想。 3. 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的
关系。 4. 学习美学的意义和方法。
23
第二章 美的根源本质和特征
❖ 美的根源 ❖ 美的本质 ❖ 美的特征 ❖ 真善美的辩证统一
24
第一节 美的根源
❖ 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根源的探讨 1. 从客观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柏拉图: 美的理念是一切美的根源 黑格尔: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2
❖ 德国的古典美学
康德 1790年出版《判断力批判》,研究了人 的情感和人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美的鉴赏问题。
黑格尔美学 第一,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第二,着眼于宏观研究; 第三,善于结合艺术作品进行美学分析; 第四,运用辩证法对美学进行研究。
13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观 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上; 坚持了科学方法论原则
❖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 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
❖ 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1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与确立
❖ 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确立的奠基人
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 第一次使用 “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正式出版美学专 著,初步确立了美学 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美的本质
❖ 一、对美的本质的不同见解
1. 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 ① 从客观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毕达哥拉斯:“美是数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于事物和谐的形式 博克认为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如小巧光滑、 富于变化、颜色鲜明等等 狄德罗认为美在于事物自身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31
② 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休谟:美在心中,美在观赏者的心里 柏拉图:美的理念是事物成其为美的品质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6
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1.美学和哲学
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 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
17
❖ 2. 美学与伦理学 区别:对象不同 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 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
1.关于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 ①人的本质 马克思:“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马克思:“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 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4
第三节 美的特征
一、形象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形象在美的 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 1.人类审美意识萌芽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的审美意识是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萌 芽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 创造了美,发现了美,产生了对美的认识和 反映,产生了审美意识和观念。
5
6
7
8
9
10
2. 古代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 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和六律以聪 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以和为美, 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28
4.从社会生活方面探索美的根源 ❖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自然美
是由于对生活的暗示产生的”
29
❖ 二、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美的根源和本质 只能从人类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作出科学 说明。 1.生产活动是美诞生的最原始基础 2. 人在其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