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那些年辉煌过的烟花 回首处已成寂寞灰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那些年辉煌过的烟花回首处已成寂寞灰烬
“当时如果没有东莞烟花炮竹厂,莞城得饿死很多人。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东莞烟花炮竹厂让厂内一千多个职工和厂外成千上万个加工者免于饥饿:大人可以挣回食物,小孩可以挣回学费。
更不用说在它的影响下,全市相继成立的万江烟花炮竹厂、篁村烟花炮竹厂等,又让多少人得益。
改革开放后,东莞烟花炮竹厂一年30多万箱的出口量居全国行业第一。
进入上世纪代尾期,更是辉煌不断,先是代表中国到加拿大参加烟花比赛并拿下了金奖,接着又被指定为广州全运会燃放烟花。
但自1989年成立总厂下设3个厂后,从辉煌到衰落只在眨眼间。
这个从明嘉靖四十二年就兴起至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的行业,也随着总厂的衰落而衰落了。
30年代·老莞人的回忆
从3岁开始做炮竹“天后诞”望烟花满江
每逢农历四月十三日“洞宾诞”和六月十三日“天后诞”,沿万江洲东江河畔,架起烟火棚架,白天竞放炮头,万炮齐响;晚上燃放“望灯”、“仕林祭塔”、“鸦雀巢”等架上烟花,照亮了东江,也照亮了每个孩子和大人的脸庞。
在大家盼望中,烟花艺人开始扮相了,把烟花制品扎在身上,或拿在手里,表演“状元游街”、“文王访贤”、“貂蝉拜月”、“夜战马超”等烟花戏。
人山人海,炮声与笑声交织,盛况空前。
这种景况直到解放后才被废止,但美丽的烟花早已烙在一代又一代老莞人心里,包括张溢棠。
在东莞宾馆西餐厅,已经84岁的张溢棠精神不错,“我从3岁开始就做炮竹,帮忙插导火线”,提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烟花炮竹业,张溢棠两道白色的眉毛紧皱,陷入了短暂的深思。
他转过头,隔着玻璃望着窗外毛毛细雨。
夏日的午后,这雨又细又长,悠长得如他80多年的生命历程。
太多故事了,多到他不知从何说起。
从他记事起时,他知道他爷爷、父亲都是做炮竹的。
“在莞城,甚至整个东莞,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炮竹制作,小孩子从会走路讲话开始就帮忙了。
”
张溢棠所说的“那个年代”,指的上个世纪30年代左右。
从1918年起,东莞从事烟花炮竹业生产作坊,由200多家发展到470多家,至1930年,东莞烟花炮竹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单莞城就有30多家炮竹庄,较大商号有张大益、陈大益、广怡昌、罗华泰等。
“烟花是烟花,炮竹是炮竹,那时候主要做炮竹,每天,我爷爷他们做好后,就会背到炮竹庄,卖掉,同时用所得的部分钱换回一些制造材料,那些炮竹庄会把收购起来的炮竹卖到外地去。
”张溢棠终于收回了目光,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他似乎找到了讲述的切入口。
万江租、金鳌洲是东莞最早生产烟花炮竹的地方。
张溢棠爷爷原是万江村头村人,其父亲迁来莞城后,他出生在莞城旨亭街,从小便跟着家里人做炮竹。
从6岁开始就做炮竹散工,后来开始在登利莱等炮竹厂做工人。
日寇南侵后不久,莞城烟花炮竹业厂家及小作坊不少歇业,张溢棠只能去一家火柴厂做事,“那时候我是做大工,装火药,工资高,做了有六七年。
”后来因为该厂发生了一次爆炸,张溢棠被炸伤,才转行回莞城做五金店员,不久又被派去樟木头工作。
直到1956年东莞烟花炮竹厂成立,才调回来当副厂长。
50年代·行业的转折
东莞烟花炮竹厂成立产品远销五大洲
陈伯陶在《东莞县志》记载:“炮竹出邑城,大者名茶炮,次名江炮,小者以药线连缀名串炮,大小相间名间子炮,邑中工作凡万余人,制成销售四远及外洋,为工艺出产一大宗。
”东莞烟花炮竹业兴起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从17世纪末起,便有少量出口,夹带在头菜、水草、凉粉草中远销到东南亚一带。
