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氢燃料超燃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速燃烧与高超声速推进

超声速燃烧与高超声速推进

超声速燃烧与高超声速推进俞刚;范学军【摘要】50多年的努力和曲折经历证明了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概念的可行性.本文对影响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成熟的主要因素作了扼要的分析.高超声速推进的首要问题是净推力,利用超声速燃烧获得推力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制约,它们往往互相牵制.几次飞行试验表明高超声速飞行需要的发动机净推力仍差强人意,液体碳氢燃料(煤油)超燃冲压发动机在飞行马赫数5上下的加速和模态转换过程,成为高超声速吸气式推进继续发展的瓶颈.研究表明,利用吸热碳氢燃料不仅是发动机冷却的需要也是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性能的关键举措,燃料吸热后物性改变对燃烧性能的附加贡献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净推力至关重要.当前,实验模拟技术和测量技术相对地落后,无法对环境、尺寸和试验时间做到完全的模拟.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逐渐成为除实验以外唯一可用的工具,然而,超声速燃烧的数值模拟遇到湍流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双重困难.影响对发动机的性能作正确可靠的评估.提出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模态转换、吸热碳氢燃料主动冷却燃料催化裂解与超声速燃烧耦合、燃烧稳定性、实验模拟技术与装置、内流场特性和发动机性能测量、数值模拟中的湍流模型、煤油替代燃料及简化机理等研究前沿课题,和未来5~10年重点发展方向的建议.%After the long and strenuous efforts covering more than 50 years and the tortuous experiences,feasibility of the scramjet concept has finally been proven.In this paper,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chnical maturity of the scramjet engine are briefly analysed.A matter of utmost concern for this new type of air-breathing engine is the net thrust.The production of engine thrust using supersonic combustion encountered a number of practical requirements which were often foundto contradict each other.Several flight tests showed that the net engine thrust was still not as good as expected.The acceleration capability and mode transition of scramjet with liquid hydrocarbon fuels (kerosene) operating at flight Mach numbers about 5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preventing scramjet engine from continuing development.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use of endothermic hydrocarbon fuels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engine cooling but also a critical measure for improving engine thrust and performance.Changes of thermo-physical-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dothermic fuels during heat absorption make additio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which is essential to the scramjet net thrust.Currently,the technology of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the needs.The complete duplication or true similarity of atmospheric flight environment,engine size and test duration remainsimpossible.Therefore,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besides experiment.However,nunerical simulation of supersonic combustion encountered challenges which come from both turbulence and chemical kinetics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It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proper assessment of the engine perfornance.Several frontiers of research in this developing field are pointed out:mode transition in the dual-mode scramjet,active cooling by endothermic hydrocarbon fuel with catalytic cracking coupled with supersonic combustion,combustion stability,experimental si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st facilities,measurements of the inner flow-fieldcharacteristics and engine performance,turbulence modeling,kerosene surrogate fuels and reduced chemical kinetic mechanisms,and soon.Also,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fforts are proposed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next 5-10 years are given.【期刊名称】《力学进展》【年(卷),期】2013(043)005【总页数】23页(P449-471)【关键词】超声速燃烧;高超声速推进;超燃冲压发动机;吸热碳氢燃料;燃烧稳定性;模态转换【作者】俞刚;范学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1.11.1 超声速燃烧与高超声速推进超音速燃烧是一种燃料在超声速气流中混合与燃烧的物理化学过程,这种概念源自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由美籍意大利空气动力学家安东尼奥·费里在1950年代提出 (Ferri et al.1962,Weber et al. 1958).这种发动机的特点是几何形状简单,没有任何转动部件,由进气道、燃烧室和尾喷管3大部件组成,其中进气道通过收缩壁面将高超声速空气来流压缩到适合燃烧的温度与压力,然后气流与燃料在燃烧室混合燃烧释热、转变成高温高压气体后通过尾喷管膨胀产生推力.燃料与空气来流燃烧可以是亚声速,也可以是超声速,取决于飞行速度.当飞行速度超过5倍声速时,进气道壁面的压缩不再能把高超声速的空气来流转变为适合燃烧的温度与压力,而且空气开始离解,如果进入燃烧室的气流速度为超声速,这些弊端就能得以化解,超声速燃烧于是应运而生(Murthy and Curran 1991,Curran 2000).通常,当飞行速度超过5倍声速或马赫数5.0以上时、气流的动能将占气流总能量的80%以上,会对流动起控制作用.此外,5倍声速亦是不需要考虑空气离解的最高飞行马赫数,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将这种流动定名为高超声速(Hypersonic)(Heiser and Pratt 1994).由于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唯一的候选者,因此,基本上它也是高超声速推进的同义语.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只需要携带燃料,氧气可从大气中吸取,具有涡轮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不具备的性能优点,有可能开发成为飞得更高、更快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未来还有可能发展成为更加便捷、安全和低成本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提高我们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1.2 解决超声速燃烧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巨大的挑战性超燃冲压发动机由3个部件组成,但是仅有燃烧室是主动部件,推力靠燃料燃烧释热产生,被认为是发动机的心脏.因此,发动机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烧室的性能.然而,决定燃烧室性能的超声速燃烧过程十分复杂,燃烧流场中充满激波、混合、湍流、边界层,以及它们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是气体动力学领域最后尚未解决的几个难题之一,也是气体动力学与物理学、化学交叉学科的新生长点.由于现象过于复杂,对它的认知和现状仍可借用 Enrico Ferm i精辟的话语概括“We are still confused,but at a higher level”(Heiser and Pratt 1994).超声速燃烧的理论问题虽然极为复杂,但是利用超声速燃烧获得推力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具挑战性.因为高超声速飞行的空气阻力巨大,发动机的推力克服阻力后是否还有足够的净推力一直存在疑虑和争议.法国人将它归结为推力与阻力之间的较量(Aero-Propulsion Balance),据他们估计,当飞行马赫数为 2时,获得 1份纯推力时喷管仅需要产生 2份推力克服1份阻力,而当飞行马赫数为8时获得1份纯推力则需要喷管产生 7份推力克服 6份阻力(Francos and Laurent 2002).所以,高超声速飞行巨大的阻力导致可用的纯推力可能非常临界.作为发动机正能量的唯一来源的超声速燃烧必须充分利用好.至少,捕获的超声速空气流与注入燃料混合后必需形成均匀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进行有效的燃烧.此外,全部过程须在一个合理的长度(时间)内完成,并且在发动机中不引起和少引起激波以便减少阻力损失.总之,对一切可能影响推力的正反因素都需要做到锱铢必究.然而,棘手的是上述各种因素的要求往往相互牵制导致顾此失彼.1.3 6分钟巡航230英里飞行试验经过50多年的曲折经历和最近10多年的努力,超声速燃烧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在美国进入飞行试验的阶段.2004年NASA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飞行试验机X-43A,在第2次马赫数7的飞行试验中测到了加速度,表明有了净推力.据报道获得的发动机性能数据与CFD的计算结果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称其误差落在标准偏差之内(Curtis Peebles 2008,Cur-tis Peebles 2011).空军代号为X-51A的吸热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飞行试验,2011年以来不断地失利,终于在2013年5月1日的第4次飞行试验中实现了从马赫数4.8加速到马赫数5.1、实现了6分钟巡航230英里的创举(Guy Norris 2013).氢燃料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飞行试验的成功演示,表明技术的成熟程度,同时也证明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能够克服高超声速飞行巨大的空气阻力获得净推力.因此,有理由相信超燃冲压发动机概念的可行性,其挑战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已经找到解决的方法,包括燃烧室中的燃料混合、点火、稳定燃烧,以及实验和测量技术.相信吸热碳氢燃料的应用和贡献起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性作用(Norries 2001).1.4 面临挑战依然严峻,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成为发展的瓶颈盘点50多年来的主要成就,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马赫数7的飞行虽然只进行了11s但测得有加速度,然而马赫数9.8的飞行试验则未能测得明显的加速度 (Curtis Peebles 2008),说明马赫数越高净推力越难获得.X-51获得成功的第1次飞行试验虽然运行时间达200 s,但是没有达到从马赫数4.75自主动力飞行加速到马赫数大于5的预计目标.X-51的第2和第3次都以失败告终,最近2013年5月1日的第4次飞行虽然获得成功,但是试验前非常低调,取消了计划飞行马赫数6的目标,最终只加速到5.1,为历时数年的X-51飞行试验计划打上句号.结果亦说明,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比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更难以获得净推力.时至今日,美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已进入飞行试验阶段,研究计划必然有所调整和侧重,通过每年国际大会的报告可以看出端倪.广泛的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的活动明显减少.在超声速燃烧研究方面比较关注的主要是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模态转换和吸热碳氢燃料的超声速燃烧等问题.当然,这种状况仅限美国而已.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顾名思义是把亚燃冲压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合二为一,这不仅合理也是未来高超声速吸气式推进和组合式发动机技术发展通向实际应用必经之途.但是,亚燃冲压和超燃冲压两种模态的几何通道迥然不同,要想在运行过程中改变发动机几何通道想法,按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具体可行的技术途径.唯一可行的是如何利用发动机的固定几何通道做文章,其中受到比较一致认可的是“热壅塞喉道+预燃激波串”的概念(Heiser and Pratt 1994),虽然这种利用气动原理实现模态转换的理论早已提出,但是进展不大(Sullins 1993,Jensen and Braend lein 1996,M orrison 1997),至今仍停留在理论分析和实验室规模的研究阶段.注意到X-43飞行试验是越过模态转换过程直接飞马赫数7和10,没有加速过程.X-51A第4次飞行试验虽然从马赫数4.8开始获得0.3个马赫数的加速,显然并没有完成从亚声速燃烧到全超声速燃烧的转换,模态转换仅走了一小步.当然,前进一小步得来亦不易.所以,面临的挑战还是十分严峻,剩下的模态转换和加速任务应该更艰巨,成为制约高超声速吸气式推进通向实际应用的瓶颈.关于吸热碳氢燃料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应用问题,由于碳氢燃料的燃烧特性远逊于氢燃料,其性能是否能满足发动机的要求一直存有疑虑,直到2001年美国的性能发动机(Performance Test Engine,PTE)利用经过裂解的吸热碳氢燃料首次获得净推力才得以消除 (Norries 2001).表明应用吸热碳氢燃料对发动机获得净推力的重要性.然而,后续的研究很少发表.1.5 影响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成熟的因素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几十年的发展和技术成熟程度显然远不能与火箭技术相比.究其原因,人为的因素是计划制定者对困难估计不足,如《Road to Mach 10》一书的作者所述“把潜在的可能 (potentiality)当成现实(reality)”(Curtis 2008).具体表现为研发计划的大起大落和左右摇摆.当然,归根到底还是技术上的原因,吸气式发动机与火箭不同的特点是吸气,这正所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为吸的是高超声速空气,高超声速的高焓高压特性导致地面试验、CFD数值模拟和飞行试验3方面存在巨大的困难.由于高超声速飞行的气动热物理条件,现在还没有一种地面试验装置能同时对所有参数,包括环境、尺寸和试验时间做到完全的重复,也即在一个试验装置上不可能满足对所有参数都模拟的要求(Tishkoff et al.1997),所以实验结果不等于真实结果.此外,CFD数值模拟理应作为补充对实际复杂过程的规律提供深入的理解,但是许多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包括激波、边界层、湍流、化学动力学及与湍流的相互作用等知之不多或未知,从而限制了利用CFD模拟这些现象的能力.而且,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影响对CFD结果的确认.飞行试验的必要性是由于地面试验和CFD计算中存在这些不可克服的不确定性,导致发动机是否真正具有克服空气阻力的净推力需要通过自由飞行试验才能证明.然而,飞行试验要受技术和经费的双重限制,任何微小失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纵观这些年X-43A和X-51的几次飞行试验,真正成功的几率很低,不过20%~30%.凡此种种,必然会限制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2.1 燃料选择与应用燃料对发动机的运行能力起重要作用.根据燃料的反应速率、热值和热沉(冷却能力)等3个方面性能的综合考虑,一般认为美国JP型的碳氢燃料能用到马赫数4~8的发动机,但是马赫数6以上将有重要的技术挑战,需要利用有催化反应的吸热碳氢燃料,典型的如为美空军SR-71高空侦察机研制的JP-7.液体甲烷有可能用于马赫数大于8,但马赫数10以上需要利用氢燃料(Tishkoff et al.1997).由于发动机实际尺寸重量的严格限制,气流在燃烧室中的驻留时间仅允许1m s左右.要求选择的燃料能尽可能快地燃烧释热.氢燃料反应速度快、热值高,双原子分子,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也比较透彻成熟,因而成为首选.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研究从1950年代经过1980年代美国空天飞机计划NASP,到2004年美国X-43A的飞行试验达到顶点.与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研究平行,JP型航空煤油超声速燃烧的研究在美国也一直是间歇性地在进行.美国空天飞机计划NASP终止以后,美国空军转向主攻吸热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研究.碳氢燃料(液体)与氢燃料相比具有容易储存、携带,便于实际应用的优点,但重要的缺点是化学反应速度慢(比氢慢了3~5个数量级)、热值低(单位质量的热值只有氢的1/3)和有限的热沉(单位质量的热沉只有氢的1/6),特别是液体碳氢燃料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气体之前,还需要经过雾化和气化过程.X-51A的飞行试验证明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克服的.这应该归功于吸热碳氢燃料的热物理特性和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上的成功应用 (Ianovsky et al.1993,Huang etal.2003,M aurice et al. 2001,Kay 1992,Yu et al.2005,Yu et al.2006).因为氢燃料在马赫数4~8没有优势,所以丧失它在近期军事应用中的地位,但是在未来需要更高马赫数的跨大气层飞行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2.2 利用吸热碳氢燃料不仅是冷却的需要也是提高燃烧性能的关键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气流温度有可能高达3000 K,其热负荷已超过了现有材料结构的允许极限.所以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问题必须和发动机的热管理协同考虑.换言之,燃料除了为发动机提供热源之外,还须用作冷却剂,利用燃料的吸热量对燃烧室进行主动冷却应该是最合理的选择.按估算飞行马赫数6时燃烧室中的热流可达2.0~2.5MW/m2,而当飞行马赫数7时燃烧室中的热流更高达3.0~3.5MW/m2(Lander and Nixon 1971).航空煤油所能提供的显热远小于氢气,从常温吸热到 1000 K的吸热量大约是2300 kJ/kg,基本上只能满足马赫数 6以下飞行器的冷却要求,但对于更高的马赫数,额外的吸热量必须通过吸热裂解反应的化学吸热量提供.研究表明,裂解反应可以把1000 K煤油的吸热量提高50%,约3500 kJ/kg,达到马赫数8飞行的冷却要求 (Lander and Nixon 1971,Kay et al.1992,W iese 1992,Edwards 1996,Edwards 2003).如图1所示.美国的联合技术研究公司(UTRC)于1990年代就已从事吸热碳氢燃料 JP-7的研究,大量有关 JP-7的基础研究包括物态、吸热量、裂解等热物性及相应的超声速燃烧特性研究在这个时期完成,促成了美国空军的性能发动机(PTE)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2001年利用裂解的 JP-7燃料获得正 (净)推力 (Norries 2001).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利用国产航空煤油RP-3对加热煤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超声速燃烧特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 (Yu et al.2000,Yu et al.2001,Yu et al. 2002,Yu et al.2003,Fan et al.2004,Yu et al. 2005,Fan et al.2005,Fan et al.2006a,Fan et al.2006b).图 2是国产航空煤油 RP-3的 TD物态变化图,RP-3的化学成分类似于美国的航空煤油JetA,它的临界点在630 K,25 atm 左右.该图能很好地区分液态区,气/液两相区,临界点,气态区和超临界态区.在超临界态下煤油的密度类似于液体,扩散性能类似于气体.所以RP-3裂解后注入燃烧室立即变成气态与空气混合,免除了燃料(液体)的雾化和气化过程.此外,裂解反应产生的小分子的碳氢燃料化学反应速度快,比煤油分子更适合超声速燃烧对燃料反应速度的要求,相对于液体煤油裂解态煤油的超声速燃烧性能可能有10%~15%的提高(Yu et al.2005,Yu et al.2006,Fan et al. 2007a,Fan et al.2007b,Fan etal.2008,Zhong et al.2008,Fan et al.2009,Zhong et al.2009a, Zhong etal.2009b,Zhong et al.2010),参见图3.所以,利用吸热碳氢燃料应该可以一举解决发动机燃烧室的冷却和性能问题,它不仅是冷却的需要也是提高燃烧性能的关键. 必须指出,被动冷却方法即利用耐高温复合材料也许可以解决发动机的热防护问题,但是,无法获得燃料吸热后热物理性质改变对燃烧性能的附加贡献,这些附加贡献对于超燃冲压发动机临界状态的净推力至关重要.2.3 燃烧室壁孔注射 (Flashwallinjection)获得实际应用燃料空气混合是超声速燃烧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早在1980年代,由于美国空天飞机计划NASP吸气式跨大气层飞行的任务,提出飞行马赫数8以上的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需求,燃烧室进口气流马赫数有可能达到高超声速,于是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成为当时主要的困难.为了利用一切有利于增加推力的因素,甚至连燃料射流的动量都要加以利用,因此燃料射流必须平行地注入空气流,而平行射流主要依靠扩散混合,由于超声速气流中的压缩性对混合层的稳定性影响比较强(在同样的密度比条件下其混合扩展率仅有不可压混合层的 1/3),所以混合效率很低,达不到快速混合的目的,必须在平行混合的条件下考虑混合增强的方法.导致包括斜坡混合(ram p injector)在内的各种混合增强的手段的提出.这些方法依靠产生旋涡,将空气卷入燃料核心,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扩散混合的效果.随着 1990年代NASP计划的终止,这些研究成果也被搁置(Seiner andKenzakowski2001,Cutmark et al. 1989,D rummond 1992,Riggins 1991,Billig 1998).另一方面,燃料横向混合与空气发生动量交换,主要依靠对流作用所以混合效率高.当燃烧室中的气流马赫数相对低时,利用燃料射流动量的必要性不大,所以燃料通过燃烧室壁孔横向注射 (flash wall injection)(Donbar et al. 2001),通常能提供良好的燃料射流穿透深度和相对快的近场混合.许多实验表明如果用燃料射流穿透深度除以喷咀出口直径,则无量纲穿透深度与燃料射流动量与气流动量之比成正比.但燃料射流与横向超声速气流相互作用产生弓形激波和局部三维流将会增加气流的总压损失.为了增强混合的效果又提出了伸入气流中间的支板混合 (strutsinjector)(Brandstetter et al.2002).支板混合综合了所有有利于混合的因素,而且支板基座下游的回流区还能起稳定火焰的作用.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混合的优化、高的混合和燃烧效率可能还不是对推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内部摩擦力能使发动机推力遭受很大的损失.因此一方面应避免燃烧室内部湿面积过大,要特别小心侵入式燃料喷嘴支板的应用,因为除了难以处理的冷却要求之外,支板波阻造成的气流总压损失也很可观.所以实际上,从整个系统的性能协调优化考虑.为了使发动机的纯推力最大,往往需要放弃最完全的混合作为代价.乍看这似乎对混合的论述有些自相矛盾,然而这恰恰是超声速燃烧复杂诡谲之处.混合效果的完全程度与气流总压损失是一对矛盾,例如燃料平行混合和垂直混合是两个极端情形.处理时往往顾此失彼,要做到顾此而不失彼.研究人员注意到壁面喷注孔的形状还可以改进.即利用非圆形孔,包括椭圆形和楔形孔,它们能减弱弓形激波和减少分离,而且喷咀出口还可以设法产生旋涡增强混合.这些努力试图在减少总压损失的同时能够保持混合效果不减.此外,同样是燃料通过壁面小孔横向喷注混合,仿照物理斜坡提出气动斜坡混合(aeroram p in jector)概念(Raym ond et al.1998),气动斜坡对混合增强的效果也许不及物理斜坡,但它没有棘手的冷却问题,而且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物理斜坡诱导的波阻损失.总之,尽管混合和混合增强问题受到过不止一代超声速燃烧研究人员的重视,但是事实情况是,美国空军所开发的发动机,包括性能试验发动机PTE、飞行重量发动机GDE、直到飞行试验X-51A的发动机,燃料喷注的方式虽然没有明确地说明,但根据空军所属单位发表的有关研究报告及各种讯息推测,燃料应该是通过壁面小孔横向注入.说明他们实际上是接受了这种简单有效但并非完美无缺的燃料混合方法.当然,燃料射流喷注孔的形状和分布以及方向会有讲究(Gallimore et al.2001).此外,对于轴对称特别是圆截面的燃烧室不存在壁角边界层而且热负荷均匀,缺点是尺寸较大的圆形截面燃料从壁面注入难以达到芯流部分,因此伸入气流的吊板式(pylon)和支板式(strut)燃料喷注手段仍得到注意(Hirano et al.2007).2.4 超声速点火与稳定燃烧是发动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碳氢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比较长,在超燃燃烧室气流条件下能有效地点火燃烧一般需要外加点火器,最常见的如火花塞、等离子火炬等.而火花塞这种点火方式大都是分布在壁面,所以点火源基本上分布在附面层内的亚音速区域,这种依靠从亚音速区域热扩散和组分扩散的方式向超音速区域点火的方式效率不高,对于结构尺寸较大的发动机超音速主流区有可能难以完全着火.当注意到点火延迟时间随温度增加呈指数下降的关系时,不难想到只要适当提高当地气流的温度就能有助于缩短点火延迟时间实现自动点火,相对的点火延迟时间顺序从大到小为:甲烷,JP10,庚烷重整的吸热碳氢燃料,乙烯,氢 (M eredith and Spadaccini 2001),此外,等离子火炬的动量有助于将高温火焰引入超声速区,特别是氢和乙烯化学反应快,适当加以利用可以提高点火的能力 (Sung et al. 1999,M elissa et al.2003,Li et al.1997),而且它们与空气混合能产生大量促进点火的OH自由基,是不错的引导火焰 (Yu et al.2004).对于涉及点火机理等深层次的基础问题,如碳氢燃料点火所需的能量、热源持续的时间、有无火焰传播速度或如何定义由哪些因素决定?火焰传播速度和空气主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这些研究还是需要的,以便为发动机设计提供基本的指导原则.超声速气流中燃烧稳定与否涉及发动机能否正常运行,由于燃烧室中气流驻留时间很短,能完成混合的时间很有限.火焰在其发展初期就可能被大量的低温混合物冲淡,。

