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我国的长三角地区,正是因为有强大的港口群,比如说上海港、宁波港等等。
因此,港口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港口经济带动了当地、腹地、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港口经济”效应。
主要有一下几种理论。
1)贸易基础理论和港口生长点理论贸易基础论认为,港口是由于贸易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港口生长点理论认为港口的存在促进了贸易的增长。
因此,港口和贸易是一对孪生兄弟,互相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对城市经济而言,需求是外生变量,可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为了满足城市本身的需求,二是为了满足城市与外部进行物资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进出交通不便的区域,它们的对外物资交流量不大,生产知识为了满足本地区的需求,因而只能获得经济的自然增长率。
而那些航运交通繁忙、港口吞吐量大的城市的经济增长则要快得多。
而且对外贸易量越大,对外贸易的增长越快,总的经济发展也越快。
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三大港口城市群的外贸生成量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中心-边缘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四种,即离散型、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型。
港口的经济生长点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港口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而且还
有力地推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为港口具有扩散效应、聚集效应和港口对货物的吸引中转效应。
“所谓扩散效应,是指当一个中心地区的经济增长后,会扩散到周围地区,随着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形成经济规模,有意味着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其产品可以较容易地销售到边缘地区,促进边缘地区的经济繁荣。
”“所谓聚集效应,是指当一中心地区的经济发展后,会带来对需求的增长,七边缘地区的产品(原料、生产资料等)自然地汇集到该城市,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需求。
同时,由于中心城市的先进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促使边缘地区的技术力量、生产要素等,特别是有价值的生产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
”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般来说,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有一下三大方面的作用。
1)港口对区域经济的聚集作用正如“中心-边缘理论”所分析的,港口内联腹地,外联其他港口,作为城市的窗口和门户,港口是生产要素最大的结合点,是聚集国内外资本、设备、技术等的重要渠道。
围绕港口的聚集效应,形成综合性、多行业的港口产业布局,再扩散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发展。
港口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扩散作用港口产业涉及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相关服务的支
持,同时也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有数据显示,港口生产经营与其他相关产业及简洁诱发的经济贡献为1:5,提供就业比值为1:9。
如德国汉堡港每10万吞吐量创造GDP的贡献约为120万元,对地区就业的贡献为26人。
”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效应,如运输成本的降低,进一步催生区域经济效应,由运输业、加工业以及其它产业的设立和发展,产生额外区域收入,扩散港口本身的经济动力。
3)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作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
然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资源的分布都是不平衡的,这就需要通过运输来调节,港口又是水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节点,起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各种资源物流成本降低,节省区域内的交易成本,加强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流,强化所在地区的同质因素,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从而提高效益,形成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进而促成产业集群,促使整个区域的联系更为紧密、整体性更强、各行业协同发展。
港口对于货物具有吸引中转效应。
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装卸效率的提高,航线的集中,货运量的增多,港口的到发船密度必然增加,由此加速了货物的周转等。
所以,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是多层次的。
直接的影响包括就业、税收、物流成本等,还间接影响了区域内的土地增值能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
案例长三角地区已逐步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
上海、江苏、浙江历史上形成的紧密
的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优势。
在谈过了港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对区域经济的聚集、扩散和整合作用,以及港口影响区域经济的方式之后,在此,以长三角港口一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例,对上述观点,更好地加以说明。
传统概念中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共计六个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以其产业的集聚、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在全国和全球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港口的地域组合是为某一腹地或地区提供运输服务、在发展规模与性质上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的、在地域上彼此相邻或相近的一组港口的空间组合。
在同一港口空间组合中的所有港口集合称港口群体,港口组合区内所拥有的港口数量各自的规模、类型、功能和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特点,构成港口组合结构。
就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而言,长三角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正朝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目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等组成的中国最大的港口群,其中沿海港口19个,内河港口10个。
以上海港为中心,江浙分别为南北两翼。
目前,南翼除了宁波港和舟山港以外,没有比较优质的港口,而北翼则不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港口,比较大的有南京港、南通港、镇江港等,而扬州、江阴、常熟等也都在兴建港口。
长三角港口群主要承担了长江经济带海运中转以及腹地内的吞吐任务,上海港主要作为长江近、远洋货物
和集装箱运输的中转枢纽港,定位是国际性的枢纽港、航运中心;宁波的北仑港、苏州的太仓港以及南京港的定位是地区性的枢纽港,可以承担近洋运输。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国家制定的“以上海为中心,以浙江(宁波港)、江苏(太仓港)为两翼进行港口组合”的港口规划是具有长远战略考虑和发展眼光的。
北翼的太仓港作为与上海港配套的散杂货港口,南翼的宁波港凭水深优势成为上海的深水外港;南通港、镇江港、扬州港、江阴港、舟山港、泰州港等港口则作为一般的喂给港。
港口一体化体现了区域港口协调发展的理念,区域港口资源整合,有效利用,区域港口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内部竞争趋于合理,内耗明显减少,区域整体国际国内竞争力显著增强。
结论港口是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推动力量。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互相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
港口一体化为区域内各港口通过创造良好开放的港口发展环境,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部分改善行政壁垒和市场壁垒的约束,各自优势和作用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港口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港口经营机制不断完善,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不断增强与有效利用的发展过程。
“长江战略”的实施,有利推进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印证了区域港口一体化的优越性。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扩
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带动城市经济、腹地经济、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通过港口本身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促进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