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论文
论语言学习者的语篇能力
论语言学习者的语篇能力论文导读::语篇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不管是口头交际依旧书面语交际,语篇能力直截了当阻碍着交际的成效。
语篇能力包括把握语篇衔接能力、连贯的能力、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的能力、语境适切能力,从这四个方面动身探究语篇能力的内涵。
论文关键词:语篇能力,衔接,连贯,语篇模式,语篇类型,语境引言语篇能力,是由卡内尔和斯威恩在讨论交际能力模式时第一提出来的(Can ale &Swain,1980: 1-47;Canale,1983:2-27)。
它用来描述语言运用者对语篇规则、语篇的组织方法、以及对阻碍语篇组织的各种因素的知识把握程度。
自语篇能力提出之后,学者们对它的具体研究并不多见,只是在讨论交际能力时作简要述及(Skehan, 1998:158; Stern,1992:75,164,174; Cook&Seidl hofer,1995:92)。
一样认为,它是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依照不同的交际目的,把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具有衔接和连贯特点的并符合一定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的连续语篇的能力。
本文认为,语篇能力包括把握语篇衔接能力、连贯的能力、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的能力、语境适切能力,从这几个方面动身探究语篇能力的内涵。
一、语篇衔接能力语篇衔接的能力是指使语篇具有语篇性的各种语言手段。
衔接的概念是由韩礼德和哈桑第一提出并加以系统研究的(Halliday&Hasan,1976:4)。
他们认为,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假如对语篇中某一语言成分的明白得取决于同一语篇中另一语言成分的明白得,那么这两个语言成分之间所结成的关系便是一种衔接关系。
英语语篇中表示语义联系的语法和词汇衔接有以下五类:照管、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照管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用作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的现象。
假如关于一个词语的说明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管关系(Halliday&Hasan,1976:31)。
课题研究论文:电影语篇的多模态分析
146598 电视电影论文电影语篇的多模态分析doi:10.3969/j.issn.1002-6916.20xx年来,多模态分析已广泛运用到符号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新闻学、心理学、法学、美学和医学等各领域,研究对象也从语言文字扩展到音乐、图片、影像、网页设计等多种社会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82)。
在电影语篇中我们要分析几种重要模态及其综合运用。
2.1运动画面与言语,作为视觉艺术,电影以运动画面为主。
画面里可以根据同一个图象中不同成分之间或不同图象之间所处的相对位置(如上下、前后、中心边缘关系)的具体情况,分析多模态话语的信息分布,确认巳知信息和新信息,确认多模态话语的信息起点和多模态话语想要传递的信息。
在图像与字幕处理上kress&Leeuwen认为,图象和文字说明是有联系的,但并不依赖文字说明,因为它本身既是有组织的(organized),又是有结构的(structured)(Kress&LeeuweD 2006)。
运动画面处于主导地位,电影充分了发挥运动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而声音则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程度,画内言语是节制而精练的,导演不能因言语的叙事和表意功能而弱化其运动性的一面,“音乐和对话,虽然起着加强画面形象的作用,但在影片的总的结构中实际上只是次要的方面。
”2.2画面音乐与色彩音乐作为电影艺术要素,它在电影时空的确立、改变,心理时空的营造和时空转变上以及对背景信息的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阿.科普生曾指出:电影音乐“创造使人信服的时间和地点气氛”。
如在表现中国传统婚礼的画面中,要是缺少了唢呐、锣鼓的呜奏,这一特定时空中的喜庆气氛就无法完全传达出来。
因此要营造电影时空的气氛,除了画面的表现外,还需要电影音乐的配合。
电影画面内外的音乐片段让观众获得了有关故事时空的感性体验。
色彩是电影另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电影色彩的造型功能突出表现在色彩之间的搭配和调和上。
画面中运用不同色彩的比例、位置、面积之间的搭配关系,来营造不同的浓与淡、明与暗、暖与冷、丰富与单纯等视觉感受,起到造型作用。
文体学在英语语篇分析中的作用论文
文体学在英语语篇分析中的作用论文【摘要】文体学是一门研究各种文体语言特点的学问。
本文通过对特定两种文体的具体分析,指出了该文体如何运用有效手段,达到传递文本信息的目的。
【关键词】文体学;语篇;语言特点;信息传递Abstract: Stylistics is used to study and analyze different kinds of articles. In order to show how the following two passages put forward the information suessfu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 ways the two passages employ.Key Words: Stylistics, Passage,characteristics,information文体学是研究文体的学问。
文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文体指的是文学文体,其中包括各个作家的风格。
广义的文体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各类文体,包括口语体和书面体,而在这两者之间,还有若干过渡类型的文体。
文学文体也包括在广义的文体之中。
文体学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若干种主要文体的语言特点,即其各自的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的特点,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文体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学会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文体。
虽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文体,但真正代表一种文体特殊用法的词句是很少的。
真正被大量使用的还是那些按照普通方式运用的基本词汇、基本句型和基本表达方式。
这也就是所谓的`共核语言(the mon core) , 它的惯常用法构成语言的常规(norm) , 而一种文体的特殊用法则是对这种常规的变异(deviation) 。
下文将通过对语言的各要素,即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结构的分析来阐述它们在日常谈话、即席解说中说什么和怎么说这个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认知语篇分析的文化语言学视角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认知语篇分析的文化语言学视角在语言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中,认知语篇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认知语篇分析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引言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而文化语言学作为语言学和人类学交叉的研究领域,为我们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认知语篇分析作为文化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深入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认知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认知语篇分析是以认知学为基础,探讨语篇结构、语义和认知过程之间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旨在揭示人们在语篇中如何通过认知过程来理解和解释语义信息。
