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低血糖
药源性低血糖反应13例临床分析

阴性 . 电解 质 正 常 。
断 . ( ) ■ 浆 ■ 糖 椎度 < 3 0mmo/ ( )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即 1以 . lL}2 有 功能 失 常 所致 的症 状 或 交 蒜神 经过 度兴 奋症 状 ・3 使用 葡萄 糖 ()
治 疗 后症 状好 转 。
1 6 治疗 及 转 归 一 经 确 谚 后 即 予 以 口服 葡蔼 糖 水或 蛤 予 古 . 糖 戗 食 , 脉 注 射 5 葡 蔼 糖 } 0 0ml 昏进 患 者 予 以 5 静 O 壹4  ̄6 。 葡 萄 糖 液 静 蔫维 持 , 至 清 醒 为止 。结果 :3 经 上 述 治 疗 后 症 直 1倒 状消失. 糖恢复正常. 死亡病倒。 血 无
19 9 8年 1月 至 2 0 年 6月 在 门 谚 及 住 院谚 治 的 1 01 3倒 作 一 分
析。 t ‘ 库 赉 料
13 用 药 情 况 车 组 口服 药 物 引 起 者 1 . O倒 . 中 优 降 糖 和 消 其 渴丸 舍 用 者 6倒 , 列 齐 特 ( 美 康 ) 消 渴丸 舍 用 者 2倒 . 用 捂 达 与 单 优 降糖 2例 . 用 胰 岛素 引 起 者 3 , 中 2倒 发生 在餐 前 注 射 应 倒 其 胰 岛素 后 来 按 时 进食 , 倒 在静 蔫 胰 岛素 时 自己 调快 清建 。 1
・
・
丙■舒
・
利 尿 药 ( 嚷类 、 辔 酮 、 他 尼 酸 等 ) 噻 曩 依 以及 毗 嚷 酰胺 、 醇 ; 可 提 高 血 清 屎 酸 浓 度 . 消 加 强检 验 井 调 蔓 丙 磺舒 用量 乙 均 抵
本品作用。
・
阿 司 匹林 及水 扬 酸 盐 ; 降低 本 品 排 尿酸 作 用 吲哚 美 辛 、 瞢 生 、 莘飘 , 些 药 物 的血 浓 度 升高 , 性 加 强 。 萘 氨 这 毒 加 强检 验 ■ 糖 监 蔑 I 避 免联 用 甲氨 # 畸 氨 呤 ■椎 度 升 高 . 性 增 大 。 甲 毒 映 ■ 妥 困 : ■ 妥 因 由 于肾 小 曹 分 培 受抑 { . 中旅 度 降 低 。 映 }尿 I 磺胺药 : 椎度升高。 血
病例讨论餐后低血糖晕厥,病因不简单

初步印象
低血糖昏迷: 药物性低血糖昏迷? 内分泌性低血糖昏迷?
辅助检查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血糖:3.2mmol/L;(7.78~11.1mmol/L) C-肽:1.30 nmol/L ;(0.25-0.6 nmol/L ) 胰岛素:89.6 mU/L;(2.5-25 mU/L ) 血胰岛素/血糖比值(IRI/G)为 1.56
反应良好,患者症状未复发。
胰岛细胞增生症
Ronald 对37例英文报道的病例进行分析,认为如需控 制患者低血糖症状,必须扩大手术范围,但随之而来的 是并发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风险上升。
此例患者采用脾静脉插管分段采血测定血胰岛素和血糖 水平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取得良好效果,手术方式值得 推广。
Ronald M. Adult-Onset Nesidioblastosis Causing Hypoglycemia An Important Clinical Entity and Continuing Treatment Dilemma.Arch Surg. 2001;136:656-663
• 给予醒脑静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等药物治 疗,同时辅以高压氧及对症支持治疗。
• 经过1周治疗后,GCS评分由6分好转至9 分,但病人仍呈昏迷状态。
讨论
01 该患者低血糖的原因? 02 患者下一步该进行何种检查? 03 该患者应如何进行下一步治疗?
讨论
1 该患者低血糖的原因?
