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企业创新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中小企业现状和分析报告
![中小企业现状和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69d2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3.png)
中小企业现状和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中小企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类企业,它们通常包括私营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户等形式。
这些企业因其规模小、产业分布广、就业能力强等特点,被认为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经济格局下,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
因此,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小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先引入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分类,了解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性质,然后分析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包括其在经济和市场中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包括竞争、金融、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我们将得出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提出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并展望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
通过这样的结构,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小企业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预测。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对中小企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提出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及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分析,我们旨在增强对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
内容2.正文2.1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分类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分类中小企业通常被定义为在员工人数、资产总额或年营业额等方面处于一定规模以下的企业。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国家的具体情况,中小企业的定义标准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根据员工规模,中小企业可以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按照资产规模或年营业额,中小企业可分为小微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在中国,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依据企业从业人数、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及其他指标来划分。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842a6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2.png)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转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0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合法权
益。
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培养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组织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的员工素 质和技能水平。
鼓励人才交流与合作
搭建中小企业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中小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 作。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制定和实施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 才加入中小企业。
优化税收征管服务
简化税收征管流程,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中 小企业的纳税成本。
鼓励中小企业投资
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投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激发中小企业的投资热情。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支持中小企业技术研发
01
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活动。
建立技术转移转化平台
02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
• 详细描述: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首先,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它们在 数量上占企业总数的绝大多数,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 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其次,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许多中小企业 通过自主创新,在某些领域实现了突破和领先,为国家的技 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中小企业是社会 就业的重要载体,它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于缓解就 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优惠
对特定类型的中小企业,如高新技术 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等,国家给予一 定的税收优惠,以减轻其税收负担。
金融政策支持
陕西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及对策建议
![陕西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667272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1.png)
陕西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及对策建议作者:刘红春赵颖蕾李鹏来源:《新西部》2022年第06期陕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和政策扶持存在中小企业数量偏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要素保障不足,支持政策碎片化等问题,财政部门的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多措并举握指成拳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优质群体,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突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提出和发展(一)什么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专”,即专业化。
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精”,即精细化。
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特”,即特色化。
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產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
“新”,即新颖化。
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
当前典型国家科技国际化战略述评
![当前典型国家科技国际化战略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0be028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5.png)
当前典型国家科技国际化战略述评张换兆;刘冠男【摘要】各国科技国际化战略的特点是目标明确且保障有序、重点合作国家明确且优先合作领域清晰,方式多样且成效显著.建议我国加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国际化战略,以促进企业创新和研发国际化作为我国融入科技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以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作为我国参与国际前沿科技研究和扩大我国全球科技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创新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的方法.【期刊名称】《科技与法律》【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科技战略;国际化;大科学计划;研发国际化;人才引进【作者】张换兆;刘冠男【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5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技资源的流动日益广泛。
科技国际化就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利用全球优势科技资源,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发活动,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这已成为新时期世界主要国家强化本国科技优势、加快创新步伐、保持科技和经济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途径。
为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科技国际化战略,有些国家制订了专门的科技国际化战略,有些国家尽管没有出台专门的国际化战略,但在国家科技战略中明确提出了科技国际化并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
2008年9月,欧盟正式提出了《国际科技合作的欧洲战略框架》文件。
2006年,英国颁布的《英国研发国际合作战略》明确提出强化研究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全球影响力和谋求国际发展的科技国际化四大战略目标。
2010年3月,英国研究理事会公布的《国际合作战略》提出,加强研究理事会在国际研究战略和政策发展上的影响,鼓励英国优秀研究人员参与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合作研究的价值和影响,承诺将参与解决世界公共危机。
2008年,德国联邦政府提出科技国际化四大战略目标:“加强研究合作、发掘创新潜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承担国际义务和应对全球挑战”[1]。
试论中国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试论中国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6cc30b24915f804d2b16c10b.png)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些学者就提出社会的轴心正由政治、经济转向文化,文化正在成为财富的源泉。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新兴产业,作为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而生产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参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要求文化企业具有很高的创新能力,本文将分析中国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
一、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创新能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竞争系个人(或集团或国家)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
”[1]竞争力是竞争主体争夺某种东西或资源时的能力,WEF的《关于竞争力的报告》(1985)提出,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
”美国《关于工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2]有中国学者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试论中国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常卫[摘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是由于其大型文化企业具有创新能力,而中国文化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
但是,也应看到中国部分文化企业已经开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家、企业规模、国内市场和政府政策四个方面。
我们,需要从国际化战略、培养文化产业经营人才、鼓励文化企业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与建立科学管理体制上提高文化企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70(2007)02-0073-0673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eb5c0790c69ec3d5bb755c.png)
第24卷!第2期 2007年 2 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ol.24 No.2" Feb. 2007
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舒志彪, 于君博, 于永达
(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4)
在自主创新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重要任务的背景 下,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推动与促进创新发 展, 已成为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在这里, 一个基本 的经验问题首先需要得到回答: 我国的企业规模与创新能 力之间是否存在着系统性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否支持熊彼 特的创新假设?这种关联是否支持我国政府部门对大企业 集团创新能力的笃信?