减量法调控超临界催化裂解ZSM-5_MCM-41复合分子筛酸性的研究

减量法调控超临界催化裂解ZSM-5_MCM-41复合分子筛酸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摘要烃类燃料催化裂解作为强吸热型反应,可有效解决高超音速器(HFV)的空气动力热问题,为飞行器主动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HZSM-5沸石是吸热型碳氢燃料超临界催化裂解常用催化剂,但由于超临界反应流体的特殊性,存在反应物及其产物在微孔分子筛孔道中扩散困难和积炭沉积严重的问题,导致其在超临界状态下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有限,因此对其进行孔道结构和酸性的调控是十分有必要。

本文通过离子交换法和碱中和法这两种减量法对HZSM-5分子筛的酸性调控研究发现,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调控HZSM-5酸性且对其晶体结构和孔道特性无显著影响。

但碱中和法存在可操作性差、重复性弱的问题,而离子交换法很好的规避了这两个问题且可以有效调控HZSM-5的Brønsted酸性位。

在正己烷常压裂解中,催化活性与HZSM-5质子交换度呈负相关,因此常压下HZSM-5酸含量越多越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但在超临界催化裂解中,过强的酸极易导致积炭沉积,使催化剂瞬间失活,因此只有适度的酸量和酸强度才有助于提高HZSM-5在超临界状态下有效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

选用HZSM-5分子筛为原料,采用后合成法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具有微-介孔结构的复合分子筛HZSM-5/MCM-41,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合成条件。

选用离子交换减量法,在超声条件下NaCl溶液与HZSM-5/MCM-41复合沸石进行离子交换调控其酸性,优化其在正十二烷催化裂解中的活性。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裂解过程催化剂活性的变化,并用XRD、氮气吸附、NH3-TPD、程序升温氧化(TPO)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XRD和氮气吸附-脱附曲线表明,晶体晶型和孔道性质不受离子交换的影响;而NH3-TPD,正己烷裂解探针反应和正十二烷程序升温表面反应表明,通过与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离子交换强酸性位点不同程度的减少。

虽然离子交换的复合沸石在正十二烷超临界催化裂解过程中的初始转化率略有降低,但其稳定性却大大增强,用0.8mol/L NaCl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后获得的复合沸石在反应3h后任没有明显失活。

