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近系火山岩油气藏储层特征

合集下载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1998年特 种 油 气 藏第5卷第2期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伊培荣Ξ 彭 峰 韩 芸 编译前 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

以往认为没有油气聚集价值的火山岩,如今也成为寻找油气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

特别是夹于生油岩系中的火山岩,与沉积岩一样,同样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巴、日本、阿根廷、美国等国家均先后发现火山岩油气藏。

日本对火山岩油气竭尽全力进行勘探开发,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已陆续发现了几十个中、小型火山岩油气藏。

火山岩储集层特征11 岩石类型前苏联C1B1克卢博夫综合分析世界各国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集层,将其岩石类型归纳为三大类。

(1) 熔岩和熔岩角砾岩 熔岩按其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玄武岩(SiO2<52%),安山岩(SiO2为57%~62%),英安岩(SiO2为6510%~68.5%),流纹岩(SiO2>78%);熔岩角砾岩指熔岩角砾被相同成分的熔岩所胶结的岩石。

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陆续发现基性和中性火山熔岩中的油气藏较多。

例如,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气田产于白垩系的蚀变基性(玄武岩和玄武玢岩)和中性(安山岩和安山玢岩)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

古巴的克里斯塔列斯油气藏也产于破碎的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

在日本,酸性火山岩中的油气藏较多。

例如,日本新泻县吉井—东柏椅气田、南长岗—片贝气田和见附油田产层位于上第三系的“绿色凝灰岩”的流纹岩中。

(2) 火山碎屑岩 按其碎屑大小可划分为凝灰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砾岩、砂屑凝灰岩和粉砂屑凝灰岩。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萨姆戈里油田产于上—中始新统厚达100~150m的凝灰质砂岩和凝灰岩中。

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田除了在基性—中性火山熔岩中含油之外,在裂缝性安山凝灰岩中也具有工业性原油。

美国内华达州伊格尔泉和特腊普泉油田则产于第三系流纹凝灰岩中。

阿根廷门多萨盆地西部图平加托油田也是火山凝灰岩产层。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火 山岩 油 气盆 地 在海 相 和 陆 相盆 地 中都 有 广泛 分 布 。 海相盆地的火山岩通常发育在 白垩纪之前 ,陆相盆地火山 岩主要发育在 白垩纪之后 ,主要包括 四个地质时期 ,即前 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前寒武纪火 山岩主要 为 中基 性 火 山岩 ,在 塔 里 木 盆地 已有 发现 ;中 国西 部地 区 主要发育古生代火 山岩,如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系,巴塔 玛依 内山组 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佳木河组 ,石炭 、二叠 系 的吐鲁番盆地 、三塘湖盆地;中生代和新生代火 山岩主要 分布在 中国东部和西藏 , 这是一个北北东 向火山岩分布区 , 中生代岩石主要为中酸性岩 ,新生代岩石主要为玄武岩 。 1 . 世界 火山岩 油 气藏 的分布 与年龄 经过地质、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 ,中国东部的火 地 球 上 的火 山岩 主要 发 育 在大 陆边 缘 或在 陆 内裂 谷 。 山岩油气藏多发育在内陆裂谷环境 ,而 中国西部 的火山岩 火 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 和中亚地区。从美 国、 油气藏多发育在断裂和岛屿环境。例如 ,松辽盆地营城组 墨 西哥 、 古巴、 北美 到委 内瑞 拉 、巴西 、阿根廷 、 美 国南部 , 火 山岩 和渤 海 湾 盆 地第 三 系火 山岩 发 育在 内陆裂 谷 环境 , 再到 中国 ,日本 ,印度尼西亚,它们沿着太平洋沿岸像一 而准 噶尔盆 地 、 三塘 湖盆地 和 吐鲁番 盆地 的石 炭系 火 山岩 , 个环 ,形成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分布地区。第二个主要分 发 育在 板块 的张 性断 裂带上 。 布地区是 中亚和欧洲东南部 ,已在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二 、 中国火 山岩 油气 藏地质 特征 乌 克 兰 、俄 罗 斯 、罗 马 尼 亚 、塞 尔维 亚 一克 罗 地亚 发 现 火 1 . 火 山岩 油气藏岩 性 分布特 征

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与认识

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与认识
✓采用 “定源→定体→定旋回” 层次分析描述方法,符合火山成因机制,实现了火山岩体及 其内部结构的精细刻画。
深 大 断 裂 分 布 + 属 性 切 片 : 定 源 - - - - - 火 山 通 道 剖面地震响应 + 属性切片:定 体-----火山岩体 体内地震响应 + 单井分层:定旋回-----期次界面
汇报提纲
一、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特征 二、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 三、结 论
一、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特征
1、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埋藏深,气层普遍发育在靠近火山岩顶面的上部 位置
火山岩气藏获工业气流井的气层普遍发育在靠近火山岩顶面的上部位置,火山岩中、下 部发育气层且获工业气流的井极其罕见。 火山岩气藏顶部埋藏深度范围为2832~3892.4m 火山岩气藏单井产能与其所处构造位置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构造位置相对较高,试气产 能相对较高。
徐深气田火山岩全直径岩心分析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二、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
3、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开发实践和野外地质考察已经证明:火山岩储层 非均质性极强,储层物性不仅与火山作用有关,而且与后生构造运动和风 化淋滤作用关系密切,具有典型三元结构特征,即岩石基质、高孔渗体和 裂缝发育带,裂缝和高孔渗体的分布与气井产能关系密切。
二、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
1、构造模型:构造模型是地质建模过程中最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高精度的构造
模型是水平井成功入靶的重要条件之一。
✓ 采用 “定源→定体→定旋回” 火山岩成因层次分析描述方法,获得准确的火山岩顶底及内 部旋回界面的构造解释成果,在利用 “VSP+叠加速度谱+合成地震记录” 联合构建的三维空变 速度场进行时深转化,建立构造模型。