在文化语言学的视角下,认知语篇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篇结构和意义的差异。
三、认知语篇分析的应用领域1. 广告语言分析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语言使用和信息传递方式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运用认知语篇分析的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挖掘广告语言中的文化符号和隐喻,揭示广告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和观念。
2. 新闻报道分析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日常的信息传递方式,其语言使用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通过认知语篇分析,可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报道的语义信息,揭示其中的文化隐喻和价值观。
3. 语言教学与学习在语言教学与学习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篇结构和理解方式的差异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用认知语篇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结构和意义,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四、认知语篇分析的研究案例1. 高、低语境文化下的广告隐喻分析通过对高、低语境文化下广告隐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广告隐喻使用差异,进一步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观念和价值观。
2. 新闻报道中的社会角色刻画研究新闻报道中的社会角色刻画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中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差异,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报道。
语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论文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英语阅读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阅读教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语法上,忽视篇章结构,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语篇分析强调语言的实际使用及语言的环境,使英语阅读教学从词汇、词组、句子的微观层次上提高到了语篇教学的宏观层次上来,使学生在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层结构和作者的整体思想,达到阅读理解的较高层次。
二、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1.提供背景知识,激活原有图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特定的民族的、历史、风俗、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仅仅具备语言知识,不了解与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是不可能有快速、准确的阅读的。
教师在讲解文章之前应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作简单的介绍,比如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准确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借助实物、图文和影音资料,让学生参与背景知识的讨论和交流。
必要时,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
2.分析篇章结构,指导课文阅读不同体裁的英语语篇结构均有其特定的特征。
根据这点,教学上要指导学生把握各种语篇体式的独特性,掌握其间的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
课堂教学中首先是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进而概括每个意义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中心句,然后把全文按引言、发展及结论做逐层归纳总结,使得学生从整体结构上理清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全貌,获得文章所传达的完整信息。
(1)预测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篇章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测,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与文章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同时在阅读中思考。
(2)快速浏览,整体把握主题。
篇章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快速浏览课文,并说出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与他们预测的内容是否一致,让学生把握文章主题。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论文导读::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和在实际语篇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新闻语篇,批评性语篇分析,意识形态1 概述批评性语篇分析(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言研究、语言学批评)这一概念首先是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人首先提出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并非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传播媒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公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意识形态,提高他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付当今语言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而产生的一些问题。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了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如电视、广告、报刊等。
研究的课题包括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教育、就业和法律方面的不平等,最终目的是让人理解和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并最终抵制这种不平等。
2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分析工具韩礼德认为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个方面的需要,即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语篇”(textual)功能。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验或经历的表达龙源期刊。
就是说,语言通过这种功能来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
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的功能。
