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v)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ad3e7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e.png)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一门职业拓展课程。
主要阐述了典型绝缘材料的电气特性、绝缘的预防性试验、雷电和防雷设备、雷电过电压的防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介质的电气性能,会做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并能根据试验数据做出绝缘性能的初步判断;能理解过电压产生的原因,熟悉发电厂、变电站及线路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作用,能配置发电厂、变电站及线路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三、设计思路安全用电课程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从业岗位调研,与企业能工巧匠、技术主管一起,根据工作领域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对从事安全工作的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出安全员工种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岗位任务为培养导向,以安全员职业资格标准为培养目标。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1)掌握高电压下气体、液体及固体绝缘介质的击穿特性;(2)掌握高电压技术试验的方法及测量结果;(3)掌握电力系统过电压产生的原因;(4)了解电力系统绝缘的配合;(5)能正确理解国际、行业及企业标准,并能根据标准要求进行高电压试验;(6)能阅读各种技术手册及规程。
(7)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过电压防护设别,以保证电气从业人员、电网运行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8)能进行高电压电气设备的基本维护和检修2.方法能力(1)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2)一定的绘制与识图能力;(3)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4)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3.社会能力(1)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对待工作和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互相沟通的能力。
(3)通过学习养成积极思考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7dd1fe5aeaad1f346933f1c.png)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高电压技术》课程学习指导书孔斌编⏹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通过学习要求:1、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解决电气设备在高电压下的绝缘问题,因此必须系统地掌握电气设备绝缘结构基本特性,掌握电介质的主要电气特征,了解电介质在高电压下的放电现象、影响因素和提高其电气强度的措施。
2、在掌握波过程等理论基础上,要求掌握电力系统中雷电过电压和主要内部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掌握过电压的各种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研究各种电气设备绝缘的电气强度和检验其耐受过电压水平的主要手段是电气试验。
本课程要求掌握各种试验设备和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试验目的、条件和方法,并通过高压试验,能分析和处理试验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实践技能。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模块一: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一、学习内容1) 电介质介质的极化2) 电介质介质的电导3)电介质介质的损耗二、学习目标介绍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掌握极化、电导、损耗的概念及相应的描述物理量;掌握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的概念。
三、本章重点、难点极化、电导、损耗。
四、建议学习策略以课件学习为主。
五、习题1.极化的定义?描述极化的物理量?电介质极化的种类?2.电介质电导和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3.电介质损耗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模块二:气体电介质的击穿一、学习内容1)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简介2)带点粒子的产生和消失3)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4)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5)持续电压作用下空气的击穿电压6)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及伏秒特性7)操作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8)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9)SF6和气体绝缘电气设备10)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二、学习目标介绍气体(尤其是空气)绝缘介质在高电压作用下由绝缘变成导体(即发生击穿)的规律,并对气体介质的击穿电压在低电压短间隙的均匀电场中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计算,在不均匀电场或高气压下的击穿进行了定性分析。
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2017版201711240学时
![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2017版201711240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6679a92f6c85ec3a87c2c56f.png)
《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高电压技术课程英文名称:High V oltage Engineering课程编号:C1036学分:2.5学时:40(其中: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位课(如专业基础课程/必修)使用教材:沈其工. 高电压技术(4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一、课程性质《高电压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位课。
高电压技术是为解决高压输电的绝缘问题而形成的电气工程学科分支,主要介绍高电压下的绝缘问题、高电压的产生及测试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的成因及其限制措施以及电力系统的绝缘水平与绝缘配合等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又具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本课程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验性、理论性和学科交叉性。
二、教学目标:1、能运用大学物理、电磁场和绝缘放电的基本原理解释典型的气体绝缘放电现象、液体和固体绝缘的老化劣化现象,支撑指标点1.3、2.1、2.5;2、能结合电力设备绝缘系统工程问题,运用绝缘放电的基本原理,解释典型的绝缘结构并能改进绝缘结构,支撑指标点1.3、1.4、2.2、2.5;3、掌握电气设备绝缘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选择现代实验设备和工具,设计绝缘实验方案,支撑指标点4.2;4、能结合工程问题,运用电路原理、波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过电压计算软件对电力系统过电压进行计算和分析,支撑指标点1.3、2.1 、2.5;5、能结合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形成机理,选择、设计过电压防护方法和设备,并能应用于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和电力设备绝缘配合设计,支撑指标点1.4、2.2、2.5、3.3;6、能够理解特高压、智能电网背景下高电压工程领域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支撑指标点2.5。
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
![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350ab919e8b8f67d1cb903.png)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060431008英文名称: High Voltage Technology总学时: 40 其中实践学时: 4授课对象:电气工程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气体、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基本理论和绝缘设计方法,电气设备在高电压作用下绝缘电气性能的基本知识和高电压试验的基本技术;了解和掌握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基本理论和过电压的保护方法;能针对各种不同的过电压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尤其是为电气设备设计防雷措施,为今后从事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下:了解和掌握气体、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的绝缘要求进行绝缘分析和设计;了解和掌握波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电气设备中使用的材料电参数和几何参数等参数以及入射电压波或电流波的数学形式分析电气设备中某位置的波形变化,能够根据入射电压波或电流波的数学形式设计电气结构使其能够长期运行条件下绝缘强度不会劣化,能够为电气设备设计防雷措施及其他可能产生和存在的各种高电压防护措施。
三、教学内容(按章、节、目三个层次详细编写,含具体要求、重难点内容和学时分配)1.气体的绝缘强度(10学时)1.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6学时):要求了解和掌握气体电介质的汤森德理论和流注理论的要点和分析方法。
这是一个难点内容,也是重点内容。
分配学时为8个学时,目的是为了为后面讲授的内容打好基础。
本节的基础理论掌握不好,很难理解后面的内容。
1.2影响气体放电电压的因素(1学时)1.3沿面放电(1学时)1.4气体放电实验(课上实验学时2学时)要求了解和掌握冷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
高电压技术 教学大纲
![高电压技术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78c76c58762caaedd33d44d.png)
《高电压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名称:高电压技术(含实验) High Voltage Technology二、课程学科类别:工学电气信息类三、学时与学分:48学时 3学分四、先修课程:电磁场;电路分析;五、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高电压技术在电气工程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掌握高电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高电压试验常用的试验装置及测量仪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创新型实验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六、适用学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七、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面授、实验教学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42学时):8.1 绪论(2学时)高电压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电压下典型现象的研究简述。