后来,清政府开放海禁,外销扩大到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等世界各地。
据不完全统计,清光绪十三年(1887)炮竹出口金额为100余万两白银。
其间,东莞烟花炮竹业几经沉浮,但1956年绝对是一个转折年,因为东莞烟花炮竹厂在这年1月份成立了。
这是一家由当时罗华泰、张大益等16家私人厂合并而成的公私合营厂。
“当年6月6日我被调回来任副厂长,时任厂长是原罗华泰的罗旭,但因为我代表的是公方,厂里基本由我说了算,不过工资比工人还低。
”张溢棠笑了笑,拿起杯子又喝了一口水,接着说:“当时管理人员工资都比工人少,我每月工资有35元,工人计件的,一般有40多元,如果是装火药的大工,可以挣到100多块,是我工资的三四倍。
”
东莞烟花炮竹厂成立之初工人不多,才300人左右,主要来自原私人厂的工人。
到了1957年,东莞烟花炮竹产品恢复了外贸出口,产品远销五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当年厂职工就发展到1000多人,厂外加工工人还有1550多人。
当年总产量达2.96万箱,总值131.74万元。
第二年,东莞烟花炮竹厂把设在万江、篁村的两车间下放给当地万江公社和篁村公社,分别成立万江炮竹厂和篁村炮竹厂。
从1957年到1966年期间,石龙烟花厂等相继成立,到1966年底,有烟花炮竹厂11家,职工2247人,厂外加工者6810人,年产值1762.49万元。
60年代·市民的狂欢
十万厂外工人领料加工凌晨3点开始排队
“经过审核合格,我们就给一户发一本加工资格证,可以来烟花炮竹厂拿材料,做好后再送过来验收,1966年时厂外加工有6000多人,实际一户一家大小都在做,大人白天种田晚上回来做,小孩白天上课晚上回来也做,至少也有五六个人,所以实际上当时参与加工的人数起码有好几万人。
”张溢棠笑着说,他们当时号称从业者达10万人,因为在印象中家家户户都在做。
不过厂外加工比厂里职工待遇要差点,一家人勤快点,一个月也只能挣个近百元。
1966年的辉煌对张溢棠来说远不止如此。
1959年转正成为厂长的他,从第二年开始就琢磨如何改进效率,这时厂子已经改为国营厂了。
到1966年他便让东莞烟花炮竹厂实现了纸管机械化。
“那时候跟农具厂合作,我们出点子,他们出技术,成功后江西、湖南的同行陆续来参观,还订购了不少机器,给农具厂赚了一把。
”说到得意之处,笑容又爬上了张溢棠的脸庞,他说:“这是我在东莞烟花炮竹厂32年最得意三件事之一。
”机械化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效率,职工计件工资涨到了50元左右,以致后来坊间传言:“咔嚓,切一刀,一包三个五。
”当时一包三个五香烟1.5元。
“当时如果没有东莞烟花炮竹厂,莞城得饿死很多人。
”老莞城人杨裕华对张溢棠这句话深有体会。
1 968年,杨裕华刚好13岁,跟他奶奶一起住,姐姐和大哥都下乡了,他父母在番禺教书,每月给的两三块钱刚好够租屋,吃饭和读书都成了问题。
街坊见他生活困难,便从烟花炮竹厂领来的材料分点给他做。
“我本来没有加工资格的,跟街坊拿了材料做好后,再给他们拿去厂里换钱,一个月能赚八九块吧。
”杨裕华笑着说,“伙食和学费都能挣到。
”
他感谢街坊的照顾:“即使有烟花炮竹厂发的本子,也得从凌晨3点排队才可以保证领到制作材料,来晚了,厂里派完就没有了。
”到了1970年,在批判所谓“金钱挂帅”的背景下,东莞烟花炮竹厂取消计件工资,实行计时工资。
“1971年,当时东莞烟花炮竹厂的工资一个月是23元,虽然低了近一半,但还
是比我当时的待遇好。
”杨裕华记得,因为不是职工家属也没有关系,他只能去当建筑小工,工资仅有15元到19元。
黄金十年·经济居首&“政治任务”
加拿大大赛拿金奖烟花绽放港澳及全运会
1972年中美建交后,随着对美贸易的发展,烟花炮竹出口需求日增,莞城、太平、厚街都兴办了烟花炮竹厂,到1976年底,年总产值达到5224.29万元。
位于莞城镇向阳路10号的东莞烟花炮竹厂一直是行业龙头,一年30多万箱的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只是如今从莞城文化广场出发,通向人民公园的这条向阳路,如果不是老莞人,早已不知道10号位置了。
“从1977年开始,东莞烟花炮竹厂迎来了黄金十年。
”张溢棠个人的辉煌则是在1984年,那年,他被邀请去北京,参加国庆三十五周年烟花燃放的设计,“专门设计国庆节庆典燃放的烟花图案”。