腔动脉DSA均未发现胰腺及胰腺外占位性病变。 • 脑电图见α 基本节律解体,波形不规整,调节、
调幅不良等,提示重度异常脑电图。
辅助检查
• 心电图正常; • 腹部彩超未见异常; • 血常规、血凝、甲功3项、肿瘤6项、生
药物性低血糖症临床分析(附39例报告)

年 , 中合 并高血 压 1例 , 并 慢性 肾功 能不 全8 。 其 3 合 例 单独使 用 磺脲 类药 物所 致 2例 , 中优 降 糖 1例 , 0 其 6 磺
脲 类 加 双 胍 类 药 物 所 致 7 , 岛 素 所 致 1 例 , 脲 例 胰 1 磺 类 加胰 岛素所 致 1 。 例
予5 0% 葡 萄 糖 4 0~6ml 脉 注 射 , 5例 症 状 迅 速 缓 0 静 2
血 糖 症 。人 胰 岛 素 较 动 物 胰 岛 素 生 物 利 用 度 高 , 生 产 胰 岛 素 抵 抗 的 几 率 小 ,相 同 剂 量 下 有 更 强 的 降 糖 效
果 , 以 换 用 人 胰 岛 素 时 应 减 少 剂 量 , 后 随 血 糖 水 所 以 平 逐 渐 增 加 , 般 2~3天 调 整 1 , 次 2~4 位 。 一 次 每 单
年龄 3 0~7 岁 , 均 年 龄 ( 8±1 5 平 5 4)岁 , 程 3 ~2 病 月 0
达 到 良好 控 制 。急 于 给 予 降 糖 药 物 口 服 , 其 是 给 予 尤
足 量 磺 脲 类 药 物 , 往 导 致 低 血 糖 反 应 。这 些 病 例 提 往 示 , 于 Ⅱ型 糖 尿 病 , 有 在 饮 食 控 制 不 能 奏 效 时 , 对 只
维普资讯
堂 !年 6 第 1 6卷第 6期
文 章 编 号 :0569 10 — 1X(2 0 0 — 3 3 0 0 7) 6 0 6 — 2
・
36 ・ 3
药 物 性 低 血 糖 症 临床 分 析 ( 9 附3 告 ) N
433 中 国 铝 业 中 州 铝 厂 职 工 医 院 584 杨 立 红
方 能 应 用 降 糖 药 物 , 药 应 从 小 剂 量 开 始 , 注 意 个 用 并
哪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

哪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哪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为糖尿病患者注射过量的胰岛素或服用大量的磺脉类降糖药物(如甲磺丁脲、优降糖、氯磺丙脲等),这种低血糖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应认清各种药物发生低血糖的机理,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下面这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1、脆岛素:多因剂量过大,又未及时进食,或体力活动过多,或同时服降糖药物而致低血糖。
老年人、月经前期、妊娠期以及刚分娩注射胰岛素时,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也易发生低血塘反应。
在病理情况下,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垂体机能减退,注射胰岛素时,因体内抗胰岛素的激素减少,也发生低血糖反应。
2、磺脲类降糖药物:所有磺脲类药物都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生低血精症。
非糖尿病人用氯磺丙脲治疗尿崩症有时亦发生低血糖,原因即此。
氯磺丙脲的生物半衰期达36小时,故每日给药可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低血搪。
3、双胍类降糖药:降糖灵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与琥珀酸脱氢酶,致组织缺氧,促进糖的无氧酵解作用,抑制搪原异生作用,因而血糖降低。
4、心得安: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抑制β肾上腺素能神经介导的糖原分解及抗脂质分解作用,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因而发生低血糖。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低血糖效应。
6、水杨酸盐类:与优降糖共同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使血内胰岛素水平增加,而且可增加胰岛β细胞对葡萄搪刺激的敏感度。
7、磺胺类杭生素:亦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8、镁、锰、氯丙嗓、酚妥拉明、抗痨药及抗组织胺制剂等,均可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的原因及症状

低血糖的原因及症状
一、低血糖的原因及症状二、低血糖吃什么三、低血糖的饮食原则
低血糖的原因及症状1、低血糖的原因有药物因素
胰岛素: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后摄食量过少而活动量相对过度,可能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
磺脲类药物: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
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即有出现低血糖的可能。
2、低血糖的原因有疾病因素
严重肝病时,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当糖摄入不足时易发生低血糖。
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都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症。
3、低血糖的原因有生活习惯
长期进食不足,过度消耗,如神经性厌食、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腹泻、肾陛糖尿等,会促使血糖下降。
空腹过量饮酒刺激胰岛索大量分泌引起低血糖症。
持续剧烈运动、长期饥饿或高烧病人团血糖消耗过多,也可引起低血糖症。
4、低血糖的症状有早期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反应性地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一般在进食3~5个小时以后出现,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略高或是正常值的高限,很难被患者发觉,必须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
5、低血糖的症状有功能性低血糖