8.2气体的绝缘特性与电介质的电气强度(7学时)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固体绝缘表面的气体沿面放电8.3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3学时)液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液体电介质的电导液体电介质的击穿8.4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5学时)固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固体电介质的电导固体介质的击穿8.5绝缘的预防性试验(3学时)绝缘电阻、吸收比与泄漏电流的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局部放电的测量绝缘油性能检测8.6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3学时)工频高电压试验直流高电压试验冲击高电压试验8.7电气绝缘在线监测(5学时)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介质损耗角正切在线监测8.8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5学时)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上的波过程行波的折射和反射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与畸变绕组中的波过程8.9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3学时)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防雷保护设备电力系统防雷保护接地的基本概念及原理8.10 操作过电压与绝缘配合(6学时)切断空载线路过电压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绝缘配合实验教学内容(6学时):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1 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的测量掌握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的测量方法。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v)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v)](https://img.taocdn.com/s3/m/fe060042af1ffc4ffe47ac62.png)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电气设备安装、绝缘试验、检修、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所需的高电压技术知识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学到高压电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可以满足企业提出的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本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系统分析》等。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电力设备绝缘性能、试验方法和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这一对矛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一)总体目标通过高压电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压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使学生具备成为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从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高电压下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绝缘电介质的击穿特性;●掌握绝缘电阻、吸收比的测量原理,接线、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掌握泄露电流试验的原理,接线、微安表的保护、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掌握高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失角正切的原理,消除干扰因素影响的措施,注意事项及分析判断的方法;●了解局部放电测试原理;●掌握交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掌握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了解冲击耐压试验;●掌握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产生原因;●了解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28c021f7ec4afe05a1df5f.png)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电压技术》适用专业: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科函授)辅导教材:《高电压技术(第版)》常美玉编著中国的电力出版社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选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气设备在高电压作用下绝缘电气性能的基本知识和高电压试验的基本技术;了解和掌握过电压的基本理论和过电压的保护方法,为今后从事高电压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先修课程主要有:《工程电磁场》、《电路分析》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内容:电介质的极化、电导与损耗。
要求:掌握电介质的极化;了解质的介电常数;掌握电介质的电导和损耗。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内容: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气体放电过程的一般描述;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要求:了解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及电子崩;了解自持放电条件,掌握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熟悉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及电晕放电;掌握沿面放电及污闪。
第三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内容:气隙的击穿时间;气隙的伏秒特性;气隙的击穿电压;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SF气体的电气特性。
方法;6要求:了解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第四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内容:固体、液体电介质击穿的机理;影响固体、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提高固体、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要求:了解固体与液体介质的击穿和老化;掌握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1 / 4第五章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内容:绝缘预防性试验;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要求:掌握绝缘电阻与吸收比的测量、泄漏电流的测量及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第六章绝缘的高电压试验内容:工频高压试验;直流高压试验;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原理。
要求:掌握工频高压试验基本内容;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原理;直流高压试验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电气设备安装、绝缘试验、检修、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所需的高电压技术知识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学到高压电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可以满足企业提出的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本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系统分析》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电力设备绝缘性能、试验方法和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这一对矛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高压电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压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使学生具备成为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从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高电压下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绝缘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掌握绝缘电阻、吸收比的测量原理,接线、测量方法以及测量
结果的分析判断;
●掌握泄露电流试验的原理,接线、微安表的保护、实验结果的
分析判断;
●掌握高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失角正切的原理,消除干扰因素
影响的措施,注意事项及分析判断的方法;
●了解局部放电测试原理;
●掌握交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
●掌握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
●了解冲击耐压试验;
●掌握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产生原因;
●了解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2.能力目标
●能正确理解国标、行标及企业标准,并能根据标准的要求进行
试验准备、设备配置;
●能针对不同绝缘介质编制标准化作业下,正确进行电气设备绝
缘预防性试验,并正确记录,通过纵、横项数据比对,进行绝
缘电气性能判断;
●能够阅读各种技术手册及规程;
●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配置过电压防护设备,以保
证电气从业人员、电网运行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能够进行高电压电气设备的基本维护和检修。
3.素质目标
●具备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
识、新技术;
●具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具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具备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备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具备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四、教学条件
(一)教学师资
(二)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杨保初等编,《高电压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参考资料
吴广宁等编,《高电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周泽存等编 ,《高电压技术》,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张纬钹等编,《过电压防护及绝缘配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教学设备
(四)教学资源
如:精品课程网站、课程平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
过程考核成绩根据学生学习此项学习任务的综合完成情况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六、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