1986年5月某日,临近中午,张溢棠不停地抬头看挂在墙上的钟,10点了。
他站起来,来回走了几圈,又抬头看钟,快11点了。
“叮铃铃……”旁边的电话终于响了。
张溢棠条件反射般扑过去。
“拿起话筒那瞬间,我心一紧,就怕听到不好消息,但电话那头传来搭档爽朗的笑声,我紧绷的心才松下来。
”20多年过去了,想起这一幕,张溢棠虽然一再表示对当时自己的技术胸有成竹,但“紧张还是有的”,这在“当时可是政治任务”。
当年年初,东莞市烟花炮竹厂接到了国家轻工部的一个任务:代表中国参加5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烟火比赛。
张溢棠等几人经过半个月的讨论,终于拿出了一个方案,即将中国万里长城与加拿大枫叶旗组合在一起,加上一个手拉手的图形,主题为中加友谊。
张溢棠回忆说:“当时有考虑过五星红旗,但烟花图案制作比较难。
”后来,经过10多次的试验,赶在5月去参加了比赛,结果拿到了第一名。
“那时候出国不容易,我之前去过加拿大蒙特利尔,比赛时就让给副厂长小吴去,他带了20多个人,绝大部分是安装工人。
”没有亲身经历的张溢棠只能听吴副厂长回来后描述:比赛当晚,中国大型架上烟花“中加友谊”在一秒钟之内全部点燃,前下方是100米长的银色长城,和仅枫叶就长30米的枫叶旗,后上方是两束巨大的盆珠,交射在一起,像两只紧握在一起的大手。
场内欢声雷动,不少现场观众激动得跳起来,称“从未见过这么美丽的烟花”。
东莞烟花炮竹厂的辉煌延续到了第二年在当年东莞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出口创汇50万美元以上的有12家企业中,东莞市烟花炮竹厂居首。
1987年底,东莞烟花炮竹业年总产值达2.12亿元,实现税利0.22亿元,出口创汇0.30亿美元,包括辅助协作厂,安置劳力达6.9万多人,成为东莞当时支柱产业之一。
张溢棠作为厂长的一个月工资也涨到了2000多元,当时最高的制火药大工是1700多元。
“这年先是在春节期间为香港市民燃放大型烟花表演,轰动香港”,张溢棠忆述,然后到了6月份,他们又在澳门横跨氹仔大桥成功点燃了长达3988米的“仙女牌”长串炮竹,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
同年10月,全国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召开。
东莞烟花炮竹厂被指定为全运会开、闭幕式燃放大型高空烟花任务。
“前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开闭幕式外,中间还燃放了五六场,每次我都在场指挥,要保证绝对安全。
后来这些礼花弹还获得轻工部金牌奖。
”张溢棠呷了口水,又转头看了看窗外,雨不知何时已停,但乌黑的云还是压着要透下来的光线,他眼睛微眯,神情却还沉醉在当年的辉煌中。
这也难怪,20多年过
去了,连只是跟车去拍照的杨裕华对当年威水史也历历在目:“那时候,十多辆车载着烟花浩浩荡荡开过去,前面有警车开道,威得不得了。
”
90年代·寂寞谢幕
爆炸事故后被令停产东莞花炮工厂次第消亡
“砰”的一声巨响,惊碎了东莞烟花炮竹行业的辉煌之梦。
这天是1990年11月15日,爆炸造成5人死亡、42人受伤。
这已经是张溢棠退休两年后的事情了。
1988年,张溢棠在获得东莞烟花炮竹业唯一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后,便退休了。
第二年,东莞烟花炮竹厂便成立了总厂,下设东莞烟花炮竹一厂、二厂,以及东莞烟花炮竹制品厂。
这次爆炸事故发生在东莞烟花炮竹二厂,爆炸时远在运河边的林业局的窗玻璃都被震碎了。
“当时二厂厂长刚好是我弟弟张国寰,据一些朋友说,当时爆炸时连远在广州番禺的人都能感觉到。
”张溢棠感叹地说,机械化、研制出小型魔术烟花和安全是他在东莞烟花炮竹厂32年最得意的三件事,这么多年来没有出过什么大事故“一离任就出事,多少有点运气成分吧。
”如今,位于党校附近的小山坳里绿树成荫,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烟花炮竹二厂的影子了。
这次爆炸也直接导致了市政府禁止烟花炮竹厂开工。
一厂、二厂和制品厂都停工了。