语篇功能指的是把信息和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连贯的语篇并把它与语境相联系的功能。
语篇分析下中英语篇对比研究及教学启示论文
语篇分析下中英语篇对比研究及教学启示摘要:语篇分析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语篇分析指导下的主位推进模式研究成果也逐步深入地运用到语篇构建研究中来,并指导教学。
关键词:语篇分析主位推进模式宏观语篇分析英语教学启示一、引言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是现代语言学借助于哲学、行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以及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起来的一个语言学分支。
语篇分析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
本文基于主位推进的六种模式和宏观语篇分析两个大方面对中英语篇构造做一对比研究,希望对于今后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我国教学中,给予相应指导。
二、语篇分析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中的衔接》(1976)中指出,“篇章与非篇章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篇章性….而篇章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
衔接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一个大于句子的语法单位,一个语段能否称得上语篇,主要看它是否算得上一个意义连贯的整体(halliday, 1982)。
同时语篇一般具备七个特征:(de beaugrande/dressler,1981)1. 衔接(conhesion)2. 连贯(coherence)3.意图性(intentionality)4.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5.信息性(informativity)⑥情境性(situationality)7.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martin(1992:443)认为篇章含有不同层次的主位,并各有自己的推力功能,但都受制于相互的关系。
语篇分析包括:主位推进,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语篇模式, 宏观语篇结构。
三、主位推进主位推进是指绝大多数语篇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前后句子的主位和述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主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称为主位推进。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语篇歧义语篇分析语境论文摘要: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与语境、语篇的关系,用实例探析了语篇歧义产生的成因。
本文认为Austin等人的言语行为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现象,帮助人们减少无意语篇吱义,增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1.引言近年来,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或text linguistics)日益成为国内外广大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焦点。
对语篇的分析方法,理解角度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语篇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Harris于1952年在Language杂志的第28期上发表论文“Dis-course Analysis”首次使用术语“话语分析”,其论文常常被看作是现代语篇分析的开端。
尽管不同学者对于“Discourse"与“Text"两个术语的理解和用法仍然存在分歧,但从广义上讲,“语篇分析”常统称两者—既包括“话语”又包含“篇章”(胡壮麟,1994;3)。
英国语言学家Firth(1957)指出对于句子的理解只有在一定语境下发生的语篇中才能使受话者理解。
否则,语义在语篇中就处于不确定或模糊不定的状态,或“对语篇中某些部分有不同的理解而造成语篇性模糊”(杨永建,1996)。
这种“语篇性模糊”就是语篇歧义(discoursal ambivalence)。
从言后行为角度来看,语篇歧义可分为有意歧义(intensional ambiguity)与无意歧义(unintensional ambiguity )。
项成东(2004)认为,有意歧义是说话者有意采取的一种交际策略,有意不直接提供确切信息,岔开话题,创造幽默感或达到其它的交际效果。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而产生无意歧义,造成交际失败。
笔者限于篇幅,仅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探讨语篇中存在的无意歧义。
2.言语行为理论与语境英国哲学家Austin对当时日常语言哲学的影响巨大,他于1952年开始以讲座的形式讲授《语言与行为》(Words andDeeds ),于195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题为《如何以言行事》(Howto Do Thingswith Words)的讲座时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以此探求对人类语言本质的认识,后来该理论又经过Searle多次修正和发展。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大学英语语篇视角论文摘要: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过多地停留在词、句的层面,忽视了语篇、语境的理解。
语篇分析教学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从语篇内在结构入手,注重语篇衔接和连贯、语篇主题以及语篇体裁的角度启发和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长久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过于注重词汇、语言点的讲解,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学生无法积极有效地提高其阅读能力。
语篇分析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词汇教学和语法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弄清文章的篇章结构,识别主题句,分析词与词之间、句子之间、段落篇章之间的衔接,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最终达到阅读的目的。
以语篇分析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和交际能力。
借助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裁分析对语篇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理解;识别主题句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发展脉络;;分析衔接和连贯手段来了解文章的层次。
语篇分析法把语言基础训练,语篇分析研究、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和阅读教学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是由结构主义者哈里斯(Harris)于1952年在美国《语言》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
20世纪60,70年代,语篇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并由此打破了以往语言学研究仅限于句子层面的界限,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深入到语篇。
Harris曾指出:“语言不存在于单词或句子之中,而存在于联系着的语篇之中。
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强调语言的行为和活动,强调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篇分析强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评价和赏析。