JP-10燃料燃爆特性及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试验研究

JP-10燃料燃爆特性及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试验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 ̄8352.2020.03.009JP ̄10燃料燃爆特性及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试验研究❋尤祖明①㊀王永旭①㊀张㊀莹②㊀贾晓亮②㊀解立峰①㊀李㊀斌①①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ꎬ210094)②辽宁锦华机电有限公司(辽宁兴城ꎬ125125)[摘㊀要]㊀以云爆武器的液态燃料组分筛选为应用背景ꎬ基于JP ̄10燃料密度高㊁综合性能佳以及成本低等特点ꎬ开展了爆轰管内JP ̄10燃料的燃爆特性试验研究以及外场无约束空间下JP ̄10燃料的分散效果及爆炸状态场研究ꎮ研究发现:在强起爆作用下ꎬJP ̄10燃料爆轰管内的爆炸超压约为0.6MPaꎻ在无约束条件下ꎬJP ̄10燃料抛撒爆炸过程中ꎬ其云雾区内超压峰值要高于同体积的乙醚燃料ꎬ且爆炸温度峰值达到1366.9ħꎬ1000ħ以上高温持续时间是乙醚燃料的2倍ꎬ说明JP ̄10燃料的高热值特性有利于提高云爆武器的热毁伤效果ꎮ[关键词]㊀JP ̄10燃料ꎻ爆轰管ꎻ无约束ꎻ爆炸状态场[分类号]㊀TQ560.7ꎻTJ014ExperimentalStudyonExplosionCharacteristicsandUnconfinedBlastParametersofJP ̄10FuelYOUZuming①ꎬWANGYongxu①ꎬZHANGYing②ꎬJIAXiaoliang②ꎬXIELifeng①ꎬLIBin①①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ꎬ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JiangsuNanjingꎬ210094)②LiaoningJinhuaMechanicalandElectricalCo.ꎬLtd.(LiaoningXingchengꎬ125125)[ABSTRACT]㊀JP ̄10hasfeaturesofhighfueldensityꎬgoodcomprehensiveperformanceandlowcost.BasedonthebackgroundofFAEweaponsꎬespeciallyonthescreeningofliquidfuelsꎬexperimentswerecarriedouttostudytheexplosioncharacteristicsofJP ̄10fuelinself ̄designeddetonationtubeꎬaswellastheblastparametersinunconfinedspace.Experi ̄mentalresultsshowthatthepeakvalueofblastoverpressureforJP ̄10fuelinshocktubeis0.6MPa.InunconfinedspaceꎬtheblastoverpressureincloudzoneforJP ̄10fuelishigherthandiethyletherꎬmeanwhilethehightemperatureduration(over1000ħ)istwiceofdiethyletherwithapeakvalueof1366.9ħ.ThedataobtainedindicatesthatJP ̄10fuelꎬwithitshighcolorificvalueꎬwillenhancethethermaldamageeffectofFAEweapons.[KEYWORDS]㊀JP ̄10fuelꎻdetonationtubeꎻunconfinedꎻblastfield引言低沸点㊁高热值的液态燃料常和高能金属粉末一起构成了固液复合云爆燃料的主体成分ꎮ作为一类常见且成本低廉的液态燃料ꎬ碳氢燃料倍受推崇ꎬ用于国内外多种云爆武器的燃料配方中[1 ̄4]ꎮ目前ꎬ在云爆燃料配方设计过程中ꎬ低沸点㊁易挥发燃料是液态燃料组分的首选[5]ꎬ常见的如环氧乙烷㊁环氧丙烷㊁乙醚等碳氢化合物ꎮ但由于碳氢燃料的热值相对较低ꎬ常采用一些热值高的液态燃料作为组分添加剂ꎬ以提高云爆燃料的威力ꎮ硝基甲烷㊁硝酸异丙酯等硝基化合物常用于云爆燃料配方[6]ꎮ㊀㊀油料(如柴油㊁汽油㊁航空煤油等)作为一类常用燃料都具有高热值的特点ꎬ是一类潜在的可用于云爆药剂配方设计中的组分ꎮJP ̄10燃料是航空煤油或航空燃料的一种ꎬ目前广泛用于各种导弹(特别是巡航导弹)中ꎬ为最成功的高密度烃燃料之一[7 ̄10]ꎮ由于其高密度㊁高能量㊁高安定性的特点ꎬ将JP ̄10燃料添加到现有云爆药剂的液相体系中可第49卷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爆㊀破㊀器㊀材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49㊀No.3㊀2020年6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ExplosiveMaterial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un.2020❋收稿日期:2019 ̄10 ̄09第一作者:尤祖明(1985-)ꎬ男ꎬ博士ꎬ主要从事云爆武器方向的研究ꎮE ̄mail:316986821@qq.com通信作者:李斌(1984-)ꎬ男ꎬ博士ꎬ副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安全技术和多相爆轰方向的研究ꎮE ̄mail:libin@njust.edu.cn能会起到提高现有云爆药剂爆轰威力的功效ꎮ㊀㊀本文中ꎬ以JP ̄10燃料为研究对象ꎬ利用自行设计的立式爆轰管进行炸药直接起爆条件下JP ̄10燃料的燃爆特性参数研究ꎻ同时通过外场试验的方式获得其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ꎮ所得结果能够为云爆燃料液相组分配方设计提供参考ꎮ1㊀试验部分1.1㊀试验样品JP ̄10燃料和乙醚(某类云爆药剂配方中常用的液相组分)的基本物理性质参数见表1ꎮ表1㊀试验样品的物理性质参数Tab.1㊀Physicalparametersofexperimentalsamples燃料密度(20ħ)/(g cm-3)沸点/ħ闪点/ħ净热值/(mJ kg-1)JP ̄100.91185.05642.1乙醚0.7134.6-4537.21.2㊀试验方法和装置针对JP ̄10燃料燃爆性能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ꎬ在实验室内通过自制的立式爆轰管研究JP ̄10燃料的燃爆特性ꎻ以此为基础ꎬ在外场试验中对无约束条件下JP ̄10燃料的爆炸状态场进行测试ꎬ综合评估其用于云爆药剂配方设计中的可能性ꎮ1.2.1㊀立式爆轰管试验利用南京理工大学汤山科研试验中心的立式爆轰管系统[11](图1)开展JP ̄10燃料燃爆性能试验研究ꎮ此系统主要由立式爆轰管主体㊁燃料雾化系统㊁㊀㊀㊀㊀(a)结构图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实物图1-激波管ꎻ2-真空泵ꎻ3-测量孔ꎻ4-预混气进气口ꎻ5-真空表ꎻ6-高压储气罐ꎻ7-防爆电磁阀ꎻ8- U 形管ꎻ9-空气压缩机ꎮ图1㊀立式爆轰管Fig.1㊀Verticaldetonationtube点火系统和测试系统组成ꎮ其中ꎬ爆轰管的长度为5400mm㊁内径为200mmꎬ沿长度轴线方向每隔350mm对称布置两套燃料雾化装置ꎬ共计28套ꎬ形成一整套燃料雾化系统ꎮ1.2.2㊀外场无约束燃料抛撒点爆试验为模拟云爆药剂抛撒及云雾爆轰时的真实效果ꎬ在外场条件下开展无约束条件下燃料抛撒点爆试验ꎬ试验布置如图2所示ꎮ将云爆弹弹体放置在架子上ꎬ中心离地面1.25mꎬ架子固定在地面上ꎮ以壳体中心位置为爆心ꎬ炸高为1.25mꎬ二次起爆药柱距离爆心1.50mꎬ二次起爆药柱为160gTNT药柱ꎮ在爆心沿直线位置布置压力传感器ꎬ距爆心20.00m处布置高速录像机和红外热成像仪ꎬ分别记录燃料抛撒爆轰全过程以及燃料爆炸温度场ꎮ㊀㊀(a)外场场地布置㊀㊀㊀㊀(b)云爆弹装药结构1-燃料ꎻ2-中心分散装药ꎻ3-雷管和传爆药柱ꎻ4-云爆弹壳体ꎮ图2㊀外场试验Fig.2㊀Fieldexperiment2㊀结果与讨论2.1㊀立式爆轰管试验利用立式爆轰管开展JP ̄10燃料的燃爆性能试验研究ꎮ起爆能量固定为1个雷管加5gC4塑性炸药ꎮ在这个起爆能量的条件下ꎬ轻质碳氢燃料(C5㊁C6以下)都能直接达到爆轰状态ꎻ但对于传统油料(柴油㊁煤油等)来说ꎬ根据之前的研究结果ꎬ由于油料组分中重组分相对较多ꎬ其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趋于稳定后与轻质碳氢燃料相比仍有较大差距ꎬ说明传统油料很难直接达到爆轰状态ꎮ试验在不同当量比的JP ̄10燃料与空气混合物的条件下进行ꎬ当量比φ分别为0.7㊁0.9㊁1.0㊁1.1和1.3ꎮ燃爆性能通过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两个参数进行表征ꎮ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的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随爆轰管上测点距离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ꎮ由图3可以看出ꎬ在JP ̄10燃料与空气的当量比处于1.0~1.1区间时ꎬJP ̄10燃料的燃爆压力和燃爆速 05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爆㊀破㊀器㊀材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9卷第3期㊀㊀(a)燃爆压力㊀㊀(b)燃爆速度图3㊀燃爆压力和速度随测试距离的变化Fig.3㊀Explosionpressureandvelocitychangingwithtestdistance度要比当量比小于1.0或者大于1.1时明显提高ꎬ最大超压约0.6MPaꎬ最大增量能超过最低值的50%ꎮ说明与其他液相燃料试验结果一致ꎬ当量比对燃料的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影响明显ꎮ随着测试点距离(即测试点与爆源的间距)的增加ꎬ在不同当量比的工况下ꎬJP ̄10燃料与空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变化都不明显ꎬ相比之下更趋于稳态ꎮ这说明在强起爆条件下ꎬJP ̄10燃料与空气混合体系已达到最佳的燃爆效果ꎬ虽然燃料仍能自持发生反应ꎬ但燃爆参数已变化不明显ꎬ尚未达到爆轰的状态ꎮ这也印证了试验前对试验结果的预测ꎮ2.2㊀无约束燃料抛撒点爆试验为模拟实际装弹条件下JP ̄10燃料的无约束爆轰特性ꎬ在外场试验条件下对JP ̄10燃料与乙醚在等容条件下的抛撒及点爆过程进行了研究ꎮ通过对燃料云雾参数的测试㊁燃料云雾爆轰超压场测试和温度场测试对两种燃料的爆轰特性进行研究ꎮ采用内容积为1L的弹体ꎬ试验时JP ̄10燃料的平均装填量为910.5gꎬ乙醚的平均装填量为708.6gꎬ装填密度分别为0.91g/cm3和0.71g/cm3ꎮ按照步骤对两者的无约束爆轰性能进行测试ꎬ燃料成雾效果如图4所示ꎮ㊀㊀㊀㊀(a)乙醚燃料㊀㊀㊀㊀㊀㊀(b)JP ̄10燃料图4㊀起爆时刻前两种燃料的成雾效果Fig.4㊀AtomizationeffectsofdiethyletherandJP ̄10fuelbeforeinitiation㊀㊀由图4可以看出ꎬ在爆炸力驱动下ꎬ乙醚燃料云雾直径约为4.1mꎬ厚度约为2.2mꎻJP ̄10燃料云雾直径约为3.1mꎬ厚度约为0.8mꎻ二者的体积差异较为明显ꎮ乙醚作为一种低沸点燃料ꎬ在爆炸过程中部分发生相变ꎬ但主体形态仍保持完整ꎬ形成的液相云雾效果较好ꎻ而JP ̄10燃料虽然沸点比乙醚高ꎬ但作为一种吸热型燃料ꎬ在爆炸力作用下能够大幅吸收炸药爆炸的能量ꎬ使其迅速相变成为气态ꎬ致使其形成的云雾相比乙醚效果较差ꎮ2.2.1㊀超压测试针对每种样品做了3次平行试验ꎬ超压测试结果见表2ꎮ表2㊀超压峰值测试结果Tab.2㊀Testresultsofpeakoverpressure燃料超压峰值/kPa2m3m4m5m6mJP ̄10103.650.6637.0023.7018.09乙醚95.1058.1347.8724.0221.10㊀㊀由超压测试结果可以看出ꎬ在两种燃料云雾区(3m)之外ꎬ一直到对人员有轻伤的毁伤范围(6m)之内ꎬJP ̄10燃料燃爆的超压峰值都要小于乙醚燃爆的超压峰值ꎮ这主要是由于在爆炸分散形成云雾的过程中ꎬ部分乙醚燃料发生相变ꎬ变成气态ꎬ乙醚云雾为气液混合体系ꎬ气相乙醚组分的存在提高了云雾体系的爆轰敏感性ꎬ而液相乙醚组分的存在又保持了整个体系足够的爆轰能量ꎻ而JP ̄10燃料作为一种典型的吸热型高密度烃燃料ꎬ在爆炸驱动力雾化过程中相变明显ꎬ致使其液相组分较少ꎬ威力降低ꎬ不易于达到完全爆轰的状态ꎬ这同样证明了爆轰管里试验的结论ꎮ2.2.2㊀温度场测试㊀㊀对两种燃料的爆炸温度场进行了测试ꎬ以对比两种燃料的热释放效果ꎮ温度场测试结果见图5和表3ꎮ由图5和表3可以看出ꎬ在无约束条件下ꎬJP ̄10152020年6月㊀㊀㊀㊀㊀㊀㊀JP-10燃料燃爆特性及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试验研究㊀尤祖明ꎬ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乙醚燃料㊀㊀㊀㊀㊀㊀(b)JP ̄10燃料图5㊀两种燃料的爆炸温度场Fig.5㊀Blasttemperaturefieldofthetwokindsoffuels表3㊀无约束条件下燃料爆炸温度场参数Tab.3㊀Blasttemperaturefieldparametersoffuelsinunconfinedcondition燃料火球最大直径/cm火球最高温度/ħ高温(大于1000ħ)持续时间/msJP ̄10828.51366.9240乙醚812.71111.3120燃料/空气云雾和乙醚/空气云雾的爆炸火球直径相近ꎮ表明虽然JP ̄10燃料的相变明显ꎬ但气相组分的存在同样保证了JP ̄10燃料具有足够的爆炸毁伤范围ꎬ这点可以从表2的超压测试结果中二者超压数据相差不大得到验证ꎮ但是ꎬJP ̄10燃料的爆炸最高温度比乙醚提高23%ꎬ且1000ħ以上的高温持续时间要提高1倍ꎬ说明在外场无约束条件下JP ̄10燃料能够比乙醚释放出更多的热能ꎬ有利于提高云爆药剂的热毁伤能力ꎮ3 结论以改进云爆武器配方为背景ꎬ分别在实验室和外场条件下对JP ̄10燃料和乙醚进行了对比试验ꎬ获得结论如下:1)在爆轰管试验中ꎬ针对不同当量比的JP ̄10燃料与空气混合物进行系统研究ꎬ试验结果表明ꎬ在强起爆条件下ꎬJP ̄10燃料很难达到爆轰状态ꎬ最大爆炸压力在0.6MPa左右ꎬ说明其较难单独作为云爆药剂的配方组分ꎮ2)在外场无约束条件下的点爆试验中ꎬ在云雾区范围内ꎬJP ̄10燃料的爆炸超压要高于乙醚ꎻ但在云雾区外ꎬ乙醚的爆炸超压都要高于JP ̄10燃料ꎻ这是由于JP ̄10燃料是吸热型燃料ꎬ在爆炸力驱动下更易吸能发生相变ꎬ致使其爆轰威力降低所致ꎮ3)在温度场测试结果中ꎬJP ̄10燃料的爆炸最高温度和高温持续时间要明显好于乙醚ꎬ说明其可以增加云爆药剂的热毁伤威力ꎮ参考文献[1]㊀刘庆明ꎬ白春华ꎬ李建平.多相燃料空气炸药爆炸压力场研究[J].实验力学ꎬ2008ꎬ23(4):360 ̄370.LIUQMꎬBAICHꎬLIJP.Studyonblastfieldcharac ̄teristicsofmultiphasefuelairexplosive[J].JournalofExperimentalMechanicsꎬ2008ꎬ23(4):360 ̄370.[2]㊀LIUGꎬHOUFꎬCAOBꎬetal.Experimentalstudyoffuel ̄airexplosive[J].CombustionꎬExplosionꎬandShockWavesꎬ2008ꎬ44(2):213 ̄217.[3]㊀LIYHꎬSONGZDꎬLIYZꎬetal.Theoreticalanalysisandnumericalsimulationforthespillprocedureofliquidfueloffuelairexplosivewithshell[J].InternationalJournalofNon ̄LinearMechanicsꎬ2010ꎬ45(7):699 ̄703.[4]㊀史远通ꎬ张奇.爆炸驱动燃料抛散的非理想化特征[J].含能材料ꎬ2015ꎬ23(4):330 ̄335.SHIYTꎬZHANGQ.Non ̄idealcharacteristicsoffueldispersaldrivenbyexplosive[J].ChineseJournalofEnergeticMaterialsꎬ2015ꎬ23(4):330 ̄335.[5]㊀白春华ꎬ粱慧敏ꎬ李建平ꎬ等.云雾爆轰[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12.[6]㊀YANGMꎬCHENXFꎬWANGYJꎬetal.Comparativeevaluationofthermaldecompositionbehaviorandthermalstabilityofpowderedammoniumnitrateunderdifferentatmosphereconditions[J].JournalofHazardousMate ̄rialsꎬ2017ꎬ337:10 ̄19.[7]㊀GOHHꎬGEIPELPꎬHAMPPFꎬetal.RegimetransitionfrompremixedtoflamelessoxidationinturbulentJP ̄10flames[J].ProceedingsoftheCombustionInstituteꎬ2013ꎬ34(2):3311 ̄3318.[8]㊀PEELANRꎬKUNZRUD.ThermalcrackingofJP ̄10:kineticsandproductdistribution[J].JournalofAnalyti ̄calandAppliedPyrolysisꎬ2006ꎬ76(1/2):154 ̄160.[9]㊀BURDETTEGWꎬLANDERHRꎬMCCOYJR.High ̄energyfuelsforcruisemissiles[J].JournalofEnergyꎬ1978ꎬ2(5):289 ̄292.[10]㊀HUDZIKJMꎬASATRYANRꎬBOZZELLIJW.Ther ̄mochemicalpropertiesofexo ̄tricyclo[5.2.1.0(2ꎬ6)]decane(JP ̄10jetfuel)andderivedtricyclodecylradicals[J].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Aꎬ2010ꎬ114(35):9545 ̄9553.[11]㊀尤祖明ꎬ祝逢春ꎬ王永旭ꎬ等.模拟高原环境条件下C5 ̄C6燃料的爆轰特性研究[J].爆炸与冲击ꎬ2018ꎬ38(6):1303 ̄1309.YOUZMꎬZHUFCꎬWANGYXꎬetal.DetonationcharacteristicsofC5 ̄C6fuelsundersimulatedplateau ̄condition[J].ExplosionandShockWavesꎬ2018ꎬ38(6):1303 ̄1309.25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爆㊀破㊀器㊀材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9卷第3期。