火山岩油气藏

火山岩油气藏
• 大量水或有机酸溶液也会沿断层或裂缝渗流到火山岩体中,发生深 部溶蚀作用,产生溶蚀孔和溶蚀缝。
• 火山岩储集层的气孔和溶蚀孔一般含油较多,而构造裂隙和风化裂 隙主要起连通气孔、溶蚀孔及其他储集空间的作用,在油气运移中 主要起输导作用,其本身也可成为储油空间,但储油规模较小。
• 各类储集空间一般不单独存在,而是以某种组合形式出现。
火山岩主要有两种成藏模式:
a.近源型(源内、源下)
•如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生界,二连、海拉尔盆地白垩系,银 根盆地白垩系,松辽盆地深层,准噶尔盆地内部、三塘湖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为主要的火山岩成藏模式 •近源组合中,烃源岩位于火山岩储集层之上下或侧缘,火山岩 储集层分布在生烃凹陷内或附近,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与储集层 有最大的接触机会。 •中国东部断陷以近源组合为主,高部位形成以爆发相为主的构 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形成以喷溢相为主的岩性油气藏;
b.远源型(源上)
•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构造部位与有利岩性、岩相带匹配控制油气富集
• 火山岩油气主要富集在大断裂附近的构造高部位与近火山口爆发、喷溢 相叠置的区域。
• 近火山口相多沿大断裂分布,断裂带附近是裂缝集中发育的部位, 火山爆 发的堆积作用可进一步造成近火山口部位的高地貌。构造高部位长期暴 露,易受风化淋滤溶蚀形成好储集层,构造高部位同时又是油气运移的指 向区
我国已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分布特点
东部
• 主要在中生界、新生界,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 • 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如渤海湾、松辽等盆地, • 以岩性型油气藏为主,可叠合连片大面积分布,如松辽深层
徐家围子的徐深气田
西部
• 主要发育在古生界,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 • 碰撞后裂谷、岛弧环境普遍发育,如准噶尔、三塘湖盆地。 • 西部以地层型为主,可形成大型整装油气田,如准噶尔盆地

9-第九章-油气藏解剖和成藏模式建立-2011

9-第九章-油气藏解剖和成藏模式建立-2011

油气藏解剖和成藏模式的建立油气藏解剖的主要内容一、油气藏静态要素二、油气藏形成过程(成藏史)一、油气藏静态要素(一)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1、源岩及其特征(一)发育层位(组、段、亚段)(二)源岩岩性(泥岩、碳酸盐岩、其它)(三)厚度1、源岩及其特征长岭断陷K1yc烃源岩厚度图2、储层特征岩性沉积相(亚相)类型单砂体分布和砂层组物性(孔隙度、渗透率、缝洞、裂缝)多斑玄武岩正交4×8 一区1943井1446.25m斑状流纹岩正交4×6.5 八区805井2914.35m火山岩玄武岩,风南3井,4131.5m流纹岩,石013井,4388m砂质砾岩单偏光2.5×5 百101 P2x 2642m中砾岩,玛东1井,4415m砂砂砾岩,克75井,2518m阜10,3794.32m ,T 1j ,砂质砾岩,浊沸石溶蚀储层岩石类型多样储层岩石类型多样3、盖层特征(1)盖层岩性(泥岩、致密灰岩、膏盐、致密砂岩(2)厚度(单层、组段)(3)分布范围和稳定性(4)盖层类型(局部盖层、区域油气封闭机理分类P c =2σc o s θ/r ΔP c = 2σc o s θ/[式中P c——ΔP c ——r ——σ——两相界面张力毛细管封闭3.54.522.534替压力(M P a )盖层封气下限为地下排替压力烃浓度封闭机理烃浓度封闭机理青山口组和登娄库组二段两套泥岩盖层烃柱高度与盖层厚度关系(a)盖层厚度与油柱高度关系;(b)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浅层气藏盖层厚度与气柱高度关系图1005060708090厚度(m )盖层与储集层压压力封闭能力盖层排驱压力储集层剩余压力差>2.0 MPa 毛细管封闭能力好(1.0~评价参数盖层封闭能力划分表4、生储盖组合空间组合关系生储盖组合划分1发育三套储盖组合,中、下部组合含油性较好海拉尔盆地生储盖组合柱状图油层烃源层(二)圈闭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1、构造特征(褶皱、断裂特征)2、圈闭特征与要素五区八道湾组b5-1砂体厚度与油藏平面分布图(三)油藏特征流体特征(油气水性质)温压特征(温度、压力)九区齐古组油气藏特征断层岩性油气藏白—百断裂九九九九N204060808010010140140120120油气藏解剖要素表油气藏特征构造位置井区/油田层位层组小层储层岩性二、油气藏形成过程(成藏史)埋藏史(热史)烃源岩演化史构造形态与特征宽城芦家庄古油藏侏罗系下马岭组底砂岩铁岭组灰岩雾迷山组碳酸盐岩以洪水庄组为核心的成藏要素组合与成藏演化史示意图宽城塌山古油藏成藏演化历史示意图平泉双洞古油藏成藏演化历史示意图三、油气成藏模式思路油源(烃源岩位置)油气藏解剖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剖面,反映油气藏的形成特点和运聚特点、油气藏类型作成藏模式图地层构造、断裂柯柯亚构造位置图徐家围子断陷CO 2气藏运聚成藏模式图徐家围子断陷烃类气运聚成藏模式ØCO 2气从热流低辟体脱出沿着走滑断层垂向运移后在火山口中聚集成藏模式Ø烃类气沿强活动断层垂向运移强充注登二段封盖成藏模式Ø烃类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后沿火山岩顶不整合面侧向运移隆起区成藏模式吕延防等,2006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成藏模式三塘湖盆地石炭系成藏模式(1)风化壳型成藏模式q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q油源近q油源断裂发育q C2k顶部风化壳储层条件好5成藏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2)内幕型成藏模式q保存条件好5成藏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3)深源多期充注成藏模式q构造岩性圈闭q深部油源q沿大断裂运移q早期成藏破坏和晚期再成藏马255成藏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4)斜坡带侧向运移成藏模式。