《伊索寓言》叙事结构的语篇分析
《伊索寓言》叙事结构的语篇分析[摘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创作年代最早,流传范围最广的文化瑰宝,也是珍贵的语篇研究材料。
本文结合labov所提出的叙事语篇分析模式,运用语料库分析手段结合分析软件探讨《伊索寓言》的叙事结构的语篇特点,以期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作布局,结构和意图,给中国寓言及童话等儿童作品的创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伊索寓言》;语篇分析;叙事结构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
本文将选取《伊索寓言》50篇,运用拉波夫的叙事语篇分析模式,对寓言的叙事结构做简要分析。
一、叙事结构及开场白1、叙事结构在所有的语篇类型中叙事语篇占有重要的地位。
叙事结构可以被看做一种结构框架,以它为基础,故事或叙述的内容展开。
2、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拉波夫(1927—)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他感兴趣的讲故事的人(即叙事者)的社会特点与他所讲的故事的结构是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拉波夫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包括一下六个部分:(1)点题(abstract)。
叙述者在叙述故事之前对故事的简要概括部分称为点题。
(2)指向(orientation)。
主要指对叙事结构环境背景的简单介绍,包括对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或对环境的描述。
(3)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
指故事本身的发生、事态的发展。
这一部分通常由叙事句和对话组成。
(4)评议(evaluation)。
评议指叙事者对故事发生的原因、故事的要点、叙述故事的目的评论;对动作、人物的评论;别人对故事中有关情况的评论等等。
(5)结果或结局(resolution)。
指一系列事件的结束或故事的结果,包括人物的最终命运、目的的成败等。
(6)回应(coda)。
在叙事的结尾部分,通常用回应来接应主题,使读者对叙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把叙事者和听者从叙事中带出来。
《拿来主义》中评价语篇功能分析[论文]
《拿来主义》中评价的语篇功能分析摘要:martin的评价理论研究的是语篇中评价性词汇的人际意义,没有涉及评价对于语篇组织的功能,国内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评价对于语篇组织的功能。
本文拟以房红梅2012年在《当代外语研究》中提出的评价在语篇组织方面具有的功能为框架,分析鲁迅杂文《拿来主义》中的评价资源的语篇组织功能。
关键词:评价语篇功能杂文1. 引言从2001年王振华将评价系统理论介绍到国内以来,评价理论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同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房红梅(2012)认为,“评价理论研究的是语篇中评价性词汇的人际意义,不研究评价性词汇的语篇组织意义,所以,尽管注重语篇分析,但其研究层面尚未到达语篇层”[3]。
2012年她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评价在语篇组织方面具有的各种功能,推动了评价的语篇功能研究,本文将以其论述为框架分析《拿来主义》中评价资源的语篇组织功能。
2. 《拿来主义》中评价资源的语篇功能分析《拿来主义》创作于1934年,鲁迅针对当时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想,深刻阐释了我们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要“拿来”而不是“送来”[1]。
文章语言凝练,态度鲜明,掷地有声,发人深思,是一篇优秀的杂文。
“语篇并不是将一个个主题并不相关的句子拼凑在一起,而是关于同一主题的短语或句子组成的有意义的连贯的主体”[5]。
语篇功能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把信息组织好,同时表明该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
“语篇功能包括三个子系统:主位—述位系统,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2; p135]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衔接系统。
衔接包括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语法衔接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包括重复、近反义词、替代、类属词及泛指词等。
“衔接的特性—使语篇中的各句“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5]。
房红梅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考察了评价的语篇功能,前者指线性的前后两个或几个句子之间的评价性连贯,后者指以整个语段或语篇为考察范围,属于整体上和全局上的连贯和组织,并以探讨显性评价为主。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论文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语篇和语篇分析的概念,分析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认为高校英语教学中应当将传统教学和语篇教学相结合,并提出了三种做法。
关键词:语篇;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一、引言阅读历来被看作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长期以来,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他们阅读中离不开字典,阅读质量不能达到浏览技术资料,以获取所需信息的目的。
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切实提高阅读质量,真正做到“独立有效阅读”。
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影响学生阅读快速提高的障碍主要有三个:1. 词汇障碍。
主要表现以普遍缺乏利用构词法以获得词义的能力;2. 技能障碍。
学生普遍停留在句子水平上的语法分析,缺乏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概括语篇、段落和全文中心思想等阅读技巧和方法3.语言运用障碍。
所学的语言知识在实际阅读上不会应用,对大量的插入、强调、省略、语序的变化不能适应。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法有很大关系。
传统的的阅读教学模式为:背景知识—逐段讲解语言点—意释长难句—问答和练习。
课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和句子分析为主,常把阅读翻译等同起来,忽视了语篇和整体理解等深层语义联系。
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语法、词汇、单句的分析、翻译上,缺乏对整篇文章的综合理解,从而也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这一现象使我们意识到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三、语篇分析的概念及意义根据黄国文的定义,语篇通常指一系列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它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意连贯。
语篇中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语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一结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
与口头表达方式不同,语篇是以完整的句子为基本单位,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一般认为,语篇分析的界限不应小于单句,语篇分析应是超句法分析。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1.衔接。