碳氢燃料流向涡掺混超燃模型燃烧室冷态流场数值研究

碳氢燃料流向涡掺混超燃模型燃烧室冷态流场数值研究

少 量 的 冲 压 空 气 进 行 稳 定 的 亚 燃 预 燃 烧 , 以之 作 为 超 燃 室 的 一 个 稳 定 火 炬 , 高 温 燃 气 将 吸 热 型 碳 氢 燃 料 预 先 并 其
蒸发汽化并部分裂解为短链 小分子 , 后通过城墙波瓣 掺混器 形成 的流向涡带 人超声 速主流 , 最 以期 实 现 快 速 高 效 的超 燃 燃 烧 。计 算 结 果 表 明 : 先 , 墙 波 瓣 掺 混 器 能 够 在 较 小 总 压 损 失 下 得 到 显 著 掺 混 效 果 ; 次 , 文 从 气 动 首 城 其 本
了在 隔离 段进 口的全超 声 速 流 当 中安 置 一 波 浪形 的
点上 , 探索 超声 速 燃烧 启 动 点 火 的 可 能 性 。 因此 , 采 用数 值模 拟 与试验 相对照 的方 式 , 门研究 进气 道 出 专
口隔离段 进 口 Ma . 15的 模 型燃 烧 室 冷 态 工 况 , 如期 发现 了其 流动 特征 。
碳 氢 燃 料 流 向 涡 掺 混 超 燃 模 型 燃 烧 室 冷 态 流 场 数 值 研 究
赵吕 单 顺, 鹏, 建, 刘 王洪铭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能 源 与 动 力 工 程 学 院 , 京 10 8 ) 北 北 0 0 3

要 : 一 种 超 声 速 燃 烧 模 型 燃 烧 室 的冷 态 流 场 进 行 了 数 值 研 究 。 为 稳 定 超 燃 火 焰 并 提 高 燃 烧 速 率 和 效 率 , 对 取
波瓣 导流 器 , 过其 产 生的 二次 流形 成的 流 向涡来促 通 进 的超 声速 流 掺混 。计 算表 明 , 类 波瓣 掺混 器可 以 这 实现有 效 的掺 混 , 同时 产生较 小 的流 量堵 塞和气 动损 失_ 。 由此 看来 , 常用 于航 空 发动机 中亚 声速 器 件 3 J 通 的流 线型波 瓣 导流 器 , 可 以提供 适合 超 声速 流的有 也 效 掺混作 用 。T t g u a i 人 ( 9 8 则 计算 和 实 es j Sn m 等 ui 19 )

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研究

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研究

E p r n td n tep icpeo oi e sr mjt x ei t u y o h rn il fsl f l ca e me s du
YANG a g— n LI W e — a , Xin mi g, U ik i CHEN n— u n, Li q a ZHENG ib n Ka — i
Fg2 S e ho l e srmjt h mb rgo ty i. k t f o df l ca e a e emer c s u c
图 1 室 工作 原 理 图
Fg 1 S ec f o dfe sr m e h mb rp ic l i. k tho U l ca jt a e r i e s u c np
对适用于超音速燃烧的固体燃料也进 行 了广 泛研究 ,
流 入 的气 流减 速 到低 超 音 速 进 行 燃 烧 产 生 推 力 , 量 在 固体燃 料超 燃 冲压 发 动机结 构 以及燃 烧 室 火焰 稳定 能 损失 与 亚燃 冲 压发 动机 相 比较 少 。因 此 , 燃 冲压 发 极 限的研究 方 面取得 了显 著成 就 。 国内对 固体燃 料超 超 还仅 处 于探索 性研 究 阶段 。 动机在高马赫数下具 有优于其他 类型发动 机的经济 燃 冲压发 动机 的研究 工作 , 由于超 音 速气 流 流 动 速 度快 , 极 短 时 间 内就 可 在 性, 其静 温 、 静压 相 对 较 低 也 给 设 计 带来 好 处 , 明显 它 燃 的优 势 对 于 军 用 、 用 和 航 天 有 着 无 与 伦 比 的 吸 引 穿过燃 烧 室 ( 气 在 燃 烧 室 内 的 驻 留 时 间 通 常 小 于 民
c mb sin o t n n s t e p a e a d c mb sin rg o x ii ou . o u t u l e t d o b l n n o u t e i n e h b t c l mn o i e o s

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速研究进展_王宁飞

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速研究进展_王宁飞

空气从超声速降 至 亚 声 速 时 , 总压损失随着来流 马赫数的升高而 增 大 , 来流空气静温随之迅速提 升, 可能会造成发动机结构损坏 . 因此 ,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 ( 飞行马赫数大于 ) , 超燃冲压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 即来流空气在燃 5 烧室内保持超声 速 流 动 . 这样就使得总压损失减
1 燃速研究基础
1 . 1 常用的固体燃料 迄今为止 , 世界各国研究的固体燃料范围很 广, 而超燃冲压发 动 机 中 使 用 的 燃 料 需 要 满 足 高 高燃烧效率及快速的反应时间等要求 . 能量密度 、 目前此方面研 究 主 要 分 为 两 类 . 第一类是针 对固 体 燃 料 超 燃 的 性 质 开 发 新 类 型 推 进 剂 . H e l m 4二 氰 基 立 方 烷 和 四 氰 基 立 - y 研究认为 1 方烷是一种理想 的 高 能 量 密 度 燃 料 , 适用于体积
( ) : / 文章编号 : . c n k i . a s . 2 0 1 4. 0 3. 0 3 4 1 0 0 0 8 0 5 5 2 0 1 4 0 3 0 7 2 7 1 0 o i 1 0. 1 3 2 2 4 - - - d j j p
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速研究进展
是P 它能 够 在 较 大 范 围 内 提 供 高 B和 P S 混合物 , 质量比热比 、 良好机械性能 、 高燃速和高燃烧效率 .
[0] 对跨声速和超声速流动下的燃 S n d e r等 1 y
料燃烧特性进行 了 研 究 . 他们发现传统碳氢燃料 如 HT 然 而, 通过添加一 P B 在低压 下 更 难 点 燃 . / 些共聚物如 3, 3 B AMO NMMO 等 可 以 -二 丙 烷 , 因为这些聚合物所需分解热较少 解决这个问题 , 且凝聚相也可与氧反应 . 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学者的机理研究中均使