油气藏或油气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质条件

油气藏或油气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质条件

油气藏或油气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质条件油气藏或油气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质条件最基本的是油气的生成、聚集、储存条件,石油地质学上将这种组合简称为:生储盖圈运保(也有的概括成“生储盖运聚保”)。

“生”指的是能够生成油气的岩石(烃源巖),“储”指的是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够储集油气的岩石(储集层),“盖”指的是孔隙度和渗透性低、能够封堵油气的岩层。

“圈”指的是地下岩层或构造当中有一个不适宜油气继续运移的形态或物理化学条件,油气如果在里面聚集起来,能够形成油气藏,“运”指的是油气运移,油气运移分为一次运移(初次运移,油气离开烃源巖)、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或圈闭形成油气藏),有的还有三次运移(油气藏破坏,油气运移到地面),“保”指的是必要的储存条件,如温度、压力、构造、岩浆活动等。

油气田是同一区域内油气藏的综合。

形成油气藏的六大基本地质要素是什么生:生油层,富含有机质且大量转化为油气。

储:储层,为油气提供储存空间。

盖:盖层,覆于生油层、储集层上部,阻止油气的向上散逸。

圈:圈闭,油气储存的构造、地层、巖性条件。

运:运移,石油由生成到储存的有效流动。

保:储存,适合油气储存的综合条件。

油气藏形成的条件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位,是油气勘探的物件。

石油和天然气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地层中,它们必须经过迁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开采的工业油气藏。

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

这些条件概括为:“生、储、盖、圈、运、保”六个字。

生油气层:是指具备生油条件的含油气的地层。

它富含有机质,是还原环境下沉积的,结构细腻、颜色较深,主要由泥质岩类和碳酸盐类岩石组成。

生油气层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陆相的。

另外生油气层迁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作用过程,即达到成熟,才能有油气的形成。

储层:是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输出油气的岩层,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和渗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及裂隙发育的页岩、火山岩及变质岩构成。

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1.1 0 1】

根据组合方式 , 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划分为
孔 隙型 、 裂缝型 、 孔隙 一裂缝 型 、 缝 一孔 隙 型 4种 裂 类 型 引 。 。 ( ) 隙型 此类 型 储层 埋 藏 较 深 , 存 在 于厚 1孔 多 层 火 山一 沉积相 的沉凝灰 岩 、 灰岩 中 , 向连 通性 凝 横 差, 以各 种原 生 、 生孔 隙 为主 , 括 气孔 、 间孔 、 次 包 晶 晶内孔 、 间孔 、 内溶 孔 、 质 溶 孔 等 。在 压实 及 粒 粒 基 次 生成岩作 用下 , 层孔 隙度普遍 较低 , 层后期 构 储 储 造改造 程度低 , 裂缝普 遍不 发育 。 () 2 裂缝 型 裂缝 型储层 的岩 性多 为块 状熔岩 类 ( 山岩 、 安 玄武 岩 )岩 芯多 见构 造 断 面 , 部矿 物 充 , 局 填 严重 。在构 造应 力 集 中部 位 , 芯 破 碎严 重 。基 岩 质 有效孔 隙度低 , 缝 系统 既 是 油气 赋 存 的 主要 场 裂
储层 中孔 隙的形成 与裂缝 存 在 明显 的依存关 系 。其 孔隙 主要 为 富集于 裂缝 空间 内的酸 性流体溶蚀 不稳
定矿物 在基质 颗粒 边 缘 形 成 的次 生 孔 隙 , 与裂缝 共
形 态分 为孑隙 和裂 缝 2大类 , 一 步 按 成 因分 为原 L 进 生孔 隙 、 生孔 隙 、 次 原生裂缝 、 生裂缝 4大类 。 次
火 山口 一近火山 口相主要发育孔隙 一裂缝型 、 裂缝 一孔 隙型储集空间。 关键词 : 火山岩相 ; 储层 ; 孔隙 ; 裂缝 ; 储集空间特征
中图 分 类 号 : E 3 T l2
对 于火 山岩油气 藏 , 来 有 “ 孔无 缝 不 成 藏 ” 历 无
隙为储 集空 间 , 括粒 内溶孑 、 包 L 基质 溶孔 、 粒间孔 、 晶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及潜力分析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及潜力分析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及潜力分析X霍 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 摘 要:近年来,我国火山岩气藏勘探取得突破,先后在松辽盆地和准葛尔盆地进行火山岩气藏规模开发。