衔接具体表现语篇的表层结构。
2.连贯。
指语篇中语义的关联,是语篇的深层结构,通过逻辑推理达到语义连接。
浅谈“语篇分析”的论文选题
择 可实现 的选题和发现课 题研 究新热 点。本文探讨语篇分析论 文的选题意 图给研究。
[ 关键词 ] 文写作 论
1 引言 .
语 篇分析 选题 理和现象做出理论解 释, 明现有 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主要回答“ 证 是 什么” “ 、为什么” 问题, 注重总结管理行为的一般原理 。2 应用研究。 ( ) 针 对明确的问题 , 如何应用有关 的管理基础理论 来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是 基础理论的应用开发, 能为社会带来实际利益, 主要回答“ 做什么” 如何 , “ 做” 的问题 。绝大多数管理研究 属于应 用研究( 卢润德 、 张明英 ,0 8 。 20 ) 语 篇分析也是可 以分成两大类的 : 理论性 的和应用性 的。 前者 旨在从理 论 上 阐述 语 篇 的特 性 , 基 础 研 究 , 成 果 对 说 明各 种语 篇 的特 征 有很 是 其 大 通用 性 , 保 证 语 篇 得 以实 现 的 “ 接 ” “ 贯 ” 会 话 分 析 中 的 “ 如 衔 和 连 , 话 轮选择 ” 邻近配对” 故事叙述中的引言 、 向、 和“ , 走 过程 、 结尾 、 评估 等主 要成分和顺序 。另一类是应用性 的,用 已开发 的论文分析任何具体语 篇 , 目的是说明其具体 语篇的特征。譬如说 , 其 对过家家游戏 的儿童话 语 的分析表明 , 其分析单 位应当大于单个孩子的话轮 , 因为这是涉及两 个人的交际性话轮 ,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设想多于两个人的话语情 况 湖 壮麟 ,0 0 1 7 。如此一来 , 2 0 :5) 我们就需要确定 自己的论文是往理 论 性 方 向 还 是 应 用性 方 向发 展 。 般来说 ,研究 生都没有多少理论上的创新 ,而是选择应用性论 文。当我们确定好应用性方 向后 , 我们仍 然需 要确定 好某个语篇理论 , 比如 , 衔接理论 和主位结构 。 许多研究者在选题上最 易犯 的毛病是贪大 求全 , 结果 由于学力不足 , 时间有 限 , 无法深入 , 只能是蜻蜓点水 , 浮光 掠影。 文章写得很肤浅 , 没有什么价值。 著名语 言学家王力说过 : 目越 题 小, 钻得越深 , 论文就越有份量。所以选题宜小一点 、 具体一点。一般来 讲, 在选题上 , 宁可小题大做 , 也不要大题小做 。( 引黄梅 , 0 ) 转 2 1 当我 0 们 即使选择 了语篇分析里的衔接理论 了, 我们还可 以看 到那些小题 , 比 如 只对词汇衔接或是语法衔接中的一方 面进行研究 。 这样一来 , 我们可 以更加细致地讨论问题。这样的论题既能被 自己驾驭 , 又能 以小见大 。 我们以黑玉琴的论文一 从认知语篇分析看标记性名词的语篇构建机制 为例子。我们尝试 从标题来 看她 的选题范 围, 发现她所研究 的中心是英 语语篇构建中的一类特殊词汇——标记性名词 , 落点很小 , 但是所做的 文章份量不轻。所 以我们 在选题 上 , 应尽量缩小研究范围 , 真正做到视 野 宽 阔 , 究 有 深度 。 研 32 择 可实 现 的课 题 .选 黑玉琴对标记性名词语篇 的构建 的研究 是从认 知语篇分析的角度 着手的, 与认知心理学这个学科沟通 的, 顺应 了语篇 分析研 究发展的趋 势 , 而能被学术者们所接受 。然而 , 从 我们 简单 地顺应 了研究 发展 的趋 势还 不 足 够 , 要 看 是 否 有 完 成 的现 实 可 能 性 。有 时范 围 太小 , 支 持 还 所 它 的前人观点太少 , 这就需要对课 题进行修 改了。 论文的选题必须考虑 完成 的现实可能性 。根据 自己具备 的和经过努力可 以达到 的条件来选 择与确定课题。美 国贝尔研究所 前所长莫顿说:选择题 目不能草率 , “ 如 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 选题就等于零。” 选题要考虑 主客观条件才有 可能和预期完成。条件不具 备, 目选定 了, 题 也难以完成。俗话说 : 己 “ 知 知彼 , 百战百胜” 。所谓 “ 知己知彼” 就是弄清楚 自己的长处是什么 , , 短 处是什么; 还要搞 清学科发 展的趋 势 , 自己能提 出些什么问题 。只有考 虑主 、 观条件 , 客 才能扬 长避短 , 选择最利 于发挥 自己聪 明才 智的课题 ( 高端卿 ,9 7) 题 目大 了费时费力 , 19 。 不容易写好 , 容易造成蜻蜓点水的 现 象 出现 , 至 中途 流 产 。题 目过 小 , 果 自己 的 学 力 还 没 有 达 到 一 个 甚 如 水 平 , 是很 难 继 续 下 去 , 不 到论 文 写 作 的 目的 和 要 求 。 所 以 在 选 题 也 达 上, 研究 者要根据主客观条件量身定做适合 自己大小和难易的课题 , 以 顺 利完成论文 的写作 。语篇分析 的许 多理论都 在不 断探索研 究中 日趋 成熟, 例如衔接 理论在韩礼得 和哈桑出版其著作 《 语中的衔接》 开 英 就 始走 向成熟 。在此基础上 , 只要研究者广泛搜集 到资料 , 么他们 就能 那 达 到主观和客观的双重条件 , 从而顺 利进行论 文撰写 。 研究者们可以对 多种语篇进行分析 , 分析其语篇特征 、 衔接紧密 、 语义连贯 的表现所在 。 在笔者搜集的资料 中, 有很多都是 以某文学作品作为语篇材料 , 运用语 篇分 析理论对其 进行研 究 , 如 : 例 于丽锦 的功能语 ( 下转第 17页 ) 2
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演讲语篇分析-美国政治演说案例分析
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演讲语篇分析-美国政治演说案例分析摘要根据语言学教程中所提及,“语篇分析是用来分析书面、语音或手语使用或任何重要的符号学事件的多种方法的通用术语。
”本论文主要研究希拉里竞选演讲的语篇分析,这主要为了充分分析她演讲中的语言作用。
作为一个著名的美国政客,希拉里的演讲强有力并且令人印象深刻。
简言之,希拉里的演讲给我们以下启示:一篇好的演讲稿应有丰富的词汇量,严谨的语法和连贯的句子。
关键词:语篇分析;词汇手段;语法手段;渲染力一、政治演说中的语篇分析(一)语篇分析的定义根据语言书籍,“语篇分析是分析书面、声音或手语使用或任何重要符号学事件的许多方法的通用术语”。
另一个定义是,语篇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语篇的前提和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共同知识。
语篇分析包括衔接手段和连接,但是影响文本分析的因素有几个。
话语与情境相关,话语是情境的一部分。
它分为情景语篇和非情景语篇。
前者与语境有关,后者涉及句子意义的外部特征。
换句话说,非情景语篇是言外之义。
希拉里演说倾向于美国演说中的非情境话语。
(二)“树桩演说”的起源“树桩演说”是今天用来描述候选人的标准演讲的术语,在典型的政治竞选中日复一日地进行。
树桩演讲之所以得名是有一个很有趣的缘由:这些演讲往往是由站在树桩上的候选人发表的。
竞选演说在美国边境上流行开来,人们认为政客为自己或其他候选人“拉票”的例子。
到了19世纪50年代,来自美国各地的报纸上的文章经常提到一位候选人“竞选”,有效发表演说的能力是一种必要的政治技巧。
19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包括亨利·克莱、亚伯拉罕·林肯和斯蒂芬·道格拉斯,都因其演说的技巧而受到尊敬。
树桩演讲的传统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出版于1848年的参考书《美国词典》定义了“树桩”(Stump)一词,表示竞选演说的短语。
二、研究语篇分析的主要方法(一)词汇手段词汇手段与词语或语素、短语有关。
然后,根据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词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感官关系来分类”。
多模态语篇分析论文
多模态语篇分析论文摘要:多模态话语语篇分析不仅仅从语篇层面对语篇进行解读,而且也关注图像、声音、动画等其他构成意义的符号系统。
它丰富了语篇分析的视角与方法,对促进语篇分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对2013辽宁全运会会徽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图像的意义浅释,诠释了制图者的意图。
让读者在遇到图像文字类语篇时,能够注意到制图者的意图,以提高对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法;视觉语法;识读能力第一章前言多模态语篇分析以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语言研究的方法应用到其他符号资源的研究上。
多模态分析的目的在于把这些不同交流模态所体现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融合起来考虑,分析它们是如何共同创造出一个完成的语篇。