功能性低血糖的患者在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疾病,可能是糖代谢调节不够稳定的缘故。
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病情与情绪不稳定、精神受刺激、焦虑有很大关系。
低血糖症状多在早餐后2~4个小时出现,而午餐。
低血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低血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低血糖(hypoglycemia)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低。
它是一种常见的病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但尤其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可能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心跳加快、紧张不安等。
该文将探讨低血糖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一、低血糖的原因1. 糖尿病治疗药物使用过量:某些控制糖尿病的药物,如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能够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或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引起低血糖。
2. 长时间未进食或不规律饮食:长时间未进食会导致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减少,造成低血糖。
此外,不规律饮食也可能使葡萄糖供给不足。
3. 过度锻炼:剧烈的运动会导致过量的能量消耗,同时增加胰岛素分泌,使血糖水平降低。
4. 酒精摄入过度:酒精在体内代谢时可以干扰肝脏释放葡萄糖的过程,并影响胰岛素分泌。
这可能导致低血糖。
5. 某些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秋水仙生物碱类药物和抗结核药物伊索尼亚胺,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二、应对策略1. 确定低血糖的明显征象:当感到不适时,要学会通过观察自身症状来判断是否出现了低血糖。
一般情况下,出现头晕、心跳过速、乏力等表现时,应及时检测血糖水平。
2. 及时摄入碳水化合物食品:如果确认自己出现了低血糖,则应立即摄入含有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例如果汁、软饮料或者含有葡萄糖的糖果等。
这些食物可以快速提高血糖水平,缓解低血糖的不适症状。
3. 合理安排饮食:遵循规律饮食,保证每天准确计算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数量。
分次进食,并在正常用餐之外增加一些小型零食以维持血糖稳定。
4. 调整药物使用:对于使用降血糖药物(如胰岛素)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按医生指示调整剂量。
如果低血糖发生频率较高,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类型或用药时间。
5.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
减少过度锻炼可能导致的低血糖问题,同时提高身体的耐受力和代谢能力。
6. 我们不能忽视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习惯。
压力过大和缺乏睡眠会加重低血糖的发作。
低血糖的原因及症状

低血糖的原因及症状低血糖的原因及症状低血糖是糖尿病众多并发症其中的一个,了解低血糖病发症状有助于我们识别它,并针对性的治疗。
那么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低血糖的原因有药物因素胰岛素: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后摄食量过少而活动量相对过度,可能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
磺脲类药物: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
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即有出现低血糖的可能。
2、低血糖的原因有疾病因素严重肝病时,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当糖摄入不足时易发生低血糖。
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都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症。
3、低血糖的原因有生活习惯长期进食不足,过度消耗,如神经性厌食、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腹泻、肾陛糖尿等,会促使血糖下降。
空腹过量饮酒刺激胰岛索大量分泌引起低血糖症。
持续剧烈运动、长期饥饿或高烧病人团血糖消耗过多,也可引起低血糖症。
4、低血糖的症状有早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反应性地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一般在进食3~5个小时以后出现,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略高或是正常值的高限,很难被患者发觉,必须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
5、低血糖的症状有功能性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的患者在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疾病,可能是糖代谢调节不够稳定的缘故。
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病情与情绪不稳定、精神受刺激、焦虑有很大关系。
低血糖症状多在早餐后2~4个小时出现,而午餐和晚餐后很少会出现,每次发作持续15~20分钟后自行缓解,病情也不会继续发展,食用糖以后症状立即消失。
这种低血糖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以后才能认定是功能性低血糖。
低血糖吃什么1、低血糖吃金针菇多数人都比较喜爱食用菌菇类食物,因为他们不但口感独特,其自身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其实这种食物也非常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我建议他们多食用金针菇。
