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派概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学派概说

摘要:文章对行为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以及各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介绍,并对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还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长处和弊端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替代性强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行为主义心理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 Watson)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所看到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一、行为主义学派简介: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三个阶段。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早期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他被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明确指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比如,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获得了老师的当众表扬,他以后积极举手发言的行为就越来越多了。这一原理不仅适于动物训练,也适于人类的各种行为包括社会行为的塑造和矫正。他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反应;一种是操

作性行为,它不与特定的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地做出的随意反应。

班杜拉是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二、行为主义学派主要观点及研究方法

总的来说,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它反对研究意识,认为意识带有主观的性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对它进行可重复的客观的研究,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应当把人的意识当做一个黑箱,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只需要考察在刺激影响下的反应活动,行为就是由这些反应活动构成的。同时,行为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应当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用内省法得到的资料不是客观的资料,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采用实验法。

其研究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三、行为主义学派评价:

行为主义学派是主要人格理论的客观内容,用明确界定的语言研究,描述可

测量的行为,其结论、观点可以被检验、再检验,符合普遍的科学性标准。而且由于其方法以客观测量、操作化定义下的实验为基础,所得到的结果有长效价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尤其是,行为学派提供了很好的行为矫正的方法,见效快,疗效巩固。

然而,就像人们对行为主义理论予以很高评价一样,人们对行为主义理论也给予最严厉的批评。批评之一是指责它过分强调环境而失去人心理本身的内容。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环境作用的产物,都是靠刺激引发和外界强化维持的。如果人格真是建立在学习的先前曾受过强化的反应的不断重复的基础上,那么,所有的新的行为的起源又是什么?人的创造性成就、新奇的观念、发明、各种艺术独创又是怎么来的?

行为主义考察研究的绝大多数动物在学习中所进行的操作,都是因有机体处于缺失动机状态而被强化的。行为主义很少去关心人的高层次需要。这一学派拒绝研究任何使人和动物有区分的内容,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势必过于简单而未必适合于人类。

通观行为主义的研究成果,我们很少看到它们对人的本性、对人的生活风格的生动描述,更多地是看到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数量描述。的确,行为主义是一场革命,但也是一场灾难。它捡起科学性,却抛弃了人性,这其间的得失并不能获得平衡与互相抵消。而且,一味追求所谓科学性,以至面对活生生的人而不能直视它的本性,只因为有严格的定量化戒律,那么,执着于这样的方法,等于作茧自缚。行为主义生物学化倾向严重,就具体领域而言它否认意识、心理、内省及相关的概念它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它还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