自点火氢燃料超燃火焰形成与传播过程数值模拟及分析

自点火氢燃料超燃火焰形成与传播过程数值模拟及分析

自点火氢燃料超燃火焰形成与传播过程数值模拟及分析
董天洋;林志勇;席文雄;张定瑞
【期刊名称】《航空发动机》
【年(卷),期】2024(50)1
【摘要】针对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的燃烧细节,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喷注初期不同喷注位置及当量比下超燃燃烧室氢燃料自点火火焰形成与传播过程,结合OH、HO_(2)自由基与温度分布分析了点火燃烧过程的火焰精细流场结构。

结果表明:凹腔下游喷孔距凹腔后缘较近时,若喷注压力超过2 MPa,会发生下游火焰通过回流区卷入凹腔的现象;凹腔内喷注会在凹腔剪切层前沿形成稳定反应面,造成反应区分离;喷注压力相同时,上游布置喷孔燃烧室出口氧耗率更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而在喷注位置相同时,随喷注压力的升高,燃烧室出口氧耗率提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喷注当量比不同会影响火焰的稳定位置与结构,在当量比较低时氢气燃烧主要发生在凹腔、剪切层及燃烧室下游,在当量比较高时则发生在燃烧室下游。

【总页数】8页(P79-86)
【作者】董天洋;林志勇;席文雄;张定瑞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中南大学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湖南中盛高科技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35
【相关文献】
1.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碳氢燃料的点火和火焰稳定研究
2.Ma4下超燃发动机乙烯点火及火焰传播过程试验研究
3.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非结构网格数值模拟
4.氢燃料超燃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火焰传播规律试验研究
5.乙烯燃料超燃燃烧室燃烧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技术
1、燃料
流过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气流速度始终为超声速,空气流过飞行器体内通常只有几毫秒的滞留时间,要想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压缩、增压,并与燃料在超声速流动状态迅速、均匀稳定地完成低损失、高效率的掺混、点火并燃烧是十分困难的,燃料与空气的掺混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长度和热负荷。

因此,应对发动机尺寸、形状、燃料种类、喷注器设计、燃烧机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理论和试验研究。

2、燃烧室的设计
由于来流不均匀,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的工作非常复杂。

因此,燃烧室的设计和试验特别是超声速燃烧过程的研究非常重要。

尽管数值模拟技术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这种发动机燃烧室的研究发展还主要依靠试验。

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研究对试验设备的要求很高,要模拟的气动参数变化范围大。

而且,只有有限的试验可在地面进行,大部分问题必须通过飞行试验解决。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 1.它可以利用大气中的氧气做为氧化剂,所以冲压发动机在 高超声速飞行时,经济性能显著优于涡喷发动机和火箭发动 机;发动机内部没有转动部件,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 ,推重比高。
• 2.冲压发动机也有某些缺点:不能自身起动,需要助推器加 速到一定速度才可工作,但这个缺点并不突出;对飞行状态 的改变较敏感,当在宽马赫数范围内飞行时,要对进气道进 行调节,这样使得进气道结构复杂。
(5)波系配置难 进气道预压缩段与进气道入口段存在较为 复杂的激波誉膨胀波系,激波与边界层发生干扰之后,还会 在流场中产生更为复杂的波系结构,因此对波系进行合理配 置存在较大困难
• 过程H--2为绝热压缩, 在进气道中实现; 2--3 为等压加热, 在燃烧室中进行; 3--4 为绝热膨胀, 在尾喷管中完成; 4-H 为工质在大气中冷却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工程中, 由于存 在多种因素导致的流动与热量损失, 冲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 效率会低于布莱顿循环的效率.
理想的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指以吸气式及其组合式发动机
为动力, 在大气层内或跨大气层以Ma5 以上的速
度远程巡航飞行的飞行器. 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
在临近空间, 以Ma6 » Ma15 的高速度巡航飞行,
其巡航飞行速度、高度数倍于现有的飞机;同时 由于采用吸气式发动机, 其燃料比冲远高于传统 火箭发动机, 而且能实现水平起降与可重复使用 , 因此空间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 高超声速飞行 器技术的发展将导致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 速飞机和空天飞机等新型飞行器的出现, 成为人 类继发明飞机、突破音障、进入太空之后又一个 划时代的里程碑.
革命性的动力系统
• 首先, 由于巡航飞行马赫数远远高于传统战斗机, 现有的 吸气式发动机已不再适用. 当马赫数高于3 时由于进气道 激波产生的压缩已经很强, 不再需要压气机,而应当采用 冲压发动机; 而当马赫数达到6 左右时, 气流的总温已达 1500K以上, 传统的亚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效率大大降低; 而如果保持进入发动机的气流为超声速, 在超声速气流中 组织燃烧, 发动机仍能有效地工作, 这就是超声速燃烧冲 压发动机(scramjet-supersonic combustion ramjet, SS CR).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Ma6 以上的性能远高于亚燃冲压 发动机, 它能工作到Ma12 » Ma15 左右

超燃发动机(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报告)

超燃发动机(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报告)

“IGLA”/GLL-VK(14马赫)
GLL-AP-02(6马赫)
2. 超燃发动机的发展历史—美国
项目计 划 起止年 份 19621978 19861995 主办机 构 NAVY JHU/AP L DARPA 主要研究内容 论证使用可贮存燃料的小型舰载导弹 采用模块化 Busemann进气道 研制X-30实验型单级入轨空天飞机 研制工作范围Ma=4~15 的氢燃料超燃 冲压发动机 设计思想基于1942年 德国空气动力学家 Busemann提出的内 锥形流概念 1.低马赫数来流条件 下不能自起动 2.长度较长 是一种未来的飞机,像 普通飞机一样起飞,在 30~100公里高空的飞 行速度为12~25倍音速, 而且可以直接加速进入 地球轨道,成为航天飞 行器,返回大气层后, 像飞机一样在机场着陆。
NASP HyTech /Hyset HyFly
19961995-
3. X-43A 与 X-51A 的简介
2004年3月27日,X-43A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成功点火,并推动飞行器加速 的技术,发动机工作时间11 s,最高速度达到6.83马赫。
B-52挂载飞马座固体火箭飞行到28500米
飞马座火箭开始助推加速
涡轮喷气发动机
1. 研究背景与简介—原理
冲压发动机的原理无 非就是空气以超音速 进入发动机燃烧室与 燃料混合点燃,再从 喷嘴中喷出从而获得 推力。
因为留给空气压缩,与燃料在燃烧室混合,点火, 燃烧的时间只有毫秒量级,这样也就使得发动机 的控制极其困难。
注:1.亚音速与超声速燃 烧的区分是根据燃烧室中 的气流速度。 2.后面提到的双模即是可 以在一次飞行中实现二者 的转换。
2. 超燃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前期历史
1946年,Roy就提出了借助于驻波直接 将热量加入超声速流中的可能性。 1957年4月,Shchetinkov申请了超声 速燃烧冲压发动机专利。 1958年9月,在马德里举行了第一届 国际航空科学会议,Ferri 简略地概 述了并证明在Ma =3.0的超声速气流 中实现了稳定燃烧,没有强激波。 ①氢-空气系统的化学过程和现象 20世纪60年代通用应用物理实验室 (1)超燃冲压发动机增量飞行试验飞 行器(IFTV)1965年开始; (2)1964—1968年,低速固定几何尺寸 超燃冲压发动机,无可变几何尺寸,但 是具有随飞行速度而变化的空气动力 压缩比。