本文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leeuwen 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以2013年辽宁全运会的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从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对辽宁全运会会徽展开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合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的手段和方法,以提高读者多模态识读能力。
第二章从2013辽宁全运会会徽分析看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一、再现意义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再现意义对应于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
Kress&VanLeeuwen在再现意义上,将其分为叙事的和概念的两大类。
其中叙事的再现包括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而概念的再现包括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
(朱永生,2007)辽宁全运会会徽图案庄重大气的数字12造型(表示了第十二届全运会)、辽宁拼音缩写LN造型、灵动优美的中华龙鸟造型以及动感有力的运动人性巧妙同构。
叙事再现展示了发展中的动作和事件、变化的过程、瞬息间的空间安排,它又可分为过程和情景两大类。
美国英语教师利用语篇结构分析促进阅读教学[论文]
美国英语教师利用语篇结构分析促进阅读教学【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英语教师如何利用语篇分析促进阅读教学,文中详细描述了美国教师利用语篇分析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并提及美国阅读教学发展现状及变化过程,旨在为我国英语阅读教学教师提供有利的提示和参考。
【关键词】美国英语教师语篇结构阅读教学一、引题纵观美国过去60年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不难发现阅读理解教学的重点已经从强调对技巧和次技巧的训练转化到学习策略的培养。
也就是从死记硬背和自动转化变为可接受、可变化、可控制的策略学习。
其中最为有效的,对阅读研究和实践最为有影响的就是训练学生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从而加强对论说文的理解。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读者,如果想成为成功的阅读者,都得形成语篇结构意识。
语篇结构或组织形式是思想的组织形式以及在不同思想间建立的关联。
没有形成语篇结构意识的读者必定会处在劣势,因为那种阅读是没有任何计划性的。
然而。
熟悉文章结构的读者一定可以以某种既定方式解读文章。
一般说来,美国学生首先学习的语篇结构是叙述式的。
这种文章结构就像是讲故事。
这对学习阅读是有利的。
接下来,学生入学之后会形成对记叙文结构的感知。
再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意识会逐渐从阅读故事线索增长成为为获取特定信息而阅读。
到3、4年级会很明显的转变到信息阅读,文章信息量和篇幅也会加大。
二、为什么耍教授论说文的语篇结构大部分论说文语篇结构构成能够给有潜力的读者提供以学习素材。
这些文章所包含的结构元素可以帮助指导学生成为成功的阅读者。
论说文的作者利用语篇结构组织和衔接思想。
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分析语篇结构的学生往往会比缺乏这种能力的学生习得的内容要多。
在这方面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获取了语篇结构形成的知识并正确使用这些知识就会改善阅读理解的效果。
carrell(1985)认为对语篇结构的教学确实对学生的回想机制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迈耶(1985)也表示,建立了中心思想与论据之间的修辞关系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对论说文的理解。
英语语篇类文章范文
英语语篇类文章范文【原创版】目录1.英语语篇类文章的概述2.英语语篇类文章的写作技巧3.英语语篇类文章的范文分析正文一、英语语篇类文章的概述英语语篇类文章,指的是用英语书写的具有一定语境和主题的文章。
这类文章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扎实的英语语法和词汇基础,还需要对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英语语篇类文章通常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叙述文等不同类型,适用于各种学术、商务和日常交流场合。
二、英语语篇类文章的写作技巧1.明确主题和目的: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述。
2.确定文章结构:根据文章类型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3.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4.保持语言连贯和一致:文章的语言应该连贯、一致,避免出现逻辑混乱和表述不清的问题。
5.使用恰当的引用和参考文献:在文章中使用合适的引用和参考文献,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6.注意文章的格式和排版:根据要求,注意文章的格式和排版,使文章易于阅读。
三、英语语篇类文章的范文分析下面是一篇英语议论文的范文:Title: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Learning English is essential in today"s world.As a global language, English is used in many aspects of life, including business, education, and travel.In this essay, I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the benefits it can bring.Firstly, learning English can help us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backgrounds.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of our world, there ar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travel and work in different countries.If we can speak English,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backgrounds, which can help us to broaden our horizons and gain new perspectives.Secondly, learning English can also help us to advance our careers.Many companies and organizations use English as their working language, and being able to speak and write in English can be a valuable asset in the job market.In addition, man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world offer courses and programs taught in English.By learning English, we can access to mor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 our chances of getting a good job.In conclusion, learning English is important for us in many aspects.It can help us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broaden our horizons, and advance our careers.Therefore, we should make efforts to learn English and improve our English proficiency.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语语篇类文章在写作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和一些写作技巧。
