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园林艺术
《红楼梦》大观园赏析
![《红楼梦》大观园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6adccb49649b6649d7470f.png)
园林赏析之《红楼梦》大观园《红楼梦》以瑰丽的文学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座如梦似幻的“文笔园林”——大观园,它是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的特色而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
大观园中的建筑,或雄伟、或秀雅、或安谧、或流动,处处体现着古典建筑的永恒魅力。
赏大观园园林艺术之美富丽堂皇,桂殿巍峨大观园与一般的私家园林有所不同,它是专为贵妃贾元春省亲而建造的。
通过原著可知,大观园的主体——省亲别墅,就由正殿(带月台)、侧殿、大观楼、东飞楼(缀锦楼)、西斜楼(含芳楼)组成。
《红楼梦》中第十八回贵妃省亲中这样描述:贾妃乃下舆。
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幔,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
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
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如此富丽堂皇,正应了贾元春所题一绝“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移步换景,撮奇揽胜大观园中不仅有着帝王苑囿的气势,更具有江南园林的典雅之美。
如书中第十七回中写到: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
忽闻水声潺谖,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江南园林艺术讲究“欲扬先抑”,这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方法。
而“曲径通幽”的造园方法在大观园中也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抄检大观园抄检的真正原因和实质
![抄检大观园抄检的真正原因和实质](https://img.taocdn.com/s3/m/c05be551a98271fe910ef98e.png)
5 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又有微妙
差异,简要评析。
晴雯 :义正辞严,敢打敢骂 非凡的洞察力 司棋 :外柔内刚,矢志不渝 袭人 :奴性十足,俯首贴耳 迎春 :懦弱麻木,听之任之 惜春 :怕受牵累,孤介无情 李纨 :“古井无波”,恬淡不惊 黛玉 :对与宝玉的特殊关系毫不掩饰,孤傲泰
3 的转换,人物形象逐一显明地展现出 来,其中晴雯、探春有何表现?反映出
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怡红院中的晴雯,是大观园中第一美丽的 丫环
晴雯判词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 诽谤生”
一个凌然傲骨、敢怒敢为的勇敢的晴雯形 象
抄检的结果表明晴雯清白无辜
在抄检中,写得最热闹最精彩 的当数三姑娘探春处
抄检大观园
曹雪芹
课文选自《红楼梦》第74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抄检”,搜查并没收,是课文“文眼”所在, 包含“抄检的起因”“谁抄检谁”“抄检什 么”“抄检过程”“抄检结果”等问题。
“大观园”是作者曹雪芹融中国南北园林艺
术之大成,在书中设计创造出的一座精美绝伦 的园林艺术形象,是《红楼梦》里众多人物活 动的典型环境,是一片寄寓作家美好理想、较 少封建礼教束缚浸染的净土,是女孩子们(包 括宝玉)栖息、成长的一方绿洲和乐园,是人 间的桃园仙境。
贾府及四大家族也日渐衰败,灾难一个个接踵而至: 异兆悲音,迎春误嫁,宝玉疯颠,元妃薨逝,黛玉 魂归,直至贾府被抄……风雨飘摇,群芳凋敝,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最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抄检大观园”是牵动全书的一个大转折、大波澜, 预示着封建家族及封建社会无可挽回的崩溃结局。
作业
课后阅读《红楼梦》第73回、75回、77 回、92回
楼外看楼,园外说园——从《红楼梦》中看东西园林艺术之差异
![楼外看楼,园外说园——从《红楼梦》中看东西园林艺术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12a42eff8c75fbfc77db232.png)
楼外看楼,园外说园——从《红楼梦》中看东西园林艺术之差异摘要: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东、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园林体系,对中西园林艺术进行比较,已成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塑造出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其园林艺术继承并突破了传统造园理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本文试图通过《红楼梦》里的园林描写,找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色以及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关键词:大观园;东西方园林;园林建筑;园林花木园林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乐章。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值清代康乾盛世,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高峰期,我国的造园理论和造园手法至此已达到成熟的境地。
