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
王晓会12生A 124120035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药物基因组学是人类开始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后出现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阐述了从基因水平研究基因序列的多态性与药物效应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药物基因组学应用于临床药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将药物基因组学应用于临床药学是合理用药深入发展乃至实现个体化用药的必经之路. 对于深入解释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等有重大意义。药物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致力于研究药物代谢、药物转运和药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作用, 包括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其在药学研究中, 特别是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提高药物疗效及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阅读并分析近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药物基因组学的相关文章,根据有关文献, 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了药物基因组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发展和与个体用药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实现个体化用药的基本条件、优点以及个体化用药现阶段的概况、面临的挑战等。
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用药
1 药物基因组学
1.1 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
药物基因组学是基因功能学与分子药理学的有机结合,是研究基因序列变异及其药物不同反应的科学,以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运用已知的基因理论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的关系,药物基因组学强调个体化。通过它可为患者或者特定人群寻找合适的药物及恰当的剂量,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1]。药物基因组学的核心是药物反应(药酶)的遗传多态性,宗旨是实现用药个体化,以求得到最佳疗效和最少不良反应。由此可见,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有别于一般的基因组学,它并不是通过研究新的基因来寻找疾病的发病机理,是通过已知基因组学理论来探讨基因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以明确药物作用靶点,从而准确预测患者对临床治疗反应[2].
1.2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药物遗传学研究发现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与基因多态性存在极大关联,参与编码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受体等基因的多态性能明显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并改变药物疗效,导致药物“低代谢”或“超速代谢”表型发生,并在群体中构成一定比例。例如细胞色素酶P450(CYP)参与了B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抗癌药等重要药物代谢途径,其基因多态性与个体问药物反应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以药物遗传学和人类基因组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药物基因组学,整合基因分型、DNA测序等完善的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
法,研究药物起作用、产生毒性以及被清除等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基因特性,并据此研发新药、视个人遗传学状况指导合理用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3]。
1.3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方法[4]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基因分析方法,如凝胶电泳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位基因特异的扩增技术、荧光染色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DNA阵列技术、高通量筛选系统为鉴定遗传变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提供了高效的测定手段和多种思路口。医务工作者通过应用这些技术来检测药物作用的靶点或分析不同的基因特性导致的药物在人体内产生个体差异,进而对不同患者提供不同的用药指导,为临床用药合理化开辟了新的领域。
2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
药物基因组学揭示了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率与其基因亚型之间关系。这种关系的确定能辅助临床人员在预测某一特定药物时, 患者属何种反应人群, 使医生为患者选择疗效最佳的药物和确定最佳剂量成为可能。药物基因组学在基因水平研究药物效应和体内处置过程个体差异的遗传特征,并以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鉴别基因序列,研究基因突变与药物体内处置过程、药物效应及安全性间的关系,为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根据[5]。以药物基因组学原理为特定人群设计最佳的药物, 可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 大幅度缩减成本。
将基因组学的成果应用于药学领域, 将给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已有人将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应用干高血压、哮喘、高血脂、内分泌、肿瘤等药物治疗中。许多病人对高血压药物的不同药效和耐受性也与遗传变异有关。在临床治疗中, 采用因人而异的疗法, 医生根据各种依据来决定最适合病人的药品和恰当剂量。目前广为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测定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 以药代动力学原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12]。这一方法对于血药浓度与药效相一致的药物是可行的, 但对于血药浓度与药效不一致的药物, 如何达到个体化给药, 目前尚无较为可靠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多,用药安全问题引起全球的关注。在全世界死亡的病人中,仅药品不良反应致死己占社会人口死因的第4位,我国每年约250万住院病人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每年近20万人[6]。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的医疗费用高达40亿,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人数约占总住院人数的5%;美国每年有超过200万的住院患者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超过10万人死于不良反应[7]。而且药物不良反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1.7万份,较2012年增长了9.0%;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报告29.1万份,占同
期报告总数的22.1%[8]。个体化用药是正确的药物以正确的剂量和适合的时间用在适合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实行个体化用药,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保障用药安全。
3 个体化用药
3.1 实现个体化用药的基本条件[9]
一是通过患者对同一药物反应差异的原因和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此基于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是个体化用药得以成功的基石;二是成功的个体化用药需要的不仅是单纯地针对疾病的药物治疗,还需要包括疾病诊断和药物选择等辅助措施的同时跟进,如诊断性产品和治疗药物的同时使用.
3.2 个体化用药具有5方面优点[10]
(1)减少疾病的持续时间;(2)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3)提高治疗成功率,避免患者的无效治疗和预防不良反应发生;(4)降低医疗成本;(5)通过更小范围和目标更明确的临床实验,缩短药物开发周期。目前,个体化用药的优势已逐渐为人们广泛认可,必将成为未来理想的药物治疗新模式。
3.3 现阶段个体化用药的应用概况[10]
个体化用药是通过表征个体差异产生的分子发病机制、进程和对治疗的反应实现的,因此在透彻研究和理解分子差异的基础上,通过鉴别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类治疗必将提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