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课件
前往实验突破
返回知识结构图
4.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1)测量固体密度时,应该先用天平测量固体的 质量 ,再用量 筒测量固体的 体积 。 (2)测量液体密度时,先用 天平 测出液体与容器(如烧杯)的总 质量m1;接着将适量的液体倒入 量筒 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再 测量出剩余液体与容器的质量m2,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 m1-m2 , 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滴水成冰、铁水铸钢件、屋檐冰 凌的形成
吸洒水的地面变干、从水中出来 的人感觉冷、用热风干手器将湿
手吹干、额头上擦酒精降温
返回知识结构图
物态变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初态
__气___ 固
__气___
末态
液 __气___

吸、放热
__放___ 吸
__放___
举例
露的形成、冬天戴眼镜进入室 内,眼镜片变模糊
樟脑丸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 、固体清新剂消失
3.温度计正确的使用及读数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 (2)测量时,应将 温度计的玻璃泡 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 容器底 或 容器壁 。 (3)读数时,玻璃泡 不能 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 数 稳定 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 (4)记录结果时,测量结果由 数值 和 单位 组成。
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返回知识结构图
重点回顾: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位__置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作为___标__准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结论一般 也不一样,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相__对___的。
一、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 物质 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 m 表示。 2.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kg ,还有其他的单位:__t__、__g__、_m__g_。 它们的换算关系:1 kg= 103 g;1 g= 103 mg;1 t= 103 k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mg ; 一个苹果约 150__g__; 一只鸡约 2 kg。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 形状 、 位置 和_状__态__ 而改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练习课件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练习课件PPT
的是( B )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dm B.人的脉搏跳动约为10次/s C.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3.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刮风下雨,他由西向东奔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
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A.这时风停了,所以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 B.这时刮的是西风,所以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 C.这时刮的是东风,所以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 D.有可能刮南风或北风,以上分析都不对
(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便_于__找_到_;像的位置 (2)实验室有两块玻璃板,厚度分别是2mm和5mm,为了使
实验效果更好,小丽选用的玻璃板应该是___2___mm;
(3)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反__射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4)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_靠__近__(填“靠近”或“远 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_不__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 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不__能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 镜所成的是___虚___(填“实”或“虚”)像。来
12.如图所示,甲图是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乙图是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紫 光以相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长方体玻璃砖的同一点,并且都直接从下表面射出。对于这
一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从上表面射入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大 B.从下表面射出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小 C.从下表面射出后紫光和红光一定平行 D.紫光和红光将从下表面的同一点射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专题专题7 计算应用题 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专题专题7 计算应用题 课件

t1
=s117 v
s8;50m 50m/ s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为桥长L加车身长度L′
由题意,得s2=L+L′=1 000 m+150 m=1 150 m;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时间
由 v 得s t
t2
=s223 s1。150m v 50m/s
答:动车速度是50 m/s; 动车全部在大桥上所用的时间是17 s;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23 s。
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所处状态无关,所以水的质量与冰相
同,设其质量为m,
由题知,V冰-V水=56 cm3,
由 得m : - m =56cm m3,即:
V


解得:m=504 g,

=m56 cm3,
0.9g / cm 3 1g
m
/ cm
3
509g
冰块的体积:V冰=
0
.9
g
=560
/ cm3
第一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1是多大?
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2是多大?
解:设鱼雷的速度为v0、鱼雷快艇速度为v,
由v=
s t
可得s=vt,则:v0t1=L+v1t1,
即:60 m/s×50 s=2 000 m+v1×50s,
解得:v1=20 m/s;
鱼雷第一次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到敌舰的距离: L′=L+v1t1-v t1 =2 000 m+20 m/s×50 s-30 m/s×50 s =1 500 m, 从发射第二枚鱼雷到击中敌舰:v0 t2=L′+v2t2, 即:60 m/s×30 s=1 500 m+v2×30 s, 解得:v2=10 m/s。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套重点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套重点专题复习课件

【点拨】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 4 s 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 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路程为 0;乙物体在 0~2 s 内通过的路程 s=s2-s1=20 m-0 m=20 m,则乙物体的速度 v= st=220 sm=10 m/s。
【点拨】由部分运行时刻表知,列车 G2204 从成都东开 往西安北所用时间 t=12:01-08:08=3 h 53 min≈3.9 h, 路程 s=658 km,则列车 G2204 从成都东开往西安北的平 均速度 v=st=6538.9khm≈168.7 km/h。雨燕速度 48 m/s= 48×3.6 km/h=172.8 km/h>168.7 km/h,故雨燕的速度
【解析】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 值,但速度大小始终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答案】D
4.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
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
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在限速为11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
大,高速列车速度小。 【答案】168.7;小
14.(2018·江西)2018年,江西省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 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 。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____、斜面、金属 挡板、长方体木块。
9.三位同学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第一位同学测量 的结果是15.82 cm,第二位和第三位同学测量的结果分 别是15.80 cm和15.8 cm,他们在测量时都遵守测量规 定,那么第一和第二两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__估__计__值__不同,第一和第三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 因是__分__度__值__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课件