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摘要】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就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从树立语篇分析意识,导入背景知识、分析语篇结构模式和语篇衔接这几方面论述了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及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篇分析;语篇教学;语言应用一、大学英语精读中语篇分析的应用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语篇分析意识精读课是以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课堂活动主要围绕课文展开,因此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文的讲解是否成功。
要提高精读课教学效果,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逐句分析、讲解的阅读教学模式,立足于语篇,树立语篇分析意识。
教师授课时,采用“交互作用”的策略即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运用。
先“自上而下”,从宏观上着眼把握理解语篇,将着眼点放在“篇”而不在“句”,从整体意义和深层含义上把握文章,重点介绍与阅读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从整个语篇的结构安排人手,纵览全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分析,由整体到局部,逐层剖析,弄清主题是怎样逐层展开的,弄清各层之间是怎样衔接和连贯成篇的,各层对于表现文章主题起的作用,帮助学生获取和掌握语篇骨干和框架,领会语篇所传递的信息。
同时采用“自下而上”方法,从微观上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对重要的单词短语进行讲解,对复杂的语法现象进行分析,对结构复杂的长句难句进行阐述,来排除阅读理解的障碍。
教学从篇到段再到句及单词短语,最后再回到篇上,逐渐使学生对语篇从模糊宏观到微观,最后达到清晰宏观的理解。
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语言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有效地提高语言技能。
2. 导入背景知识,丰富语篇知识背景知识是学生理解课文和揭示作者写作动机的关键,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包括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背景、文化背景等。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课文,了解了背景知识,就易于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别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重要特征,是理解语篇的要旨和深层意义的有效方法,只有做好语篇分析,才能真正懂得欣赏文章,从而增进英语阅读理解的效率。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阅读理解作为一种书面语篇,语篇分析的许多知识可以对阅读理解起到帮助作用。
同时,阅读理解历来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需要利用语篇分析功能,在运用语篇分析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水平和速度。
【关键词】语篇分析;阅读能力;学生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作为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基本教学技能,熟知外语教学理论之外,怎样通过某些策略与方法提高大学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应对英语阅读理解测试。
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词汇量,所以在英语测试题型中,阅读理解题量较大,分值也最多,许多学生也往往在此失分。
而阅读理解正是语篇分析的实际应用。
提高语篇分析能力则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主要目的是要表明在阅读理解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列举常见的阅读篇章或题型,说明如何通过语篇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速度。
对语篇分析理论的研究,对提高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阅读教学和语篇分析之间的联系(一)阅读——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阅读状况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在传统阅读教学理论指导下,学生通常是对文章一字一句的进行翻译,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词汇和语法上,以能否翻译成精确对应的母语为准。
学生在阅读中主要依赖查阅工具书,遇到问题没有信心,对文字的反应比较慢,对英语材料的理解程度也比较浅。
因此,总是造成对文章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因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侧重于读音和单词、词组和句子的对应,不能做出理解性的分析。
直到1982年心理学家Nuttal提出,阅读是“一个交流的互动过程”,并且形容其为“对语篇主动质问的过程”,也就是说,语篇的生产者通过语篇将信息编码,阅读者通过解码来获得语篇意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积极性。
比如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去预测、思考和获取信息。
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层面的意义,领会语篇生产者的意图。
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从被动转换到主动。
(二)从小句到语篇长期以来,J·G·nesfield 和Noam·Chomsky等语言学家都认为小句是语言的最高单位。
然而,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 和Hasan1976年在《英语中的衔接》指出: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
K· L·pike 明确提出语篇才是语言的最高层次。
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篇是超级小句。
它综合了语法分析和语篇分析,这被认为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突破。
Halliday (1985)认为语言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
语篇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功能时怎样把信息组织好,同时表明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并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话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
(三)语篇分析与阅读理解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包括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内部分析指的是对语篇实现途径的分析。
它涉及到小句功能——语义的主要单位,主位——述位的分布,结合连贯的手段,修辞手段和信息结构。
外部分析指的是从语篇范围、语篇基调、语篇方式三个角度来分析语篇。
语篇范围与概念意义有关,它用来谈论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经历和看法。