大观园是曹雪芹在生活实践中吸收当时的园林建筑素材,通过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出来的园林艺术形象,比客观现实中的某一座具体园林更完美、更典型,其规划布局井然有序,曲折幽深,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和时空变化,在建筑、叠山理水、园林植被绿化等方面都有其特色,在景区处理上与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紧密结合,是我国山水园林设计的一个典范,是文学作品中理想化了的园林典型,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比现实中的古典园林具有更大的审美价值。
因此,拿它同西方园林进行比较,更能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造诣和局限。
一、中西园林总体布局比较:西方的建筑化与中国的园林化从总体布局来说,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突出自然山水还是突出建筑。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中,建筑统率着园林。
在构图上,他们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中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性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臵。
同时,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还布臵体量高大而严谨对称的建筑物,用建筑物控制轴线,轴线控制园林。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e26440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1.png)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红楼梦》既是一部文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空间艺术的杰作。
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虚实相生,神韵自然,传达出极其独特的美学情趣,打造出了一份充满张力和情感震撼的空间艺术之美。
下面,我将从画面构图、景观营造、氛围渲染等方面展开阐述。
印象深刻的,首先就是作品中的封建贵族府第。
大门前高挂的镂空铜环,豪华的石雕浮雕,彩绘与白玉的相映成趣,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中还描述了众多庭园、宫殿和广场等空间,各自蕴含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比如,颐和园中的真草围屏,以其别具一格的造型和独特的材质感,营造出了一份自然与美的绝佳平衡。
此外,内府中还有唐婆婆常去之处——舍弟江宅,这里布置简单却充满了日式情调。
在空间上,《红楼梦》最为成功的便是利用形象化的空间孪生来表达人物的内在世界和心理活动。
画面中的虚实相生,衍生出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艺术形态,比如大观园的竹林、黛玉所居住的贾母府、沁芳桥等等,都体现了不同的美学元素。
大观园,这座由贾母建造的庭园,因为泥金灰泥、石雕、壁画等艺术手法的大量应用,使其成为真正的文化盛宴。
而若从人物关系来看,大观园也是红楼梦的情感核心,极具象征意义。
除此之外,作品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生动、动感、有场景感的情境。
这种情境反映在喜剧式的场景转变上,如道士、方丈等长串相互转换的布景构筑,都表达出一种非常丰富、瑰丽的生活气息。
比如,第二十二回的介绍,就有‘秦钟如意只园深,趣深闲隐亦佳寻’这样的段落。
作品中还大量运用万花筒般的摆动和旋转,让观众视觉效果实现最大程度的创新。
而菊花台边两行韵字、石兽、揭匾、回廊用色张扬,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红楼梦》这部融合了文学、艺术和历史元素、故事情节清新有趣,又生动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精髓的经典之作,作品中的空间艺术更是色彩斑斓、形态多变,让观众沉浸在其中一种优美的空间情境中,极具审美价值。
除了画面构图、景观营造和氛围渲染外,《红楼梦》还通过对空间的呈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特征。
以意象分析红楼梦的空间描述
![以意象分析红楼梦的空间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cf40fd5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9.png)
以意象分析红楼梦的空间描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空间描述是红楼梦独特的艺术手法之一,通过对各种场景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人物情感、社会关系以及宏大世界观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意象的角度出发,分析红楼梦中的空间描述,并探讨其意义和作用。
红楼梦中的空间描述丰富多样,既包括宏伟壮丽的宫殿、园林,也包括小巧精致的室内空间,以及自然景观等。
这些空间描述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例如,在红楼梦的开篇,作者以“大观园”为背景,展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遇。