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第39卷第1期2007年1月力学ChineseJournalofTheoreticalandAppliedMechanicsV o1.39,No.1Jan.,2007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钱炜祺2)杨顺华肖保国乐嘉陵(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实验室,绵阳621000)摘要基于”准稳态”方法建立了一套复杂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和相应的软件SPARCK.并以3种典型的碳氢燃料——甲烷,乙烯和庚烷为研究对象,从甲烷点火燃烧的GRI2.11,详细基元反应动力学模型出发简化得出了包含14个组分10步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从乙烯燃烧的51组分365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出发简化得出了包含20个组分16步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从庚烷点火燃烧的160组分1540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出发简化得出了包含26个组分22步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典型激波管试验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得到的简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为有效地再现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反应机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工程计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准稳’假设方法,碳氢燃料,点火延时,甲烷,乙烯,庚烷中图分类号:0643.12,V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9-1879(2007)01?0037-08引言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数值方法在内燃机,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设计研究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lJ.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中,碳氢燃料的点火延时是影响发动机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为了较为准确地获取碳氢燃料在燃烧室流场中的点火延时特性,需要将流体力学方程组与碳氢燃料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耦合起来数值求解发动机燃烧室中的流场.然而,工程实际中遇到碳氢燃料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都十分复杂,以甲烷燃烧为例【2】,描述其详细反应机理的GRI-Mech化学动力学模型GRI2.11由48种组分,277个基元反应组成,而Seiser等【3】提出的庚烷燃烧的详细化学动力学模型则包含了160种组分,1540个基元反应.如果对上述详细基元反应模型中所有参与反应的组分均写出组分守恒方程后,耦合到流场计算中时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刚性问题”,即反应动力学模型中既包括了反应速率快,特征时间尺度小的基元反应,也包括了反应速率慢,特征时间尺度大的基元反应,反映到微分方程中就是方程的特征值差别明显,特征矩阵的条件数很大,形成了计算的刚性问题;二是计算效率的问题,当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包含如此多2005-06-06收到第1稿,2006-02-09收到修改稿.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472131).2)E-mail:*****************.cn的组分和基元反应时,会使计算中待求解变量的数目和方程规模过于庞大,占用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和CPU时间,从而影响到计算效率.因此,为了克服这两个困难,在实际计算中有必要对复杂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简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同时,研究简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能揭示出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基元反应步骤,这对于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有效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常用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灵敏度分析法【4J,几何奇异摄动结合中心流形技术的方法【引,计算奇异值摄动法[6】和’惟稳太’’假设方法(quasisteadystateapproximation)[71,其中,”准稳太’’假设方法以其易于推导,使用方便的优点,在工程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8J.本文采用“准稳太’’假设方法,建立起了一套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并以甲烷,乙烯,庚烷的点火燃烧反应为例,建立了与其相应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1”准稳态”假设方法对于一个由Ⅳ种组分和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系统,各组分的反应速率可写为如下常微力学2007年第39卷分方程形式=g()=WSR=EwsK(1)】其中,暑,为组分质量分数的Ⅳ维矢量,其分量yi(i=1,N)为第i种组分的质量分数;是N×N维的对角化矩阵,其对角线元素t(i=1,N)为第i种组分的分子量;s为N×K维的化学当量系数矩阵,s矩阵的第r(r=1,K)列所构成的Ⅳ维矢量S对应于第r个基元反应的化学当量系数; R为维矢量,其分量R’(:1,K)为第i种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所谓”准稳态”假设,是指反应系统中某些组分(设有M种)的生成率近似等于消耗率,不失一般性,假设暑,的前M个分量为准稳态组分,即:∑KRr:.(_17M)(2)同时,假设矩阵S的前M列和矢量R的前M个元素对应于基元反应中消耗这M个准稳态组分反应速率最快的M个基元反应,从而矩阵s和矢量R可分解为[,9Js=[SM,SK-M],R=RM—M其中SM和SK—M是N×M和N×(K—M)维矩阵,RM和RK—M是M和—M维列向量.此外,定义WSM=U),WSK-M=()㈥其中,1,r,z,分别为M×M,(N—M)×M,M×(K—),(N—M)×(K—M)维矩阵,假设SM的列向量线性独立且可逆,从而可构造出如下正交分解式中的E,J都是单位矩阵,0是M×(N—M)的零矩阵.因此,式(1)中的g为g=EWSR:口.)(:)(Xz)(RRK-M)=:)(一V-1一:)(:)=:)(一R—Mz+RUK-一IMzR+K-RMK—M)= ZRK—M[RM]由于SM的列向量线性独立,为可逆矩阵,则由式(6)可知,若RM+U一ZRg—M:0f71式(6)可简化为g=(0)[YRK—M],一1,r-1Z=y(8)由于此式中g的前M个分量为0,因而此式给出了一种满足准稳态假设式(2)的简化总包反应形式的反应机理,其中为(Ⅳ一M)×(N—M)矩阵,表示简化反应的化学当量系数矩阵;YRK—M为相应的总包反应速率.由上面推导过程知,这一简化方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准稳态组分的选取和准稳态组分消耗反应速率最快的基元反应的识别[91.通常,准稳态组分的判别方法是考察组分i的产生率与消耗率,若满足(为一较小的阈值)《maX(,)则可认为该组分为准稳态组分.准稳态组分消耗反应速率相对较快的基元反应的识别则主要采用的是针对准稳态组分计算各基元反应消耗率贡献的方法. 根据上述算法,本文作者研发了一套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软件SPARCK(softwarepackageforre- ductionofchemicalkinetics),对于碳氢燃料点火燃烧反应的简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详细基元反应模型代入良搅拌器(perfectstirredreactor,PSR)的反应环境下,目的是使碳氢燃料与氧化剂充分反应,通过一,●_,Z+M0,l_,/,●●一一,/,●●一//,●●一//,●●一/㈣)(E=8=一,二,\u/\=c}第1期钱炜祺等: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反应过程进行详细计算分析,利用式(9)识别出反应系统中的准稳态组分以及对应于各稳态组分消耗最快的基元反应号.(2)识别出稳态组分和可消去的基元反应号以后,利用式(3)式(8)建立具有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下面采用此方法和软件来建立3种典型碳氢燃料——甲烷,乙烯和庚烷点火燃烧反应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2甲烷点火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简化首先采用该软件来对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甲烷燃烧反应的详细基元反应模型采用的是GRI-Mech2.11模型,包含48种组分,277 个基元反应(该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可在如下互联网网址获取:/gri_mech/).将该详细基元反应模型代入良搅拌器的反应环境下,可分析出34种准稳态组分和14种非稳态组分, 同时识别出对各稳态组分消耗最快的基元反应号. 利用这些稳态组分的表达式和式(8)进行矩阵运算后,最后可得到如下包含14个组分10步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其具体形式如表1中所示.表1甲烷点火燃烧的简化总包反应模型Ilabk1Reducedmechanismofmethanecombustion ReducedmechanismbySPARCK2O=O2o+H=OHo+H2=H+OHo+H2O=2OHo+CH2O:CO+H2Oo+CH3:H+CH2Oo+CH4:OH+CHso+CO=CO2H+2NO=O+OH+N2H+C0+H2O+NO=O+2OH+HCN接下来对此简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验证.Hidara等1oJ给出了0.1%OH4+1%H2+1%02+97.9%N2的燃料混合气体在激波管中的点火延时实测结果,采用甲烷燃烧反应的详细基元反应模型GRI-Mech2.11和本文导出的简化模型来对此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过程中,将燃料在激波管中的点火燃烧过程简化为一等容反应过程,用以下常微分方程组来描述【11JK一l(10iu,)Tm1,Li0.1=一算混合燃料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点火延时,图1示出了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图1中记为”detailed mech.(G砒2.11)”),本文导出的简化模型(图1中记为”reducedmech.(SPARCK)”)计算出的点火延时值与实测值(图1中记为”experiment”)的比较,由于此时点火延时定义为反应开始至H20组分生成率最大时刻的时间间隔,故记为佰0.从图1中可以看出,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结果也符合较好.表2中给出了该工况下点火延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初始温度的减小,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偏差增大,这表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本身对低温段化学反应的描述还存在着一定不足.104K/T0图1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点火延时与实测结果比较Fig.1Comparisonofexperimentalandcalculatedignition delayofmethanebydetailedandreducedmechanism№一.ⅡmⅣvⅥⅦⅧⅨx40力.学2007年第39卷表2甲烷点火延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Table2Comparisonofexperimentalandcalculatedignitiondelayofmethane 图2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混合气体温度变化时间历程比较F.2Comparisonofcalculatedmixturetemperaturehistory bydetailedandreducedmechanism,一昌昌图3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混合气体中甲烷组分浓度变化时间历程比较Fig.3Comparisonofcalculatedconcentrationhistoryof methanebydetailedandreducedmechanism同时也可以看到,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简化模型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计算结果偏差较小,相对误差在10%以下,但同样存在着随温度降低误差增大的趋势.图2和图3示出了初始温度To=1666.67K时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的混合气体温度,甲烷组分的摩尔浓度随时间变化历程比较,从中也可以看出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得比较好.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虽然简化模型中的组分数目比详细基元反应中的组分数目大幅减少,但简化模型仍能较好地反映出甲烷的点火延时特性,具有较高精度,本文所采用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是合理可靠的.3乙烯点火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简化下面同样采用”准稳太,’假设方法来对乙烯燃烧的包含51种组分,365个基元反应的详细基元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首先,将该基元反应模型代入良搅拌器的反应环境下,可分析出31种准稳态组分和20种非稳态组分,同时识别出对各稳态组分消耗最快的基元反应号,利用式(8)进行矩阵运算后可得到一包含20个组分16步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总包反应的具体形式列于表3中.利用1%C2H4+1.5%02+97.5%N2的燃料混合物在激波管中反应的工况来校验此简化模型,图4示出了此工况下利用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图4中记为”detailedmech.”)和利用SPARCK软件导出的简化模型计算出的点火延时(图4中记为’’re- ducedmech.(SPARCK)”)与实测结果(图4中记为“experiment”){12】的比较,由于此时点火延时定义为CO2组分生成率最大时刻的时间间隔,故记为TCO..表4中给出了具体数值的比较,从表4中可以看出,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偏差在第1期钱炜棋等: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41 表3乙烯点火燃烧的简化总包反应模型Table3ReducedmechanismofethylenecombustionNo.ReducedmechanismbySPARCKH+O2=O+OHo+H2=H+OHoH+H2=H+H2O2H=H2o+CO=C02H2+CO=CH2OH+o+H2+CO=O2+CH32o+H2+2CO=H+202+C2Ho+H2+2CO=O2+CH2CO2o+H2+2CO=2educedmechanism表4乙烯点火延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Table4Comparisonofexperimentalandcalculatedignitiondelayofethylene 20%左右,但简化模型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偏差比较小,都在10%以下.图5示出了初始温度To=1428.6K时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的混合气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历程比较,从中同样可以看出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得比较好.4庚烷点火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简化庚烷燃烧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包含160种组分,1540个基元反应,采用’难稳态”假设方法来进行简化.将该详细基元反应模型代入良搅拌器的反应环境下,可分析出134种准稳态组分和26种非稳态组分.同时识别出对各稳态组分消耗最快的基元反应号,利用式(8)进行矩阵运算后可得到一包含26个组分22步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化学反应动,,t/8图5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混合气体温度变化时间历程比较Fig.5Comparisonofcalculatedmixturetemperaturehistorybydet~ledandreducedmechanism.ⅡmⅣvⅥⅧⅧⅨxⅪⅫ煳42力学2007年第39卷力学模型,总包反应的具体形式列于表5.利用2.5%nCTH16+27.5%02+7O%N2的燃料混合物在激波管中反应的工况来校验此简化模型,图6示出了此工况下利用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图6中记为”detailedmech.”)和利用SPARCK软件导出的简化模型计算出的点火延时(图6中记为”re—ducedmech.(SP ARCK)”)与实测结果(图6中记为“experiment”)【8j的比较,由于此时点火延时定义为反应开始至混合气体温度升高斜率最大时刻的时间间隔,故记为r.表6给出了具体数值的比较,可以看出,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实测结果约低2O%4O%,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在高温段(To>1450K)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结果较为一致,相对误差<1O%.图7,图8示出了初始温度To=1428.6K时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的混合气体温度,二氧化碳组分摩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历程比较,可以看出,在该初始温度下,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得比较好,简化模型计算出的点火延时比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略有提前,由52.9#s提前到48.4s,误差8.5%.但是,在低温(To<1450K)段,简化模型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简化模型计算出的点火延时明显比实测值和详细基元反应模型计算结果短,这表明简化模型还不能十分有效地反映出这一温度段内的化学反应机理,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表5庚烷点火燃烧的简化总包反应模型Table5ReducedmechanismofheptanecombustionNo.ReducedmechanismbySPARCKNo.ReducedmechanismbySPARCKICH3+H=CH4XII2CH3=C2H6IIH+CH4=CH3+H2XIIIC2H4=H2C2H2IIICH4+OH=CH3+H2OXⅣoH+C2H2=H+CH2COⅣCH4+O=CH3+OHXVC2H3O-1,2=CH3+COVCH3+C2H6=H+CH4+C2H4XVIH+pC3H4=CH3+02H2VIoH+CO=H+CO2XVIIaO3H5=CH3+02H2VIIH+O2=OH+OXVIIICH3+C2H2=H+aC3H4VIII3OH=H2OHO2XIX2O2+C4H8-1=2H+2HO2+2C2H2IXo+C2H4=CH3+H+COXXC5H10-1=H+C2H4+aC3H5XCH3OH=CH3OHXXIO2+C3H3=CH3+2COXIHO2+CH3OH=H+20H+CH2OXⅪIO2+nCTH16=CH3+2H+HO2+2C2H4+02H2表6庚烷点火延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Table6Comparisonofexperimentalandcalculatedignitiondelayofheptane第1期钱炜祺等: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图6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点火延时与实测结果比较Fig.6Comparisonofexperimentalandcalculatedignition delayofheptanebydetailedandreducedmechanism基基280o240020o0160o120005010015020l0t/s图7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混合气体温度随时问变化历程比较Fig.7Comparisonofcalculatedmixturetemperaturehistory bydetailedandreducedmechanism图8详细基元反应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出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问变化历程比较Fig.8Comparisonofcalculatedconcentrationhistoryofcarbondioxidebydet ailedandreducedmechanism5结论本文基于”准稳态”方法建立了一套碳氢燃料点火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和相应的计算软件SPARCK,并从甲烷点火燃烧的GRI-Mech2.11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出发简化得出了包含14个组分10步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从乙烯点火燃烧的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出发简化得出了包含20个组分16步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从庚烷点火燃烧的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出发简化得出了包含26个组分22步总包反应形式的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通过典型激波管试验工况下简化模型计算结果与详细基元反应模型计算结果,实测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本文简化得到的简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为有效地再现详细基元反应模型的反应机理,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就庚烷而言,在低温段简化模型的计算精度相对差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但总体而言,与原来的详细基元反应动力学模型相比,简化模型有效地减少了反应组分,耦合到流场计算中时有望大大减少求解变量和求解微分方程数目,提高计算效率,在工程计算中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GrifllthsJF.Reducedkineticmodelsandtheirapplication topracticalcombustionsystems.Prog函嗍s,a鲫西咐t力学2007年第39卷&t1995,21:25—1072MassiasA,DiamantisD,MastorakosE,eta1.Analgorithm fortheconstructionofglobalreducedmechanismwithCSP data.CorebustionandFlame.1999,117:685—7O83SeiserH,PitschH,SeshadriK,eta1.Extinctionandan. toignitionofn-heptaneincounterflowconfiguration.In: ProceedingsoftheCombustionInstitute,vol28,2000.2O29—2O374T,IranyiT,BercesT,V ajdaS.Reactionrateanalysisof complexkineticsystem.IntJofChemicalKinetics,1989, 21:83~995DucheneP.RouchonP.Kineticschemereductionviage- ometricsingularperturbationtechnique8.Chemical- neeringScience,1996,51(2O):4661~4672ingCSPtounde~tandcomplexchemicalki- bustSciandTech,1993,89:375—4o47WnatzJ,MaasU,bustion.Germany: Springer-V erlag,19998MontgomeryCJ.eta1.Reducedchemicalkineticmecha~ nismsforhydrocarbonrueIs.AIAA.99.222O.19999ChenJY.Developmentofreducedmechanismsfornu- mericalsimulationofturbulentcombustion.Ⅵr0rkshoponNumericalAspectsofReductioninChemicaiKinetics, CERMICS—ENPC,CiteDescartes,ChampussurMarne,France,Sept,199710HidakaY,SatoK,HenmiY,eta1.Shock-tubeandmodel- bustion andFlame,1999,118:34O一35811CribbPH,DoreJE,Y amazakiS.Akineticstudyof methanolusingshocktubeandcomputersimulationtech-bustionandame.1992,88:169~18512HidakaY,NishimoriT,SatoK,eta1.Shock-tubeand modelingstudyofethylenepyrolysisandoxidation.Corn- bustionandame,1999,I17:755—776 DEVELoPMENToFRrEDUCEDCHEMICALRrEACTIONKINETICM ODELFORHYDRo.CARBONFUELCOMBUSTION)QianWeiqi)Y angShunhuaXiaoBaoguoLeJialing(AHL,ChinaAerodynamicsResearch&DevelopmentCenter,Mianya ng621000,China)AbstractAmethodbasedonquasi-steadystateapproximation(QSSA)isused toconstructareduced chemicalkineticmodelfortheignitionandcombustionofHydro-carbonfuel, andasoftwarepackagenamedSPARCK(SoftwarePackageforReductionofChemicalKinetics)isdevelop ed.Firstly,thismethodandsoftware isappliedtoreducethedetailedelementarychemicalkineticmode1G砌2.11fl0rthecombustionofmethane,and areducedglobalreactionkineticmodelcontaining14speciesand10globalrea ctionsisobtained.Secondly,when thismethodandsoftwareisappliedtothedetailedelementarychemicalkinetic mode1ofethylenecombustionwhichcontaining51speciesand365elementaryreactions,areducedglobalre actionkineticmodelinvolving20speciesand16globalreactionscanbeobtained.Finally,forthecombustion ofheptane,areducedglobalreactionkineticmode1involving26speciesand22globalreactionsisobtaine dfromadetailedmechanismhaving160speciesand1540elementaryreactionsbythismethod.Afterusingt hesereducedkineticmodels tonumericallysimulatethetypicalfuelignitionprocessintheshocktube,itcan beseenthatthesereduced modelscanrepresenttheignitionmechanismofthedetailedkineticmodelsqu itewellandwithgoodaccuracies. Keywordsreducedchemicalkineticmodel,quasi-steadystateapproximatio n,hydro-carbonfuel,ignitiondelay,methane,ethylene,heptaneReceived6June2005,revised9February2006.1)Theproject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 (10472131)2,E-maihqwq1973~。