2、低血糖吃萝卜市面上售卖这不同品种的萝卜,不同的萝卜对人体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我建议患有低血糖的人群可以适量的食用红萝卜,一定要记住是红萝卜哦!其实这种萝卜被称为是人参,因为它除了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C,除此之外,还含某中特殊的营养物质——胡萝卜素。
药源性低血糖症28例临床分析

t a et Me os D t f 8csso rgidcdhp g cmaw r e opc vl aa zd Rsl Altecssw r r t n. em td h aao ae f u — ue yo ye i eert set e n ye . eu s l h ae ee 2 d n l r i y l t
D A iu , I N i D p n or ooy Taj it et l o i l in n30 9 ,hn ) U N L- n JA G Xa( etfE dci l , i i Fr nr s t ,T j 0 1 2 C i j o n g nn sC a H p a ai a
Abt c: o cv T vsgt teci cl hrc r t s f rgid cdhp g cma adt ipoei al dans n sr t a R te oi et ae h l ia caat sc u— u e y ol e i,n r s r y i oi ad i n i n e i od i n y o m v te g s
a ue. d t e bo d gu o er n e rm . 8 mmo/ o3 2 c t a h lo l c s a g d f n o 04 l L t . 0 mmo/ . h rt l i a au ema i se eb an d su cin i 6 l L T ef s c i c f tr n f td t ri y f n t n 1 i n l e e h o
me t Af r b i g da n s d t l n a ig h p r n c gu o e, lp t n sr c v r d a d te c rt e r t s1 0 . C n ls n n . t en ig o e i y a d tk n y et i lc s a a i t e o e e n h u ai ae wa 0 % e me o l e v o cu i o E r i n ssa d e a u t n i t e k y f rt e s c e su e t n . o sr n t e h a in s fme ii e s a f n a n a a l d a o i n v ai s h e o h u c sf lt a me t T te gh n t e rt a u e o dc n s i u d me tl y g l o r ol
药源性低血糖症18例临床诊治分析

限 度地 保 护 了滤 过 功能 , 时使 手 术 视 野 清 晰直 观 , 口靠 同 切
近 晶体 , 手术 操 作 容 易 。
3 4 眼压 、 房 的变 化 : 光 眼 术 后 随 晶体 混 浊 , 度 逐 渐 . 前 青 厚 增加 , 晶体 位 置 前 移 , 出 现 瞳 孔 缘 虹 膜 位 置 相 对 靠 前 , 可 增
・
28 ・ 5
山西 医药 杂 志 2 1 0 0年 3月第 3 9卷 第 3期 下半 月 S a x Me , rh 2 1 , o. 9 No 3t esc n h n i dJ Ma c 0 0 V 13 , . h eo d
眼液 散 瞳 。 1 3 2 人 工 晶状 体 选 择 : 有 患 者术 前 测 量 角 膜 曲率 及 眼 .. 所
负 压 、 时 间原 位 操 作 原 则 , 少 超 声 能量 对 角 膜 内皮 的影 短 减
响 。③ 术 中适 当降 低灌 注压 , 少 灌 注 压 对视 神 经 的影 响 。 减 ④术 后 常规 给 予 甘露 醇 2 0mI静 脉 滴 注及 地 塞 米 松 5mg 5 人壶 , 可加 速 房 水 循 环 代 谢 , 速 眼 前 段 结 构 的 恢 复 , 轻 加 减 虹 膜 炎 性 反 应 , 少 术 后 高 眼压 及 角 膜水 肿 的发 生 。 减 通过对 3 O例 (4跟 )青 光 眼 滤过 术 后 合并 白 内障 患者 3 实 施 超声 乳化 手 术 治疗 的观 察 , 我们 认 为 : 光 眼 滤过 术 后 青
加 了房 水 的 瞳孑 阻滞 , 使 一 部 分 患 者 行 抗 青 光 眼 术 后 眼 L 致
随访 3个 月 , 检查 内容 包 括 视 力 、 压 、 过 泡 、 房 深 眼 滤 前
低血糖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低血糖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一般以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的标准。
【诊断提示】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出汗、饥饿、感觉异常、流涎、颤抖、心悸、紧张、软弱无力、四肢冰凉等。
青、中年人由于摄入不足或其他原因亦可发生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由于血糖快速下降,即使血糖高于2.8mmol/L,仍可出现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称为低血糖反应。
2.脑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初期表现为头晕、视物不清、易怒等。
继之出现躁动不安,惊厥,严重时昏迷,甚至死亡。
低血糖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低血糖的程度、低血糖发生的速度及持续时间、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年龄等。
3.低血糖症根据低血糖典型表现(Whipple三联征)可确定低血糖症: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低血糖发作时应同时测定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以证实有无胰岛素和C肽不适当分泌。
4.胰岛素释放指数为血浆胰岛素(mU/L)与同一血标本血糖值(mg/dl)之比。
正常人该比值<0.3,多数胰岛素瘤患者>0.4,甚至>1.0血糖不低时测定此值无意义。
5.48~72h饥饿试验高度怀疑胰岛素瘤的患者应在严密观察下进行。
开始前取标本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之后每6小时1次测定上述指标,如血糖≤3.3mmol/L时,应改为每1~2小时1次,血糖<2.8mmol/L且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结束试验。