这个园林空间被描绘得极其美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这里不仅是两位主角情感交流的场所,也是贾府家族的象征,体现了贾府家族的富有和地位。
通过对这个空间的描写,作者既展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情感,又暗示了贾府家族的荣华富贵。
红楼梦中的空间描述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关系的思考。
例如,在贾府的宫殿中,各种场景和角色的安排都体现了社会等级和亲戚关系的复杂性。
在贾府的大殿中,贾母坐在主位上,身后是贾府的众多嫡庶子孙,形成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而在贾府的小院中,贾宝玉和其他贾府的子孙们则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他们在这里进行着各种游戏和嬉闹。
这些空间的安排不仅仅是对社会等级的呈现,更是对贾府家族内部关系的揭示。
此外,红楼梦中的空间描述还通过对室内空间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例如,在贾府的室内空间中,贾宝玉的房间被描绘得极其精致和雅致,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桌上摆放着各种文房四宝。
这个空间不仅仅是贾宝玉的居所,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通过对这个空间的描写,作者展示了贾宝玉的文人气质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空间描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各种场景的描绘和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人物情感、社会关系以及宏大世界观的深刻思考。
这些空间描述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观园林艺术特色-园林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观园林艺术特色-园林艺术论文-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699109941ea76e59fa0484.png)
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观园林艺术特色-园林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展现了自己对诗、词、曲、赋、小说、园林、绘画、戏剧等艺术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悉心构建的大观园,不仅承载了《红楼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还为小说营造了一种瑰丽多姿、曲折奇幻的氛围,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享受。
从《红楼梦》问世以来,许多读者曾煞费苦心地寻觅大观园,甚至有人毕生致力于大观园旧址的考证工作,然而终无所获。
这是因为大观园是理想化的园林艺术构思,但它对今天的园林景观艺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曹雪芹生活于清代乾隆盛世,此时正值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造园手法,还是造园理论都已日趋成熟。
曹雪芹收集、整理、分析当时园林建筑的素材,并进行艺术加工,进而独具匠心地构建了大观园。
这使得大观园比现实生活中的园林更加典型、完美,更富审美价值。
全面分析《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的议论、对话、描述、诗词等内容,不难发现,大观园不仅有景更有情。
正是这种情景结合的手法,突破了传统园林艺术的框架,使大观园令无数人心驰神往。
一“天仙宝镜”式的主题思想曹雪芹用碑刻、匾额、书条石、对联、挂件等园林艺术元素,凸显了大观园的主题,有机拓展了园景,打破了园界。
贾政在论及大观园景观时曾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可见,正是大观园中的标题,点出了它的主题。
而玉石牌坊上的题词“天仙宝镜”,则直接揭示了大观园的主题思想。
关于“宝镜”一说其实源于民间:相传手中有一面宝镜,如果他想探查凡间,就会拿出宝镜,想看到的地方自然会在宝镜中呈现。
但宝镜中的景物终究只是幻影而已。
因此,《红楼梦》也被称为《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宝鉴》《情僧录》等,但最能揭示《红楼梦》主题的当属《宝鉴》。
它的意蕴与“天仙宝镜”一脉相承,都如手中的宝镜,两面呈现出的美景和美人都是虚幻的。
一面凸显情,一面凸显景。
“情”是《红楼梦》的基础和主线,曹雪芹又以大观园的“景”衬托了这种“情”,情景交融中表现了曹雪芹人生如梦、世事皆幻的处世思想。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古典园林之美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古典园林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04165f2cdd36a32d737581b2.png)
楼 梦 中大观 园的古典 园林之 美