概念意义还包括表达小句之间的逻辑意义。
语篇基调和人际意义相关。
它是用来与别人交往,建立或保持与别人的关系,影响别人的行为,表达讲话人的态度、看法等。
语篇方式和语篇意义相联系,指的是用来组织语句和话段,把单个的情形,意念连接起来。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被称为三大纯理功能。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要求学生把语篇看做一个整体并且能够掌握整个语篇所传达的信息。
阅读理解文章题材多样,语言地道,阅读理解题型材料多为近几年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具有时代性的文章。
特点是:题量大,分值高,题材广泛,一般有以下几种:1.事实细节题。
事实细节题考查的是对细节知识的掌握,包括明示信息题和隐含信息题。
明示信息题,顾名思义就是在文中能直接找到题干的答案,命题多与以what, who, when, how, why, where, which 等特殊疑问词引导出的疑问句引出。
隐含信息题则也是顾名思义,它没有明显的标志,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归纳、推理和综合才能能到正确的答案。
而归纳、推理和综合是下面将会提到的阅读策略中的认知策略。
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2册第10单元的Section B 部分介绍的阅读技巧Reading Skills—Denotation (本义)and Connotation(言外之意).2.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篇章的理解,要么是对段落大意的理解,要么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去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2册第1单元的Section B 部分介绍的阅读技巧Reading Skills—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s in Paragraphs.即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之一,对段落大意的理解。
阅读理解题常见的形式有: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3.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需要有具有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考察学生对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以及通过对字面意思的深层理解,判断推测作者的意图及态度的能力。
结构通常如下: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册第7单元的Section B 部分介绍的阅读技巧Reading Skills—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即是培养学生的又阅读技巧之一。
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What do these sentences imply?4.猜测词义题。
猜测词义题是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认识的单词。
这类题型考察的是对词或词组的语义理解,要么就是用熟悉的词解释生词的含义,要么就是对常见的词的非常见意思的理解。
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册第1单元Section B 部分介绍的阅读技巧Reading Skills—Finding Out Word Meaning.根据释义、举例、同义词、反义词、词干等等语境线索解释生词的含义。
二.阅读的策略(一)阅读的策略策略指学习者为有效学习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外部活动,也可以是内部活动。
关于策略的分类,东西方有不同的见解,根据O’Malley 和Chamot(1990)的提法,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三大类。
元认知策略主要涉及目标的制定、策略的选择、时间的安排、自我管理、监督和评价;认知策略主要指具体的认知方法,如推理、重复、猜测、翻译、总结、想象、记笔记等;社会情感策略主要指在学习中的社交行为,如合作、请教求助等。
其中,阅读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阅读策略即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
(二)阅读中经常采用的策略1. 确定阅读目标,这样能够保证挑出需要的信息,忽略掉必要信息。
2. 默读。
对于中等水平和高等水平的阅读者来说,快速地进行阅读是完全有可能的。
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通读全文。
有些词汇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是可有可无的,完全可以被忽略掉。
3. 略读。
略读是快速阅读的一种。
略读是指阅读者为了快速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而采取的一种阅读策略。
为了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一策略,阅读者需要跳过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快速浏览一下标题或者副标题,抓住每段的主题句。
4. 查读。
查读是指为了查找文章中的某些具体信息而带有目的性的一种阅读策略。
这些特定信息如:数字、年代、人物、地名等。
为了节约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最好在浏览文章之前先看懂问题。
查读与略读都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一字一句的阅读,而是有选择性的跳跃式的阅读;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指为查找某些特定信息的快速阅读策略,后者则是快速捕捉文章中心思想的阅读策略。
5.综合性推理。
是指阅读者借助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或已有的背景知识来推测下文或者作者的写作意图。
从而达到深层理解文章目的的一种阅读策略。
综合性推理需要联系上下文,根据作者提供的事实、理论依据或相关材料等展开合理的推理。
在阅读理解中碰到的问题,诸如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等等。
6.推测词义。
这种阅读策略是指在阅读中碰到一些生词时,不借助字典,而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相关信息来推测单词意思。
在阅读中碰到生词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根据前后相关的信息来推测单词的意思。
这种信息可能是随单词之后的一个英文释意,或者是这个生词的反义词、近义词等。
三.语篇分析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语篇分析教学法把学生放在阅读活动的首位,要求学生参与分析、推理、演绎和总结语篇的认知过程。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探讨了语篇分析和阅读理解之间的联系。
针对学生在阅读中通常遇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若干的阅读策略,在这些策略当中,以语篇为基础的阅读方法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正确而有效地阅读方法是有益于终身学习的。
下面就将语篇分析的知识应用到本文前面所提到的阅读篇章中。
1. 信息结构。
对于事实细节性的阅读,需要学生主要采用语篇分析中的信息结构来解决,在完整的语篇中,信息的传递是靠一定的信息结构完成的。
而信息结构一般由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所构成。
对于事实细节性的阅读,一般多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
在开始做阅读理解之前,学生首先仔细分析阅读理解的题干和选项。
把划线部分之前的题干当成已知信息,答案则当成未知信息。
然后运用略读及查读的技巧,即本文第二部分提到的阅读策略,在文章中找到含有已知信息题干的段落、语句、仔细阅读。
只要找准了已知信息在语篇中的正确位置,未知信息也就在它的附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