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_蔚承祥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成效与思考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成效与思考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方面,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加强了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增加了研发人员数量,提高了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积极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并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提高了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还加大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为农业产业提供了一些新的科技支撑。
然而,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研投入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地方财政,经费有限,限制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其次,科研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偏大,年轻人才的流失严重。
这不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研活动的持续发展。
另外,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还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资源共享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建议。
首先,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的占比,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
其次,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增加年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科研人员结构。
同时,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

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作者:王冰林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0期王冰林(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 261071)摘要:根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发展状况,对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主要职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推广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248-012012年2月1日,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连续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从深层次解决“三农”问题的更高境界与宽广视野。
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的农业科研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更大挑战。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分为农业部属、省属和地市属三个层次,农业部属、省属农业科研机构以承担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主。
地市属农业科研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优势,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的主要职能定位,其主要职责是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为推动本行政区域和周边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 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处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末端,又位于所在行政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前端,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本地及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出现的实际问题,应着重加强应用型、集成型、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结合单位实际,亦可开展部分应用基础研究。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Ab t a t s r c :Ac od n o t e h so c l sau f t e e i n l a a e e f a r ut r l s i n e n h i d t n t e a nc l c r ig t h i r a tt s o h rg o a c d mi s o gi l a c e c s a d t er u y h g u- ti c u i t r li d s il tc n lgc l s se t e f n t n ft e r go a c d mis o g iu t rl s in e n t e a r u t rl n t n l u a n u t a e h oo ia y t m,h u c i s o h e in la a e e f a r l a c e c s i h g i l a ai a r o c u c u o
17 0个 . 17 1 比 9 9年 的 5 3个增 加近 1 倍 . 中农 1 - 3 其
业部所 属 5 8个 、 省属 4 5个 、 6 地市 属 6 7个 。地 市 4 级 农 业 科 研 单 位 占 全 国 农 业 科 研 机 构 总 数 的 5 .%. 中涉 及种植 业 的单位 3 6所 . 53 其 2 占全 国科研 单位总 数 的 2 .%: 事科技 活动 人员 23万人 . 79 从 - 占
( 襄樊 市 农业 科 学 院 , 北 襄樊 湖 4 15 4 0 7)
摘要 : 从地 市级 农 业 科研 单 位 的 历 史地 位 入 手 , 合 产 业技 术体 系的 职 能分 5 , 结 - 分析 了地 市级 农 业 科 研 单位 在 国家现 代 农 业产 业技 术体 系 中的作 用 。 关键 词 : 市 级农 业 科研 单 位 ; 业技 术 体 系; 位 ; 用 地 产 地 作
农业科研成果对农村生产力的提升

农业科研成果对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农业科研成果对农村生产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科研成果对农村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著。
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而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则可以加快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农业科研成果可以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通过农业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农民可以学习到最新的种植技术、养殖方法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技能。
例如,新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农业科研成果还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减少耕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
其次,农业科研成果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科研成果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通过科学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得到有效保障。
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农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健康价值。
此外,农业科研成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促进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拓宽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生产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的进步。
通过农业科研成果对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可以形成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总的来说,农业科研成果对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为实现农村振兴和乡村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成效与思考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成效与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成效与思考。
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现状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地方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
近年来,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人员队伍的建设。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增强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人才引进、学术交流、实践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2、科研项目的开展。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注重科研项目的实践应用价值,开展了一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实践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
这些项目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利用等多个领域,为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3、科技成果的转化。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通过技术推广、科技服务、技术转让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科研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队伍结构相对单一,缺乏专业交叉和多元化。
这种结构不利于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和科技交流,也不利于科研成果的多样化和综合应用。
2、科研项目的实践价值不够。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开展科研项目时,有些项目缺乏实践应用价值,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难以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实际支撑。