为了纠正上述衡量方法的弊端, 部分学者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起, 用获得专利的技术发明数量指标替代研 发经费数量指标来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研究。他们认为, 与研发经费等数据相比, 专利数据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从 产出角度来直接衡量企业创新成果的。但实际上, 专利数 据仍然只是间接捕获了创新活动的一部分信息。首先, 专 利意味着新技术的诞生, 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新技术具有经 济价值。技术发明和创新是有联系的, 但决不能混同。创新 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它从技术发明开始, 继而是对发明的 完善、发展, 并最终为市场带来一种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流 程或新的服务模式[15]。其次, 相当 数 量 的 技术 发 明 并 没 有 申请专利, 因而可能被研究者们所忽略。所以, 盲目运用专 利指标比较、分析企业的技术创新 能 力 , 得 出 的 结 论也 有 可能使人误入歧途。
我国中小企业特点及创新优势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特点及创新优势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66d32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4d.png)
现代经济信息82我国中小企业特点及创新优势浅析罗 娟 山东职业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广大的中小企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优化产业分工,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优势,其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推进技术改革,促进产业细分,增加就业、创业机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特点;创新优势;研究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082-01一、我国中小企业特征分析在国民经济中,合理的企业结构通常会表现出“金字塔”的形状特点,即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与数量一般的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一起发展,这些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的数量往往彰显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实力。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表现如下: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与大企业配套的那些中小企业会促进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主导国家经济,从而指导小型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中小型企业发展具有持续、不稳定的特点,许多单个中小型企业面临倒闭,但同时每年又会涌现出大量新的中小型企业。
正是由于这些中小型企业的独有特点,在融资方面也区别于一般企业。
1.中外中小企业的共同特点中小型企业的产业领域涉及众多,数目巨大。
虽然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领域或同一地区、同一领域的不同发展时期出现的各中小型企业没有可对比的意义,但应该注意到这些中小企业仍具有某些相似的基本特征。
2.中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生产规模如何,与该产品的“经济规模进入壁垒”有关。
“经济规模进入壁垒”是指新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所必须达到的最小规模。
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经济规模进入壁垒”,形成不同的生产形式,通常来说经济规模壁垒高或比较高的产品,多存在以大规模集中的生产形式,如汽车、钢铁等;而经济规模壁垒比较低的产品则多存在以小规模分散的生产形式,如日常生活用品、服装等。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8700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7.png)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是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员工人数、营业收入等指标对企业进行规模划分的一种分类标准。
在我国,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统计局的标准,企业通常被划分为大、中、小和微四个规模。
大企业通常是指资产总额超过5000万元或年度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同时拥有1000人以上的员工。
大企业通常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深厚的资金实力,能够在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对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型企业是指资产总额在3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或者年度销售收入在2亿元到3亿元之间的企业,同时拥有200-1000人的员工。
这类企业通常是市场竞争中的中坚力量,拥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在不同领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小型企业是指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到3000万元之间,或者年度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到2亿元之间的企业,同时拥有50-200人的员工。
这类企业通常是某一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贡献。
微型企业是指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下,或者年度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同时拥有50人以下的员工。
这类企业通常是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或者个体户,对于本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设定,旨在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这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对不同规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
从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上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大、中、小、微四个规模的企业入手,详细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大企业大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庞大,资金和员工数量多,通常拥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大企业一般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对于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有着较强的实力和资源支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e99d70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d.png)
技术创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数字化转型
技术机遇
CHAPTER
0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03
拓展数字营销渠道扩大市场
数字化转型帮助中小企业拓展数字营销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数字化转型
01