(二 )可 游 可 望 的 空 间美 先看 大观园所处 的方位 ,它坐北 朝南 ,背靠 大 山 ,为水所抱 ,建有 沁芳 亭 、滴翠 亭 、牡丹 亭和 圆亭。 它们 分别点缀在大观 园的不 同角落 ,既可凭栏远 眺 , 又可俯仰 天地 ,彰显 着造 园者观万 景 得天全 ”等观 点相暗合 ;再看大观 园的台子 ,它把 “虚”与“空”结合得无懈可击。读者置身于高台 ,便 能 将 眼前的空间美景一览 无余 ,仿佛全 身置于红楼 的 自然宇宙之 中。书 中大观 园中的亭 、台、楼 、阁均散 落 掩映 于众 多的草木假 山之 间 ,配 以溪流倒影 ,给人 无 限 的视觉遐 想 ,行走其 问有 如“山 穷水尽疑 无路 ,柳 暗花 明又一村”的境遇 。此外 ,透过各 类建筑 门窗 的 框 景 、分 景 、借 景 、障景 效 果 ,遂 产生 这样 的视 觉 效 果 :“遂 命开 门,只见 迎面一带 翠嶂挡在前面 。”贾 宝 玉这样题 词 “曲径 通幽”。 以上说 明 ,大观 园的空 间 布局具 有丰富的视觉层次 感 ,充分扩展 了人物 与景 物 之 间 的 关 系 ,实 现 了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和 谐 相 依 的 美学追 求。由此可见 ,园中可游可望的空间美感是显 而 易 见 的 。 (三 )寄 情 山水 的 人 文 美 游 览 名 山 大 川 、 园林 美 景 乃 是 不 少 历 代 文 人 骚 客为寄情 山水 的人文美学 思想而行走 的路径 。千 百 年 来 ,文 人 志 士 以游 山玩 水 、观 园 赏 景 、直 抒 胸 臆 、回 归自然 为沿 革的习俗 ,也 是古代造 园的必备 ,更 为我 国古代文学宝库增加 了不少名诗名篇。有例为证 :王 之涣 的《登鹳雀楼》,范仲 淹的《岳 阳楼记 》,苏州 园林 及拙政 园等题壁。《红 楼梦》中曹雪芹描写贾政 、宝玉 在一群清 客的陪同下 ,游历大观 园 ,遍 题匾额 。贾 政 说 :“偌 大景致 ,若 无亭榭 文字标题 ,任是 花柳 山水也 断不 得生色。”(《红楼 梦》第十 七 回 )在《大观 园试 才 题对 额》 中 ,贾政笑道 :“……若能月 夜坐此窗下读 书,不枉虚生一世 ,莫若 ‘有凤 来仪 ’四字。”众人都 哄
浅谈《红楼梦》中大观园庭院植物配置
![浅谈《红楼梦》中大观园庭院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457473acf524ccbff1218473.png)
浅谈《红楼梦》中大观园庭院植物配置巫婷,孙天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运用植物景观设计原理,从植物组合,配置功能,及植物实体与大观园虚拟现实的关系以及植物配置在文学作品中的指向意义对大观园庭院植物配置加以分析。
关键词:庭院植物;大观园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
在庭院中经过适当区划后种植树木、花卉、果树、蔬菜,或相应地添置设备和营造有观赏价值的小品、建筑物等以美化环境,供游览、休息之用的,称为庭园。
简单的说,就是房屋建筑的外围院落。
你可以在立面设置人工山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以供人们娱乐、观赏和休憩。
住宅庭园,又可称为家庭庭园或私人庭园。
是生活空间中扩大家居生活的一部分,其意义为利用住宅空地,加以有计划的布置,栽种各种观赏性植物及其他装饰、休闲、娱乐设施。
对家庭成员助益颇大,其重要性如下:由于庭园的美化布置,使它可作为社交活动的场所;其次,可作为家庭生活的环境;再次,可作为特定用途的场所;最后,可作为个人嗜好所需的环境。
植物景观设计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在园林中创造出各种不同空间、不同艺术效果和适宜人居室外环境的活动。
《红楼梦》书中景点描绘之细致,园林布景之精美,丝毫不亚于游览真实的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自然天趣是中国园林的特色。
它把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融艺术境界和现实生活于一体,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般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可坐可行,可游可居的现实物质空间。
它是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自然者为上品之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成为评价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中国园林的总体布局,要求庭院重深,处处邻虚,空间上讲求“隔景”、“藏景”,要求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无限的意趣;在审美情趣上,则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特别讲究因地制宜,因势随形。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学审美属性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例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学审美属性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399a5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6.png)
参考内容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雪花纷飞,一位年轻的女子漫步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大观园 中。她名叫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位主角。此刻,她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 让我带大家一同领略其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通过描述大观园中的 园林艺术,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大观园是一个由许多 庭院、池塘、假山和花草树木组成的园林景区,其中的园林艺术充满了浓厚的 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也表现了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与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相互辉 映,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当我们回顾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时,不禁为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所折服。