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一、准备工作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二、确定评价土地的用途或利用方式 三、指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性质的要求 四、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五、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内的土地性质 六、评定各评价单元对指定土地用途的适宜性等级 七、评价结果的社会经济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 八、野外校核 九、土地适宜性的最终确定 十、整理评价成果 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框图见图3 1 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框图见图3—1
①准备工作
图 3—1 土 地 适 宜 性 评 价 程 序 框 图
②指定土地用 途或土地利用 方式
④土地评价单 元图的编制
③ 该 种土 地用 途 或 土 地 利用 方式 对 土 地性质的要求
⑥土地利用的要求与评价 单元土地性质的匹配,初 步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
⑤确定每个评价单 元内的土地性质
⑦对评价结果进行社会 经济分析和环境分析
2.级 2.级 土地级是反映土地的适宜性或不适宜性的程度。 土地级是反映土地的适宜性或不适宜性的程度。 3.亚级 3.亚级 土地适宜性亚级是反映土地受到限制性因素的种类。 土地适宜性亚级是反映土地受到限制性因素的种类。 4.单元 4.单元 土地适宜性单元是指同一亚级内根据生产特点、 土地适宜性单元是指同一亚级内根据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管 理条件的差异而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土地适宜性单元。 理条件的差异而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土地适宜性单元。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编制全国1 100万土 (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编制全国1/100万土 图拟定的分类系统为五级分类制。 地资源 图拟定的分类系统为五级分类制。 1.土地潜力区 1.土地潜力区 2.土地适宜类 2.土地适宜类 3.土地质量等 3.土地质量等 4.土地限制型 4.土地限制型 5.土地资源单元 5.土地资源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与意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所谓土地的适宜性是指某种土地类型对特定土地用途或作物 的适应状况,也就是说,在正常生产条件下, 的适应状况,也就是说,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土地的永续利用不 受限制,并对当地和临近环境也没有不利的影响的土地特性。 受限制,并对当地和临近环境也没有不利的影响的土地特性。 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单宜性和土地多宜性评价两种。 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单宜性和土地多宜性评价两种。 土地单宜性评价是根据某种具体目的和土地利用的具体要求对土 地进行的适宜性评价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意义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意义
⑧野外校核
⑨土地适宜性的最终确定
⑩成果的提交
第四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
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
是由影响土地生产力诸要素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是由影响土地生产力诸要素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是土地 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评价的对象和基础图斑。 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评价的对象和基础图斑。
划分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划分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三)模糊聚类法
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大致有四步: 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大致有四步:
1.变换原始数据 1.变换原始数据
2.进行模糊相似性的标定 2.进行模糊相似性的标定
3.计算模糊等价关系矩阵或构成最大树 3.计算模糊等价关系矩阵或构成最大树
4.模糊聚类 4.模糊聚类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分类系统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二)持续利用原则 (三)因地制宜原则 (四)效益原则 (五)综合性原则 (六)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类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中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 分类法, 亚级——单元。 单元。 分类法,即:纲——级——亚级 级 亚级 单元 1.纲 1.纲 土地纲是反映土地适宜性的种类, 土地纲是反映土地适宜性的种类,表示土地对指定用途是适宜 还是不适宜的( )。在土地纲中又分为土地适宜性纲 在土地纲中又分为土地适宜性纲、 的(S)还是不适宜的(N)。在土地纲中又分为土地适宜性纲、 土地不适宜性纲和无关纲三种。 土地不适宜性纲和无关纲三种。
第六节
一、定性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第一步, 第一步,将评价单元的有关土地性质的数值与参评因子分级 表相比较,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 表相比较,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得出各参评因子单项适宜性 等级。 等级。 第二步, 第二步,把各项土地适宜性等级综合成所评价的土地用途或 土地利用方式的总适宜等级。 土地利用方式的总适宜等级。这又有三种方法 1.主观综合法 1.主观综合法 二、定量法 (一)经验指数和法 (二)经验指数乘积开方法 (三)模糊聚类法 2.极限条件法 2.极限条件法 3.算术方法 3.算术方法
(一)经验指数和法
1.参评因子权重的确定 1.参评因子权重的确定
在一般条件下,确定参评因子权重的方法有三种: 在一般条件下,确定参评因子权重的方法有三种:
①经验法
②回归分析法
③主因子分析法
2.参评因子等级指数的确定 2.参评因子等级指数的确定
3.各参评因子指数求和 3.各参评因子指数求和
4.总适宜性等级的确定 4.总适宜性等级的确定
以土壤类型为评价单元
以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为评价单元
以土地类型为评价单元
第五节
评价因子的选择和指标的拟定
一、评价因子的选择 (一)评价因子选择的原则 1.主导性原则 1.主导性原则 2.稳定性原则 2.稳定性原则 3.可测定性原则 3.可测定性原则 4.相关性原则 4.相关性原则 (二)参评价因素及因子 二、评价指标的拟定 评价指标是指评价因子所代表的土地特性在量上的变化。 评价指标是指评价因子所代表的土地特性在量上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