根据目前火山岩的资源分布、地质特征、开发特征及开发效果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气藏开发现状与开发潜力的分析,指出火山岩气藏已经成为天然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开发效果;开发潜力 中图分类号:T E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1—0044—021 概述火山岩气藏是一种复杂、特殊的天然气气藏类型。

目前火山岩气藏开发仍是国内外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火山岩气藏在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阿根廷、日本、前苏联等国均有发现,其中日本是火山岩气藏最多、开发规模较大的国家[1]。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渤海湾、内蒙二连、准噶尔、塔里木、江苏及松辽盆地发现了火山岩油气储层,尤其近几年火山岩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陆续探明了徐深、长岭、长南、克拉美丽等大型火山岩气藏,成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个新的领域。

火山岩气藏具有储集类型和成藏条件复杂,初始产量高但递减快,井间产能差异大,储层预测难度大等特点,该类气藏研究室世界性难题。

目前已知国外开已发火山岩气藏规模相对小,只有在日本有少数几个开发实例资料,开发规模最大的是日本南长岗气田,日产气最高达320万方[2]。

针对火山岩气藏的开发缺乏成熟的技术和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2 国内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分析2.1 火山岩气藏资源分布我国目前已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海拉尔盆地、二连盆地、苏北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塘湖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四川盆地等诸多盆地发现火山岩油气藏,累计探明储量已达数亿吨油和数万亿方天然气,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前景,正在成为我国能源接替的重要新领域[3]。

尤其近年在松辽、准噶尔盆地先后探明了徐深、长岭、松南和克拉美丽等气藏,并且陆续投入开发。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新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4期,即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沙二—东营期和馆陶期。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主要有3种类型:潜山型火山岩油气藏、断块型火山岩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

标签: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火山岩又称喷出岩(Effusive rock),属于岩浆岩(火成岩)的一类,是火山作用时喷出的岩浆冷凝、成岩、压实等作用形成的岩石,与沉积岩在行程条件、发育环境、分布规律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1 新生火山岩分布1.1 孔店—沙四期火山岩孔店—沙四期(辽河坳陷称为房身泡—沙四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多呈NNE向展布,主要分布在辽河坳陷、冀中坳陷、昌潍坳陷、济阳坳陷东南部、东濮凹陷东南部,此外在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也有分布。

在辽河坳陷,房身泡组时期是火山活动最强烈的时期,火山岩在全区广泛分布,呈NNE向展布,以玄武岩系列为主、含部分凝灰岩,西部凹陷主喷发中心位于高升地区,钻井揭示最大厚度为1204m未穿(高参1井),从中心向四周减薄并分为3支向南北延伸。

西支位于西部斜坡带,火山岩厚100~200m;北支向北延伸不远,厚度较薄;东支位于台安大洼断裂带上,呈带状断续分布,延至大洼地区,洼7井揭示房身泡组火山岩厚度169.55m。

东部凹陷以小龙湾地区为主喷发中心,小3井揭示火山岩厚度为1123.39m(未穿),向北延展至四方台附近,向南延展至荣兴屯附近。

1.2 沙三期火山岩沙三段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进入强烈断陷期,火山活动相对孔店—沙四期明显减弱,分布范围减小,但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很多。

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辽河坳陷、冀中坳陷和济阳坳陷,岩性以玄武岩和次火山岩为主,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部地区发育粗面岩类。

在辽河坳陷,沙三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凹陷黄沙坨、欧利坨子、热河台地区和牛居-青龙台地区,南部喷发中心位于热河台地区,火山岩厚度在600m以上,北部喷发中心位于青龙台至茨53井区,西部凹陷的陈家地区和大民屯北部地区也有分布。

金家场火山岩油气藏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金家场火山岩油气藏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金家场火山岩油气藏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余芳权
【期刊名称】《江汉石油科技》
【年(卷),期】1994(004)001
【摘要】本文运用岩石录井、电测井、化验分析资料,对江陵凹陷金家场新沟咀组上段火山岩油藏的火山岩分布、油层划分、含油性、岩石,储油物性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并分析了油层低产的原因,提出了油层改造措施,研究了该油藏形成的储层、油源、圈闭条件,提出重新勘探金家场新沟咀组上段油气藏的建议。

【总页数】9页(P1-9)
【作者】余芳权
【作者单位】江汉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金场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分析 [J], 王雨辰
2.东秦岭杨斜—丰北河成矿带杨屋场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葛战林;郑艳荣;郝迪;张晓星;李晓东;华利鹏;景永康
3.山东省沂水县金场矿区金矿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前景 [J], 姚秋卉
4.甘肃省肃北县金场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周亮亮[1];王栓庄[2];贾晨[3]
5.陕西宁强巩家河—蒲家沟地区火山岩地质特征及金、银多金属成矿预测 [J], 孟宪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析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析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析周动力;汪勇;张秀波【摘要】火成岩油气藏是一种隐蔽的岩性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含油气盆地中火成岩储层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基础,结合中国已发现的各种火成岩油气藏,阐述了常见火成岩的岩相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有利储集相带.分析了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其储集空间一般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个大类、19个小类.讨论了火成岩油气藏特有的成藏条件,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到烃源岩的位置、保存条件、构造及岩浆活动4方面的共同影响,邻近烃源岩、油气聚集之前适度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活动有利于形成火成岩油气藏.【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0(017)005【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火成岩;储层;岩相;储集空间;岩浆活动;成藏条件【作者】周动力;汪勇;张秀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胜精工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22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火成岩油气藏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并发现了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火成岩油气藏。

