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脂蛋白:CM、HDL、LDL、VLDL。 高胆固醇(TC)和高甘油三酯(TG)是AS的最主要
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以上两者主要结合在LDL分 子内。浸润和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的病变。
2.高血压 3.吸烟 4.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 5.遗传因素 6.其他因素
1、脂质条纹: 肉眼:动脉内膜上长短不一、宽约1-2mm的黄色条纹
或针头帽大小的斑点,平坦或稍微隆起。
镜下:大量泡沫细胞、SMC
淋巴细胞、基质
脂质条纹
2、纤维斑块: 肉眼:隆起于内膜的灰黄色斑块,斑块直
径约0.3-1.5cm,可相互融合。 镜下:病变主要有三个区组成 ①纤维帽:由密集胶原纤维、散在SMC和 少量弹力纤维和蛋白聚糖组成,可玻璃 样变性呈瓷白色。 ②脂质区:由FC、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碎片 组成。 ③基底部:由增生的SMC、结缔组织及炎 细胞组成。
病理教研室
概述: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指一组以
动脉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硬化 性疾病,包括三种类型
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
见和最具有危害性的疾病。 二、动脉中层钙化,较少见,好发于老年人中等肌型 动脉,表现为中膜钙盐沉积及骨化。 三、细动脉硬化,常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主要是 细小动脉玻璃样变。
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
4、继发性病变:演示
继发性改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钙化 动脉瘤形成
成因
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 破裂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后果
动脉管腔阻塞程 度加重 形成粥瘤溃疡和 附壁血栓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阻塞血管管腔、 暴露内皮下胶原 脱落形成栓塞 钙盐沉积于坏死物中 中膜萎缩,弹性下降 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 发生病理性膨出 动脉壁变硬、变 脆 破裂造成致命大 出血
年龄、性别、体重、感染等。
(二)发病机制:演示
机制未明
1.脂质作用
2.内皮细胞损伤作用 3.单核-吞噬细胞的作用 4.平滑肌增殖的作用
二、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变:演示 好发部位:大、中动脉,最常见腹主动脉,其次为
冠状动脉、降主动脉、颈动脉和脑底Willis环。尤 为动脉分叉、开口处的血管凸面。 四期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AS):
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
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 脉内膜沉积、平滑肌细胞(SMC)和结缔组织增生,引 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壁变 硬,管腔狭窄。 AS主要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中风、 和四肢坏疽等。 发病情况:我国呈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中老年 人多见,40-49岁发展最快。
复合病变
斑块内出血
来自百度文库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
(二)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
后果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见第二节) 2.脑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
脉和Willis环,长期供血不足导致脑实质萎缩; 急性供血中断导致脑梗死。 3.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在肾动脉开口及主 干近侧,亦可累及弓形动脉和叶间动脉,引起 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性固缩肾。 4.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见于下肢动脉,引 起间歇性跛行;完全阻塞时可发生足趾部干性 坏疽。
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萎缩
足部干性坏疽
纤维斑块
纤维斑块
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粥瘤) 肉眼: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
切面:纤维帽下方,有多量黄色粥糜样 物
镜下: 表面:纤维帽 其下方:胆固醇结晶、坏死物、钙化 底部及边缘见肉芽组织、淋巴C、泡沫C、 中膜SMC萎缩,弹性纤维破坏 外膜: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
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