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不断起伏(见图1-1),政府为此采取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干预和调节。从总体来说,经济波动呈现谷位升高、峰位降低、波动幅度缩小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政府的政策调控水平在不断提高。在1984年之前,我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没有分开。因此,我国真正意义上实践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是从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而建立起正式的二级银行体制开始的。

关键词:通货紧缩、稳定物价、经济增长。

1997-2002年以反通缩和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

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亚洲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减缓了我国出口需求的增长,人民币也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1998年开始,我国出口就猛烈下滑,同时国内市场总需求不足情况也较为明显,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同时下降,物价持续走低。加上98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洪涝灾害,给经济运行造成了更大的冲击,我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时期。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稳定汇率,另一方面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应对通货紧缩和刺激经济增长,主要措施有: 第一:取消了对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

第二:连续五次大幅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一年期 5.67%降到 1.9%)和贷款(三年期9.36%降到5.49%)基准利率;

第三:五次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7.56%下调到1.89%;

第四:扩大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求,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第五:加大外汇管理,健全外汇市场。

2003-2007年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

虽然在2003年我国遭受了“非典”等灾害的冲击,导致经济运行放缓,但从下半年开始,我国依旧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投资、出口、信贷以及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这次上升阶段的经济推动力主要是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消费结构的升级,但是也表现出一些不稳定现象: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猛、粮食供求关系趋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同时,由于伊拉克战争使得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石油进口成本提高,供求关系紧张的同时也造成了贸易顺差减少。

2003-2006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是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强调“渐进式”,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刚开始显现的物价上升现象。实施的主要政策有:

第一:2004年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

第二:八次提高了金融机构存款(一年期提高至 4.14%)和贷款(一年期提高至7.47%)的基准利率;

第三:灵活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发行央行票据),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

第四:十五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从6%到14.5%),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2008-2016年恢复经济并保持平稳增长的货币政策

2008年年初,为了防止结构性价格上涨演变成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人民银行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从9月开始,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剧,加上年初的雪灾和5月份的汶川地震等灾害所引起的资金需求,人民银行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背景,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既要保持经济平

稳发展、又要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第一:连续4次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从 4.14%到2.25% )

第二:5次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从7.47%到5.31%);

2008-2012年恢复经济并保持平稳增长的货币政策

2008年年初,为了防止结构性价格上涨演变成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人民银行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从9月开始,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剧,加上年初的雪灾和5月份的汶川地震等灾害所引起的资金需求,人民银行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背景,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既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又要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第一:连续4次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从 4.14%到2.25% ) ;

第二:5次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从7.47%到5.31%);

第三:连续4次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小金融机构从17.5%下降到13.5%,大型金融机构从17.5%下降到15.5%;

第四:并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引导其扩大贷款总量;

第五:暂停六月期、一年期和三年期央票发行等措施以配合4万亿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

2010年是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最后一年的,我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农业和工业生产都平稳增长,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对外贸易恢复较快。面对此时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政府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处理好管理通胀预期、调整经济结构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

2011年至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状态已有所缓和,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但国内物价上涨、产能过剩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压力加大,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同时,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国内需求存在放缓压力。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压力下,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把“稳增长”放在宏观政策调控的首位。实行的主要货币政策有:

第一:2011年共适时上调了六次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幅度是0.5%,从2011年12月开始到2012年年底共下调了3次,最终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是20%,中小金融机构的是16.5%;

第二: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是经历了先上调再下调的阶段,在2012年年底基本回到2011年初的水平;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用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市场的流动性;

第四: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三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