目前世界上沉积盆地中覆盖着溢流玄武岩的地区主要有:古新世—始新世北大西洋火山岩省、中新世Columbia River玄武岩,印度晚白垩世Deccan、巴西早白垩世Parana-Etendeka、非洲南部侏罗纪Karoo以及三叠纪Siberian溢流玄武岩省[1],而中国东部、北疆2大地区的沉积盆地中不仅发育着巨厚沉积,也广泛分布着酸性—中基性火成岩;大量烃源岩嵌置在这些盆地中,或分布在油源断层附近,盆地中的火成岩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2]。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其勘探与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围绕火山岩储层的特点、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展开论述。

一、火山岩储层的特点火山岩储层是指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油气储集层,主要由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组成。

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火山岩储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孔隙度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多数为裂缝孔和微观孔隙,导致渗透性较差,储层有效孔喉连通性差。

2. 孔隙结构复杂: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普遍呈现多层多喉状孔隙结构,储集性能不均。

3. 物性差异大:火山岩储层中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的组成和物性差异大,导致各种岩石层内孔隙性能、渗透性及含油气性能不同。

4. 储层厚度大:火山岩储层厚度较常规储层大,储量潜力巨大,但油气分布不均,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二、火山岩储层的勘探技术1. 储集层识别: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特点独特,识别起来相对困难。

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等综合手段,结合火山地质特征,精确定位储集层的位置和范围。

2. 相态预测:火山岩储层中含有火山碱金属等有机物质,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地球化学、色谱等手段预测岩石的相态,并进一步推断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矿物组成。

3. 储层描述:火山岩储层由于非均质性强,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

电子扫描显微镜、岩性判识等技术可以辅助勘探人员进行精确的储层描述。

三、火山岩储层的开发技术1. 孔隙改造技术:由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常规开发方法难以实现高产,因此需要采用孔隙改造技术,如酸化酪蛋白液封堵孔隙,提高火山岩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气采收率。

2. 人工裂缝技术:火山岩储层中益处裂缝较多,通过人工裂缝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压裂、酸压裂等技术可以有效刺激储层,提高油气产能。

火山岩发育区油藏地质特征

火山岩发育区油藏地质特征
相 关 性
刘奕彤 刘佳 文
( 中 国石油 大 学 ( 华东 ) 文学 院 汉语 言文 学 1 1 -I 2 6 6 5 5 5 ) [ 摘 要] 近年来 , 我 国 中东部 地 区饱受 雾霾 天气 的危 害。 雾 霾天 气 的形成 有两方 面 原因 , 一是 自然 原 因 , 二 是人为 原 因 。 人为 原因 又是造 成雾霾 的 主要 原因 , 石 化行 业作为 国 民支 柱产业 , 又是高 能耗 高污染 的重工 企业 , 它 们对于环 境 问题 的产生与 治理有 着无法 推卸 的社会 责任 。 本文 通过对 雾霾 天气形成 原 因与石 化产 业 相关 性 的探究 , 对 于雾 霾天 气的解 决提 出可 行性措 施建 议 。 [ 关键词] 雾霾 天气 、 石 化行 业 、 相 关性
科 学 论坛
l ■
8 3 %, 渗 透率 平均 为1 3 6 . 8 5 ×l O 一 3 Ⅱ ; ②有 利的沉 积相 带控制 了本 区的储 层 物性 。 分 支河道和 水下分支 河道 内, 孔 隙度一般大 于1 5 %, 渗透 率一般 大于4 0 × 1 3 “ r n 2 , 储 层物 性较好 。 另外, 孔隙度和 渗透率 都随着 埋深 的增加而 降低 , 但 孔 隙度和 渗透 率 的相 关性较差 , 这 和储 层 的非均 质性 强有 关 。 5油 气 藏特 征 5 . 1油 气藏类 型 按含油 气储层 类婆} 划分 , 本区 的油气 藏主要分 为碎屑 岩和 火山岩 两大类 , 按圈闭类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和混合油气藏三大类。 碎屑岩 油 气藏主要 分布在 欧利坨 子北部 、 铁 匠炉和 大湾地 区 , 按圈 闭类型 可进一 步划分 为构 造油 气藏 、 构造 一 岩 性油 气藏和 岩性 油气藏 。 其 中, 构造一 岩 陛油气 藏是本 区的主要油 气藏类型 , 岩性 油气藏是本 区潜在 的 已具有勘 探价 值的 一种油 气 藏类 型 , 预 计在 本 区的西 侧斜 坡有 很大 的 为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的形成提供