3、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足。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有些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或者转化效果不佳,缺乏市场竞争力。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探讨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探讨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具有重要的科研创新职责。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新农业形态的兴起,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科技创新模式,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领域,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因此,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
一、建设平台的意义1.促进科学研究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和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实际生产应用,验证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实际效果,促进新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优化人才队伍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发挥空间,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研究能力,充实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
3.提升品牌竞争力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是提高品牌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该平台可以促进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拓展市场和渠道,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1.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应该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团队,更应该建设成一个完整的科技服务体系,覆盖科研、生产、销售等全链条。
建立完整的服务流程,从客户需求的洞察开始,按照农产品生产链的节点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
2.加强技术转移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应加强技术转移工作,将科研成果快速、适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推动旱作高效、植保绿色、养殖安全、农机智能化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3.拓宽合作渠道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应与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农业旱涝保收、精准施肥、绿色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达到资源整合及互惠共赢的效果。
三、建设平台的具体举措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应该以人才为基础,确定合适的人才政策并实施。
以更优厚的薪酬待遇等吸引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骨干,将人才与平台紧密结合,形成稳定,专业化的科研团队。
农业科技示范区中国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农业科技示范区中国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农业科技示范区作为中国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定义和功能,并分析其在中国农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定义和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区是指通过科技创新手段,集聚科技资源,在特定地区建立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示范、科研试验、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功能包括:1. 技术示范: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展示先进农业技术和高效的农业管理模式,引领农民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 科研试验:农业科技示范区提供了农业科研人员进行试验研究的实验场所和条件,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3. 人才培养:农业科技示范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过科技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4. 科研成果转化:农业科技示范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二、农业科技示范区在中国农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农业科技示范区在中国农业创新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广农业技术: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示范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益和增加收入。
2. 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科技示范区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区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粮食损失。
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示范区还创新农业种植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通过引进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和高效的农业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4.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区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等,促进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的提高。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与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及对策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与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及对策摘要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地位日益被重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身处农业科研基层,贴近生产实际,面临创新首要任务。
阐述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现状及发展阶段,论述了农业科研与服务创新的必要性,指出了创新的难点,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与服务;创新;必要性;难点;对策“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主要手段,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指标”是近年来中央文件反复强调的话题,其指明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也是我国农业进入新历史阶段提出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经30多年突飞猛进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这一量变质变的过程也就是现代农业的进程,它包括诸多农业现代技术的集成,也是农业市场日臻成熟、农产品日益丰富的过程。
农业生产和发展需精益求精,而科技创新成了新要求和新动力。
农业行业外,层出不穷的科学新发现及新技术的产生,给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外在的条件。
例如,太空技术、分子生物学进一步发展,作物新品种不断问世,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的进步,现代栽培技术不断翻新,增强了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能力。
当前,我国农业的生产管理部门和技术研究单位协调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中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是当务之急,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身处农业科研基层,贴近生产实际,在创新领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重点。
1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现状我国农业科研体系建立50多年来,经不断完善提高,尽管路途曾有波折,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学科专业较为全面、区域特色鲜明、自上而下管理网络清晰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首先面临的一大制约。
自然资源的短缺,使得我国农业加强科学研究成了必然要求。
农业科学研究从层面上有划分,任务各有侧重。
省级以上以基础理论研究及前沿学科研究为主,其次是遍布各地、市、县的农业科研单位,以技术推广应用和数据情报的获取汇总等工作为主。
农科院对于乡村振兴的贡献

农科院对于乡村振兴的贡献
农科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科技创新:农科院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研究,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提供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2. 农业人才培养:农科院培养了大批具备农业科技研究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他们通过在农村地区的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动力。
3. 农业综合服务:农科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面的农业综合服务,包括农业技术咨询、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发布等,为农民提供了精准的服务,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4. 农业产业发展:农科院通过研究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5. 农业政策建议:农科院通过对农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建议,为政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了农村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落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保障。