它让我们在欣赏园林美景的更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神内涵。 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里焕发 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四、无功利与功利
关于大观园的园林艺术,还可以从无功利与功利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曹雪芹在 创作《红楼梦》时,虽然主观上希望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但作品 本身却并未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和认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红楼梦》 并未成为主流文学,甚至受到了批判。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红楼梦》的 创作和阅读在当时是无功利的。
二、大观园的园林景观特色
1、自然之美:大观园充分利用了自然景观,将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融入园 林之中。园中有秀美的假山、清澈的溪流、各种花卉和树木,呈现出一种自然 和谐之美。
2、建筑之美:大观园中的建筑既富丽堂皇,又各具特色。每个建筑都有其独 特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如省亲别墅、芦雪广、稻香村、潇湘馆和秋爽斋等,它 们共同构成了大观园的建筑之美。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cfa7802763231126edb113b.png)
村 处 , 后 分为 2 , 然 支 经园 前部 , 在葬 花 处汇 合后 流 出墙 外 ,
先 后穿 越 5个景 区 。
3 大 观 园 的 植 物 配 置
大观 园 中 的植物 配 置 。 分利 用植 物 所具 有 的 “ 感 与 充 情 品 格 ” 赋 予 园 林 不 同 的性 格特 征 嘲 如 怡红 院 。 绕 着 碧桃 来 。 “ 花, 过 一层 竹 篱花 障 编就 的 月洞 门 , 见 粉 墙环 护, 穿 俄 绿柳 周 垂 …. . 种 着数 本芭 蕉, 一边 乃 是一棵 西 府海 棠, 势若 一边 那 其
旁 的“ 山斜 阻 ” “ 青 , 一面 走 , 一面 说 , 尔青 山斜 阻 。 倏 配 置 与林 黛 玉孤 高洁 雅 的性 情 十 分 这
相合 。 再如 蘅 芜苑 , 只见 许 多异 草 : 有牵 藤 的 , 有 引蔓 ” “ 或 或 的 , 垂 山巅 , 穿 石 隙 , 或 或 甚至 垂 檐 绕柱 , 砌 盘 阶 , 如 翠 萦 或 带 飘飘 , 如 金 绳 盘 屈 , 实 若 丹 砂 , 花 如 金 桂 , 芬 气 或 或 或 味
林 业科 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 1 第 8期 0 0年
《 红楼梦》 大观 园的园林艺术
红楼梦中的园林设计
![红楼梦中的园林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8438284b73f242336c5ffc.png)
红楼梦中的园林设计--中国古典建筑的全息图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中国的古典建筑在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发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历经五千多年的漫长发展道路,一脉相承,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典建筑从个体建筑、建筑组群到城市规划,都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成为人类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红楼梦》是一部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书中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由兴到衰的演变和主人公贾宝玉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深刻而多角度地刻画了一部18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画卷,而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的《红楼梦》,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可以说涉及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书中对于当时的文史哲理、琴棋书画、工艺美术、风流游戏、服饰宴饮、保健医药、园林建筑等各个方面无不做了深入精确的描写。
无怪乎《红楼梦》被认为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全息图像。
书中的贾府更是中国古典建筑规划布局的集中体现,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府邸的规划布局原则和园林设计的高超手法。
尤其是那个令人叹为观止、耐人追寻的人间仙境“大观园”更是激起人们探究的巨大兴趣。
