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措施
南昌县向塘镇丁坊小学—刘永群
相信大家现在对于留守儿童这个词语不再陌生。留守儿童,就是指那些为更好的生活,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将孩子留给祖父母或就是
外祖父母抚养的儿童。儿童在成长时期,其心理状况发展的好与坏,
对成年时的人格、品德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儿童时期的心理的状况就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儿童时代就是要靠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温暖与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发展的,尤其心理的成长更就是如此,有无父母个关爱至关重要。但就是人们就是否又完全的理解心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呢?在心理学上来说,10~18岁的青少
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她们的生理发育达到高峰,从而引起心理成长上的波澜。在这个时期,她们处在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人感现状之间,易产生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矛盾。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心理易受外部影响,特别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很重要,而留守儿童却缺失与家人的感情交流,也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根据调查发现,我国的留守儿童情况大致如下:
1、生活现状:本次调查的11个省(市、区)中,农村留守率平均为26、1%。农村留守率最高为51、3%。城区留守儿童问题也同样存在,城区平均留守率为11、3%,低于农村平均留守率。
2、学习情况:在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与学习效能三方面,城区留守儿童的状况好于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中,留守儿童的学
习兴趣高于非留守儿童,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的情况相似。“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与“考大学,给父母增光”就是留守儿童们主要的学习目的,城乡留守儿童间学习目的的分布比较相似,城区留守儿童
选择“获取更多的知识”的比例低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以“获取更多知识”为学习目的的留守儿童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43、3%都在“省外”打工;有33、1%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读小学二年级前就已到外地打工了;70、2%的留守儿童父母要“半年以上”回家一次,“一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32、8%,“两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12、7%;有6、8%的要“三年以上”才回家一次;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监护)的比例高达66、3%,有3、2%的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只有54、1%的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两个留守儿童一张床的现象普遍存在。
3、课外活动:体育运动方面,城乡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与体育态度十分相似。农村留守儿童中,留守儿童的体育态度略比非留守儿童积极,而体育兴趣则无明显差异。音乐方面,城乡留守儿童、留守非留守儿童之间的音乐兴趣、音乐态度均十分相近。“无聊的时候”、“孤单的时候”依旧就是留守儿童们主要的听音乐情景,在“孤单的时候“城区留守儿童听歌的比例低于农村留守儿童,留守非留守儿童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4、心理状况:总的来瞧,城区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整体好于农村留守儿童,在班级感受、自我认知与生活满意度方面表现明显。农村留守儿童中,留守儿童的班级感受方面好于非留守儿童,家庭认同意识则弱于非留守儿童,其她方面两者均较为接近。
这些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给予孩子的抚养、教育与关爱。父母与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难以履行监护人的职责;而隔代抚养又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大部分祖辈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她们
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与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
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2、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
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与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与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着她们与她人的社会交往,她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与交流的主动性。
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
3、逆反心理严重。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
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
来瞧都比其她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她们的心灵比其她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同时还会表现为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如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接人待物也有差距,人际交往不良,这些儿童基本的生活功能不算健全。自控能力低,对于她们的心理与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与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往往世界观与就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对待为人与处事缺乏正确的思考,办事情不讲准则与规范,容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学习成绩差,由父爱母爱的缺失,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到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在由心理问题在转变为生理问题这样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地情绪情感与环境下成长,在缺乏父母的管理,在学习上没有人员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终形成人品与人格的缺陷,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与社会进步。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与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更加必须引起我国政府与教育机构的重视与关注。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1、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与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尤其就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与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与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与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
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
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
2、发挥学校的主导教育功能。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留守儿童,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她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
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与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与跟踪管
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与行
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与管理。
3、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与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家长与其她监护人的培训,使她们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
方法与技巧,家校结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