综上所述,农科院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综合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政策建议等方面,都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建议摘要通过分析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市农科院所管理工作建议,包括管理信息化建设、科研全程化管理、人事制度建设、档案管理、成果管理、条件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地市农科院所;科研管理;现状;建议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330-02在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下,地市级农科院所是农业科研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一级处于国内农业科研最基层,集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与服务性研究等于一体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承担着当地的农业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农民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等任务,是当地农业科学研究、示范和推广的主力军,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近几年来的市场化运作,地市级农科院所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与筛选,并发生了显著的优胜劣汰变化,其中发展较好的科研院所其科研、开发和科技服务等都进入了良性循环,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很足;而把握得不够好的科研院所则举步维艰,甚至面临着生存危机。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科研管理工作的好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1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现状我国现有地市级农科院(所)649家,其中涉及种植业的单位326家,在体制隶属上分别为省农科院或地方政府,其中大部分属地方政府。
经过20多年的改革,特别是自2000年《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实施后,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管理机制和体系逐步完善,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科研工作的运行和管理逐渐向规范、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
地市农科院所通过调整科研方向、优化学科设置及明确岗位职责,运转效率大大提高。
在人事制度上已较普遍地实行了院(所)长负责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等管理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大批与区域生态特征相适应的科研成果,为区域优势农产品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区域性农业科研、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中心。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1.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是公益性农业事业单位一是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服务,面向农村、农民,以新品种、新技术等形式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直接受益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效果是农业发展和全社会普遍受益。
二是由农业科研的特点所决定。
农业科研具有长周期性、强地域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农业科学技术保密性差。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主要从事的栽培技术研究和作物品种选育,很难获得与投入相匹配的自身经济效益。
三是由农业科研的服务对象所决定。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和农民。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弱质行业;农民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弱势群体。
千家万户分散、兼业经营的农民,承载科技创新成本的能力十分有限。
因此,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农业技术研究的投入主体只能由政府主导,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性质应该且只能定位于社会公益性机构。
2.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基层单元长期以来,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目标,立足于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与服务工作,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产品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区域性农业科研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多数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被纳人创新体系建设范畴,承担着产业综合试验站建设任务,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基层单元。
3.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应承担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等职能我国农业科研体系主要由国家、省、地市级三级农科院所构成。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上与国家、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相衔接,下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相衔接,在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上能够实现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零距离”对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生产需求,使科研成果更易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地市级农科院所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_蔚承祥

项,省、部级奖励 63 项,获国家专利和品种权 30 个, 取得动 植物品种、兽 药、农药、肥 料等登记证 和审定 证书 89 份,出版专著 50 多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发表论文 2 855 篇。江苏徐州市农科院“十五”期间共 承担科研课题和建设项目 414 项,新上课题 163 项, 包括国际合作 5 项,国家级 31 项,省部级 63 项,市厅 级 64 项。荣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 23 项,其中,国 家级奖 1 项,省部级奖 10 项,市厅级奖 12 项,通过审 定的农作物新品种 29 个,发表研究论文和编写专著 193 篇(部),其中,学报级论文 27 篇,专著 16 部[2]。地 市级农科院所紧紧围绕区域发展实际和农业生产需 求这条主线,不断进行新种质创新、农艺技术改进、 先进技术的集成熟化和推广应用等工作,为区域农业 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加快了先进农业科 学 技 术 成 果 的 转 化 和 扩 散 ,为 农 民 增 收 、农 业 增 效 作 出了重要贡献。
第 27 卷 第 6 期 2008 年 12 月
文章编号:1001- 8611(2008)06- 0034- 04
农业科技管理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7,No.6 Dec, 2008
地市级农科院所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2 地市级农科院所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成功做法
2.1 立足当地实际确立科研方向 地市级农科院所 立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区域特色,把农业生产的科 技需求作为工作重点和科研推广方向,为当地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提供 科技支撑。泰安市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种植基地之 一,常年种植小麦 20 万 hm2 左右,而小麦新品种选育 一直是泰安市农科院的优势专业,早期选育的泰山 1 号、泰山 4 号,在全国年推广面积 0.23 亿 hm2,赢得了 “泰山压顶”的称号[7];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育成的鲁 麦 18,现今种植面积仍稳定在 700 万 hm2 以上;“十 五”以来,院先后有 6 个小麦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和山 东省审定并进行大面积推广,为黄淮流域的小麦增产 立下了汗马功劳。蔬菜是潍坊地区重要的优势产业, 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 27 万 hm2。潍坊市农科院根据 这一实际,把选育优质蔬菜新品种作为自己的科研工
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贡献与挑战

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贡献与挑战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科研机构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贡献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科研机构的贡献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研机构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试验,科研机构为农户提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法,并通过培训和示范,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际生产中。
其次,科研机构通过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研究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科研机构能够提供新的品种、新的耕作方式和灌溉技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科研机构还在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做出了贡献。
通过研究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科研机构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农产品的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科研机构面临的挑战然而,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科研机构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设备购置、研究经费和人员培养等方面的支出。
然而,很多科研机构的资金来源有限,导致科技创新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方面存在困难。
虽然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很多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和推广。
由于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无法及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另外,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员队伍,然而,科研机构面临着人才流失和培养困难的问题,导致人才储备不足,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三、应对挑战的措施为了克服以上的挑战,科研机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科研机构需要加强与生产部门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作者:张明涛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7期【摘要】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当代农业快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面对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难题,要通过完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等措施的实施加以逐步破解,以释放科技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农业科技乡村产业振兴科技兴农【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科技创新是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偏低的现实困境,需要结合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情况,探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方法。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性、持续性的活动。