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升竞争力。
02
数据驱动决策实现精准经营
数字化转型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实现科学决策和精准经营,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1
产业链升级
பைடு நூலகம்
2
3
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中小企业逐渐融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小企业成为产业链关键环节
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扮演着精细化分工的角色,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为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提供支持。
精细化分工助力产业升级
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协同发展,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形成新的技术壁垒,中小企业由于技术积累和投入的不足,难以跨越这些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
尽管中小企业有技术创新和研发的能力,但往往面临技术转化和应用困难的问题。
技术转化应用困难
技术人才短缺
浅析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困境与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3e748ee25ef7ba0d4a733bf1.png)
个 国家经 济 的 国际 竞 争将 主 要表 现 为质 量 的竞 争 、 效 率 的竞
争和信 息 的竞 争 , 其 胜败 关键 主要 取 决于其 智 力资源 和 国 家的 科 技创 新 能 力 , 也 取 决于 企业 的市 场 竞 争力 , 但 不在 于 该 企 、 I
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必须从 自身的经营实际出发, 准确定位, 找 要表 现 为 知 识产 业 的迅 速 崛起 , 计 算 机 和 通 信 技 术 的严 密 结
对切入点, 努 力加 快 多元化 发 展 步伐 , 积极创新经营模式 , 以 合, 使 得 世 界经 济 更 加 开放 , 也使 得 全 球 经 济竞 争更 加 激 烈。 确 保 企 业 的 长久 发 展 与生 机 活力 , 实 施 国际 化 经 营战 略 , 真 正 发 挥 其 在 国家和 地 区 经济 发 展 中的巨 大促 进 作用 。
一
当前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困境
虽 然 中小型 企 业 的 国际化 经营 住客 观 上存 在 着必然 性 , 可 是 目前很 多 中小 型 企业 仍 然 面 临 着 抗 风 险 能 力低 和 国际 竞 争
定 的产 权优 势。 在 中小 型 企 业 尤 其 是 民营企 业 中, 其 产 权 约
-
 ̄U'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浅析 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困境与出路
焦红浩
【 摘要 】 中 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所面临的困 境是科技创新的力 度不够、 政府部门的支 持力 度不够, 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
制度 和跨 国经营人 才、 抗风险能力低和 国际竞争力较 差。 中小型企业 国际化经营的有效路 径是加强产业集聚和企业 之 间的合作 , 加强科技创新, 努力提 高市场竞争优势, 加强海外华人 联络, 积极拓宽国际化经营渠道 。
探析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探析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2a943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3.png)
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中小企业提供 了更多的创新机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
05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 对策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中小企业的 法律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发 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侵犯中小企业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切实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
促进经济增长
01
增加国内生产总值
中小企业通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 务,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
02
扩大市场规模
03
提高生产效率
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扩大市场 规模,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 活力。
中小企业通常更加灵活,能够迅 速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创造就业机会
创造直接就业机会
VS
促进国际贸易
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有助于增加我国 的外汇储备,推动国际贸易平衡发展,提 高国际竞争力。
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社会就业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能够为社 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维 护社会稳定。
推动社会创新
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 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品牌建设困难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中小企业在品 牌建设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创新能力不足
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难以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政策扶持与机遇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
市场机遇
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中小企 业在新兴市场和领域中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
![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227a0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02.png)
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全球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影响着各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包括市场扩展、竞争压力、资源获取、技术创新与管理方式等方面。
一、市场扩展机会全球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它们有机会拓展自己的客户群体。
在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开拓国际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国际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技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国际销售。
通过网络营销,中小企业能够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客户,不再局限于本土市场。
多样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后,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设计。