位于城区的其他爆竹厂也被要求迁移到远离市区的地方,但由于烟花炮竹的生产加工一直存在安全隐患,最终整个东莞市的烟花厂都不准做了。
停产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一厂还在很长一段时间从事着与烟花爆竹相关的业务,比如替别人燃放烟花,将外地生产的烟花贴上自己牌子销售等,但最终也停业了。
位于向阳路的制品厂已经在旧城改造中变成一堆瓦砾。
窗外雨又下起来了,较之前更紧,淅淅沥沥的。
十多年过去了,东莞烟花炮竹业成了东莞人一份尘封的记忆。
已经84岁的张溢棠,满头白发,他依在窗边,背影跟烟花般寂寞。
寂寞烟花,或许这个词组是对东莞烟花爆竹产业最恰当的描述。
口述史
张溢棠,1928年生,东莞烟花炮竹厂厂长)
小型魔术烟花当年曾卖2万箱
当厂长后,我当时因为要研究机械化和新品种,吃住都在厂里。
虽然我家离厂走路才几分钟的路程,但当时我有4个孩子,都还小,他们吵闹会影响到我。
平时夜晚加班到12点很正常,不过因为身体原因,很少通宵加班。
)
1968年,我们研制出了一种小型魔术烟花,当时是从湖南“地老鼠”烟花得到启发的。
这是我在东莞烟花炮竹厂32年最得意的一件事。
这种烟花八只一排,不但体积小,而且有红、绿、黄三种颜色,是东莞第一种有颜色的烟花。
当时很受外国人欢迎,就这一种烟花能卖到2万箱,是当时最畅销的烟花。
应邀到澳门“放炮”创世界纪录
1987年6月份,应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邀请,我们携带名牌产品“仙女牌”全红长串礼炮,赴澳门参加一个庆典。
这串炮竹长达3988米,共有278.8万个炮竹,含火药600公斤。
当时最难的是控制时间和一次点爆,你不能在人家开幕还没有结束时就爆完了或者熄火了。
我带队提前来到燃放地点,从晚上12点
开始安装,将经过20多次试验、每串长30米的炮竹一截一截接起来,一直干到第二天中午12点。
下午1时,礼炮从起点点燃,一路脆响,急密有致,红花飞扬,场景十分壮观。
点燃后我们一路跟着炮竹跑,最担心是熄火了。
沿途也吸引了数万市民围观,直到下午5点多钟,整串礼炮燃毕,时间比要求的6小时还长了40多分钟。
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
杨裕华,1955年生,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全运会运烟花警察开道很威风
我虽然不是东莞烟花炮竹厂员工,但广州全运会我全程参与了。
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开、闭幕式外,其间每隔三四天就要燃放一次烟花。
每次晚上需要放时,考虑到时间和安全性,当天早上凌晨四五点就得装烟花,然后出发。
那时候觉得很累。
不过10多台车浩浩荡荡,前面有警车开道,相当的威风。
从厂出发到中堂这段,是东莞警察护送,从中堂到广州,就由广州警察负责了,转接地点就在中堂。
到广州后,一般要安装几个小时。
我当时主要是负责拍照,所以广州天河体育馆每个角度我都走过。
变迁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东莞炮竹兴起;
1956年,全县烟花炮竹业实行公私合营,成立东莞烟花炮竹厂;
1970年,取消计件工资和适当发放奖励金制度;
1977年,府城烟花炮竹厂建成,初期为东莞烟花炮竹厂加工炮竹出口;)
1981年,东莞烟花炮竹厂实验厂在3月筹建,于1982年投产;
1984年,东莞县烟花炮竹工业公司成立;
1986年,东莞市烟花炮竹厂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第二届国际烟花比赛夺得第一名;
1987年,东莞市烟花炮竹厂制作的“仙女牌”全红长串礼炮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为中国第六届全运会承担开幕、闭幕的烟花燃放表演;
1989年,东莞市烟花炮竹厂成立总厂,下设东莞烟花炮竹一厂、二厂,以及东莞烟花炮竹制品厂;
1990年,东莞烟花炮竹二厂发生爆炸,从那时起,东莞市政府不准烟花炮竹厂开工,东莞烟花自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