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分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作出当前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经过31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基本完成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轨,这种转轨同时重组了社会结构、重组了利益关系、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经济体制的变革是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的根本原因。

第一,从我国改革开放战略布局看,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和管理具有必然性,改革开放过程也是伴随社会问题持续生成的过程,特别在仍然沿用传统治理手段的情况下,社会问题、社会矛盾表现得更加严重。从中华民族历史大视野看,中国生产力水平经历了从1840到1949年的停滞甚至倒退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选择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具有必然性,直接目的在于集中有限资源迅速建立足以巩固新生政权的经济基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实质是在实施经济发展的赶超战略,目的在于尽快缩小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无疑,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实行市场化趋向的改革应该是发展生产力的逻辑选择。实施上述优先发展经济的国家战略,轻视社会建设和管理是不得已的政策选择,尤其是在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情况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必然是社会结构调整过程、利益格局重组过程,也必然是制造矛盾制造问题的过程。由于忽视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大量生成,另一方面解决矛盾的投入不够、手段过时,在社会矛盾集中暴发的情况下,社会生活无序变得更加严重。

第二,从对改革开放成果分享看,利益格局深度重组,利益分配差距太大,「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已成社会现象,部分心理失衡的群众必然要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从我国改革开放制度调整的一般过程看,在资源配置基本遵循了帕累托改进路径同时,人民群众利益分享上也基本上遵从了同样的路径,基本实现了任何改革都能够使部分人变得更好而没有使多少人变得更坏,人民群众变得更加富裕。然而,由于改革由点到面逐步展开,由于改革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由于改革是由单轨到双轨再到单轨的过程,更由于发生制度漏洞属于常态现象,总有部分群体在制度调整过程中得到更多,总有部分群体甚至通过钻制度不健全空子实现致富,部分人因此实现暴富,对改革成果分享上出现较大悬殊,收入差距太大,部分得利少者因此心理失衡,指责社会缺少公平公正,因此生成大量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有少数人甚至以过激的方式表达对党和政府的不

满。

第三,从人民群众民生保障看,在传统体制已被撤除的情况下,因替代体制远未建立而出现「漏保真空」,缺少基本民生保障的困难群体也就缺失了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由此触发。3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也是社会保障体制重构过程。改革开放前的计划体制下,尽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就业择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教育、低保、退保等方面看,保障水平虽然低,覆盖面是广的,城镇居民由国家分配工作,农村有赤脚医生,各种低保和困难户基本有人托管照顾,孩子上学都还是有保障的。改革开放之后,在新的保障体制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原有保障制度已被撤除,这就出现了保障真空。例如,无论有没有学历、有多高学历,就业一律由市场解决,在就业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择业使部分群众、包括国企改制中下岗职工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失业居民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再如,农民医疗服务上,生大病往往倾家荡产,农民子女上大学的学费也使许多家庭好多年难以翻身。特别是农民工,他们长期在城镇工作、服务,但在当地却享受二等公民待遇。这些民生保障上的漏保真空,沉淀出一个生活困难的群体、心理失衡的群体,他们必然是制造社会问题重要主体。

第四,从社会控制的制度安排看,传统「单位制」控制体制已经解体,而新的覆盖全体人群的社会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游离于社会管控范围之外的群体必然也是社会问题的制造主体。传统社会管理是依附于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国家通过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生产队等组织单元,对居民实施控制、管理和服务,每个公民从进入单位起,单位为其职工提供就业岗位、薪金、医疗保障、住房、孩子教育、退休保障,直到去世举行殡葬服务,单位还负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和家庭状况、控制职工行踪,农村生产大队和小队虽然给村民提供服务内容比城镇少,但承担的社会管理责任与城镇的企事业单位大同小异。城镇极少数无业居民,则由街道居委会负责掌握情况、提供相关管理和服务。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是大量的国有和集体企业通过改制而变成无上级主管的市场单元,另一方面新设立的企业等法人单位绝大多数都为无上级主管的市场单元,有上级主管的「单位」已经成为少数。同时,随着用工制度改革和择业自由化,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与供职的单位仅保留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关系,「单位」没有义务关心职工劳动之外、八小时之外、退休之后的情况,「单位」已经没有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责

任。当前社会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即将启动,可以预期成为「失控」、「漏管」的单位和公民将绝大多数。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替代「单位」的社会管理主体。

第五,在思想引导上看,价值理念由传统单元被多元替换,并且丢失理想信念的人、金钱至上的人越来越多,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在经济制度安排上实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大公无私、集体主义成为基本的价值理念,甚至连「一闪念」的私字都不能有,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彻底清算,统治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受到无情批判,西方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更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理念水火不容,人们的思想观念纯洁得几乎到了宗教化的程度,只要毛主席、党中央一句话,全体中国人民刀山愿上火海敢闯。实行市场经济,倡导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个体都被逼到竞争求生存的境地,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价值理念与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孪生关系,党和政府倡导的、传统的、主流媒体宣传的价值观念,对社会大众影响力、控制力越来越弱,原来遭到我们批判的西方价值观反而有了现大生存空间,再加上缺少宗教力量的约束,思想迷茫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于基本的乡规民俗、家庭伦理都在大量丢失。思想和道德的迷茫比制度缺失还要严重,人们缺少了基本的行为准绳,行为本身必然被放纵,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多发是文化背景、思想渊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