这种适应性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并提升品牌知名度。
利用合作伙伴关系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与外商建立合资或合作关系,借此进入新的市场。
这不仅可以降低市场进入风险,还能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渠道,提高运营效率。
二、竞争压力加大虽然全球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机会,但也带来了强烈的竞争压力。
国外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资金和品牌优势,可能对中小企业构成威胁。
全球竞争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中小企业面临来自全球同行的竞争。
国外优秀的产品、服务以及营销策略都可能冲击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尤其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低成本竞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低,能够以更低价格生产产品,这对中小企业造成了直接冲击。
为了在价格上保持竞争力,中小企业必须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需要提升产品质量,以防止客户流失。
品牌认知度国际品牌通常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更高的认知度和信赖度。
中小企业在面临这样的大背景时,需要更加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来赢得市场份额。
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579c9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0.png)
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全球化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全球化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以往,中小企业受限于地域和资源,市场规模相对有限。
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中小企业能够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接触到更多的潜在客户。
例如,一家专注于特色手工艺品的小企业,原本只能在当地销售,如今通过电商平台,可以将产品卖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大大增加了销售额和利润。
同时,全球化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小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优质、更廉价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还能够获取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比如,一家小型制造企业通过与国外供应商合作,引进了新的生产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然而,全球化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是激烈的市场竞争。
全球化使得市场更加开放,中小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与来自全球的大型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竞争。
这些大型企业通常拥有强大的品牌、资金和技术优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其次,贸易壁垒和政策风险也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法规各不相同,且时常变化。
例如,关税调整、进出口限制等政策变动可能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贸易成本,甚至导致业务受阻。
再者,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会给中小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带来困扰。
在进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时,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消费习惯和法律法规,否则可能会因为文化冲突而导致市场开拓失败。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中小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加强创新能力是关键。
中小企业要不断投入研发,推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例如,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或者通过模式创新,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中小企业概述
![中小企业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3ad0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c.png)
针对人才流失问题,制定应对策略,降低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
05 中小企业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家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历程
总结词
创新驱动,技术领先,快速成长。
详细描述
该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优秀的产品 ,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关键成功因素
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和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及时响应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中小企业概述
汇报人: 2023-10-31
contents
目录
• 中小企业定义与特点 • 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 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 中小企业的机遇与发展方向 • 中小企业案例分析
01 中小企业定义与特
点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指规模相对较小,在人员、资产和经营规模等方面与同行业大企业相 比均处于劣势地位的企业。
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能够增加市场竞争, 促进大企业的改革和创新。
02 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
01 02
促进经济增长
中小企业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为大 型企业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还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 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驱动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和效率,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人才短缺
1 2 3
招聘难度大
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招聘到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 的人才,这对其业务发展构成了限制。
培训和发展机会有限
由于资源有限,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提供充分的 培训和发展机会,这使得员工难以获得提升和 成长。
福利待遇竞争力不足
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动力、能力与行动
![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动力、能力与行动](https://img.taocdn.com/s3/m/81f29901910ef12d2bf9e775.png)