6.延长(5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75g葡萄糖,测定服糖前、服糖后30min及1、2、3、4、5h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
7.其他以脑缺糖为主要表现者,有时可误诊为精神病、精神疾病或脑血管意外等。
【治疗措施】(1)了解掌握低血糖的诊断线索,如酗酒史、服用降糖药物史等,对于不明原因脑功能障碍者需及时监测血糖。
老年性药源性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一
病 情 继 之 静 脉 滴 注 1 %葡 萄 糖 2 0~ 0 ,维 持 血 糖 O 5 5 0 ml 1 0 mmo L左 右 , 至病 情 完 全 稳定 , 间每 1 2小 时 监 测  ̄ 直 其 ~ 次指尖 血糖 。有 脑水肿 者应 用 2 %甘露 醇脱 水 , 当使用 0 适
【 献标 识码】B 文
【 文章 编号】 1 7 — 2 0 2 1 ) 9 c 一 5 — 2 6 3 7 1 (0 0 0 ( )1 6 0
发作 时血 糖低 于 3 mo/ 供 糖后 低 血糖 症 状 迅速 缓解 。 0m l L; 13 _. 2治疗 方 法 确诊 低血 糖 昏迷后 ,迅 速建 立静 脉通 路 、 吸
口服 降 糖 药 : 组 因 口服 降糖 药 2 本 7例 . 7 .5 且 占 10 %, 多 数 合 并 有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对 服 药 的 时 间 和 剂 量 掌 握 不 准 , 至 超 量 误 服 , 别 是 在 进 食 明 显 减 少 或 不 进 食 的情 甚 特 况 下 ,降 糖 药 却 未 相 应 减 量 或 停 用 ,最 终 导 致 低 血 糖 昏
神经 细胞保 护 剂 , 时 注意合 并症 治疗 。 同 2 结 果
3例, 8 治疗效 果满 意 。现 报道 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2 例治疗 2 mi ̄ 后 意识 清醒 :1 6 0 n2h 1 例血糖 纠正后 3 ri 0 n a 仍 处于 昏迷状 态 , 予 2 %甘露 醇 、 给 0 氢化 可 的松 、 脑细 胞 营养 剂 等 静脉 滴 注 后 好转 。3例有 明 显 的 记忆 力 减 退 和反 应 迟
低血糖论文:药物性低血糖症21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论文:药物性低血糖症21例临床分析低血糖症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2.8 mmol/l时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药物性低血糖症常常出现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当低血糖时,首先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速、烦躁不安、血压增高等症状。
如果脑组织低血糖时间较长,出现性格改变,认知障碍,甚至昏迷抽搐。
血液缺糖时若超过6 h会留下永久性的脑神经功能损伤后遗症[1,2]。
对于该症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抢救的关键,本文就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的21例药物性低血糖病患的治疗经验和病人预后的注意事项总结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我院内科治疗的21例患者,符合who ii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病史2 ~10年,男性 12例,;女性9例。
以上患者大部分有合并症,其中高血压10例、冠心病8例、脑中风后遗症3例.1.2 用药情况维持胰岛素治疗8例,口服降糖药13例,其中口服优降糖(格列苯脲)5例,消渴丸+二甲双胍8例,。
1.3 临床表现来院治疗的患者的患病情况如下:凌晨早起、未吃早餐锻炼,午餐未正点食用的空腹或剧烈运动,严重腹泻或饮酒过量情况下发生低血糖昏迷,均由家人或邻居发现陪同病患送往我科治疗。
临床症状:大部分病例表现为出汗、心悸、四肢无力、头晕、神情淡漠、意识轻微障碍、呼吸不规则;少数病例深昏迷、躁动不安、心电图异常。
以上病人出现低血糖的即时血糖为0.8-1.5 mmol/l 2例,2.0-2.8 mmol/l 12例,3.1-4.0 mmol/l7例。
1.4 治疗给予意识清醒,轻度无力的患者50%葡萄糖溶液连续小口服用。
其余病患视情况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100ml静脉缓慢推注,根据推注后的恢复情况再给予10 % 或5 %的葡萄糖注射液静注,并纠正电解质絮乱,对于有轻微脑水肿的患者给予甘露醇快速滴注脱水治疗。
对于昏迷休克的患者给予胰升高糖激素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并给予吸氧,可缓解应激状态,升高血糖浓度,每个1h测定血糖,待血糖恢复6-10 mmol/l即可认为正常,停止给药,必要时给予氢化可的松100 mg,4 h/次[3]。
心脑血管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

心脑血管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山东省安丘市市立医院 262100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两者常合并存在,互为因果而使临床治疗的难度加大,导致患者预后恶化。
因此,在临床中对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要求强化血糖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但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本身的因素以及治疗药物与降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降糖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现对我院心内科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2009年1月~2015年12月因心血管疾病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179例,在住院期间有42例出现了低血糖症,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1±11.7)岁。