因此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两百多年研究探讨者有增无减,推测考察者经久不衰,溯源问津、撰文绘图者乐此不疲,尤其是书中所描绘的大观园,鬼斧神工,逼真如画,虽不是某个具体的古典园林,但“梦”中的“园”却比现实中的任何一座园林更典雅、更美妙、更理想。
笔者试图从《红楼梦》的建筑这一层面切入,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书中所反映的建筑形象,使这座存在于书中的文笔封建豪门巨宅、华丽典雅的花园能够准确、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红楼梦》中的故事主要是发生在贾府中的大观园里。
而大观园又是贾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其建筑同整个贾府紧密联系,而且园中诸人的日常生活及许多事件都与整个贾府密切相关,所以在表现大观园的布局的同时,必须同时考虑整个贾府的布局概况,才能准确地反映出大观园的全貌。
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构建及其艺术意蕴
![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构建及其艺术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a9bb1f8c58fafab068dc0282.png)
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构建及其艺术意蕴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理想世界;悲剧意蕴在《红楼梦》中,大观园是贾府大型私家园林,又包括怡红院、潇湘馆等几个园中园。
作者对大观园倾注了深厚的思想和感情,且将其视为与主人息息相关的有着生命与情感的园林,正所谓“园如其人”。
大观园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味和艺术意蕴。
一、大观园的人格化及其寓意大观园首先是人格化的存在。
它的江南建筑风格与主人的性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谓其主人的性格和情感影射。
所以,园林中的具体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有着直接或间接作用。
譬如潇湘苑:“有千百竽翠竹遮映。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此为黛玉住所,黛玉选定潇湘馆是因为“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
她在这院中读书、写字,幽怨、孤独和泪水伴随着她左右。
可是,潇湘馆中又以竹子最盛,个中有无深意呢?有的。
原来,翠竹,自古以来象征的就是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
黛玉诗号“潇湘妃子”,正体现了她那种孤傲清冷、高洁坚毅、自然脱俗的性格魅力。
又如怡紅院,气势宏阔,华丽堂皇,有山有巨石,有各种珍贵、高寿植物种植其间。
当然,柔情的植物及“怡红”两字,其实也标示了此处的柔情和善感。
因为这是小说主人公宝玉的住所。
从小说的细致和不遗余力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怡红院落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是大观园中最为华丽的房屋。
怡红院所种植物为海棠、芭蕉、松树等,象征着富贵。
与此同时,怡红院也是贾宝玉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象征,有着人间贵族家的大富大贵气象。
也呼应了贾宝玉“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的别号。
再看蘅芜苑描绘:“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
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红楼梦大观园景点介绍
![红楼梦大观园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f737e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4.png)
红楼梦大观园景点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观园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也是整部小说的灵魂所在。
大观园以其繁复的建筑结构、精美的花园景致和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完美的园林建筑之一。
大观园位于小说中林黛玉家族的寓所,是一个由八十一处建筑组成的大型庭园,整体呈现出规模宏大、布局精巧的特点。
在小说中,大观园不仅是黛玉、宝玉等人的居所,也是他们生活、交往和思考的场所,承载了许多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展现。
大观园周围被设计成了一片绿树成荫,湖水荡漾的景色。
园内有着各种各样的亭台楼阁、花园小径、水池湖泊等景观,构成了一个繁复多样、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荣府、怡红院、蘅芜苑、潇湘馆等,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寓意。
荣府是大观园内最为壮丽的建筑之一,建筑风格充满宫廷气息,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主要居所。
荣府内部陈设豪华,装饰精美,展现了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怡红院则是一个专门为女性设立的区域,是黛玉和探春等女性成员日常聚会、娱乐的场所。
院内有着各种花草树木,和谐宁静。
蘅芜苑是大观园内的一处雅致园林,以“幽雅清净”见称。