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动力、能力与行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卜婷婷 吴玉彬甘肃省审计厅 杨玉婷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要素驱动型逐渐转变为技术驱动型,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中国当代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扎根理论对近100篇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字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深入挖掘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了14项主要影响因素,类属于4大主范畴,包括企业创新动力、创新能力、组织因素和营商环境。
从“动力—能力—行动”3个层面构建作用机理模型,阐释了各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过程。
研究结论可以帮助企业厘清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扎根理论;创新动力;创新能力本文索引:卜婷婷,吴玉彬,杨玉婷.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动力、能力与行动[J].商展经济,2021(19):110-113.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9.33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现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创新驱动,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受到管理方面、环境方面、资源方面和政策方面等系列因素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者往往将目光聚焦在某些特定因素上,研究较为分散。
本文试图全方位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种种制约,厘清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1 文献综述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既有企业内部因素,又有企业外部因素。
1.1 企业内部因素(1)企业家层面。
刘运国和刘雯(2007)研究了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的关系,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管任期越长的公司,R&D支出越高[1]。
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
![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71c69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e.png)
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1. 引言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交流日益密切,国际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简称SMEs)作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巨大影响。
本文将就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2. 全球市场机会全球化使得市场范围不再局限于国内,中小企业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和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有机会参与跨国贸易,并从中获得利润增长的机会。
此外,全球化还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物流的改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与海外供应商和客户合作。
3. 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全球化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跨国交流与合作。
中小企业通过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
同时,在全球市场上展示自身特色产品和服务,中小企业也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中小企业可以轻松与全球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易。
4. 成本压力与供应链管理然而,全球化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
竞争加剧和供应链复杂性增加使得中小企业需要面对更高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例如,原材料价格波动、跨国物流费用以及由汇率波动引起的货币风险都会对中小企业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控制成本、降低风险。
5. 人才招聘与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需要面对国际人才招聘与培养的挑战。
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经验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同时,吸引并留住这样的人才也成为了中小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人才战略,包括提供培训机会、激励制度以及建立良好的员工发展计划。
6. 政府支持与政策调整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支持和政策调整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贷款担保和补贴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以及提升竞争力。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4d10e0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1.png)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18年6月25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财税激励等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但在实践中仍存在配套机制不完善、财税支持不足、小微企业融资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性等问题。
一、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小微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缺乏现代企业治理一是小微企业自身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
如,某农村信用社2015年9月向丹珠绿佳林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发放贷款70万元,期限三年,用于支付厂房施工尾款、采购草果款。
但因企业周转资金不足一直未正式投产,无稳定收入,该笔贷款于2016年6月21日转为不良。
二是小微企业普遍缺乏现代企业治理。
如,热电气循环利用工业园区开元云韬工贸有限公司等5家小微企业由于依然采用手工记账方式、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未签订合同,无法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信贷资料,向开远市富滇银行提出的贷款申请均被拒绝。
(二)配套机制不健全,影响小微企业获贷资质一是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规模小且担保业务发展缓慢。
如截至2018年7月末,仅有3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合计1.91亿元,成立以来共审批通过担保贷款17笔,担保金额7640万元,占7月末某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不足1%。
二是民营担保公司代偿风险高。
如2015年楚雄大昌国际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应代偿金额占担保金额的比例达76.57%,后因无法正常履行代偿义务,已基本停止了新业务。