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23例,高血压病7例,心肌病5例,心律失常4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其中11例有慢性心功能不全。
1.2? 治疗情况?患者入院后按所患心血管疾病给予相应的治疗,主要有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β-B)、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硝酸酯类药物、胺碘酮等,心衰患者给予洋地黄、利尿剂,介入治疗2例,其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射频消融术1例。
所有患者均严格糖尿病饮食、提倡个体化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方面根据病情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瑞格奈类,其他尚有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入院第2天对所有患者进行6次血糖监测(用罗氏快速血糖仪监测末梢血糖),分别为空腹血糖,早、中、晚餐后2h血糖以及睡前、3am血糖,以后根据情况每3~5天复查1次。
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8.0mmol/L,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步调整药物的剂量。
1.3? 诊断方法?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出汗、头晕、胸闷、饥饿感或精神异常、抽搐、昏迷等低血糖的症状;补充糖分后低血糖症状即缓解;用快速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2.8mmol/L。
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如何减少风险

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如何减少风险低血糖是由于血液中的糖分浓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身体反应。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血糖浓度低于 3.9毫摩尔/升时,可能导致头晕、乏力、视力模糊、心悸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药物是一种常见的引起低血糖的因素,尤其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药物。
为了降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
1. 遵循医生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始终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处方。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开具适当的药物剂量。
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物的用量,以免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出现,应及时咨询医生。
2. 注意饮食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浓度,减少低血糖的风险。
建议选择低糖、高纤维、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度摄入简单的碳水化合物。
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提供稳定的能量供应。
定时进餐、合理的膳食分配也是重要的注意事项。
3. 调整药物剂量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
这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如果血糖持续低于正常水平,可能需要减少药物的剂量。
4. 确保充足的营养充足的营养对于预防低血糖具有重要的作用。
患者应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持身体功能的正常运作。
此外,合理的蛋白质摄入可以提高血糖的稳定性。
5.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手段。
通过测量血糖,可以及时掌握血糖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总结起来,药物引起的低血糖风险可以通过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调整药物剂量、确保充足的营养以及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来减少。
只有合理使用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才能有效应对低血糖的风险,保持身体的健康。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和发病机制.doc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按时吃饭,不吃饭或者剧烈运动之后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那么,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告诉大家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吧!引起低血糖的原因1.空腹时低血糖低血糖出现于早餐之前。
(1)内分泌性①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过多。
胰岛素瘤(包括良性、恶性和增生性)、胰外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②氢化可的松(皮质醇)缺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肝源性①严重弥漫性肝病;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脏淤血;③肝酶异常,如肝糖原累积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胰岛素自身免疫反应性低血糖。