7.[2018·湖南株洲]下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 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 运动 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 其他运动员是 静止 的。(以上两空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类型之三 速度的计算
8.[2019·江苏盐城模拟]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 3∶4,时间之比是
2∶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C )
A.3∶2
B.2∶3
C.3∶8
D.8∶3
9.[2019·河南南阳模拟]一辆汽车在沪陕高速公路上行驶,开启定速巡航后速 度表指针始终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100 km/h ,汽车从路牌 A 行驶 到路牌 B 所需要的时间为 48 min。
【解析】 由速度表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 v=100 km/h,由图知,汽车行驶 的距离为 s=120 km-40 km=80 km,由 v=st可得,汽车从路牌 A 行驶到路牌 B 所需要的时间为 t=vs=10800kkmm/h=0.8 h=48 min。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课
知识体系结 构图
归课 纳时 提作 升业
知课识时体系作结 构业图
归课 纳时 提作 升业
类型之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2019·广东河源模拟]如图是测量某同学的鞋子的长度,则鞋子长度为( C )
A.25.1 mm C.2.511 dm
B.25.1 cm D.2.511 m
2.[2018·河北保定模拟]甲、乙两位同学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 的长度。甲记录为 37 mm,乙记录为 37.3 mm。已知两人的测量操作和记录都是 正确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乙测量得更仔细 B.甲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1 mm C.乙所用的刻度尺的精度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ppt课件
[说明] (1)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而画出的直线,实
际上并不存在,这里用到了理想模型法。(2)画光线时,箭头 要画在直线的中间,不要画在端点上。
[易错点] 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它不是时间单位,
而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 m。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考点2 光的反射
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 反射分类
实 验 装 置
实 ①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___像___的位置; 验 ②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__比___较__像___与__物__的___大__小___(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之为等效替代法);

③玻璃板放置时要与水平面___垂__直___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四章 光现象
考点聚焦
考点1 光的传播
光源 光线 规律
现象
应用 光速
__发___光___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小孔成像
日食、月食:当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并在同一直线上
时,发生__月___食___;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在同一直 线上时,发生_日___食____
归类示例
例 3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
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5-3所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
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6_0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 ____3_7_°__。
图5-3 解 析 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所以入射角是60°,反射 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为37°。