园内有着曲径通幽的小道、婉转多姿的花卉,整体氛围极具韵味。
潇湘馆则是一个专为宝玉设计的别墅,建筑风格清新素雅,寓意着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除了以上几处主要景点外,大观园还有着许多其他值得一看的地方,比如碧春堂、缗雨斋、裁缝局等,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背景。
大观园的景致虽美,却不仅仅是一座庭园建筑,更多的是象征着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在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情感的纠葛、家族的兴衰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虚幻的世界。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场景,它不仅承载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更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游览大观园,就像是漫步在一部丰富多彩的古典小说中,感受其中的美丽和沉重。
【2001字】第二篇示例:《红楼梦大观园景点介绍》红楼梦大观园,是清代著名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其华丽壮观的园林建筑,精美细腻的园林布局,以及深邃细腻的文学内涵,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园林之一。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8d8f217227916888486d715.png)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特点
《红楼梦》是一部描绘家庭生活的作品,亭台楼阁、池塘假 山、花草树木等组成的庭院成为人物活动的主场所。曹雪芹以艺术 的构思来安排空间序列与物境要素,大观园是他用小说语言展示的 一座清代园林,反映了文学艺术与园林艺术的高度结合。 (一)空间布局 (二)空间序列 (三)空间艺术 (四)造园要素 (五)意境
大观园花木种植有两个特点
二是大观园的花木具有经济价值,如蘅芜苑的藤萝及其它香 草香料,据李纨估计其价值“算起来比别的利益大”,怡红院“春 夏两季的玫瑰花……篱笆上的蔷薇、月季、金银花、藤花,这几色 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好些钱。”可见大观园植物的 经济价值相当可观。以此为鉴,现在住区景观中亦可选择合适的果 木、香林,营造可观、可品的园林景观。
空间结构特色
艺术特征
大观园的空间结构及艺术特色
园林艺术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其连续性和多变性,大观园的建 筑和景物形成连续多变的空间结构。第十七、八回,通过贾政、元 妃游览大观园,把园内景点尽收眼底。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首先 见到一座假山,“非此一山,一时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 何趣?”,假山成为障景,宝玉用“曲径通幽”来题此景。贾政等 或行或停,经一月洞门进入怡红院,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引 导,直由山脚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开。整个大 观园,或富丽楼馆,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 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林 林总总,都显出园林空间的流变美,令人目不暇接
大观园是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塑造的清代古典园林,其园林的 空间结构及园中园的设计手法使空间艺术步移景异。科学、艺 术地 配置植物,使四季物象景观变幻无穷,采用比兴的手法暗喻主 要人 物的命运和结局。作为文化遗产,大观园其“景”与《红楼梦》 其 “情”,情景交融,人园合一,是现代造园可供借鉴的瑰宝。
红楼梦大观园与园林建筑
![红楼梦大观园与园林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83aa03176137ee06eef91873.png)
红楼梦大观园与园林建筑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红楼梦》大观园图样分析与中国园林建筑特色摘要 : 曹雪芹真不愧是中国古代最出类拔萃的小说巨匠。
以我们今人的眼光来重新拜读这部百科全书似的宏篇巨著,竟然惊奇的发现曹雪芹还扮演着一个出色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师的角色——《红楼梦》便是他气势恢弘的巨大建筑工地,大观园则是让他自感“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得意之作。
用今人对小说“七实三虚”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红楼梦,品评大观园已很不合适。
利用自然而高于自然,近于自然而不等于自然,师法自然而不局限于模仿自然山水之形态。
关键字:图样分析中国园林建筑功能特色布局序言曹雪芹真不愧是中国古代最出类拔萃的小说巨匠。
他以自己超人的想象力,天才的剪辑能力,以及生花妙笔的感染力,为我们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传世佳作。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之林中享有盛誉,有口皆碑,无人不晓。
以我们今人的眼光来重新拜读这部百科全书似的鸿篇巨著,竟然惊奇的发现曹雪芹还扮演着一个出色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师的角色——《红楼梦》便是他气势恢弘的巨大建筑工地,大观园则是让他自感“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得意之作。