由于各地区农业发展方式的不同,需要结合基层农业发展实际进行有效的创新。
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现状来看,虽然相关主体可以在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开展探索,不断丰富科技创新方法和成果,但一些薄弱点的存在使得科技创新难以实现较大的突破,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是对现有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改革,需要有强大、持续的动力支撑,而动力不足是制约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高质量开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农民主体来看,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逐渐趋于多元化,农业经营收入不再是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参与农业经营和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从企业主体来看,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和前期大量的成本投入,加之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滞后,使得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难度偏大;从政府主体来看,基层地区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虽然使得农业科技创新的范围愈加扩大,但也使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更加分散,加大了政府引导农业科技创新的挑战。
正是上述这些限制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包括农民、企业、政府在内的科技创新主体参与农业科技创新表现出明显的动力不足,难以适应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需求。
乡村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乡村科技创新

乡村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乡村科技创新乡村科技创新中心是指在乡村地区建立的一个科技研究、创新和推广的机构。
它旨在促进乡村地区的科技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乡村科技创新中心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如何推动乡村科技创新。
一、乡村科技创新中心的意义和作用乡村科技创新中心的建立,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乡村科技创新中心可以为农村地区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提供专业的科技支持和咨询服务。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其次,乡村科技创新中心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通过科技创新,农村地区可以发展新的产业和业态,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乡村科技创新中心还可以加强农村地区与城市的科技合作,促进农村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协同发展。
二、乡村科技创新中心的推动方式乡村科技创新中心在推动乡村科技创新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
首先,乡村科技创新中心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与农田、农户、农业生产等相关方的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并进行推广应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乡村科技创新中心注重科技创新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培训班、科技创新大赛等形式,培养和引导农村地区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同时,乡村科技创新中心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参与度。
再次,乡村科技创新中心注重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合作。
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合作,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科技创新的互利共赢。
三、乡村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需求乡村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乡村地区的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
乡村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科技创新环境相对落后,科技创新机制相对滞后。
新农业科技创新的科研机构与人才支持

新农业科技创新的科研机构与人才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日益受到重视。
科研机构的建立与人才支持是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科研机构的作用、人才支持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农业科技创新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传统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而新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二、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研机构通过对农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科研机构可以组织和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推动农业科技的实际应用。
同时,科研机构还可以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因此,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三、科研机构的建立为了有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科研机构的建立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设置农业科技创新专门机构或研究院来提供科研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聚集优秀的科研人才,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关键问题。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的建设和项目的开展。
此外,与科研机构合作的企业也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推动科研机构的发展。
四、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了保证农业科技创新的持续进行,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相应的培养体系,包括科研项目的资助、科研团队的组建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海外优秀科研人才来华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支持科研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五、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的快速应用。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田科技示范基地与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田科技示范基地与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农田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示范基地和县区的建设,既能提升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又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田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的作用及意义。
一、农田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农田科技示范基地是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主要作用如下:1. 推广科技成果:农田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展示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帮助农民了解并掌握现代农业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益。
2. 创新模式探索:基地鼓励农业生产模式创新,通过引入新设备、新技术,探索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模式,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3. 培训农技人才:基地设立了农技培训中心,开展培训课程,提升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的意义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是指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协调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三者关系的县区,其意义如下:1. 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科技创新示范县致力于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示范县的建设使得农村经济从传统的单一农业产业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通过引进创新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旅游等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获益。
3. 倡导农村创新文化:示范县注重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育,倡导农村创新文化,激发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农田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的互动关系农田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之间存在着协同发展的关系。
农田科技示范基地为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提供了科技成果的展示平台和技术支持,而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县则提供了具体的场地和资源支持,为农田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保障。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余华强;梅汉成;赵开斌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47)12
【摘要】从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历史地位入手,结合产业技术体系的职能分工,分析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作用.