(4)过度消耗,摄入不足①妊娠空腹低血糖;②慢性腹泻,长期饥饿,过度饮酒、肾性糖尿、肾功能衰竭晚期;③严重营养不良。
2.餐后低血糖症状于进食后2~5h出现,又称反应性低血糖。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
(3)胃肠手术后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于对亮氨酸过度敏感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
3.药源性低血糖血糖为脑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低血糖时脑组织主要依靠脑本身及肝储备的糖原分解来维持代谢,而脑组织本身所储备的糖原有限,仅800mg/dl,尤其大脑皮质只含73mg/dl。
因此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和(或)交感神经。
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发作可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病变。
缺糖早期为脑充血、多发性出血点;后期由于Na+、K+进入细胞引起脑细胞水肿及出血性点状坏死,以大脑皮质、基底核、海马等处最明显;晚期神经细胞坏死、消失,脑组织软化。
早期为大脑皮质受抑制,继而皮质下中枢包括基底核、下丘脑及自主神经中枢相继累及,终于影响中脑及延脑活动。
脑部细胞愈进化对缺氧缺糖愈敏感。
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家似乎知道的不多,只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晕眩的症状就是低血糖了。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按时吃早饭,一旦出现晕眩的症状时及时含一块糖在嘴里,可以有效缓解晕眩。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一、引起低血糖的原因二、低血糖给人带来的危害三、低血糖发生时怎么处理四、低血糖的饮食原则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1、药源性低血糖
这种原因主要见于糖尿病治疗时,常因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如磺酰脲类等应用适量、使用后运动增添或饮食配合分歧理引起。
胰岛素通过增长血糖的利用、减少血糖起源而下降血糖。
其作用环节有增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促进糖转变为脂肪。
2、特发性低血糖多见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
重要因自主神经功效失调,迷走神经高兴过度。
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为非器质性疾病,餐后2-3小时发生,系血糖应用适度性餐后低血糖。
3、胰岛素过多
胰岛素瘤、胰岛细胞癌、胰岛细胞增生、异位胰岛素分泌瘤、降糖药物。
临床上内生或外用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症是最常见的。
4、反跳性低血糖
这是一种忽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所引起的低血糖。
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
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降落,从而出现低血。
5、酒精性低血糖
空腹大量的酒后,因为酒精在肝内氧化,造成乳酸改变为丙酮酸的反映受到克制,糖异生作用削弱。
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产生低血。
功能性低血糖症怎么回事?带你了解真实原因

功能性低血糖症怎么回事?带你了解真实原因低血糖的分类有多种,其中一种叫功能性低血糖,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也有多种,比如因为药物导致的低血糖,激素发生改变而导致的低血糖,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导致低血糖的因素。
一、药物所致低血糖1、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胰岛素后摄食量过少、活动量相对过度,均可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
在诊断时要注意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相区别。
2、磺脲类药物。
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
特别是氯磺丙脲,如迅速加量,则较易诱发低血糖,大多数病人在服用一周内出现。
服优降糖的患者可在剂量不变、几周甚至几个月后出现低血糖。
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均应警惕出现低血糖的可能。
3、乙醇。
当连续大量饮酒而其它食物摄入较少时,可产生低血糖。
若在长期饥饿状态下大量饮用乙醇,甚至可因严重低血糖导致死亡。
4、其它。
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大剂量应用醋水杨酸(4-6克/天)时血糖可降低。
二、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B细胞瘤。
此病会引起慢性、反复发作性低血糖,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或造成难以逆转的脑部损害。
患者常自动增加进食次数,因此往往比较肥胖。
三、非B细胞瘤所致低血糖:有些胰外肿瘤的临床症状与胰岛B细胞瘤相似,故亦可出现空腹腔内和腹膜后的纤维肉瘤及纤维瘤。
患者常以低血糖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
四、对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不足1、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由糖皮质激素不足导致低血糖。
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常在空腹时出现,但也有在餐后1-2小时发生的。
2、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者常在空腹时发生低血糖。
垂体性侏儒亦可表现血糖较低。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粘液性水肿与呆小病患者空腹血糖较低,但症状一般不严重。