小说中的大观园早已跳出单纯文学虚构的范畴,成为3000年以来中华造园传统最完整、最宏大的典范。
它必将作为中华传统建筑文明的集大成者而彪炳千秋。
(一)大观园之概况用今人对小说“七实三虚”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红楼梦,品评大观园已很不合适。
大观园在前80回中占了64回,作为红楼梦主要人物的活动场所和重要情节的展开场所,诸如大观园试才(17回)、元妃省亲(18回)、刘姥姥游园(40回)等前后历次情节涉及到的景点,都能相互吻合,丝丝入扣,不差毫爽,这便真的让人不能不赞叹其构思之精巧了。
作者就是这样娴熟的运用国画反复皴染之法,为我们构造了这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写的如此和谐完美,这么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红楼梦 》 里的园林艺术
李光 斗
【 妙语 “ 红楼” 】
●好 的 建 筑 一 定要 有 好 的 名 字相 匹 配 ,比如 一 个很 漂亮 的 建 筑 , “ 蛮腰 ” 人 遐想 , “ 叫 小 惹 口 大
裤衩 ”则有损形象 。
供图 : 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
身处 “ 乾盛 世 ”的 曹雪 芹 用 绝妙 康 的 文学 语 言 在 《 红楼 梦 》中描 绘 了众 多 园林 。宁 国府的会 芳 园 , 荣国府 的花 园 ,
比历史 上的任 伺 一座 中国古 园林更 雅致 、 更精 美 ,因 为它 比 现 实中 的 园林 能 带 给 我 们 更 多想 象 力 ,体现 出 《 红楼 梦 》中 众 人物 的 个性 化 与 人格 化 。 同日 大观 园 、 』
林是 被英法 联军 焚毁 的 “ 园之 园 ” 万 ——
且 固于 一 些 传统 礼 制 约束 ,难 免 有 些 不 能尽 如 人 意 的地 方 ,而 大观 园 作 为私 家
园林 ,形式 上 要 灵活 得 多 ,变 化 也 多 , 既有 壮 观 的殿 堂 为重 心 ,也 有 一 些小 巧
李光斗
品牌 战略专家 、品牌竞争力学 派创 始人 、华盛智 业 ・ 李 光 斗品牌营销机 构创始人 ,具 有丰富的品牌建设 和市场
星家 园朴 。 中国历 史 上 最 知名 的 皇 家同
的 设计 理念 中汲 取精 化 ,学 习其整 体规
划 布 局 与移 步 换 景的 高 超 手法 。贾 政 巡
视大 观 园时 ,只见 迎 面 一带 翠 嶂挡 在 前
面 ,贾 政道 : 非 此一 山 ,一进来 园中所 “
主要 故 事发 生 的场 景 所 在 。大观 园 甚 全
圆 明 园 ,而 圆 明 园并 非 一 蹴 而就 ,康 熙
有 之景 悉入 目中 ,则有 何趣 。 ”这 座翠嶂 其 实 是用 太 湖石 堆 起 来 的假 山 ,相 当于
四+ 八 年 , 即公 元 1 0 7 9年 ,康 熙 将 明
代 某皇 亲故 园遗址 赐予 雍正 , 题名 “ 并 圆
明 园” 至 雍正 三年 , , 即公 元 1 2 年扩 建 , 7. 5 增添 殿堂 为听政 之所 , 后来又 历经 乾隆 、
既 有江 南 园林 的 秀美 意 境 ,又 具 帝王 苑 囿 的宏大奢 华 。
如 今耍 论 中国 的私 家 园林 艺 术 ,苏 州的 四大名 园当属 典范 , 同 《 楼梦 》 但 红
嘉庆 、 道光三 朝共 一百余 年的 不断 整修 、
扩 建 ,才 形 成 了最 终 占地 5 0 2 0余 南 、 1 0余 景 的宏 制 伟 建 之盛 况 。 据传 曹雪 5 芹 曾经在小 时候 跟随 父辈 出入过 圆 明园 , 这成 为 他绘 制 大 观 园蓝 图 的灵 感 来 源 ,
大 观 园建 成 ,贾 政最 头 痛 的也 是建 筑 命名 。“ 若大 景致 若干 亭榭 , 字标题 , 无 任 花柳 山水 ,也断 不能 生色 。 ”可见 ,品
而同 明 园实 际 上 也从 江 南 的园 林建 筑 中
借 鉴 了大量 的设计 元素 及布局 构造 。 大 观 园 比 当时 的 圆明 园更 胜 一筹 的 是 生 动和 趣 味性 。圆 明园 因 为 是 皇家 园 林 , 因此 处 处都 要 显 出贵 重 、庄严 ,而
私 家 园林 艺 术的 集 大成 者 ,以至 于有 北 京 、上 海 、济 南 、河 北 正定 等 地 纷纷 复
制大观 园 。
牌命名对于建筑而言是何等重要。 @
但是 很 多的 “ 红 楼建 筑 ” 只是 形 仿
似 而 没 有神 似 ,为 什 么 呢? 可 以说 是 没 有 得 到 《 楼 梦 》里 那 种精 益 求 精 的精 红 髓 。古 代 的工 匠可能 一 辈 子就 打 荣 国府
大观 园 ,江 南 甄 家花 园 ,史 湘 云 家的 花 园及 赖大家 的花 园等 。其 中 ,“ 柳繁 华 花
地, 温柔 富贵乡 ”的大 观园 是 《 红楼梦 》
描 写的足 一场梦 , 最难还 原 的就是 梦境 。 按 照历 史 同期 比 照 ,大观 园如 果现 实存 存 的 话 ,可 以媲 美 县 至超 越 当 时的
中 国府 宅 大 院 中的 影壁 ,先挡 一 下进 入
者 的视 线 ,增 加 入 口处 的 空 间层 次 感 。 现 代 商业 空 间寸 土 寸金 ,更 要 讲 究通 过 巧妙 的隔 断来让 空 间看上 去更有 层次 感 。
同 时 ,好 的 建 筑 一定 耍 有好 的 名字 相 匹 配, 比如一 个很漂 亮的 建筑 , “ 叫 小蛮腰 ” 惹 人遐 想 ,叫 “ 裤衩 ”则有损 形象 。 大
里 的大 观 园相 比 ,都 不 免相 形 见绌 。苏
州 园林 以精 致著 称 ,大 观 园 则无 疑 将 这 种 精 致发 扬 光 大 ,规模 扩 大 了数 十 倍 。
以 大观 园的 设 计之 巧 妙 、布 局之 严 谨 、 建 筑 之堂 皇 、景 观 之 乐趣 ,称 得 上 中 同
营销经验 。
责编 : 姚冬 琴 美编 : 蔡蓓蓓
8 O I中罔经济周刊 CHN C N IAE O OM说 用 一
别 致 、个性 迥 异 的 院落 庭 所作 为 陪衬 和
点 缀 .造 景铺 路 更 是极 尽 趣 味和 创 新 , 勾连相 通等 都 充满 了人 睦化 的考虑 。 现 代 商业 空 间设 计也 可 以从 大观 园
辈 子 了 ,我 们 一个 月就 能 打 两 个 。除 了 工 艺难还 原 ,还有 ~个难 处 , 红 楼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