三是担保贷款融资成本高。
如大理州政府出资设立的创新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费率一般在2.5%左右,以3年期贷款为例,小微企业担保成本占总融资成本近三成,此外企业还需向担保构支付咨询费、反担保金、保证金等额外支出。
(三)财税支持力度不足,小微企业及金融机构获得感不强财税支持政策对象认定繁琐,金融机构获得感低。
如,财税〔2017〕77号文对于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为“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指标均以贷款发放时的实际状态确定,营业收入指标以贷款发放前12个自然月的累计数确定”,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认定以其上年末或近期财务报表为准,认定标准不同导致银行机构需要在每次发放贷款时实时认定企业状态,手续繁琐,多数商业银行因申报免征增值税手续繁琐而放弃申报。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2819cc2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1.png)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在当今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已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竞争力,也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活力和可持续性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们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
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研发设备的购置、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
但中小企业通常资金有限,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使得它们在创新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许多有潜力的创新项目因资金匮乏而夭折。
人才匮乏也是中小企业创新面临的难题之一。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因为大型企业能够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待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完善的科研条件。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的限制,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导致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发展受到阻碍。
此外,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它们难以获取最新的市场动态、技术趋势和政策信息,无法及时调整创新方向,从而增加了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同时,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相对薄弱,创新成果容易被抄袭和模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那么,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中小企业应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呢?加强产学研合作是一条重要途径。
中小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项目。
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通过产学研合作,中小企业能够有效弥补自身在研发方面的不足,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加大资金投入也是关键。
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要注重积累资金,合理规划财务,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补贴、贷款担保等优惠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中小企业创新领域。
中小企业的含义
![中小企业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a0ac80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f.png)
中小企业的含义中小企业的含义介绍:________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规模较小,员工数量较少,独立经营并拥有一定资源和管理能力的企业。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就业、创新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小企业的概念、特征、分类、重要性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概念:________中小企业是指不属于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依法独立经营、具有独立财务核算、自主承担经营风险和自主责任的企业。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通常以企业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投资额、员工数量等指标来进行划分。
特征:________1.规模较小:________中小企业的规模通常相对较小,资本和资源有限。
2.独立经营:________中小企业是独立决策和自主经营的实体。
3.独立法人:________中小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财务核算能力。
4.自主承担风险:________中小企业自主承担经营风险和责任。
分类:________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企业规模、行业、所有权性质和所有制形式等。
1.根据企业规模分类:________●微型企业:________员工人数少于10人,资产总额小于500万元。
●小型企业:________员工人数10-100人,资产总额500万元-5000万元。
●中型企业:________员工人数100-300人,资产总额5000万元-30000万元。
2.根据行业分类:________●制造业中小企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农业中小企业3.根据所有权性质分类:________●私营中小企业●外资中小企业●合资中小企业4.根据所有制形式分类:________●独资中小企业●合伙中小企业●公司中小企业重要性:________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它们对就业增长、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规模\企业创新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从企业规模及企业创新两个角度对国外相关文献所涉的主要理论及观点提供初步检视,同时也对后续研究的展开方向作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国际化;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正视自身优势和不足,参与国际化经营成为摆在国内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过程。
对于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归纳存在颇多不同的视角和差异。
本文将从企业规模及企业创新两个角度对既有文献所涉主要理论及观点提供初步检视。
1 企业规模与中小企业国际化
企业规模是国际化影响因素中研究最多的一个变量。
但是,对于企业规模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文献分析的结果没有定论。
根据既有文献得出的结论,本文将这些文献划分为三类。
1.1 企业规模与国际化之间不存在着显著关系
Czinkota 和Johnston(1983)研究了中、小企业规模对出口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小企业和中等企业,在管理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别。
在出口分布模式上,两类企业也是一致的。
在规模上没发现什么显著差距后,他们开始研究出口者和非出口者之间的差别,一个主要差别是出口者有着强烈的出口动机。