优选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

优选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

·教育科学版
如图2-1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 的含义,(1)图甲“80”的含义:_车__辆__的__运__行__速__度__不__超__过__
80 _k_m_/_h_____, (2)图乙“南京市60 km ”的含义:_交__通__标__志__牌__到__南__京_
_市__的__路__程__是__6_0_k_m___ 。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 复习ppt
考点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长度 单位
测量 工具
测量 方法
主单位 常用单位 常用工具 精确测量
看 放 读 记
米__(__m_)___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纳米(nm)等
_刻__度__尺___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注意] 测量工具的选择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 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合理的选择。
2021/1/22
·教育科学版
例2 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 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 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 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呈在__室__外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猜想的依据是:_室__外__空__气__中__的__水__蒸__气__遇__到__较__冷__的__玻__ 璃液__化__形__成__小__水__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科学版
·教育科学版
(3)速度
定义 意义 公式
单位
换算
物体在_单__位__时__间__内__通过的路程
表示物体运动__快__慢____的物理量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 结论。
·教育科学版
│ 归类示例
[解析] 题目中“烧红了磁铁后,它的磁性变强还是 变弱?” —— 提出问题;“应该是温度越高磁性越强 吧!” —— 猜想与假设;“将一个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 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堆小铁钉,现用酒精灯给磁 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点评] 科学探究有7个环节,很多实验考试题都会对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考查。
·教育科学版
│ 归类示例
例4 意图。 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枚硬币直径的方法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10 (1)硬币的直径为______cm ; (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的放置有什么要求? 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
·教育科学版
│ 归类示例
[解析] 这是长度测量中的特殊方法;配合法。 (1) 要注意没有利用直尺的 0 刻度线,减去起始刻度线 的读数才是硬币的直径。 (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 [点评] 有些测量是很难直接测量,有的需要用配合法, 本题是一个典型的配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
2016/5/5
·教育科学版
│ 考点聚焦
测量值 和________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 3.误差是________ 4.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2)化曲为直;(3)化整为零;(4)方格 法等。 [注意] 测量工具的选择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 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合理的选择。
2016/5/5
·教育科学版
测量方法
s 动的时间,利用公式v=______ t 求得物体的速度
·教育科学版
│ 考点聚焦
[注意] (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是保持不变的, 速度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均无关,此时速 度是常量。(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时,选定 的标准物。 [点拨] (1)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 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 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 对象总是静止的。 相对 的。 3.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14.(不定项)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
声传递“能量”的是
( AD )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三、简答与计算题 15.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 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 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物理知识解 读此条规定: (1)“控制音量”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的? (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
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t2=t1-Δt=2.6 s-2.43 s=0.17 s; s 884 m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2=t2=0.17 s=5 200 m/s; (2)查表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四、实验与探究题 1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钢尺来探究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用手拨动钢 尺,钢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振动 动而产生的,实验中 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 大 ,钢尺发出声音的响 度越大大 。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的声波图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12.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 20 分贝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走进实验室 运动 声现象
第4课时 光的传播
镜成像 第5课时 第6课时 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
平面
光的色散
透镜及其应用
第7课时 质量与密度
2014-1-11
2014-1-11
·教育科学版
考点聚焦
考点1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 (6)评估;(7)交流与合作。 [ 说明 ] 步骤 (3) 、 (4) 、 (5)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 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 结论。
·教育科学版
[解析] 题目中“烧红了磁铁后,它的磁性变强还是 变弱?” —— 提出问题;“应该是温度越高磁性越强 吧!” —— 猜想与假设;“将一个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 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堆小铁钉,现用酒精灯给磁 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点评] 科学探究有7个环节,很多实验考试题都会对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考查。
测量值 和________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 3.误差是________ 4.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2)化曲为直;(3)化整为零;(4)方格 法等。 [注意] 测量工具的选择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 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合理的选择。
2014-1-11
·教育科学版
考点3 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某个问题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为了探究的 方便,在设计实验时,先考查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 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 法”。 [说明]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中最常用的一 种方法。
·教育科学版
[ 解析 ] 水蒸气要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水雾。 夏季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卧室内开空凋,玻璃窗 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点评] “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 想”是科学探究的灵魂,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 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应 尽可能提出有依据的猜想。
2014-1-11
·教育科学版
考点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长度 单位 主单位 常用单位 常用工具 精确测量 看 测量 方法 放 读 记 ________ 米 ( m)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纳米(nm)等 ________ 刻度尺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________ 零刻线 、量程和 ________ 分度值 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长度,紧靠被测物体 垂直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 ,在精确测量时, 分度值 要估读到________ 的下一位 数字 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要由____ 和____
·教育科学版
例4 意图。
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枚硬币直径的方法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10 பைடு நூலகம்1)硬币的直径为______cm ; (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的放置有什么要求? 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
·教育科学版
[解析] 这是长度测量中的特殊方法;配合法。 (1) 要注意没有利用直尺的 0 刻度线,减去起始刻度线 的读数才是硬币的直径。 (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 [点评] 有些测量是很难直接测量,有的需要用配合法, 本题是一个典型的配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
2014-1-11
·教育科学版
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比较
测量误差 测量错误 性质 不是错误,不可消灭 是错误,可消灭 ①与测量人的估读有关 ①不遵循测量和仪 产生 ②跟测量工具的精确程 器使用规则 原因 度有关 ②读数、记录结果 ③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时粗心 减小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或避 ②采用具有更高精确度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 免的 的测量工具 法可以避免 方法 ③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2014-1-11
·教育科学版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例1 一天,李明同学在火炉旁,将手中的铁钩放在炉火 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把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 么现象?烧红了磁铁后,它的磁性变强还是变弱?他猜想应 该是温度越高磁性越强吧!为此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将一个 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堆小铁钉, 现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铁钉纷纷 落下。 请回答:
·教育科学版
例2 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 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 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 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呈在________ 室外 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璃液化形成小水珠
·教育科学版
► 类型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 3 [2011·济 宁 ] 如 图 1 - 1 所 示 , 木 块 的 长 度 为 1.85(1.83~1.86)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cm 。
[解析] 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mm,读数应该准确 到分度值,并估读下一位数字。 [点评] 测量时要遵守使用规则,尺子要放正,刻度要与 物体对齐而且尽量贴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不要斜视。
测量 工具
·教育科学版
[ 易错点 ] “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指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1光年=9.46×1015 m。 2.时间的测量 单位 测量 工具 古代 现代 秒(s)、小时(h)、分(min)等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 停表等
2014-1-11
·教育科学版
·教育科学版
(1)根据李明同学所做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磁铁的磁性在高温时会减弱。 (2)你认为这一结论有什么应用?请列举一个应用的设 想。 电视机内的扬声器尽可能远离发热的电子元件,防 止扬声器内永磁体因高温退磁而损坏。 (3)你认为李明同学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 了怎样的探究学习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