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 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 “如的:”。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再用“者”字 煞尾 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 后面。一般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 字来表示。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 +之+定语”的格式。
如: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介宾短语 后置做补语
(1)介词结构“于……”常 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 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 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 候要把它作状语,因此,我们 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 结构后置”。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句
固定句式
倒装句 省略句
.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用法
.
1、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②所谓后洞也。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
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以加强语
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
宾语前置
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 ,又请杨子之竖 追之。
.
3、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之与 斗卮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 有志者,不随 之以止也。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竖子不足与 之 谋。
此亡秦之续耳。
.
1、判断句
3、用动词“为”、“是” 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
“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
1、判断句
4、用“非”、“未”、 “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
的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 如是肯定判断句 ,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 句,要用“不是”。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如: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 秦,虎狼之国。 .
1、判断句
2、用副词“乃”、“则”、
“即”
“皆”、“耳”
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
见。
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余购三百盆,皆病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 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2)介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情况。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
.
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 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 还 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
.
2、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 “受……于……“表被动
(“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
者)。
如: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2、被动句
2、用“见”、“见… 于……”表示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2、被动句
3、用“为”、“为…… 所……”(“为”引出动作的
主动者)或
“……为所……”表示被动。 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2、被动句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文言文中较少见)。
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 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
.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
3、省略句
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
“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 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 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 掉。
如:将军战于 河南,臣战 于 河北。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 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
4、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 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 上称之为“倒装”。
.
4、倒装句
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 后置做补语
.
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 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 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 甚矣,汝之不惠!
.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前
宾语前置
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
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
语译成“被”。
.
3、省略句
1、省主语。( 有承前省、蒙后省, 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 大破之。承前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蒙后省
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 手自笔录,余 计日以
如: 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 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 将其 “顺装”过来。
.
5、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的格 式用法。这些类固定句式,翻译 时要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1、表疑问。“……如何”、“奈何”、“若何 “奈若何”等格式。
还…… 余录毕,余走送之。
自述省
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 曰:“不
若与人。”
对话省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
之事甚急。” .
对话省
3、省略句
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 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 还是比较少的)。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