石油行业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案

石油行业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案

石油行业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案第1章绪论 (3)1.1 项目背景 (3)1.2 勘探开发目的 (4)1.3 研究方法与流程 (4)第2章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4)2.1 区域地质概况 (5)2.1.1 地层分布 (5)2.1.2 构造特征 (5)2.2 油气藏地质特征 (5)2.2.1 储层特征 (5)2.2.2 封盖层特征 (5)2.2.3 油气水分布特征 (5)2.3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5)2.3.1 油气源岩条件 (5)2.3.2 油气运移条件 (5)2.3.3 油气聚集条件 (6)第3章勘探方法与技术 (6)3.1 地震勘探方法 (6)3.1.1 三维地震勘探 (6)3.1.2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6)3.1.3 海底地震勘探 (6)3.2 非地震勘探方法 (6)3.2.1 重力勘探 (6)3.2.2 磁法勘探 (6)3.2.3 电法勘探 (7)3.3 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 (7)3.3.1 数据处理 (7)3.3.2 地质解释 (7)3.3.3 风险评估 (7)第4章油气藏评价 (7)4.1 油气藏类型与分布 (7)4.1.1 油气藏类型 (7)4.1.2 油气藏分布特征 (8)4.2 油气藏参数计算 (8)4.2.1 储层参数计算 (8)4.2.2 流体参数计算 (8)4.2.3 开发参数计算 (8)4.3 油气藏评价方法与指标 (9)4.3.1 油气藏评价方法 (9)4.3.2 油气藏评价指标 (9)第5章开发地质研究 (9)5.1.1 地质构造特征 (9)5.1.2 岩石学特征 (9)5.1.3 沉积相特征 (9)5.1.4 储层非均质性 (10)5.2 油气藏开发方案设计 (10)5.2.1 开发策略 (10)5.2.2 开发井网设计 (10)5.2.3 生产制度优化 (10)5.2.4 储层改造措施 (10)5.3 油气藏开发风险评价 (10)5.3.1 地质风险 (10)5.3.2 工程风险 (10)5.3.3 经济风险 (10)5.3.4 环境风险 (10)第6章钻井工程技术 (11)6.1 钻井工程设计 (11)6.1.1 设计原则与目标 (11)6.1.2 钻井工艺流程 (11)6.1.3 钻井参数设计 (11)6.1.4 钻井风险分析与预防措施 (11)6.2 钻井液与完井液技术 (11)6.2.1 钻井液类型及功能 (11)6.2.2 钻井液配制与维护 (11)6.2.3 完井液技术 (11)6.3 钻井工程安全与环保 (11)6.3.1 钻井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11)6.3.2 环境保护措施 (12)6.3.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2)第7章油气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技术 (12)7.1 油气藏改造技术 (12)7.1.1 酸化压裂技术 (12)7.1.2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12)7.1.3 热力采油技术 (12)7.2 提高采收率方法 (12)7.2.1 化学驱油技术 (12)7.2.2 气驱油技术 (12)7.2.3 纳米驱油技术 (12)7.3 油气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综合评价 (13)7.3.1 技术适用性分析 (13)7.3.2 经济效益评价 (13)7.3.3 环境影响评价 (13)7.3.4 技术发展趋势 (13)第8章采油工程技术 (13)8.1.1 设计原则 (13)8.1.2 设计内容 (13)8.2 采油工艺技术 (13)8.2.1 针对油气藏特点的采油技术 (13)8.2.2 提高采收率技术 (14)8.2.3 油气井生产优化技术 (14)8.2.4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 (14)8.3 采油工程安全与环保 (14)8.3.1 安全管理 (14)8.3.2 安全防护措施 (14)8.3.3 环保措施 (14)8.3.4 应急预案 (14)第9章油气田生产与集输 (14)9.1 油气田生产系统设计 (14)9.1.1 设计原则 (14)9.1.2 设计方法 (15)9.1.3 生产系统设计 (15)9.2 油气集输与处理技术 (15)9.2.1 原油集输技术 (15)9.2.2 天然气集输技术 (15)9.2.3 污水处理技术 (15)9.2.4 油气计量技术 (15)9.3 油气田生产管理与优化 (15)9.3.1 生产管理 (16)9.3.2 生产优化 (16)第10章经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 (16)10.1 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16)10.1.1 投资估算 (16)10.1.2 经济评价 (16)10.2 环境影响评价 (16)10.2.1 环境影响识别 (16)10.2.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10.3 社会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17)10.3.1 社会影响评价 (17)10.3.2 可持续发展建议 (17)第1章绪论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主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水平井开发实践

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水平井开发实践

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水平井开发实践【摘要】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是一类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油气储集层,储层常规开发方式存在诸多挑战。

本文针对该类型油藏进行了深入研究,透过分析其储层特征,探讨了水平井在开发中的应用及实践案例。

从技术效果评价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总结不仅加深了对该类油藏开发的认识,也对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展望进行了探讨,为未来油田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发展方向。

本研究对于促进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水平井开发、实践案例分析、技术效果评价、问题与改进措施、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曾经被认为是储量枯竭的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近年来却引起了石油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

石炭系火山岩属于特殊的沉积岩,其储层性质复杂,储量丰富但开发难度大。

低孔特低渗给了开发者们巨大的挑战,传统开发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

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独特,受到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别小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油田开发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于这类油藏。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储层特征及开发技术。

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地下储层结构复杂多变,储层压力温度条件严苛,传统垂直井难以完全开采出油气资源。

水平井的应用成为了解决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的有效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资源的高效开发,本文对该类油藏的储层特征、水平井开发技术及实践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是一种储层条件极差的特殊类型油藏,其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于这类油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开发对于提高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水平、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种典型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和综合预测研究

三种典型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和综合预测研究

三种典型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和综合预测研究高斌;王伟锋;卫平生;潘建国;李飞;易泽军【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3(000)002【摘要】火山岩油气藏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靶区,但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点和成藏理论并不完善,针对火山岩储层的勘探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预测思路。

通过对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特征分析,总结了原生孔隙型、风化壳型和构造裂缝型3种典型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特点,结合这3种油气藏的特点和准噶尔盆地4个工区的勘探实践,提出了一套综合预测思路,主要包括岩性岩相预测、物性预测和流体预测3个方面。