五、婴幼儿及儿童期低血糖1、新生儿低血糖。
见于出生后72小时内、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母亲所产的新生儿。
2、儿童期酮症性低血糖。
发病于2-5岁,如8-16小时不进食,可出现低血糖和高酮血症。
药源性低血糖昏迷24例临床分析

药源性低血糖昏迷24例临床分析
孙福庆;张光珍
【期刊名称】《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1998(007)012
【摘要】近年来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由于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应用不当,致低血糖昏迷的病人也时有发生,现将我院1994年12月~1997年4月收治的24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4例中符合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8~72岁,≥60岁14例,IDDM4例,NIDDM18例,病程1~5年3例,6~10年6例,>10年13例,误诊误治2例(妊娠糖尿1例,糖耐量低减1例)。
【总页数】1页(P1918)
【作者】孙福庆;张光珍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地区人民医院内科;山东省聊城地区人民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3
【相关文献】
1.老年性药源性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姜涛
2.糖尿病药源性低血糖昏迷32例临床分析 [J], 叶敏
3.老年糖尿病药源性低血糖昏迷32例临床分析 [J], 范小云
4.老年药源性低血糖昏迷临床特点分析 [J], 孙丽梅
5.老年性药源性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疗效分析 [J], 谢隆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血糖诊疗流程
怀疑低血糖时立即测定血糖水平,以明确诊断; 无法测定血糖时暂时按低血糖处理 意识清楚者 意识障碍者
给予50%GS20ml静推, 或胰升糖素0.5-1mg,肌注
口服15-20g糖类食品
每15分钟监测血糖一次 血糖≤3.9mmmol/L 再给予15g葡萄糖口服液
低血糖已纠正: 1.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并动态监测血糖 2.对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和糖尿病健康教育
<3.9mmol/L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
药源性低血糖
药源性低血糖症常发生于糖尿病病人使用降 糖药物治疗期间,当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或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引起的肝肾毒性 时均可发生。在合并有肝肾疾病时,出现 原发性的或药源性的低血糖症的风险急剧 升高。
胰岛素
1.胰岛素应用不当。 2.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不好,使吸 收的胰岛素时多时少产生低血糖。 3 .注射胰岛素后没有按时进餐,或因食欲不好未 能吃够正常的饮食量。 4 .临时性体力活动量过大,没有事先减少胰岛素 剂量或者增加食量。 5 脆性糖尿病患者,病情不稳定者,易出现低血 糖。
二甲双胍
1.二甲双胍降低肝糖异生作用,减少小肠吸 收乳酸酸中毒是使用本品由于二甲双胍的蓄 积导致的一种少见但是严重的代谢并发症。 低血糖少见。
其他有降糖作用的药物
1.水杨酸类:过去被当做降糖药物使用,诸如阿司 匹林。 2.喹诺酮类抗生素:诸如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 3.沙丁胺醇,呼吸科常用药物,商品名万托林。婴 幼儿尤其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4.灭鼠药,诸如灭鼠优。
药源性低血糖
临邑县人民医院
祖井永
低血糖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血糖<2.8mmol/L 临表:(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颤抖, 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 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2)中 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 常(可误认为酒醉),木僵,昏迷和癫痫。 可有肢体瘫痪!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
血糖仍≤3.0mmmol/L, 继续给予50%GS60ml
低血糖未纠正: 1.静脉注射5%或10%GS, 或加用糖皮质激素。 2.意识恢复后继续监测血糖 24-48小时
低血糖脑损害(低血糖脑病)
低血糖脑损害具有一定的区域选择性,细胞愈进 化,对缺糖愈敏感
尾状核、豆状核、大脑皮质、海马和黑质 是低血糖的敏感区域,最易受损 也有研究提示敏感区域还包括胼胝体和皮 质下白质。 几乎不累及丘脑,小脑及脑干
磺脲类降糖药物
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 病的一线用药。
第一代:D860(甲苯磺丁脲),已淘汰。 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吡嗪(美吡哒,迪 沙片 ) 。 第三代:格列美脲(万苏平、亚莫利)。
1.格列苯脲(优降糖、消渴丸)。最早应用于临
床的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是目前降糖效果 最强、作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磺脲类降 糖药。 ①促进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②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肝生成和 输出葡萄糖减少;③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 通过受体后作用。经肝脏代谢,24h内从尿 中排出50%,作用可持续15~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