成功的出口者不但集中于努力增加销售额,而且花费很大的努力收集市场信息,获得国外商业经营的经验知识,保持连续不断的交流。
Culpan(1989)研究了企业规模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使用识别分析方法研究了宾夕法尼亚州210个制造业企业。
研究发现,小型的和中型的企业出口的产品类型差别并不显著。
并且,对于出口产品的消费对象也没有显著差别。
结论表明,中等类型的企业在出口市场上要比小企业经营得好。
中等规模企业表现出了高的出口比率,小企业则在大量的国外市场上从事经营。
在出口欲望、生产潜能、使用货物转运、出口文件、使用代理或分销商这些变量上,中等企业使用得非常高,这主要是因为涉及高额的出口交易额。
Ali和Swiercz(1991)研究了企业规模和国际化的态度之间的关系。
他们调查了中西部3个州的500个企业,并使用了MANOV A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论表明,以销售额衡量的企业规模对企业国际化的态度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国际经验对出口的态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这个研究支持了Reid(1985)的论题,即规模是影响出口行为一个重要的复杂变量。
这个研究表明,至少要对规模、出口经验
以及管理态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进一步研究(Ali和Swiercz(1991))。
Bonaccori(1992)研究了意大利的制造业企业,表明企业的规模与出口密度并不相关。
在意大利,众多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
研究发现,出口额与总销售额的比例为:小企业为18.9%,中等企业为23.4%,大企业为24.9%。
对于非常小的企业(11~20人)来说,出口企业占整个制造业企业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但是高于这一规模的企业,出口的比例有着显著的上升。
因此,对于非常小的企业,规模和出口之间有着紧密关系,这可能是因为资源约束导致的。
研究还表明,对于意大利企业来说,没有多少企业是沿着阶段理论中所说的国际化进程进行的。
Calof(1993)研究了规模对国际化的影响。
他检验了国际化的三个维度:出口的倾向、国际销售的集中度(国际销售/总销售)以及服务的国家。
BOSS数据库的分析结论表明:规模并不是约束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因素。
即使在最小的类别里面(销售额在1000~999999美元),将近一半的企业在出口。
Abdel和Malek(1978)研究了154个企业,研究表明没有一致的证据支持出口的水平与企业特定的规模存在着关系。
1.2 企业规模与国际化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
Moini(1995)在他的文章中表明,组织规模对出口成功性的影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在他的研究里,企业规模被证明是对企业成功有着影响的。
企业出口成功要依赖于企业的规模。
Walters和Samiee(1990)研究了企业规模对出口计划和业绩的影响。
研究表明,小企业和中等企业在出口计划领域、组织上和态度上、信息收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他们的结论表明,企业规模是影响出口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
一个规范的特定出口结构与出口密度存在着联系。
看来规模确实是出口计划和结构的代替变量,这些是出口成功的关键因素。
如果小企业有资源和管理能力从事这些活动,那么出口密度和企业规模可能就不存在关系了。
Withey(1980)研究了166个中西部小制造业企业,表明小企业中大点的更倾向于出口。
企业雇用的人数小于20人的比雇用人数多于100人的企业出口的明显少。
因此,企业规模对雇用人数少于20人的企业是一个很显著的预测指标。
1.3 企业规模与国际化之间存在关系的原因
Orourke(1985)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农业企业,发现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有着不同的出口经历、态度以及问题。
小企业更加依赖于外国购买者以及公司在国外的销售机构;而大企业则更多地靠自己的努力,依靠企业在国外的机构、外国经销商以及进口者。
大的企业将交通成本、贸易壁垒以及国外竞争视为增加出口的主要障碍;而小企业在决定潜在的外国市场时候根据遇到的困难考虑他们自己的资源,如缺少产品、企业规模小、有限的资本以及与国外贸易的不熟悉。
从这个研究可以看出,规模本身并不是区分的主要因素,对于小企业,出口遇到的主要
困难在于缺少资源和信息。
Sriram和Sapienza(1991)研究了小企业和大企业在它们的市场行为、出口参与程度以及市场的使用和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上是否存在着差别。
他们调查了200个纽约出口企业以及171个跨国企业。
结论表明,与参与程度低的企业相比,参与程度高的企业在市场上花更多的精力,为顾客定制产品,销售更多的产品给个人消费者,更多地使用直接销售,向更多的国家出口。
研究还表明,高参与程度的小企业在许多方面与大企业有着共同的特征。
在区别出口商的高低参与程度上,特定的市场变量非常显著。
小企业和大企业有着共同的成功因素。
运用这些成功因素的小企业则属于高参与程度的出口企业类别。
因此,成功的出口企业看起来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源的分配,而不是企业的规模。
可以看出,规模是一个复杂的变量。
从员工数量来看,数量多的大型企业出口的比例比较高;从出口的集中度来看,小企业同样可以与大企业一样成功。
国内市场的规模、企业的出口经验、企业的管理和资源状况是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对于企业的大、中、小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可以从销售量和员工数量角度进行分析。
这些不同的定义也给规模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我们应该更多地重视规模背后的因素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2 企业创新与中小企业国际化
还有许多学者对创新和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Tesar(1977)使用了多元识别分析方法,以在计划、态度以及运作方面的因素上找出大量出口企业、少量出口企业以及不出口企业之间的区别。
对423个中等以及小型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量出口的企业更多地关注于发展新产品,这些企业视其产品是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并且是独特的,这些企业的产品多为高科技的。
这个研究表明了高科技产品对出口的影响。
Wolf(1977)研究了创新、规模以及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的自变量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第i个产业中的数量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以及第i个产业中企业的平均规模。
必须指出的是研究使用的是产业层次的数据而不是企业层次的数据。
研究使用了出口倾向和外国产品倾向作为因变量,并包含了这两个变量的结合以代表国际化倾向。
这个结合变量同样使用的是产业层次的数据。
他们使用了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表明,出口倾向26.3%的方差获得了解释,但是只有技术层次的人力变量是显著的,规模变量并不显著。
32.5%的国外产品的方差获得了解释,并且销售水平、技术人员均非常显著。
对此的解释是小企业不能提供生产国外产品需要的资源,因此出口受到了限制,而大企业可以进行这些投资。
研究的结论表明,企业规模的变化与技术人员的变化对国际化的影响相比,前者要比后者小。
Edmunds和Khoury(1986)调查了32个加利福尼亚的小企业,这些企业销售额在1千万美元以下,出口的年限在15年内。
几乎所有的出口企业都认为它们出口成功的原因是它们拥有价格上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优质高科技产品。
从以上的文献中可以发现有两个因素特别明显,高科技企业一般有着比较小的国内市场,所以不得不在早期就进行国际化以维持生存。
并且,用于高科技产品
的投资比较高,需要一个大的市场以获得足够的利润。
此外,高科技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这意味着复制技术创新的边际成本很低。
3 结论
企业的国际市场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复杂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要不断壮大规模,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力,以期通过国际化经营发展成具有相当竞争力的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