【总页数】6页(P207-212)【作者】高斌;王伟锋;卫平生;潘建国;李飞;易泽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 73002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 73002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2【相关文献】1.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轨迹、特征和未来走向——基于2000~2016年CNKI五十三种教育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J], 王小明2.松辽盆地杏山地区火山岩储层分布地震地质综合预测研究 [J], 杨峰平;李占林;曹国银;孟凡举3.创业认知偏差的典型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 [J], 虞飞龙4.长三角典型城市臭氧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 [J], 方德贤;张明;安风霞;徐静馨;谢旻;李树;庄炳亮;李蒙蒙5.长三角典型城市臭氧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 [J], 方德贤;张明;安风霞;徐静馨;谢旻;李树;庄炳亮;李蒙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浅析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浅析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浅析李想(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公司(低效油田开发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摘要:火山岩油气藏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逐渐被发现和应用,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火山岩油气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由于其分布较广,产量无法控制给开采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作为有利的清洁能源,现今对于该种资源的系统研究方法仍不全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分布、开采方式、储存方法,为今后的火山岩油气藏发现研究提供部分理论支持。

关键词:火山岩油气藏;能源;储存0 引言长期以来,火山岩储层多被认为是裂缝性储层,勘探目的常常集中于裂缝预测上,今年的勘探表明,火山岩中原生孔、缝发育,原生火山岩储层将是火山岩研究的重点。

1 火山岩油气储1.1 火山岩油气储的研究现状国外较著名的印度尼西亚查蒂巴朗安山岩油气藏,日本的吉井-东柏峙流纹岩油气藏,格鲁吉亚的萨姆戈里帕塔尔租理凝灰岩油气藏等,火山岩主要与近油源、有利岩相带及有利的裂缝发育区这三个因素有关。

火山岩中有原生的气孔、粒间孔缝、溶蚀孔缝、构造裂缝等,储存空间主要是溶蚀孔缝、构造孔缝。

1.2 火山岩油气储的勘测技术(1)火山岩岩体的识别技术主要应用重、磁,目前常规应用二维和三维地震解释和反演技术。

(2)火山岩对油气藏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火山活动所提供的养料有利于生物发育和烃源岩的形成,火山活动所导致的高热流值将加速有机质的成熟。

(3)在储层类型和储集空间上,认为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有原生孔缝、融蚀孔缝和构造裂缝,主要储集由构造裂缝与风化缝。

1.3 油气藏开发的主要矛盾地层压力下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油井生产表现供液不足及脱气现象;含水上升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淹面积逐年扩大;递减呈现逐年加大的态势。

产能递减大是此类油藏开发中的规律;裂缝性油藏锥间带剩余油潜力小,水平井实施暂缓;受特殊岩性油藏限制,油藏几乎没有措施潜力。

2 火山岩储集层特性2.1 火山岩储集层的分类火山岩储层的类型较多,主要分为三类:(1)玄武岩由基性斜长石、辉石、磁铁矿组成,以斜长石为主,呈连续斑状结构,基质间粒结构,见杏仁状结构。

《2024年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范文

《2024年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范文

《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开采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火山岩气藏作为天然气藏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储层特征和开发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火山岩气藏的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为火山岩气藏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1. 岩性特征火山岩气藏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包括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

这些岩石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其中,孔隙度是影响储层储集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渗透率则决定了天然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

2. 储集空间特征火山岩气藏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主要由岩石自身的构造和成分决定,而次生孔隙则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如溶蚀作用、裂缝等。

这些储集空间为天然气的储存和运移提供了条件。

3. 地质构造特征火山岩气藏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在地质历史时期,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冷却凝固后,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形态的储层。

这些结构和形态对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数值模拟研究针对火山岩气藏的储层特征,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地质模型、描述储层物性、分析流动机理等方法,对火山岩气藏的开发过程进行预测和优化。

1. 建立地质模型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是数值模拟的基础。

通过收集地质资料、地球物理数据等信息,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和储层物性,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该模型可以直观地反映储层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