四种高密度碳氢燃料的热分解性能

四种高密度碳氢燃料的热分解性能

究l l 7 _ 9 l , 但 在 燃料 裂 解 产 物种 类 、 结 构确 认 以及 裂解 机理方 面 的 报道 较 少 。本 实验 采 用 D S C、 TG — DT G 研究 了 4种 高密度 碳 氢 化 合 物 的 热 分解 性 能 , 以期 为新 型碳 氢 燃 料 的研 制 及 在 吸 热 型碳 氢 燃 料 领 域 的应 用提 供基 础数 据 。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7 8 1 2 ( 2 0 1 3 ) 0 5 — 0 0 8 2 — 0 4
Th e r ma l De c o m po s i t i o n Pr o p e r t i e s o f Fo u r Ki n d s o f Hi g h De n s i t y Hy d r o c a r b o n Fu e l s
烷( P C UD)根 据 文 献 方 法 合 成 , 纯 度 大 于
9 8. 5
高体 积燃 烧热 , 还 要 满 足 高 速 飞行 条 件 下 的冷 却 需 求 。高 密度 碳氢 化 合 物 多 为 多环 的分 子 结 构 , 环 张 力大 , 高温 下 具 有 吸热 分 解 的特 性 , 因此 其 热 分 解
1 实 验
1 . 1 试 剂
随着 现代科 技 的发 展 , 飞 行 器 的飞 行 速 度 逐 步 提高 , 高超 音 速飞 行 器 要求 燃 料 不 仅 具 有 高 密 度 和
桥式四氢双 环戊二 烯 ( e n d o — THDC P D) 、 挂 式
四氢 双环 戊 二 烯 ( e x o — THD C P D) 、 四氢 环戊 二 烯 三 聚体 ( THTC P D) 、 五环 [ 5 . 4 . 0 . 0 0 . 。 。 . 0 。 ] 十一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推进技术本文2002206216收到,作者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1所高级工程师———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刘小勇 摘 要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研究对应飞行马赫数大于6、以超声速燃烧为核心的冲压发动机技术。

它的应用背景是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飞机和空天飞机等。

半个世纪以来,它的研究受到了美、俄、法等国的重视。

目前,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已经开始进行飞行演示验证。

21世纪,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必将得到较快发展和实际应用,必定会对未来的军事、政治、经济等产生深远影响。

主题词 冲压发动机 超声速燃烧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飞行器概述冲压发动机(ramjet )属于吸气式喷气发动机类,由进气道、燃烧室和尾喷管构成,没有压气机和涡轮等旋转部件,高速迎面气流经进气道减速增压,直接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燃气经尾喷管膨胀加速后排出,从而产生推力。

它结构简单,造价低、易维护,超声速飞行时性能好,特别适宜在大气层或跨大气层中长时间超声速或高超声速动力续航飞行。

当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入口气流速度为亚声速时,燃烧主要在亚声速气流中进行,这类发动机称为亚燃冲压发动机,目前得到广泛应用;当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入口气流速度为超声速时,燃烧在超声速气流中开始进行,这类发动机称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目前得到了广泛研究。

亚燃冲压发动机一般应用于飞行马赫数低于6的飞行器,如超声速导弹和高空侦察机。

超燃冲压发动机一般应用于飞行马赫数高于6的飞行器,如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飞机和空天飞机。

超燃冲压发动机通常又可分为双模态冲压发动机(dual modle ramjet )和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dual combustor ramjet )。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是指发动机根据不同的来流速度,其燃烧室分别工作于亚声速燃烧状态、超声速燃烧状态或超声速燃烧/亚声速燃烧/超声速燃烧状态。

对于这种发动机如果其几何固定,通常能够跨4个飞行马赫数工作,目前研究较多的是M ∞=3(4)~7(8)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如果几何可调,则能够在更宽的马赫数范围内工作,如M ∞=2~1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

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设想研究方向:高温碳氢燃料冷却系统的不稳定性研究申请人:XXX报考导师:XXX 教授2013年9月28日目录一、前言 (1)1、自我介绍 (1)2、个人能力 (1)3、缺点局限 (1)二、数值研究 (2)1、数值研究背景 (2)2、数值研究设想 (3)三、实验研究 (4)1、实验研究背景 (4)2、实验研究设想 (4)四、总结 (5)参考文献 (6)一、前言1、自我介绍我是XX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XXX,申请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温碳氢燃料冷却系统的不稳定性研究。

我于2007年进入XX大学攻读XX专业学士学位,在本科毕业后因对航空航天方面的兴趣,2011年继续在XX大学攻读XX硕士学位。

首先,考虑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在高超热防护主动冷却方向具有国内一流的硬件及软件条件,其次,考虑到自身条件及个人兴趣,有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再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现提供了申请的平台,因此向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申请。

2、个人能力本人在硕士学习期间,在课程学习和参与科研项目期间,在某些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现介绍如下。

(1)外文文献翻译能力、表达能力、编程能力:研究生期间的“高超音速推进系统”课程中,要求学生翻译外文教材并在课上讲述教材内容;“计算流体力学”课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程序调试工作;“火箭发动机燃烧与流动”课程中,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完成固体火箭发动内弹道计算程序的编写。

本人在这些课程当中表现优异,在完成课程任务期间,外文文献翻译能力、表达能力、编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ANSYS Workbench工程设计、装配体结构设计能力:本人在研一期间参与863项目“大尺寸复杂组件的连接与热匹配技术”,主动承担了该项目热防护方面计算任务,掌握了对ANSYS相关软件的使用,并独立设计完成新型热防护结构层连接方式的CAD设计和热匹配计算。

碳氢燃料的超临界热稳定性研究

碳氢燃料的超临界热稳定性研究

p r e d o mi n a n t c o mp o n e n t s i n t h e g a s e o u s p r o d u c t a r e me t h a n e ,e t h a n e ,e t h y l e n e ,p r o p a n e a n d p r o p y t e n e .Th e l i q u i d r e s i d u e s we r e d e t e c t e d t o h a v e t h e c o mp o n e n t s o f p a r a f f i n s ,o l e f i n s ,n a p h t h e n e s a n d e v e n a r o ma t i c s .Th e p r o d u c e d
中 图分 类 号 : O 6 4 7 . 5
QI N Xi a o — me i ,CHI Ha i ,F ANG We n — j u n,GUO Yo n g — s h e n g,XU Li( De p a r t me n t o f Ch e mi s t r y,Zh e J i a n g Un i —
V N 0 l | 4 0 N O . 6
O V. 2 0l 3
DOI :1 0 . 3 7 8 5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4 9 7 . 2 0 1 3 . 0 6 . O 1 1
碳 氢 燃 料 的 超 临 界 热 稳 定 性 研 究
秦 笑梅 , 池 海 ,方文军 , 郭 永胜 , 许 莉
ve r s i t y , H angz ho u 31 00 58, Chi n a)

高超声速飞行器

高超声速飞行器

高超声速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一般是指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飞机、导弹、炮弹之类的有翼或无翼飞行器, 具有较高的突防成功率和侦查效能, 能大大扩展战场空间。

高超声速飞行器潜在的巨大军事和经济价值使得当前世界各军事大国纷纷投巨资到该领域, 成为21世纪世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近年来, 各军事大国在推进技术、结构材料、空气动力和飞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高超声速飞行器基本概念1.1高超声速的产生和特点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飞行高度高、速度快、侧向机动性好的优点,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抵达地球上的任何一点, 迅速打击数千或上万公里外的各类军事目标。

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高性能动力推进系统。

超燃冲压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关键技术。

目前,各国发展高超声速技术主要选用燃料可在高超声速内流中稳定燃烧的高超声速燃料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适用范围为马赫数 5 ~16,飞行时不需要自身携带氧化剂, 直接从大气中吸收氧气, 作为助燃剂。

冲压发动机由进气道、燃烧室、推进喷管三部分组成。

所谓冲压, 就是迎面吸进的高速气流在进气道内被迅速扩张、减速、增压的过程。

当气压和温度升高后, 气体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 经膨胀加速, 由喷口高速排出, 产生推力。

这项技术的结构质量轻、飞行成本低, 可控能力强、安全性好, 可长时间使用, 是实现高超声速飞行的理想动力装置。

脉冲爆震发动机适用于所有尺寸和所有速度的推进系统, 从发射到高空高超声速飞行甚至轨道机动都能使用, 尽管在50 km 以上时需要使用氧化剂, 但由于应用范围更广泛也更具革命性, 因此也是各国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点。

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以下优点:(1)飞行速度快, 全球到达。

未来的战争是高信息化、高智能化的战争, 未来的空中打击力量将主要依靠高度和速度取胜。

这种高超声速飞行器能在大约两个小时之内攻击全球任何角落的目标。

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室火焰稳定机制研究

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室火焰稳定机制研究

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室火焰稳定机制研究宋文艳;石德永;王宇航【摘要】在来流总温1085K、进口马赫数2.0下开展了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试验,使用高速摄像观测了火焰的形态和结构,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观测了煤油和OH的分布,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燃烧室的火焰稳定机制.测量结果显示:燃烧反应主要发生在射流的下游区域和凹槽区域内,随着燃料当量比的增加,火焰传播角度及火焰向主流的穿透高度增加.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吻合较好.火焰稳定机制分析显示:液态煤油喷入燃烧室内,主要分布在下壁面附近的流场中,燃烧产生的高温燃烧产物通过凹槽剪切层与回流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入凹槽并为剪切层中的空气-煤油混合气体提供稳定的热量和中间产物,使得火焰基底能够稳定在剪切层内,并以相对固定的角度向主流流场中传播.【期刊名称】《实验流体力学》【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8页(P42-49)【关键词】超燃冲压发动机;超声速燃烧室;火焰稳定机制;光学测量技术;数值模拟【作者】宋文艳;石德永;王宇航【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5.210 引言超燃冲压发动机因其在高马赫数空天飞行中所展示的高比冲性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许多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也随之开展。

其中,超声速燃烧室中由于进口气流速度较高,燃料和空气停留时间极短,面临着点火、火焰稳定和高效燃烧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凹槽火焰稳定器被广泛应用于超声速燃烧室设计中,凹槽内的回流区为燃料/空气混合和燃烧提供了较长停留时间,而凹槽内维持的火焰则为主流提供了热源及中间产物,以点燃和稳定主流中的火焰。

因此,整体来看,凹槽火焰稳定器具有总压损失小、稳定燃烧性好等突出优点[2]。

超声速燃烧室内的流动/燃烧过程极为复杂,往往需要借助先进光学诊断技术反映整个燃烧流场。

基于涡耗散模型的HIFiRE-2超燃冲压发动机仿真

基于涡耗散模型的HIFiRE-2超燃冲压发动机仿真

理论算法2020.07基于涡耗散模型的HIFiRE-2超燃冲压发动机仿真田增冬(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摘要:以HIFiRE-2超燃冲压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针对高马赫数超燃模态,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考察了涡耗散模型的工程应用能力,同时研究了湍流模型、湍流施密特数和可压缩修正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涡耗散模型适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工程算例的仿真;BSL k-o湍流模型,湍流施密特数为0.4,可压缩性修正开启,在高马赫数超燃模态时能够取得较好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涡耗散模型;HIFiRE-2;超燃冲压发动机Simulation of HIFiRE-2Scramjet based on eddy dissipation modelTian Zengdong(Aeronautical Computing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Xi'an Shaanxi,710065)Abstract:Taking HIFiRE-2Scramjet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engineering capability of eddy dissipation model i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with experiment at high mach case and the influenceof turbulence model,Schmidt number,and compressibility correction are studied.The resuIts show that eddy dissipation model is applicable to simulation of scramjet.BSL k-co and turning on compressibility correction can obtain the best result when Schmidt number is0.4.Keywords;eddy dissipation model;HIFiRE-2;Scramjeto引言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核心技术,目前己经成为国际军事技术竞争的重点之一,世界各航空航天大国都制订了各自的研究计划O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的飞速发展,超声速湍流燃烧数值模拟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种缩短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点火延迟的方法

