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呼吸道 •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 Legionella pneumoniae(嗜肺军团菌) • Pneumococcus pneumoniae •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 Bordetella pertusis
• Haemoohilus influenzae等
内毒素
Ca 2+
LAL中的B因子
活化的B因子
可溶性蛋白(凝固原)
凝固酶原
凝固酶
凝固蛋白(凝固素)
凝胶
3)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比较
比较项目
外毒素
1.Baidu Nhomakorabea生菌
G+
2.化学成分
蛋白质
3.存在状态
细胞外
4.释放时间
随时分泌
5.致病类型
不同
6.抗原性
完全抗原
7.毒性

8.引起宿主发烧 不明显
9.制成类毒素
1.毒力(virulence)
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构成毒力的因素可归纳为侵袭力和毒素两
方面。
– (1)侵袭力 (invastiveness)
• 吸附和侵入能力:菌毛在吸附中起主要作用 • 繁殖与扩散能力:通过产生一些特殊的酶 • 抵抗宿主防御功能的能力: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
– (2)毒素(toxin)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病原体(pathogen) (二)宿主的免疫力(immunity) (三)环境因素(enviroment factor)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病原体 – 指能引起传染病的各种微生物和其他生 物。 – 其中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 • 病原体的致病特性 • 病原体的数量 • 病原体的侵入方式
外毒素
脱毒
(极毒抗原) 0.3%-0.4%甲醛
类毒素 (无毒抗原)
免疫动物
抗毒素 (抗毒抗体
– 2)内毒素(endotoxin) • 是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 分是脂多糖(LPS),因在活细胞中不分泌 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 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 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 家兔发热试验法 • 费时(2-3d)、灵敏度低(~2ng/mL) – 鲎试剂法 • 简便快速(1h)、灵敏度高(1020pg/mL)
– Staphylococcus aureus
– Streptococcus pyogenes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深部皮肤侵入
– Clostridium tetani
– C.perfringens – 4)泌尿生殖道
• Neisseria gonorrhoea
• Treponema pallidum • HIV病毒 – 5)其它途径
–鲎
• 俗称马蹄蟹,属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全世界现存种3属5种 (如美洲鲎和中国鲎等);
• 是一种有3亿年历史的活化石,远远早于6500万 年前出现的恐龙。 幸运的是,它们并没有像恐龙那样灭绝,而是经受住了一次次灾 难的打击 ,顽强地活到了今天。他身上流淌着珍贵的蓝色血液。 那种淡蓝色的血液中含铜量很高,而且一 遇到毒素就会凝固。

10.热稳定性

11.举例
白喉毒素
肉毒毒素
大肠杆菌毒素
内毒素
G脂多糖 细胞壁上 死菌溶解后释放 基本相同 不完全抗原
弱 明显 不能 强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奈瑟氏球菌
2.入侵病原体的数量(number)
不同病原体引起宿主致病所需要的数量 – Salmonella typhi
• 108-109个/宿主
• 1) 外毒素(exotoxin)
– 是病原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 质,主要由G+细菌产生。
– 类毒素(toxoid)
– 用0.3%-0.4%的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 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 将其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 抗体(抗毒素)。
– 鲎的特性
• 具有开放性血管系统 • 每日可采血100-300ml • 鲎血中仅含一种变形细胞,其内含有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与C
因子和B因子等 • 超声波可破碎其变形细胞得到鲎变形细胞裂解物(LAL) • LAL可与G-细菌的内毒素发生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凝胶化反应。
– 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的机制
作用机制
• 有些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害宿主Bacillus anthracis • HIV可通过性行为、输血、吸毒和胎盘等途径传染 • HBV可通过胎盘产道等传染
HIV
艾 滋 病 毒(人 类 免 疫 缺陷 病 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简 称 HIV)是 一 种 能 够 破 坏 人 体 免 疫 系 统 的 病 毒 。令 患 者 变 得 虚 弱 , 无 法抵抗各种感染和癌症的侵袭。
Hp
可引起传染性胃病;
是近年来才发现的并引起全球重视的严重传染病, 感染率高,被称为“感染王”,是胃癌的最危险 致病因素;
传染途径是通过口腔;
可用“13C呼气试验法”检测
被检者喝少量含13C同位素的尿素,经胃中的 Hp产生的脲酶分解后产生13CO2至肺部排出, 然后用仪器测定。
– 3)皮肤创口 • 浅部皮肤侵入
– Vibrio cholerae • 106个/宿主
– Shigella dysenteriae • 7个/宿主
– Yersinia pestis • 几个细胞
3.侵入门径(entry point)
病原体侵入宿主必须有合适的感染途径 – 1)消化道 • Salmonella typhi • Vibrio cholerae • Shigella dysenteriae • E.coli •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Helicobacter pylori (简称Hp)
艾 滋 病 毒 是 由 法 国 的 Pasteur Institute 的 Luc Montagnier 教 授 发 现 的 。
艾 滋 病 毒 可 以 潜 伏 在 身 体 数 年, 潜 伏 期的长 短 因 人 而 异 , 有 的 可 长 达 十 年 。潜 伏 期内,患 者无特殊症状。可以通过检测 身 体 内 的 艾 滋 病 毒 抗 体加以判断。若 测 试 结 果 表明 体 内 有 艾 滋 病 毒 抗 体,即表示此人已感染了艾滋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