2. 描述储层物性描述储层物性是数值模拟的关键步骤。

通过实验室测试、岩心分析等方法,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性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描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流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分析流动机理分析流动机理是数值模拟的核心内容。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天然气在储层中的运移和聚集过程,分析不同因素对天然气采收率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0
内 蒙古石 油化 工
21 年第 1 期 00 4
日本新 近 系火 山 岩油 气 藏 储 层 特 征
季春 海 罗艳 杨 翟 京 天。 , ,
( . 南 石 油 大 学 f. 南 油 田 ) 1西 2河
摘 要 : 文介 绍 了 日本 新近 系火 山岩油 气藏 的基本 地质概 况 。 本 通过 日本火 山 岩油 气藏勘 探 开发 的 成功 实例 , 析 总结 了 日本 火 山岩 油 气藏 储层 具 有岩 性复 杂 , 分 储集 空 间 类型 多样 , 物性 较好 但 非均质 性
2 3 物 性 较 好 但 非 均 质 性 严 重 .
数 量 、 山 活动 的时 间、 火 方式 及构造 运 动等方 面有 所
不同。
2 日本 火 山岩储 层特征 及影 响 因素
2 1 储 集层 岩性 复杂 .
日本 的火 山岩 油 气 藏 有 着较 好 的储 集 层 , 山 火 岩储 集 层孔 隙度受 埋 深 影 响不 大 , 由于 火 山岩 骨 架
山灰 、 土矿 物 、 酸盐 岩矿 物等 的溶 蚀孔 。裂缝 主 粘 碳 要 是 由于 火 山作 用 和 成岩 作 用形 成 的爆 裂 缝 、 缩 收
缝 以及 构 造应 力 引起 的火 山岩体 变形 错动 而形 成的 构造裂 缝 。吉 井 一东柏 崎火 山岩 气 田的主 要储集 岩
“ 绿色 凝 灰岩 ” 隙和裂 隙都 很发 育 。既有 原生 的裂 孔 隙, 即熔 岩 爆发 时 的 气 孔及 熔 岩 , 却产 生 的 裂 隙 , 冷
又 发 生海 底火 山爆 发 , 沉积 了大量 流 纹 质火 山碎 屑 岩和 玄武 岩 , 山碎 屑岩 。 些火 山岩 由于略显 蚀变 火 这 而显 绿色 , 在 日本 又称 为“ 色凝 灰岩 ” 它 们 中的 故 绿 ,
有些 成为 了 良好的 储层 。之后 随着 海底地 壳不 断下 沉又 沉积 了七谷 、 泊 、 川 、 川等 泥岩 层 , 些泥 寺 女 船 这 岩层 是 良好 的 生油 源 岩 , 积厚 度 大 的地 区 就是 现 沉 代 日本 主要 的产 油 区 。上津 地 槽又 可 以分 为两个 次 级 盆地 , 部的秋 田盆 地和 南部 的新 泻盆地 , 两个 北 这 次 级盆 地 的地质发 展 使很相 似 , 在 沉积相 、 但 沉积 物
附气 田为 英安岩 、 安岩 灰 一角砾岩 。 英 2 2 储集 空间类 型多样 . 火 山岩 储集 层 的储集 空 间、 隙结构 复杂 , 孔 按成 因可分 为原 生孔 、 生孔 、 缝 。原 生孔 隙为火 山物 次 裂 质 喷 出地 表 形 成 的气 孔 、 间 微 孔 、 山角 砾 间孔 晶 火 等 。次 生孔 隙主要 是 球粒流 纹岩 脱玻 化孔 ; 长石 、 火
田、 长 岗 气 田 , 南 新近 系 的“ 色 凝 灰 岩 ” 括 玄 武 绿 包 岩、 流纹 岩 和安 山岩 及 碎 屑 ; 贝气 田为集 块 岩 ;气 田 , 预计 可 采储 量超 过 1 5 ×1 , 目前 天然 气 日产量最 高 的气 田。另外 南 0m。是 长 岗一 德 贝气 田 、 附气 田、 贝气 田、 见 片 妙法 寺 气 田 等 都是火 山岩 油气 田。 日本 的火 山岩 油气 藏大都 集 中在东北 方 向 日本
强 等基本特 征 。并且 提 出 了 日本火 山岩储 层受 火山活 动 , 成岩作 用 , 构造运 动 等 因素的控 制 。
关 键词 : 日本 ; 山岩 油 气藏 ; 火 储层 特征 ; 影响 因素 中图分 类号 : 3 1 3 3 文献标 识码 : TE 2 ( 1 ) A 文章编 号 :0 6 7 8 ( O 0 1 — 0 O 一 O 1 0- 91 21 )4 18 2 1 日本火 山岩油 气藏 概况 日本 二 十世 纪 初 期就 开 始 在火 山岩 中采 油 , 但 从 15 9 8年起 , 山岩分 布 区才 成为 重点 的勘探 开 发 火 对 象 , 后 陆续 发 现 了 一系 列 火 山岩 油 气藏 。1 6 之 98
还 有次 生裂 隙 , 如构造 裂 隙及 溶蚀 作用形 成 的孔 隙 。 这 些 裂 隙主 要起 连 通 气 孔 , 蚀 孔 及 其他 储 集 空 间 溶
的作用 , 油气运 移 中主要 起疏 导管 的作 用 。 地 层 在 用 密度测 井和声 波 测井 的显 示情 况对 日本妙 法 寺气 田 的火 山岩储 层与 s itia 气 田的砂 岩储 层作 比较 , hnan i 可 以 明显看 出妙 法寺 气 田火 山岩 储层 的裂 缝和 溶孔 比砂 岩 储层发 育 。裂缝是 火 山岩 储层 的主 要渗 流通 道和 部 分储集 空 间 , 是火 山岩 储层 的 显著标 志之 一 。
海 沿 岸 的 新 近 系 沉 积 盆 地 中 , 个 沉 积 盆 地 长 这 70 m, 0 m, 0k 宽8k 沉积 物最 厚达 100 通 常称 为上 00 m, 津地槽 。上 津地 槽 的基底 一般 为古 生代 的轻质变 质 岩 和 花 岗岩 组成 , 岗岩 可 能是 在 晚 中生代 时期 侵 花 入。 中新 世 初期 , 随 着地壳 下沉 爆发 了强 烈的火 山 伴 活 动 , 积 了大量 的火 山质 沉积物 , 沉 岩性 主要 为安 山 岩 和流纹 岩 。 中新 世 中期也 就是 七谷期 和西 黑泽 期
纹 岩等 ; 山碎 屑岩 主 要 包括 集 块 岩 、 山角 砾 岩 、 火 火
凝灰 岩 、 结 火 山碎 屑岩 等 ; 山碎 屑 岩 一沉 积混 合 熔 火 型岩 石类 是指 火 山碎屑 经过 搬运与 沉 积的岩 石 。在 日本 , 酸性 火 山岩 中的气 藏较 多 , 吉 井 一东 柏琦 气 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