一种缩短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点火延迟的方法

一种缩短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点火延迟的方法
孙英英;韩肇元;司徒明;徐胜利
【期刊名称】《实验流体力学》
【年(卷),期】2001(015)002
【摘要】采用激波风洞-激波管组合设备对预混的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与超声速燃烧进行了研究。

为缩短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迟时间,通过激波风洞喷管入口与接触面之间的激波反射对经过雾化与气化的碳氢燃料(汽油)进行预热;此外,由燃烧驱动激波管产生的高温燃气作为引导火焰点燃激波风洞产生的预混与预热的超声速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

采用纹影系统对超声速可燃气流中的火焰传播进行流场显示。

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将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迟时间缩短至小于0.2ms,同时还得出了火焰相对于超声速可燃气流的传播速度。

【总页数】6页(P28-33)
【作者】孙英英;韩肇元;司徒明;徐胜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中国航天机电集团三十一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312+.1;TK16
【相关文献】
1.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爆轰性能的研究 [J], 秦友花;沈兆武;向文
2.某些碳氢燃料和空气混合物临界起爆能的实验研究 [J], 杨立中;刘荣海
3.碳氢燃料与空气混合物爆轰性能实验研究 [J], 杨立中; 刘荣海
4.某些碳氢燃料和空气混合物临界起爆能的实验研究 [J], 杨立中;刘荣海;张春云
5.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无约束起爆临界起爆能估算 [J], 杨立中;王清安;刘荣海;张春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氢燃料超燃研究与应用关键词:燃料发动冲压压发0前言近年来,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制水平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国外一些高马赫数(Ma3=6〜8)的地面试验设备已经建成,可以用来进行超燃冲压发动机连管试验和自由射流试验。

同时,在计算技术(CFD)、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高温材料与结构、气动热力学与燃料、测量技术和飞行试验等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而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在今后10年左右的时间内,碳氢燃料(煤油)超燃冲压发动机将会得到大力发展,用来作为飞行马赫数7以下的低成本、远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动力装置[1]。

同时,双燃料(碳氢燃料与氢)超燃冲压发动机也将得到大力发展,用来作为远程高超声速无人驾驶侦察机、试验飞行器和未来空天飞机的动力装置。

由表1可见,超燃冲压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种类是决定发动机结构与应用领域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导弹武器来说,燃料的体积、贮存性、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宜用贮存性好的碳氢燃料,而不宜用双燃料(碳氢燃料和氢),更不宜用氢作燃料。

如果用煤油作燃料,对超燃冲压发动机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油的可燃性较差,点火延迟长。

例如,对于飞行高度h=30km飞行马赫数为6的高超声速飞行,燃烧室内流动的典型马赫数为2,燃烧室的典型长度在1.0〜1.5m之间,气流通过燃烧室的时间非常短,小于2ms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使煤油雾化、蒸发、点火与充分燃料是不可能的,因为煤油的点火延迟较长,在0.05〜0.1MPa下,600〜1000K范围内,点火延迟约10ms左右。

为解决普通碳氢燃料和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点火延尺问题,需要采取特殊可行的措施[2]。

表1主要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类型与特性Table 1 Main types of scramjet and characteristic1碳氢燃料的超燃特性与应用范围1.1普通碳氢燃料(煤油、大比重煤油等)点火与燃燃特性如上所述,为保证煤油能在超声速气流中雾化、混合、点火、稳定燃烧和在燃烧室中较短的停留时间(小于2ms)内能完全燃烧等要求,过去国外曾提出过多种解决办法,如在煤油中加入添加剂和引燃剂。

但这种办法不宜采用,也不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价格昂贵、后勤复杂,有毒等问题;也有采用等离子点火器与催化剂来帮助点燃煤油,但是由于油气在燃烧室停留时间极短,所以采用这种办法也不能解决煤油的稳定燃烧问题,反而需要附加能源系统而变复杂,更不能解决在较低飞行Ma(如4〜5)状态下的煤油超燃点火性能。

针对上述情况,别列格(Billig)等学者提出一种高温富油燃气超燃方案[3],来解决煤油的超燃点火稳定燃烧的问题。

通常将这种方案称为双燃烧室方案。

先将煤油喷入“突扩型” 亚燃室内燃烧,变成高温富油燃气,然后再喷到超声速空气流中点燃与稳定燃烧,并具有较短的化学反应时间,而且,也能保证煤油冲压发动机在较低的接力飞行马赫数Ma=4燃烧室进口空气流静温为523K左右)状态下超燃工作。

事实上,上述方案是一种冲压管道补燃的方案[4],先将煤油与空气(部分)在亚燃冲压发动机中预燃,形成高温富油燃气,再喷入到超声速管道燃烧室中补燃,从而解决了液态煤油超燃的困难。

图1显示一种高温富油燃气流与超声速空气流平行的流动状态。

高温富油燃气来自突扩型亚燃燃烧室,燃气流出口马赫数为 1.2,超声速空气流的马赫数为2.13。

这两股平行气流在剪切层内混合与燃烧[2]。

由于富油燃气温度超过1600K 左右,在剪切层内富油燃气着火与稳定燃烧是很容易实现的。

而超燃效率主要受富油燃气的混合过程控制。

由于两股气流的温度、密度及速度之间存在差异,剪切层内会出现大尺度涡,可以增强混合过程;另一方面两股平行气流之间存在一定厚度的台阶,气流将发生有限膨胀与压缩,除了膨胀波与压缩波外,还存在回流区。

两股气流间回流区的影响与波系相互作用和高温富油燃气补燃放热的结果,都会增加剪切层的扩张角,有利于强化燃烧。

图1高温富油燃气和煤油喷孔的示意图Schematic of in jectors of fuel-richgas and kerose ne在工程应用计算中,通常采用壁面静压沿流向分布规律和已知的面积 A (X) 变化值,来研究沿气流流向的热释放分布、 总的放热量、燃烧区内沿程的流动参 数变化和超燃室出口处气流参数。

图 2 [5, 6]表示二种不同模拟气流总温状态 下所测得的壁面压力沿程分布。

图 2中较低的压力点代表相对应的冷态(无化学 反应)试验的壁面压力。

由图2可见,冷态压力分布规律与燃烧试验的压力分布 规律相似,但压力值较低,流动状态的变化仅仅是由于通道面积变化和壁面摩擦 作用引起的。

根据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方程,可按试验结果求出理论计算值,确 定总压恢复系数、加热量和燃烧效率。

图3显示煤油超燃效率与燃料当量比(ER) 的关系。

由图3可见,燃烧效率大致在当量比 ER=0.33〜0.42范围内达到最大, 效率可达0.5〜0.68之间,而总压恢复系数也在 0.45〜0.55之间。

0厲-Uli ;out -'O'4 LI■ hL-U7 ■图2煤油-空气(DCR)壁面压力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a)模拟Ma=4总温,(b)模拟Ma=6总温Fig.2 Comp aris on of exp erime ntal and theoretical wall pressures,(a) Simulat ing, T t of Ma=4, (b) Simulati ng T t of Ma=6丄 .* _, ■I 1:1 I 04 I A .S Ofr FH 图3燃烧效率与燃料当量比关系(a)模拟Ma=4总温,(b)模拟Ma=6总温Fig.3 Equivale nee ratio vs. Combusti on efficie ncyfor supersonic combusti on(a) Simulat ing, T t of Ma=4, (b) Simulat ing Tt of Ma=6如果在图1所示的侧壁处,向超声速空气流中喷入一部分煤油 (约占总的油量0.3左右),则对模拟Ma=6的总温状态的超燃试验来说,可以强化燃烧, 改善超燃性能,如图4所示。

I Of04tlj II N rLVOJ 0^" 盲 矗 LK0厂吐 00 =1ILJ『2 1-0 11 «(>;hl -. "耳'一-J 〜厂 ft?~~5T” 礎--费萨 ‘口[;i.'m图4壁面静压分布Fig.4 Measured wall static p ressure distributio ns1.2 吸热型碳氢燃料点火与燃烧特征理论上可使液态碳氢燃料对飞行器和发动机本体进行冷却, 在吸收大量热量 后,变成气体氢和小分子量的气态碳氢化合物混合燃料, 进入到超燃室后,与超 声速空气流混合,实现氢点燃小分子量的气态碳氢化合物, 达到液态碳氢燃料的 超燃目的,通常称这种燃料为吸热型碳氢燃料。

但是,吸热型碳氢燃料需在超过 燃料闪点足够高的蒸发温度,以高压催化裂解,才能分裂成氢和小分子量的碳氢 化合物。

根据GH4高压催化裂解的试验显示,GH4需在镀铂内表面的高压反应容 器内,用1200K 的热空气加热,才能将80%勺燃料转化为气态GH 和也与此同 时会在热量交换的流动壁面产生积碳,以致堵塞通道。

热交换反应器的多次试验出现了严重的“声振”现象,引起灾难性的失败。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再生冷却系统与燃烧室系统之间会出现系统不稳定性。

这种不 稳定性常常出现在碳氢燃料的热力学临界点附近。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点火是靠裂解后分离出来的气态氢 H.0这些气态氢的数量 不能低于点燃气态甲烷、乙烯所需要的最小氢气量。

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吸热型 碳氢燃料的点火,尚需要一个小的点火源,来帮助气态甲烷或乙烯点燃和稳定火 焰。

因此,目前,采用吸热型碳氢燃料尚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风险[ 1.3 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应用范围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性能决定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应用范围。

发动机性能的理 论计算结果显示,氢超燃冲压发动机可以作为单级入轨的空天飞机的动力装置, 而煤油超燃冲压发动机较适宜于作为飞行马赫数 Ma=L7范围内高超声速飞行 器的发动机[8](如图5〜6所示)。

时哄Be pqrbttnuHeCUtfnMFfrfi—---h ■少 - ---vi% 图5推力系数G 与来流Ma 和部件性能关系Fig.5 Thrust coefficie nt C Tas a fun ctio n of Ma andcomponent p erforma nee estimate }!(< 腐% k7]o10tjr 0*2 =-一匚/1伸匕尸MiWi”一山酿UZ 呻 L图6有效(C T)eff与Ma关系(等动压头飞行轨迹)Fig.6 Effective thrust coefficie nt (C T)eff versus Mawith con sta nt q 0 trajectory由表1显示,弹用超燃冲压发动机主要是采用煤油作燃料。

由于液态煤油很难实现超燃过程,通常需采用小型亚燃室(预燃室),用来点燃与稳定火焰,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为了拓宽发动机的工作范围,煤油冲压发动机需要采用可调几何喉道的办法,实现亚燃和超燃工作过程,以保证冲压发动机在飞行Ma=2.5接力时,具有足够的推力,用来加速飞行器。

由于导弹是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因此弹用煤油冲压发动机可采用可抛式的几何喉道,(如图7所示),实现亚燃与超燃双工况。

也可直接采用单一的超燃工况,如将导弹助推到飞行Ma=4时,冲压发动机超燃工况开始接力与加速,直到巡航飞行Ma=6左右。

(bl图7二元双燃式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a.亚燃工况;b.转级状态;C.超燃工况Fig.7 Work p rocess of dual-mode ramjet,(a)subso nic combustio n;(b)tra nsiti on; (c) supersonic combusti on2碳氢燃料超燃数值模拟在设计和分析中,数值模拟能够用来确定整体流场的性能,用来估计和预示系统的工作特性,作出对设计工况的评估,决定设计的优化程度和建立设计数据库[1]o对于非设计工况的流动状态而言,更需要进行性能计算和了解整体流场变化的动态特性。

应消除对数值模拟方法的某些误解。

摸拟不可能是真实的。

如果数值模拟所达到的计算结果在所求的精度范围之内,则这种模拟方法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很难估计模拟计算的误差。

由于CFD方法中计算与流体动力学本身的不可靠性,如湍流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化学反应对湍流的影响,化学反应与激波关系等,都会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