【总页数】3页(P1523-1525)
【作者】余华强;梅汉成;赵开斌
【作者单位】襄樊市农业科学院,湖北,襄樊,441057;襄樊市农业科学院,湖北,襄樊,441057;襄樊市农业科学院,湖北,襄樊,4410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4
【相关文献】
1.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 [J], 吴春;徐红兵;邓晔;蔡林运;王凯;咸学明;任仲玲
2.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中几个重要关系思考 [J], 李红铁
3.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在技术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 [J], 陈志刚;赵晓梅
4.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为例 [J], 林剑峰; 王相华; 张如义
5.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种业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J], 周红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获得国家 “三大奖”的比例
力量之一; 而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获奖比例占 10.56%,高于中科院和其他单位获奖数量,说明地市级 农业科研机构具有一定的科研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
·522·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Vol.24 No. 11 2008 November http://www.casb.org.cn
·520·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Vol.24 No. 11 2008 November http://www.casb.org.cn
三农问题研究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的 地位与作用
蔚承祥,孔 怡 (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泰安 271000)
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Innova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S&T Of Loc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Yu Chengxiang, Kong Yi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Tai'an, Shandong Taian 271000)
基金项目:2007 年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007RKA314) 。 第一作者简介:蔚承祥,男,1965 年出生,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与推广工作。通信地址: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老泰莱路 16 号泰安市农业 科 学 研 究 院 科 研 处 ,Tel:0538-8505110,E-mail:k5110@126.com。 收 稿 日 期 :2008-07-18,修 回 日 期 :2008-08-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料来源:根据“ 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汇编( 1964—2003 年) ”“、 科技部发布 2004—2007 年科技成果奖励公告”整理而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 要: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居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网络构架中的末端,又置身于区域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与应用体系的前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社会公益性职能 和作用认识不统一、功能定位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对获奖成果、育成品种和社会化服务等资料的统计对 比分析,反映出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农作物 品种更新换代的主导力量,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纯公益性农业科研成果和科技服务,为区域农业和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 只有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才能推动农业科技 进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效,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
善,基本形成了由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农业 科技企业和农业科技推广系统组成的农业科技创新与 推 广 应 用 的 组 织 框 架 [1],融 农 业 科 研 、教 育 、推 广 于 一 体 的“ 产学研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的作用逐步 显现。 但现实中对以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研究为 主的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作用重视不够, 对其功能
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 通过对地市级 农业科研机构在国家成果奖励中成果获奖数量和等级 的统计分析, 论证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国家农业科 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国家“三大奖励”中的获奖 数量
1964 年—2007 年,全国各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 院校、农技推广单位和企业等共有 1393 项重大农业科 技成果获得国家“ 三大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 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按奖励种类划分,国 家自然科学奖 47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224 项,国家科 学 技 术 进 步 奖 1122 项 , 分 别 占 3.37% 、16.08% 和 80.55%;按科研单位层次与属性划分,国家级农业科研 单位 288 项,省级农业科研单位 562 项,地市级农业科 研 单 位 147 项 ,高 校 245 项 ,中 科 院 92 项 ,其 它 单 位 57 项 , 企 业 2 项 , 分 别 占 20.67%、40.34%、10.56%、 17.59%、6.60%、4.10%和 0.14%( 见表 1、图 1)
三农问题研究
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可或缺,也说 明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以应用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为 主的作用与其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职能分工基本 一致。 1.2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国家“三大奖励”中的获奖 等级
1964-2007 年 ,全 国 各 级 农 业 科 研 机 构 、高 等 院 校、农技推广单位和企业等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47 项,国家科技发明奖 224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1122 项, 分别占获奖总数的 3.37%、16.10%和 80.53%。 此间地 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1 项, 国家 科技发明奖 39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107 项,分别占总 获奖数量的 0.68%、26.53%和 72.79%( 见图 2) ;从获奖 等 级 看 ,1964-2007 年 期 间 全 国 各 级 农 业 科 研 机 构 、 高等院校、农技推广单位和企业等共获得特等奖 3 项, 一等奖 69 项,二等奖 553 项,三、四等奖 768 项。 其中 三、四等奖项占 55.13%,二等及以上占 44.87%。 地市 级农业科研机构共获得一等奖 11 项, 二等奖 44 项, 三、四等奖 92 项。 其中三、四等奖项占 62.59%,二等及 以上占 37.41%。 进一步验证了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以 应用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为主的作用与其在农业科技 创新体系中的职能分工的基本一致性。 但从地市级农 业科研机构所获奖项看,也不乏奖励级别高、社会影响 力较大的科研成果和单位。 如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丹东市农业科学院、绵阳市农业科 学研究所、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奖的扬州市农业科学院、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南充市农 业科学院等[5]。
从获奖数量看, 省级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的获奖
表 1 不同层次科研机构获得国家“三大奖”的数量统计(1964—2007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0% 4.10% 0.14% 20.67% 17.59%
10.56%
40.34%
图 1 不同层次农业科研机构获国家 “三大奖”的比例
大户,占全部获奖数量的 43.34%,表明其在农 业 科 技 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获奖 288 项,占全部获奖数量的 20.67%,是科技创新的主要
三农问题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第 24 卷 第 11 期 2008 年 11 月 http://www.casb.org.cn
·521·
定位不明确、农业科技公益性职能和作用认识不统一, 造成部分地方农业科研机构人员流失、经费不足,削弱 了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在整个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 用的发挥, 影响了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和中国整 体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2]。笔者通过对地市级农业 科研机构在国家科技成果奖励中的数量和等级、 育成 的农作物新品种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对区 域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承担政府提供的社会 公共服务等方面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 阐述地市级农 业科研机构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1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 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